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閩A到閩J——福建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2020-12-16 李尓唐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依山傍海」態勢,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常住人口397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42395.00億元,增長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長6.7%。

閩A:福州市

福州,簡稱「榕」,別稱榕城,是福建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6個區、6個縣、和1個縣級市,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57平方公裡,2019年常住人口780萬人,城鎮化率70.5%。 福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東部、閩江下遊及沿海地區,中國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閩B:莆田市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90.0萬人。莆田市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沈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2018年10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閩C:泉州市

泉州,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裡(含金門),2019年末常住人口874萬(不含金門)。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泉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多萬,港澳同胞76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多萬。在臺灣,有44.8%的漢族(約900萬)祖籍泉州。

閩D:廈門市

廈門, 簡稱「廈」或「鷺」,別稱鷺島, 是福建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6個區,總面積1700.61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389.4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29萬人,戶籍人口261.10萬人。 廈門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省東南端,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廈門由島內(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嶝島、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裡。廈門通行閩南語廈門話,與漳州、泉州同為閩南地區的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廈門的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排名第2,營商環境居副省級城市第1位 ,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廈門港貨櫃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閩E:漳州市

漳州,福建省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最南部,漳州陸域地處北緯23°34』~25°15』,東經116°54』~118°08′之間,面積12607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略大於陸域。漳州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北有高山阻擋寒流侵襲,南有海洋調節,所處緯度較低。靠近北回歸線,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截至2018年,漳州轄2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薌城區,2018年末常住人口514.0萬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已並天下」後,把閩越故地劃為閩中郡,今漳州境時屬閩中郡,為正式納入中央版圖之始。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州治在西林,屬嶺南道,轄漳浦、懷恩2縣。漳州轄區內有324、319二條國道、廈漳、漳詔、漳龍三條高速公路及鷹廈鐵路和廈深、龍廈二條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漳州港可直通東南亞國家,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絡。漳州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南靖土樓、雲洞巖等景點。

閩F:龍巖市

龍巖位於福建省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通稱閩西。1997年5月撤地設市。龍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全國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七個縣(市、區)均為原中央蘇區縣,是全國贏得「紅旗不倒」光榮讚譽僅有的兩個地方之一,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讚譽。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龍巖曾經是遠古時代「古閩人」的天堂,是「閩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國」的國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區域,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龍巖有75%以上人口是客家人。龍巖是國家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長汀被稱為「客家首府」,汀江被譽為「客家母親河」,永定客家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在這裡交融,孕育了龍巖人熱情好客、勤勞開拓的品質。

閩G:三明市

三明市,地級市,隸屬福建省,位於福建省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之間,全市面積22965平方千米。東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鄰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龍巖市。2014年三明市根據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覆的《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做出具體部署,把三明市建設成為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先進位造業基地、生態文化旅遊勝地和休閒養生基地。三明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6年9月,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三明擁有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種,已開發利用的43種。全市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旅遊品牌各50多個,數量和等級名列全省前茅。 2017年,三明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閩H:南平市

南平,福建省地級市,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東北與浙江省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接壤,東南與寧德市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毗連,介於北緯26°15』—28°19』,東經117°00』—119°17』之間,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千米,佔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戰爭年代,福建省委曾經幾度駐在閩北,被譽為「紅旗不倒」的紅土地。南平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201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18.26萬(常住人口269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4.6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91.57億元。境內山峰聳峙,低山廣布,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地貌。南平是福建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東漢時期,南平、建甌、浦城等便建縣;「福建」之名即來自福州、建州(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南平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齊天大聖文化、太極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曾湧現出2000多位進士和17位宰相;擁有一級至三級旅遊資源實體180多處,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之一。南平擁有合福高鐵、鷹廈鐵路、外福鐵路、橫南鐵路,205國道、316國道過境;還有武夷山機場,閩江幹流、建溪、富屯溪等航線及航道。

閩J:寧德市

寧德市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閩東,中國大黃魚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離「長三角」和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土地面積1.34萬平方公裡,直接相鄰的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裡,擁有世界級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沿海為小平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寧德市下轄蕉城區、福安市、福鼎市、古田縣、霞浦縣、周寧縣、壽寧縣、屏南縣、柘榮縣。截至2018年末,寧德市常住人口291萬人。寧德也是中國東南沿海休閒度假和生態旅遊的勝地,境內共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5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濱海有嵛山、臺山列島、大京、西洋島、三都澳等海岸景區;內陸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9個。2019年11月15日,寧德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相關焦點

