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贛A到贛L——江西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2020-12-07 李尓唐

江西,簡稱贛,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南昌。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屬於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江南,自古為「幹越之地」「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江西部分地區屬海峽西岸經濟區,境內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江西的紅色文化馳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也是萬裡長徵出發地,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截至2019年末,江西轄11個地級市、27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62個縣,合計100個縣級區劃;164個街道、827個鎮、569個鄉、8個民族鄉,合計1568個鄉級區劃;常住人口4666.1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57.5億元。

贛A:南昌市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會、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總面積740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55萬人,城鎮人口411.64萬人,城鎮化率74.2%,常住外來人口達80萬人。南昌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鄱陽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託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等稱號,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9年6月,「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在南昌開通運行。

贛B:贛州市

贛州,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贛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14個縣、1個縣級市、2個功能區,2019年戶籍人口為983.07萬人。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百強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擁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贛州鎢與稀土資源豐富,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位造業基地。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贛州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都市區。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原中央蘇區所在地、萬裡長徵的起點城市,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守仁、辛棄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州主政過。贛州是中國魅力城市之一,有著千裡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和世界風水堪輿文化發源地等美譽。2012年,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贛州成為中部首個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的城市。2017年,贛州獲批成為江西省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贛C:宜春市

宜春,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東境與南昌市接界,東南與撫州市為鄰,南陲與吉安市及新餘市毗連,西南與萍鄉市接壤,北與九江市相鄰,西北與湖南省長沙市、嶽陽市交界。宜春總面積18680.42平方千米;下轄1個區、6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2019年底,常住人口558.26萬人,戶籍人口603.81萬人。2019年,宜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87.57億元。宜春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有京九鐵路、滬昆高鐵、浙贛鐵路交匯;贛粵、滬昆、大廣等高速公路和320、105國道縱橫交錯,此外,還擁有宜春明月山機場。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侯陳嬰奉命來此築城立治,因「城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故名宜春。唐初四傑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唐代韓愈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的詩句;宋代理學家朱熹發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的感嘆。明代《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現代物理學家吳有訓、兩屆奧運會冠軍楊文軍都是宜春的代表。宜春舉辦過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2009央視中秋晚會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節,享有「月亮之都」、「亞洲鋰都」之稱,先後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

贛D:吉安市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遊,西接湖南省,南攬羅霄山脈中段,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吉安下轄2區1市10縣。面積2.53萬平方公裡,2018年常住人口為495.66萬人。先後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科技興貿創新城市、全國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城市、外商投資最佳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江西省首屆生態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吉安有革命搖籃井岡山、武功山、青原山、羊獅慕、白鷺洲書院、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 文天祥紀念館、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閣、槎灘陂等著名景區景點。2017年11月,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10月,吉安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2019年,吉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5.41億元。

贛E:上饒市

上饒,古稱饒州、信州,江西省下轄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48~2942,東經11613~11829之間,屬內陸區域。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81.0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12.8億元。上饒全境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佔上饒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上饒名山勝跡眾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遊勝地,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觀光遊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境內擁有豐富的山水景觀、紅色革命遺址和古色文化遺存。上饒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佳浙商投資城市」、「中國最佳粵商投資城市」、「中國最佳閩商投資城市」、「江西省區域發展的四個重點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

贛F:撫州市

撫州,江西省下轄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東部,行政區域南北長約222千米,東西寬約169千米,總面積18816.92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11.27%。撫州市下轄2個區、9個縣,總面積18817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404.72萬人。撫州是江右古郡,孕育出王安石、湯顯祖、曾鞏等名人。撫州是國務院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20個城市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個納入國家戰略區域性發展規劃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及原中央蘇區重要城市之一。撫州自古就有「襟領江湖,控帶閩粵」之稱。撫州是國家園林城市,人均公園綠化面積達到16.6平方米,城市綠化率達到43.4%,環境綜合評價居全國第七、中部第一,森林覆蓋率高達64.5%,境內的資溪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5.9%,被譽為「天然大氧吧」。2018年,撫州市實現生產總值1382.40億元,比上年增長8.0%。

贛G:九江市

九江,簡稱「潯」,為江西省設區的市,古稱柴桑、江州、潯陽,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地處長江、京九鐵路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是長江中遊區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九江全境東西長270公裡,南北寬140公裡,總面積19078平方公裡,佔江西省總面積的11.3%,2018年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89.68萬人。轄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瑞昌市,廬山市、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城市、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和八裡湖新區。九江是江西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環鄱陽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支點城市、贛鄂皖湘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九江被定位為中國百強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鄱陽湖生態科技城、國家先進位造業基地、長江航運樞紐國際化門戶、江西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九江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江西唯一的國際貿易口岸城市,九江港為長江第四大港口,國家一類口岸4 。

