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沒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為什麼還說中國取得了勝利?

2021-01-14 夢槐文史

前言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令各國大跌眼鏡的是,這一場發生在新中國僅僅成立一年之後的戰爭,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並且使得新中國從此在國際上有了地位和話語權。

那麼為什麼中國志願軍並未將美軍驅逐出朝鮮半島,卻依然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呢?

抗美援朝的戰略目標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當時中國抗美援朝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聯合發表了抗美援朝宣言。

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志願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鬥。——《聯合宣言》

這場戰爭的目的在聯合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八個字,而並不是驅逐美軍,幫助朝鮮半島實現統一。

因此,中國只需要達成戰略目標,便是取得了成功。

抗擊美軍

韓戰作為朝鮮半島內部的民族內戰,中國之所以會摻和進去,是因為當時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於1950年10月1日越過了北緯38°線,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且將戰火蔓延到了鴨綠江邊,命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

很明顯,韓戰由於美國的介入,直接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

當時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超級大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和最充足的後勤補給。

與之相對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軍隊的裝備和物資不過是小米加步槍而已。

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局面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藉著頑強的作戰意志和高超的作戰指揮,奇蹟般地擊退了美軍,將其驅趕至三八線外,粉碎了美軍統一朝鮮半島,以此來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及蘇聯遠東地區的痴心妄想。

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完美地達成了「抗美」的戰略目標,那麼援助朝鮮的目標是否完成了呢?

援救朝鮮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半島之前,朝鮮所面臨的局面如何?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一開始北方的朝鮮國以破竹之勢將韓國打的節節敗退,並迅速佔領了朝鮮半島90%以上的領土。

眼看著韓國就要面臨亡國的局面,其背後的支持者美國迅速出兵幹預。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的仁川登陸,朝鮮半島被美軍攔腰截斷,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被打得落花流水,由進攻轉入了戰略後退。

在擊退了朝鮮人民軍後,美軍一鼓作氣,越過了北緯38°線,朝著朝鮮發動了反攻,並且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朝鮮面臨了之前韓國的局面。

此時的朝鮮,如果沒有外力援助,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美軍甚至囂張地宣稱,會在11月25日感恩節之前結束戰爭,然後回美國本土過節。就連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當時也已經做好了讓朝鮮在中國東北地區或者蘇聯遠東地區建立流亡政府的打算。

此時毛主席當機立斷,提前派兵奔赴了朝鮮戰場,在小米加步槍的惡劣條件之下,一舉收復了朝鮮大部分領土,使美軍止步於三八線外。

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援朝」的目標也得以實現,成功挽救了即將滅亡的朝鮮政權。

保家衛國

成立僅一年的新中國之所以會派兵參加韓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美軍的行為已經侵犯到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美國在支援韓國的時候,就已經打算將這一場戰爭發展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對抗的前線陣地,美國要借著統一朝鮮半島來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及蘇聯遠東地區。

當時,在美軍登陸朝鮮半島的同時,美國的第七艦隊也駛入了臺灣海峽,阻礙了臺灣的解放。美軍一邊派飛機轟炸我國丹東地區,一邊還命海軍不斷在公海地區炮擊中國的商船。

因此,為了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出兵抗美援朝就變得十分必要。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宣告了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至此,「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目標已經完全實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不但挽救了朝鮮,也維護了國家利益。

結語

許多人認為,中國沒能徹底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不能算是勝利者。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過於吹毛求疵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中國的國力與美國的國力相差十分懸殊,因此毛主席在決定派兵的時候就從未制定過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克服了艱苦的條件,以弱勝強,不僅擊退了美軍,還使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抗美援朝之後,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都得到了提升,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外交方面,中國都是毋庸置疑的贏家。

