中國為什麼抗美援朝?因為偉人從三個方面判斷可以在朝鮮戰勝美軍

2021-01-07 天擇雜談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在亞洲大陸的東部有一個美麗的半島,這個半島大部分是山區,景色秀麗宜人,絕大部分人口和其他東亞國家的人民一樣從事農業,一個個小村莊仿佛未經雕琢的璞玉,散布在綠色的田野風景線上。

這就是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美是一種原始的、沒有遭受破壞的、一種質樸無華的美。而雨中的朝鮮半島更顯得婀娜多姿。

1950年6月24日夜晚,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開始飄起細雨,到了6月25日的早晨,雨越下越大,雷電交加。

此時在三八線南側,南朝鮮的12萬大軍整裝待發,當士兵們掐滅手中的菸頭,打開卡賓槍的保險,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炮彈上膛的時候,一場影響世界格局的戰爭,也影響著中華民族命運的戰爭開始了。

韓戰爆發後,戰爭立即呈現一邊倒的局勢,北朝鮮的軍隊猶如簡化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朝鮮的軍隊猶如簡化版的國民黨軍。

結果兩軍碰撞,南朝鮮的軍隊一觸即潰,而北朝鮮的軍隊則勢如破竹,美國扶持的南朝鮮政權岌岌可危。

中國有句古話:「打狗還得看主人」,南朝鮮軍隊的潰敗使美國人坐不住了。

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在維維安農場吃了兄弟準備的一場家宴後,被麥克阿瑟稱為「密蘇裡鄉下佬」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趕回華盛頓,欣喜若狂地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開赴臺灣海峽,阻止中國軍隊進攻臺灣。

杜魯門對世界各國記者說:「我已命令美國的海空部隊給予朝鮮政府部隊以掩護及支持。」

韓戰的爆發,立即使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警覺起來,美軍介入韓戰後,金日成的軍隊能否頂得住,如果頂不住,金日成必然向中國政府請求支援,中國要不要抗美援朝?

中國要不要抗美援朝?這裡面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有政治、軍事、經濟和戰略方面的,但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國軍隊能不能在朝鮮半島打敗美軍?

毛主席經過仔細研究分析和思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軍隊可以在朝鮮半島打敗美國軍隊。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領導人都意識到一個問題: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周恩來後來在志願軍幹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美帝國主義退出中國大陸,被趕出中國大陸,它是不會就此甘心的,必然要和我們較量,這一點我們是看到的。較量的地點可能在臺灣海峽,也可能在朝鮮或印度支那。總之,較量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在越南、臺灣和朝鮮這三個方向,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對這三個方向的作戰進行了認真的研究。

在越南這一方向作戰,我軍將面臨三大難題:

首先是要對抗美軍,出動的部隊必然數量龐大,而這一帶全是崇山峻岭,後勤保障極為不便,我國大西南的經濟落後,後勤支援能力有限。

其次是中國軍隊沒有在熱帶雨林實施作戰的經驗,而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進行的都是熱帶雨林作戰,兩者對比,對我軍不利。

再次是這一地區離蘇聯遙遠,即缺少鐵路,公路也不發達,機場也很少,即使蘇聯想支援,受交通條件的限制,也很難對我軍實施有效的支援。

在臺灣方向作戰,我軍不具備條件,新中國雖然建立了海空軍,但是基本沒有什麼作戰能力,無法與美軍較量。

在朝鮮方向與美軍作戰,我軍有三個明顯的優勢:

首先是朝鮮和大陸相連,可以充分發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強大的優勢。

其次是朝鮮與我國的東北相連,而東北是中國當時經濟和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後勤保障能力強,可以對我軍提供有效的後勤保障。

再次是朝鮮離蘇聯距離較近,蘇聯對我軍實施支援也較為有利,另外是朝鮮離蘇聯鄰近,蘇聯實施支援的積極性更高。

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經過仔細研究後,認為在朝鮮方向同美軍作戰,對我軍最為有利,然而在朝鮮方向同美軍作戰,我軍能否打得贏呢?