贛H:景德鎮市

景德鎮市,別名 「瓷都」,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景德鎮市是世界瓷都,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2018年,景德鎮市常住人口167.3213萬人。2019年,景德鎮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6.11億元,比上年增長7.8%,增速位居全省第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1.31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409.56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455.23億元,增長8.4%。

贛J:萍鄉市

萍鄉,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瀏陽市接壤;地貌較為複雜,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轄3縣、2區,總面積3823.99平方千米;2018年末常住人口193.32萬人。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30.02億元。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接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境內滬昆鐵路橫穿市內腹地與京廣、京九兩大動脈相連。319和320國道呈十字型在市區交匯通過,滬昆高速、萍洪高速貫穿全境。市中心城區距湖南長沙黃花機場僅120千米,具有優越的區位地理條件。

贛K:新餘市

新餘市,江西省下轄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贛鐵路西段,全境東西最長處101.9公裡,南北最寬處65公裡,東距省會南昌市150公裡,東臨樟樹市、新幹縣,西接宜春市袁州區,南連吉安市青原區、安福縣、峽江縣,北毗上高縣、高安市。新餘市總面積3178平方公裡。新餘市地貌,根據江西省地貌圖劃分,隸屬於贛西中低山與丘陵區,地貌基本形態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崗地、階地、平原6種類型。新餘市屬亞熱帶溼潤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較短的特徵。袁河是流經新餘市的主要河流,屬贛江水系,橫貫東西,境內河段長116.9公裡。2018年,新餘市石竹山—上高縣樟木橋探明世界最大矽灰石礦。截至2017年底,新餘市轄分宜縣、渝水區1個區,1個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7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1元,全年財政總收入144.18億元。截至2018年末,新餘市常住人口118.67萬人。2019年,新餘市實現生產總值971.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6%。

贛L:鷹潭市

鷹潭,江西省下轄設區的市,「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市名,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地處武夷山脈向鄱陽湖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轄區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溫和氣候;轄2區1市,總面積3556.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116.75萬人。鷹潭市境內滬昆高鐵、鷹廈線、浙贛線、皖贛線和滬昆高速、濟廣高速及320國道、206國道在市區呈十字形交錯;境內龍虎山是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所描繪的古今名山,以丹霞絕美、道宗絕聖、古越絕唱、陰陽絕妙享譽海內外,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角山古陶窯文化、道文化、心學文化、鬼谷子文化、古越文化、紅色文化在此交相輝映。同時,鷹潭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2018年,鷹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18.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