#文史知千年#

相關焦點

  • 遠東韓戰: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202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的第70個年頭,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第一次和帝國主義精銳軍隊進行了正面較量。憑藉著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憑藉著鋼鐵般的東方精神,我們終於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這場發生在遠東的韓戰,這次被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 為什麼說我國的抗美援朝獲得了偉大勝利?
    對於70年前在半島的那場戰爭,很多人會說:停戰協定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中美雙方不過是打了個平局,誰都不能算是勝利。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看戰爭一方是否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要看它是否達到了戰爭前的軍事或政治目的。
  • 中國為什麼抗美援朝?因為偉人從三個方面判斷可以在朝鮮戰勝美軍
    韓戰的爆發,立即使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警覺起來,美軍介入韓戰後,金日成的軍隊能否頂得住,如果頂不住,金日成必然向中國政府請求支援,中國要不要抗美援朝?中國要不要抗美援朝?這裡面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有政治、軍事、經濟和戰略方面的,但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國軍隊能不能在朝鮮半島打敗美軍?
  • 為什麼說「抗美援朝」是中國當代史詩級的偉大勝利
    (原創作品,敬請關注評論)總有人在說抗美援朝就是打了個平手,中國軍人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未必就是勝利。筆者認為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偉大勝利,而且還是一場政治和經濟上的偉大勝利。本文是總結有關軍史,以及多位專家的論述。特別感謝齊德學先生,溫鐵軍先生。
  • 朝鮮半島的戰爭,中朝兩國的共同勝利,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而此前迅猛的北朝鮮軍隊已經一度將南朝鮮軍隊打到退縮回朝鮮半島的東南部洛東江一帶,但是由於自身物資和實力的不足,北朝鮮由於戰線的縱深拉長,進攻勢頭也略顯不足。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繞後包圍北朝鮮軍隊,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北朝鮮人民軍隊徹底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局。
  • 新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但是在建國不久,我國的領國朝鮮爆發了局部戰爭,在朝鮮領導人的求助下,我國派出志願軍隊伍出戰朝鮮,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抗美援朝戰爭。那麼,對於剛剛在廢墟上建立政權的新中國來說,為什麼決定出戰朝鮮,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呢?這場戰爭我們又得到了什麼?
  • 為什麼說抗美援朝,中國非打不可?戰爭帶來的利益影響至今
    二戰正式結束後,日本戰敗了,只能無條件投降,無法在繼續佔據朝鮮半島,不過遺憾的是好日子也沒過多久,朝鮮半島的人民們,自由的空氣還沒能聞上幾口,又被美蘇爭搶上了,美蘇以接管日佔區作為藉口,先後在朝鮮半島上投入力量,朝鮮半島又失去了好不容易得來的自由,繼續被異國佔據。
  • 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新中國,為什麼還要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經過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侵擾,沒有國家想再次陷入戰爭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一直堅持和平友好的原則,極力避免任何戰爭和衝突。但是在建國不久,我國的領國朝鮮爆發了局部戰爭,在朝鮮領導人的求助下,我國派出志願軍隊伍出戰朝鮮,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抗美援朝戰爭。
  • 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新中國,為什麼還要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經過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侵擾,沒有國家想再次陷入戰爭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一直堅持和平友好的原則,極力避免任何戰爭和衝突。但是在建國不久,我國的領國朝鮮爆發了局部戰爭,在朝鮮領導人的求助下,我國派出志願軍隊伍出戰朝鮮,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抗美援朝戰爭。
  • 70年前半島之戰,雙方打平,為什麼卻說志願軍取得了偉大勝利?
    最終聯合國軍阻止了北方統一半島,並且將北方軍擊退到半島最北部。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可以說美國人打敗了半島北方軍,或者說,美軍打敗了北方軍。但是美國人達到目的了嗎?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美軍不僅沒有取得勝利,還遭受了重大敗績。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在不到一年的建設時間中,中國又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抗美援朝。從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國建立,到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這種決定是要多大的勇氣,要知道這個是內戰還並未全部結束,全國各地未曾解放之地也還眾多。
  • 「細說抗美援朝」朝鮮半島問題的起因
    美國(羅斯福)、英國(邱吉爾)和蘇聯(史達林)在蘇聯黑海北部的克裡木半島的雅爾達皇宮內,舉行了一次關於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三方首腦會議。美國此行除了收穫戰勝德國的勝利果實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蘇聯參加對日作戰。這個時期太平洋戰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雖然美軍戰勝日本是時間上的問題,但是由於美軍的傷亡太大,讓美國政府覺有些擔憂。
  • 美軍為何炸不掉金剛川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
    2020年10月23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國立薄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又在朝鮮半島挑起戰火,戰火已經燃燒到中朝邊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們被迫出兵朝鮮抗美援朝。面對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軍,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鐵般的意志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與朝鮮人民軍一道並肩作戰,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 抗美援朝是中國用「人海戰術」拖死美的?從美軍分析中能找出答案
    在我國近現代戰爭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無疑也很值得一提,同艱苦取得勝利的八年抗戰一樣,對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令人唏噓的是,這場戰爭的悲壯程度同樣不亞於抗日戰爭,在抗美援朝的三年時間裡,奪走了約十二萬人民志願軍的生命。彼時的新中國才剛剛成立,元氣尚未恢復,在人力物力奇缺的情況下,猶如晴天霹靂。
  • 抗美援朝往事:朝鮮半島上的大國博弈
    在美蘇爭霸中,蘇聯一直處於恐懼的狀態,就是害怕與美國正面衝突,做什麼事沒有硬氣過。中國求助空軍解放臺灣時是,抗美援朝是,古巴飛彈危機也是。 三八線基本是朝鮮半島的中線,從這個分,正好也把朝鮮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平壤和漢城分開,一邊一個。
  • 抗美援朝3:韓戰爆發的前因後果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了70年,那麼在上個世紀50年代,為什麼會爆發這場戰爭呢?這場戰爭的背後牽扯了多少人的利益,而我們為什麼必須打這一場立國之戰呢?今天就和非正常歷史研究室一起探尋這場戰爭爆發的前因後果!
  • 為什麼朝鮮半島在抗美援朝以前就是分裂狀態?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朝鮮自公元7世紀起實現統一,幾代政府都是作為中國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存在,國王需接受中原皇帝冊封。比較有名的李氏朝鮮更是維繫了518年之久。
  • 抗美援朝勝利對中國有多重要?如今無論哪一國都不敢隨意冒犯中國
    這場戰爭為中國走向世界舞臺奠定了基石,根據一些戰爭史料記載,人們開始陷入了思考,中國志願軍去參與這場戰爭是否值得呢?還有人說停戰不能被稱作勝利。今天我們不剖析美國角度,換一種思維進行思考。雅爾達首腦會議上,史達林提出將外蒙古獨立,以此作為把中國納入蘇聯勢力範圍的關鍵一步,同時也是將外蒙古作為一個戰略緩衝區,以間接控制我國東北和新疆,並幹涉中長鐵路和港口的工作。
  • 立國之戰為何能取得勝利?
    今天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新中國從建立到今天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風霜雨雪,每一步都不容易,那麼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時哪場,為何這場立國之戰我們能夠取得勝利?今天我就以個人的觀點分析一下。 首先明確,我認為的立國之戰是抗美援朝,也就是韓戰。
  • 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百廢待興,經濟、工業、軍事力量都在緩慢的恢復之中,此時休養生息是關鍵,在這個一窮二白的時候,為什麼要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是勢在必行的嗎? 此時的朝鮮半島,實質上已經分裂了。 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大韓民國成立,9月9日,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可是這兩個分裂的國家都想要統一朝鮮半島,所以內戰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