  • 福建簡稱為閩,閩的本義是什麼?
    自唐玄宗時期分別提取福州府和建甌府的首字後,福建地區方被稱為「福建」。在這以前,福建地區的名稱一直是「閩」。而今日的福建簡稱也沿用「閩」的稱呼,透過閩這一簡稱,我們能夠追溯到一段悠久的歷史。「閩」首次作為地名出現是在戰國著作《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 福建歷史上的二閩、四閩、五閩、七閩、八閩、九閩、十閩?
    從歷史沿革來講。福建之所以被稱為八閩,流行的解釋是,北宋分福建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州與軍是同一級別的行政機構,演義中常謂趙匡胤一條棍棒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合起來就是八個軍州。元朝改為八路,明朝則改稱八府,八府分一閩,那便是八閩了。 這個說法或許還能追溯到更早。
  • 從贛A到贛L——江西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贛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14個縣、1個縣級市、2個功能區,2019年戶籍人口為983.07萬人。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百強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擁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
  • 福建簡稱閩,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閩」字門裡蟲是什麼動物?
    福建省簡稱為閩,肯定很多人以為稱為閩是因為福建境內閩江的緣故。但是,閩這個簡稱在古代就存在了,而閩江是因為福建有了閩這個簡稱之後才命名為閩江。所以,閩這個簡稱並不是因為閩江的原因。《山海經》中有記載,「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 福州得名比福建早 歷史上還有七閩、九閩的說法
    福州得名比福建早 歷史上還有「七閩」「九閩」說法紫蘇子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二字,是在唐開元二十一年。當時朝廷為加強邊防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軍事長官「福建經略使」。自此,福州、建州開始「代言」整個福建,並延續千餘年。有意思的是,「福州」得名比「福建」早了足足8年,系因其境內有「福山」。至於福建的別稱,除人所共知的「八閩」外,還有「七閩」和「九閩」的說法。那麼,福山究竟在何處?建州為何能「代言」福建?
  • 從吉A到吉J——吉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總人口2690.73萬人,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0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吉林建置始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置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吉林由此得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
  • 福建(閩)人歷史來源
    閩是福建的簡稱,閩從字面來解讀,外面是門,裡面是蟲,可以理解在家裡(家鄉)是條蟲,在外面是條龍。長蟲在古代是蛇的稱呼,蛇多的地方,門外必定山高林密,再者早期閩人的圖騰是蛇,崇拜蛇的族群,所以稱福建為閩。
  • 福建為什麼簡稱閩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這裡依山傍海,形成了獨特的閩越文化,福建簡稱閩也主要源於這裡的歷史文化。  遠古時期,福建地區盛產蛇,居住在這裡的閩越族人把蛇奉為圖騰,作為崇拜的偶像。秦朝以前,福建被稱為"東越",因為閩越族人的緣故,秦始皇在設都的時候,把「東越」改為了「閩中郡」。
  • 福建簡稱閩,「閩」字裡的「蟲」是何種動物?
    福建省簡稱閩。有人問為什麼會簡稱閩?有人答曰是因為福建有一條閩江,故名。但實際上是福建先簡稱閩在前,閩江命名在後。閩與福建產生關係,時間非常早,早在上古時期的《山海經》,就有「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的記載。
  • 福建的9個地級市,從閩A到閩K,你最喜歡哪個,是你家鄉嗎
    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裡島嶼眾多,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這裡還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和中國其他大部分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福建下轄9個地級市,從閩A到閩K,你最喜歡哪一個,下面就和小編(驢遊四方)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 福建的簡稱為啥是「閩」?裡面的「蟲」大有來頭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中的閩越部落,周朝時期稱為七閩之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後來秦南平百越後,置閩中郡。而福建之名的由來,是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 由此看來,「閩」不僅是福建省的簡稱,也是福建省遠古時期最原始的稱謂。
  • 「閩」這個字為什麼成了福建的簡稱?中國漢字簡直是博大精深
    之後,閩政變內亂不斷,到了閩天德三年,閩正在打內戰時南唐出兵將其攻滅。 若是將時間放到更早些,此地也有個國家叫「閩越國」。當時越國國君無疆聯合齊國攻打楚國,只是實力懸殊太大,被楚國軍隊打的只有後退一條路,最終,越國被楚國滅了,而部分越人就來到了如今的福建,和當地人組建了「閩越國」。
  • 閩山閩水閩文化
    閩,始於先秦之百越部落,早在三千年前的夏商時期,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文化根基。據《山海經》所描述「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
  • 福建這9個地級市的名稱由來你都知道麼?
    福建一共有9個地級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三明,龍巖,南平,寧德,關於這9個地級市的名稱由來,你都知道麼?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下~南平南平是這9個地級市中得名最早的縣,早在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為了平定閩越地區的戰亂,朝廷派兵入閩,平亂後,取南境平定之意,將這裡設為「南平縣。
  • 福建民間信仰開閩聖王,你知道閩太祖王審知嗎?福建發展要感謝他
    王審知,在福建被當地人民尊稱為「開閩聖王」、「忠惠尊王」等,在福州市有閩王祠,閩王祠是在王審知原來府邸的基礎上,改建為忠懿閩王廟,來紀念王審知治理福建的恩德。王審知,出生於晚唐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朝末年各地起義不斷,時局動蕩,後來與兩位兄長王潮、王審邽[guī]也加入農民起義軍,因為不斷的爭戰,逐漸流轉到福建,在福建有了立足之地,兄長王潮去世後,王審知成為威武軍節度使,割據福建一方,管轄福州、泉州、汀州、建州、漳州5個州,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福建全境。
  • 從粵A到粵W——廣東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考古證實廣東於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 福建的簡稱是「閩」,那「閩」字裡面的「蟲」是什麼呢?
    大部分都知道,福建的簡稱是「閩」,那這個「閩」字裡面的「蟲」是代表什麼呢?相信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人都說福建多山,古代的時候,開門就可以看得見老虎,古代大蟲又可以是老虎的意思,於是覺得這個「蟲」代表的是老虎。果真是這個意思嗎?
  • 從鄂A到鄂S——湖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 中國古代最早的鉛制錢幣——閩鑄「開元通寶」!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紛紛擴充軍隊和地盤,從朱溫廢唐自立,建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中國歷史進入最為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開創者叫王審知,字信通,唐朝末年跟隨他兄長王潮率軍從河南進入閩地,乾寧五年(898年)。
  • 閩、越、閩越與閩越國
    閱讀關於福建古代文明的文章,常見有「閩」、「越」、「閩越」、「閩越國」的字眼,它們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四者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此後又有「七閩」之稱,《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云:「(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有學者認為,此處「七閩」是泛指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文化特徵相近的若干部族。很顯然,《山海經》中的「閩」既為地理名稱,又為民族名稱。  再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