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對與美軍作戰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現代戰爭分兩種模式,一種是核戰爭模式,一種是常規戰爭模式。

對於核戰爭模式,因為當時美國是有核國家,中國是無核國家,如果美國使用核武器怎麼辦?對此,毛主席說了一段話;

「林彪怕美國的原子彈,那有什麼了不起?它有它的原子彈,我有我的手榴彈,手榴彈一定可以打敗原子彈,歸根到底不是原子彈消滅人民,而是人民消滅原子彈!我堅信原子彈無非是個紙老虎!」

有人說毛主席這段話是唯心主義的,其實不然,毛主席說這句話的底氣是中國與蘇聯之間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對於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問題,當時中共中央作出了三點判斷:

首先是美國有原子彈,蘇聯也有原子彈,如果美國在朝鮮使用原子彈,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也可以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所以美國不敢用。

其次是原子彈使用於戰場上,不光損傷對手,連自己也要損傷,所以美國不敢用。

再次是全世界人民反對使用原子彈,揭露帝國主義的罪惡,使美不得不有的顧忌。

所以中共中央最後得出結論:美國不敢使用原子彈。

事實證明中共中央的判斷是正確的,在韓戰中,美國總統杜魯門曾威脅使用原子彈,得知這個消息後,首先起來反對的是英國,英國立即和美國交涉。

因為英國認為美國一旦在朝鮮使用原子彈,蘇聯必然在歐洲使用原子彈。英國得到了杜魯門不使用原子彈的承諾後,才決定繼續跟隨美國在朝鮮作戰。

事實上杜魯門威脅使用原子彈,實際上幫了中國,因為美國威脅使用原子彈,使中共中央認識到原子彈的重要性,後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製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羅布泊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打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封鎖。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不能不說是美國核威懾的功勞。

排除了美國原子彈的威脅後,中國與美國打的就是常規戰爭,那麼使用常規武器能不能打贏美國人呢?

當時很多人認為,中國軍隊打不過美國軍隊,其理由是:

美軍是三軍聯合作戰,志願軍只有陸軍一個軍種。而且保障嚴重不足,比如2人一個水壺,3人1把小鎬,1人3枚手榴彈,50發子彈。重武器裝備差距更大,美軍一個軍有各種炮1500門,我們一個軍只有36門,佔比2.4%。

如此巨大的差距,怎麼能夠打贏美軍。

但是毛主席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尤其是土地革命戰爭的反圍剿時期,以及解放戰爭初期,我軍與國民黨軍的實力差距不比抗美援朝小。

更為重要的一點,那時我軍還沒有外援,而抗美援朝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不管蘇聯支持的力度有多大,但是美國還是非常忌憚的。

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從三個方面對中美進行常規戰爭進行了分析考慮:

首先是從中美兩軍的歷史交手中判斷。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前,中美兩軍的直接交手很少,但也有,比如著名的安平事件。

194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11團將一批物資由天津護送到北京,當車輛行至北京東邊的安平解放區時,車隊不服從解放區規定,與我軍300多人的地方武裝發生了衝突。

當時美軍比較狂妄,按照規定,美軍的車輛應該懸掛明顯的美國標誌,通常是美國國旗,但這支車隊沒有懸掛任何標誌。

當時我軍以為是國民黨軍的車隊,結果一打發現護送的部隊是美軍,在這次戰鬥中,美軍傷亡10多人,其中有一名軍官,我軍傷亡不到10人(有的資料上說是2人)。陸戰1師的官兵事後回憶說:

他們隊形很散,移動很靈活,很難瞄準他們,他們很不好對付。

眾所周知,美國海軍陸戰1師是美軍中陸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是美軍王牌部隊,被稱為武器裝備最好、人員素質最高的部隊,是美軍的驕傲。

而與之對壘的只是我軍的一支地方武裝,雖然我軍在人數以及地形上佔有優勢,但是武器裝備差,訓練不足。

交戰的結果都令雙方意外,美軍不解為何自己最強的部隊與解放軍的地方部隊衝突竟然吃了虧,後來美軍出動大部隊和空軍欲找回場子,不過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這只是一起小規模的衝突事件,但是也說明一個道理:美軍沒那麼厲害,我軍打了也就打了,他們也沒有拿我們怎麼樣。

