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令各國大跌眼鏡的是,這一場發生在新中國僅僅成立一年之後的戰爭,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並且使得新中國從此在國際上有了地位和話語權。
那麼為什麼中國志願軍並未將美軍驅逐出朝鮮半島,卻依然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呢?
抗美援朝的戰略目標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當時中國抗美援朝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聯合發表了抗美援朝宣言。
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志願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鬥。——《聯合宣言》
這場戰爭的目的在聯合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八個字,而並不是驅逐美軍,幫助朝鮮半島實現統一。
因此,中國只需要達成戰略目標,便是取得了成功。
抗擊美軍
韓戰作為朝鮮半島內部的民族內戰,中國之所以會摻和進去,是因為當時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於1950年10月1日越過了北緯38°線,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且將戰火蔓延到了鴨綠江邊,命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
很明顯,韓戰由於美國的介入,直接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
當時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超級大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和最充足的後勤補給。
與之相對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軍隊的裝備和物資不過是小米加步槍而已。
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局面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藉著頑強的作戰意志和高超的作戰指揮,奇蹟般地擊退了美軍,將其驅趕至三八線外,粉碎了美軍統一朝鮮半島,以此來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及蘇聯遠東地區的痴心妄想。
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完美地達成了「抗美」的戰略目標,那麼援助朝鮮的目標是否完成了呢?
援救朝鮮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半島之前,朝鮮所面臨的局面如何?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一開始北方的朝鮮國以破竹之勢將韓國打的節節敗退,並迅速佔領了朝鮮半島90%以上的領土。
眼看著韓國就要面臨亡國的局面,其背後的支持者美國迅速出兵幹預。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的仁川登陸,朝鮮半島被美軍攔腰截斷,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被打得落花流水,由進攻轉入了戰略後退。
在擊退了朝鮮人民軍後,美軍一鼓作氣,越過了北緯38°線,朝著朝鮮發動了反攻,並且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朝鮮面臨了之前韓國的局面。
此時的朝鮮,如果沒有外力援助,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美軍甚至囂張地宣稱,會在11月25日感恩節之前結束戰爭,然後回美國本土過節。就連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當時也已經做好了讓朝鮮在中國東北地區或者蘇聯遠東地區建立流亡政府的打算。
此時毛主席當機立斷,提前派兵奔赴了朝鮮戰場,在小米加步槍的惡劣條件之下,一舉收復了朝鮮大部分領土,使美軍止步於三八線外。
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援朝」的目標也得以實現,成功挽救了即將滅亡的朝鮮政權。
保家衛國
成立僅一年的新中國之所以會派兵參加韓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美軍的行為已經侵犯到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美國在支援韓國的時候,就已經打算將這一場戰爭發展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對抗的前線陣地,美國要借著統一朝鮮半島來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及蘇聯遠東地區。
當時,在美軍登陸朝鮮半島的同時,美國的第七艦隊也駛入了臺灣海峽,阻礙了臺灣的解放。美軍一邊派飛機轟炸我國丹東地區,一邊還命海軍不斷在公海地區炮擊中國的商船。
因此,為了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出兵抗美援朝就變得十分必要。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宣告了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至此,「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目標已經完全實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不但挽救了朝鮮,也維護了國家利益。
結語
許多人認為,中國沒能徹底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不能算是勝利者。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過於吹毛求疵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中國的國力與美國的國力相差十分懸殊,因此毛主席在決定派兵的時候就從未制定過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克服了艱苦的條件,以弱勝強,不僅擊退了美軍,還使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抗美援朝之後,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都得到了提升,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外交方面,中國都是毋庸置疑的贏家。
#文史知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