相關焦點

  • 從閩A到閩J——福建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常住人口397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42395.00億元,增長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長6.7%。
  • 從鄂A到鄂S——湖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 從粵A到粵W——廣東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考古證實廣東於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 從吉A到吉J——吉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總人口2690.73萬人,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0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吉林建置始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置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吉林由此得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
  • 從瓊A到瓊F——海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常住人口944.7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8.9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07元。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海口由本島海南島(部分)、離島海甸島、新埠島組成,全市總面積3145.9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284.4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61.44平方千米。
  • 從黑A到黑P——黑龍江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2019年,黑龍江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共54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751.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12.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8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15.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815.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3.4:26.6:5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183元。
  • 從新A到新R——新疆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市名是和碩特蒙古語「寒冷」的意思。奎屯市是中國西北部一座新興的工商業城市,2016年末市區總戶數6萬戶,總人口15.87萬人,比上年增加0.11萬人,奎屯市經濟是新疆主要農牧區和糧油棉基地。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在奎屯貫通。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 從雲A到雲S——雲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8月,雲南省下轄16個地級行政區,其中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67個縣,29個自治縣,合計129個縣級區劃。177個街道、683個鎮、400個鄉、140個民族鄉,合計1400個鄉級區劃。2019年,雲南生產總值(GDP)23223.75億元,比2018年增長8.1%,高於全國2.0個百分點。
  • 江西簡稱「贛」,為何省會不在贛州而在南昌?
    難道江西的簡稱來源於贛州?事實並非如此。 「贛」和「贛州」可以說師出同門,它們名字的由來是一條江,那就是贛江了。 贛江是江西省的第一大河流,發源於江西、福建兩省交界地帶武夷山西麓,贛江自南向北貫穿江西全省,最終流入鄱陽湖,在九江市匯入長江。
  • 南昌的地理處於江西北部,來看一下江西南昌的名稱的歷史由來……
    南昌的地理處於江西北部,來看一下江西南昌的名稱的歷史由來……南昌,簡稱為「昌」,古時稱為豫章,洪都,位於江西北部,長江南岸。有「英雄城」之美稱。據有關文獻記載,南昌地名記載於西漢時期,英侯官營奉命率軍入地築城築城,創建南昌,後以"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命名為"南昌",此後,在歷史上的歲月裡,該省多次更名,更名為藝長,唐代,齊名不齊,又改稱洪州,在宋朝一個皇帝未繼承皇位前,封建王也生在這裡,所以隆興府獲勝,新中國成立後,南昌成為江西直轄市,省會城市。
  • 江西的簡稱「贛」字從何而來?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每個省都有簡稱,山西的簡稱是晉,山東的簡稱是魯,河北的簡稱是冀,這些省得簡稱和歷史上的諸侯國相關。有人問,江西省的簡稱為什麼是贛呢?中國人的命名一般是有規則的,有的根據歷史文化、引經據典而來,還有的根據標誌性地標而來。地標是什麼呢?
  • 韶關頭條—地名由來與歷史沿革
    一、地名由來韶關,廣東省地級市,古稱韶州,得名於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之後歷朝沿襲。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二、歷史沿革韶關歷史悠久、古老文明,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設曲江縣,屬桂陽郡,治所在今韶關市區東南蓮花嶺下。
  • 中國千年古縣——河北涿鹿縣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是中國首批千年古縣,國家園林縣城,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涿鹿歷史悠久,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涿鹿縣繁衍生息。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34;,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擁有全國除新疆外唯一一個縣轄區。
  • 中國千年古縣——山西沁水縣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國家民政部聯合命名的「千年古縣」,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國家衛生縣城。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
  • 江西各市縣名稱的來歷,其中一個由皇帝親自賜名
    歷史悠久的江西,擁有數十個百年以上的市縣區。這些市縣區的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都含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有的地名背後還藏著一段趣聞。之前,一首打油詩成了江西各地「貼吧」熱議的話題,這首打油詩共4句、32個字——「寧鄉崇德萬年永青,陽城宜南川水常新。溪江湖上山豐州昌,十安福義源遠流長」。
  • 歸屬江西卻說吳語,江西上饒與浙江有何淵源?
    上饒地級市先要解釋這裡「上饒」的含義,現在如果說到上饒,江西人都知道:這是整個江西省內文化最為複雜、版圖形狀最為怪異的地級市。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因為如今的上饒地級市在行政區劃上將舊時的以鄱陽為中心的饒州府也並進來了,之後又析出了鷹潭和景德鎮兩個小型的工礦交通類城市,導致現在江西東北部行政區劃極為獨特。
  • 昌贛高鐵7月開始全線聯調聯試,通車後江西實現市市通動車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昌贛高鐵即將全線鋪通,7月開始進入聯調聯試階段,12月底具備開通運營條件。昌贛高鐵建成後,江西將實現市市通動車。昌贛高鐵北起江西省會南昌,沿既有京九通道向南延伸,經豐城、樟樹、新幹、峽江、吉水、吉安、泰和、萬安、興國、贛縣至贛州市,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南北大通道京九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水贛江特大橋,全長1521.3米,是昌贛高鐵首座跨越贛江且跨越江面最寬(700多米)的特大橋。
  • 中國千年古縣——山東莒縣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國家民政部聯合命名的「千年古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莒縣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古城,「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這裡。
  • 江西簡稱為「贛」,為何省會設在南昌,而不是贛州?
    今天要說的是江西省,都知道江西簡稱為「贛」,這樣讓不少人以為江西的省會是贛州,但事實並非如此,那麼個「贛」字是從而何來的呢?江西,是從自古的「江南西道」簡稱而來,而江南西道就是目前的贛江水運,北臨九江的湖口,南至宋城(現在的贛州市)這條水路當時起到重要的承接南北的交通運力,在現在的南昌市的藤王閣還陳列著一輛日本的輪船模型,可見當時交通的繁榮。
  • 江西的行政區劃 贛東北之景德鎮市
    翻看江西省地圖,各種奇怪的區劃尤其以贛東北上饒鷹潭景德鎮三市為最上饒市被景德鎮市與鷹潭市幾乎截斷,成了東西兩部分。但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贛東北沒有三市只有兩府(古代府相當現代地級市)饒州府(府治鄱陽縣設道時贛東北 原饒州大部歸潯陽道(駐地九江),之後又為江西第五行政區。也大概是在這個時期,市這個概念終於正式出現在了中國的區劃史裡,市大部分由曾經的府城或是商貿重鎮,由所在縣單獨劃出而成,此時市與縣名義上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