我軍的地方部隊為什麼能夠打贏美軍?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我軍的部隊是聞著敵軍的血腥味成長起來的,而美國部隊在二戰後開始嚼著口香糖、喝著咖啡訓練。

學三年武不如打三年架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就是詢問被俘國民黨將領的意見。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俘虜了大量的國民黨將領,比如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等。這些人對美軍都非常了解。

比如杜聿明和國民黨的美軍顧問團非常熟悉,對美軍的作戰思想,部隊狀況等比較了解,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杜聿明認為,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法得當,是可以打敗美軍的,事實證明,杜聿明的判斷是正確的。

第三就是徵求赴緬作戰解放戰士的意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應美國和英國的請求,蔣介石曾派出中國遠徵軍赴緬作戰,新1軍、新6軍和美軍朝夕相處大約2年,對美軍的作戰特點和作戰能力非常了解。

新1軍和新6軍在東北的解放戰爭中,被人民解放軍盡數殲滅,很多戰士參加了人民解放軍,他們認為:

美軍的武器裝備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強。美軍的武器比日軍好很多,但剛開始日軍攆著美軍打,最根本的原因是美軍怕死、戰鬥意志差。

美軍有三怕:怕近戰尤其是白刃戰,怕夜戰,怕被包圍。如果解放軍實施近戰、夜戰和白刃戰,美軍必敗無疑。

這些解放戰士長年徵戰,和日軍打過仗,和解放軍打過仗,對美軍也非常了解,他們的看法非常有說服力。

總之,毛主席通過對比分析,通過各個方面了解美軍,最後得出結論,在朝鮮戰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有打敗美軍的可能。

和美軍作戰應該採取什麼戰略呢?

毛主席分析美軍有一個優勢三大劣勢,即美軍鋼鐵多、飛機大炮多,但是美軍到處設防,兵源不足;遠隔重洋,保障困難;師出無名,士氣低落。

針對這些特點,毛主席根據對日作戰的特點提出了持久戰的戰法,即通過長時間的戰爭消耗使美軍傷亡過大,美國必然承受不了。

因此毛主席在1950年同王季範和周世釗的談話中就說:

你們都知道,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願軍出國,是有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沒有必勝的把握。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

我們估計,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它的鋼鐵多、飛機大炮多,是它唯一的優勢。但它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多,到處樹敵,到處設防,兵源不足,是一短;遠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為侵略而戰,師出無名,士氣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傷。

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我們要進行持久戰,一步一步消滅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傷亡,它一天不撤退,我們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們十年,這樣一來,它們就傷亡多,受不了。

到那時,它就只好心甘情願地進行和平解決。只要它願意和平解決,我們就可以結束戰爭,我們原來是要和平的。

關於蘇聯出不出兵的問題,毛主席說:這仗我們有把握打好,不必蘇聯參加,看家法寶是要留著最後用的。

中國為什麼抗美援朝?因為毛主席從三個方面判斷可以在朝鮮戰勝美軍,這就是偉人的眼光與思路,非常人可比。

1950年9月28日,美軍佔領漢城,1950年10月1日夜,金日成緊急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和政務參贊柴軍武,正式向中國方面提出關於中國緊急出兵援助朝鮮的請求。

隨後,根據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的決定,勞動黨中央常務委員、內務相樸一禹攜帶由金日成、樸憲永聯合籤名的求援信函,於10月3日到達北京,當面呈交毛主席,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

隨後中共中央召開會議,雖然有人不贊成出兵,但是最後毛主席決定必須出兵抗美援朝,1950年10月5日,中國政府最後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應該說決策的時間很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毛主席在之前已經經過認真的研究,認為可以在朝鮮打贏美軍,這是中國政府決定抗美援朝的底氣所在。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曾在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到底值得不值得?一代偉人這樣回答
    ,首先應該了解韓戰為什麼爆發?美國不會看著韓國被朝鮮打敗而統一,朝鮮如果失敗下一個就是日本。那就意味著美國在亞洲的失敗。所以,美國幹涉朝鮮出兵,是為了意識形態。美國判斷蘇聯絕不會出兵朝鮮。因為美蘇的主戰場是歐洲。雙方儘量避免直接衝突,搞不好引發世界大戰。蘇聯確實不敢公開出兵支援朝鮮。
  • 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人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中國為什麼要出兵?是否還有別的選擇?  對於剛剛成立一年的新興的人民共和國來說,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可以說百廢待興。即使韓戰不爆發,中國不出兵抗美援朝,美國也會找其它的理由來幹涉中國統一臺灣。至於韓戰前美國的那些言論,只是因為美國幹涉中國內政的政策引起國內的強烈反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迫切需要有一段緩衝的時間。韓戰爆發第二天,美國政府就徹底暴露出自己原來的立場。  因此,不是中國出兵抗美援朝,導致美國阻撓中國統一臺灣。
  • 抗美援朝中,沒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為什麼還說中國取得了勝利?
    前言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令各國大跌眼鏡的是,這一場發生在新中國僅僅成立一年之後的戰爭,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並且使得新中國從此在國際上有了地位和話語權。那麼為什麼中國志願軍並未將美軍驅逐出朝鮮半島,卻依然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呢?
  • ...治學」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
    ★★★★★有關抗美援朝的幾件事,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一直以訛傳訛:一是誰是中國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人;二是金日成、樸憲永聯名的求援信是誰送到北京呈給毛澤東的;三是使用「志願軍」的名義是否因黃炎培的建議確定的
  • 中國當年為何非要抗美援朝?偉人:美國妄圖在我們身上插三把刀
    1950年國慶節當天,偉人收到了金日成的救援信,要求中國出兵朝鮮,幫助人民軍抵擋聯合國軍的進攻。隨後主席在中南海開會,討論出不出兵的問題。高崗率先發言:「打仗要打實力,出兵援朝,保衛新生的共和國,反對帝國主義霸權,道義上沒錯,可蘇聯比我們力量雄厚,武器不知比我們好到哪去了,他們都不打,為什麼我們要打?以我們這麼一點力量去跟美國人打仗,即使打勝了,要付出多大代價?」
  • 「黨建治學」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
    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黨建治學★★★★★有關抗美援朝的幾件事,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一直以訛傳訛:一是誰是中國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人;二是金日成、樸憲永聯名的求援信是誰送到北京呈給毛澤東的
  • 「不能置之不理」中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因為這六個字嗎?
    在討論出兵朝鮮時,毛澤東說:「我們可以寫出百條千條理由不出兵,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置之不理』。那麼。中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因為這六個字嗎?美國總統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晤時,曾談到中國會不會出兵朝鮮?麥克阿瑟信心十足地說:「中國軍隊在東北有30萬軍隊。
  • 「黨建治學」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
    >黨建治學★★★★★有關抗美援朝的幾件事,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一直以訛傳訛:一是誰是中國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人;二是金日成、樸憲永聯名的求援信是誰送到北京呈給毛澤東的;三是使用「中國是誰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立即進行武裝幹涉,並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聯合國軍」,支援南朝鮮軍作戰。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向南一路勢如破竹,進展順利。8月上旬後,由於戰線延長和美軍兵力增多,人民軍攻勢減弱,戰爭在洛東江一帶形成膠著狀態。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為什麼又在朝鮮停留五年?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軍,我志願軍將士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將其趕回三八線以南地區,讓全世界重新認識我們。最終美帝國主義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顱,回到談判桌上。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徹底結束。
  • 抗美援朝丨中國為什麼能戰勝美國?毛主席:敵人鋼多氣少
    抗美援朝,一個新生的中國,用劣勢的裝備打敗了比「八國聯軍」多出2倍敵國、64倍敵人的17國聯軍,為中國和中華民族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自信。抗美援朝中,毛主席還分析了美軍的「一長三短」:一個長處是「鐵多」,武器好,三個短處是戰線太長、運輸路線太遠、戰鬥力太弱。美軍戰鬥力弱不是因為武器裝備,而是因為戰鬥意志不如我軍。以下來自朝鮮戰場的歷史照片,就真實地反映了我軍鋼鐵般的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情報戰有多厲害?美軍讚嘆不已
    咱們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是發生在1950年,也就是說咱們國家的情報工作重點剛剛轉向國外,就面臨了嚴峻的考驗。當時那一個主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說要預估境外戰爭的一個進程,並且的話還要判斷外國的一個作戰意圖,那個時候可不像現在網絡那麼發達,現在有什麼事情了,直接開個直播,發個視頻是吧,發個語音,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在當時只能通過什麼呢?
  • 中國拍電視劇《抗美援朝》,朝鮮為什麼跳出來反對?
    我出過一個題目——《抗美援朝》,外交部開始覺得要慎重。後來,美國人要紀念韓戰,主題是韓戰遏制了共產主義的擴張。我們又找外交部,說美國人敢紀念韓戰,我們為什麼不做?最後同意做。但是非常遺憾,當時搞慢了,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審看了都認為可以播,結果來了個『9·11』。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
  • 參加抗美援朝時,為什麼不叫邊防軍或者解放軍,而叫志願軍呢
    抗美援朝是上個世紀的一件大事,我英勇的志願軍戰勝了幾乎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打出了我新中國的國威,打出了我軍的軍威。抗美援朝的勝利,給我國帶來了一個穩定的發生環境,對我國至關重要。而首批入朝參戰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原本的東北邊防軍,所以說當時入朝的部隊為什麼不直接叫邊防軍呢,畢竟當時東北邊防軍成立的時候,就是為了應對朝鮮的,叫東北邊防軍也恰如其分。可是最終我們入朝作戰的部隊叫志願軍,這其實也有一定原因的。
  • 為什麼朝鮮半島在抗美援朝以前就是分裂狀態?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朝鮮自公元7世紀起實現統一,幾代政府都是作為中國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存在,國王需接受中原皇帝冊封。比較有名的李氏朝鮮更是維繫了518年之久。
  • 70年前朝鮮戰場上的兩個神話的啟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在朝鮮戰場上產生了兩個神話:一個是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另一個是中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隨之誕生。之所以成為神話,是因為有超出當時人們認知水平的事件,通俗一點說,就是太不可思議了!70年過去了,隨著相關國家機密檔案的解密和人們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其中的奧秘逐一解開,帶給人類太多的啟示。不揣淺陋,略談幾點。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
    在審慎決策出兵朝鮮之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出了人民共和國真正的世界大國地位,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打出了中國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創造了以弱勝強的世界戰爭史奇蹟,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從70年前這場較量中,我們可以汲取太多智慧與力量。
  • 1950年為考慮出兵朝鮮,偉人連續服三次安眠藥,卻依舊睡不著
    ,另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由百廢待興到抗美援朝。而我們的偉人,就在這關鍵時刻,綜合分析國際形勢,考量國內狀況,並以人民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做出了艱難抉擇。今天所要講述的,便是主席在決定指揮中國軍隊進入朝鮮作戰這一問題上的深思熟慮與細細謀劃。
  • 1950年韓戰爆發,金日成寫了封信,偉人為什麼陷入長久沉默?
    韓戰爆發後,至1950年8月中旬,美國投入到朝鮮半島上的地面部隊達到7萬餘人,包括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海軍陸戰旅。美國的第八集團軍改由沃爾頓·沃克中將為司令員統一指揮。同時,「聯合國軍」也開始陸續進入朝鮮,配合美軍的侵略作戰。「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是個十足的戰爭狂。
  • 抗美援朝時,美軍俘虜問:你們是中國人,為什麼來朝鮮作戰
    這幾天,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的熱映,讓那場戰爭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抗美援朝,堪稱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意義絲毫不亞於抗日戰爭,也湧現出了無數功勳人物,比如今天介紹的這位開國少將徐國夫。
  • 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將領: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
    因為韓戰牽扯比較廣,所以參戰雙方的組成也是比較複雜的,與其說是兩個國家的戰爭,不如說是兩股勢力的混戰,一方是中朝蘇軍隊,另一方則是數十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不過主要的參戰方還是中國以及美國。韓戰對中美雙方的意義也是不同的,我國參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威脅到了我國的國防安全,那麼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軍是如何評價這場戰爭的?當時有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