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瓊A到瓊F——海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2020-12-04 李尓唐

海南省,簡稱「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南端的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是中國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臺灣對望,東南和南部在南海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裡。海南島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常住人口944.7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8.9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07元。

瓊A:海口市

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城市,位於北緯19°31′~20°04′,東經110°07′~110°42′之間,地處海南島北部,東鄰文昌,西接澄邁,南毗定安,北瀕瓊州海峽,是海南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海口地處熱帶,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是一座富有海濱自然旖旎風光的南方濱海城市。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海口由本島海南島(部分)、離島海甸島、新埠島組成,全市總面積3145.9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284.4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61.44平方千米。海口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一流,常年位居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16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排名榜單之首,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3.5%,被世界衛生組織選定為中國第一個「世界健康城市」試點地。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2.79萬人,通行閩南語海南方言。海口擁有「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榮獲由住建部頒發的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2018年被聯合國國際溼地公約組織評定為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

瓊B:三亞市

三亞市,是海南省地級市,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地處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裡,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2016年9月,三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2017年2月,三亞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一。三亞也是同時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9年,三亞市地區生產總值677.86億元人民幣。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50 [9] 。2018年12月,入選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15名。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三亞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9年10月23日,被確定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將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瓊C:三沙市

三沙市,是海南省地級市,地處中國南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陸地面積20多平方公裡,總面積200多萬平方公裡。三沙市設有西沙區、南沙區,管轄10個社區,常住人口2500餘人,戶籍人口448人。市政府駐地西沙區永興島。三沙市是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行政區,同時也是全國總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有「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三沙市入圍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瓊海市

瓊海,海南省縣級市,地處東經110°7 ′5」~40′50" ,北緯18°58′50"~19°28′35"。位於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遊,北距海口市78公裡,南距萬寧市60公裡,三亞市163公裡,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瓊海全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裡,2016年,瓊海常住人口50.61萬人,瓊海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約有55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8個國家與地區。市轄12個鎮和彬村山華僑經濟區,轄區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2017年,瓊海生產總值242.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4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2.61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28.46億元,增長10.2%。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文昌市

文昌,海南省下轄市,古稱紫貝。土地總面積2488平方公裡,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52萬人。自西漢建置已有2100多年歷史,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是瓊崖革命重要的根據地之一,海南閩南文化發源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所在地,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是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擁有278.5公里海岸線為海南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市境內清瀾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南中國海重要港口樞紐,也是三沙市後勤保障基地。2019年文昌市地區生產總值257.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6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2.80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116.58億元,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4.1:20.5:45.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928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1%。

萬寧市

寧,海南省縣級市,位於海南島東南部,東臨南海,西接瓊中縣,南和陵水縣相鄰,北和瓊海市交界。介於東經110°00′至110°34′,北緯18°35′至19°06′之間,總面積188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3月,萬寧轄12個鎮(居)。政府駐地萬城鎮。截至2019年末,萬寧常住人口58.50萬人。唐貞觀五年(631年),建制萬安縣;1988年,海南建省,屬海南省轄。萬寧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豐富,溫度偏高。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海南環島鐵路途徑萬寧,設有萬寧站等3個火車站。萬寧有「海南第一山」東山嶺、興隆熱帶植物園等景點。2019年,萬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5.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

定安縣

定安縣,海南省直轄縣,位於海南島的中部偏東北,介於東經110°7′-110°31′,北緯19°13′~19°44′之間,總面積1197平方千米。定安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截至2018年,定安縣轄10個鎮。縣政府駐定城鎮截至2018年末,定安縣常住人口29.76萬人。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6月,建制定安縣;1988年,海南建省,隸屬於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東環高速公路從定城鎮東部穿過,海榆東線、中線公路貫通全境。定安縣是瓊劇的發源地,有中國民間文化(瓊劇)藝術之鄉稱號。南麗湖名勝風景區、文筆峰道家文化旅遊區、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定陽古城(定城)、見龍塔、太史坊、八角殿、張嶽崧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自然人文景點。2019年,定安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4.42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02億元,同比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17.19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50.21億元,同比增長3.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4:16.5:48.1。

屯昌縣

昌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北,地處五指山北麓,南渡江南岸。北距省會海口市中心85公裡,東與定安、瓊海接壤,南與瓊中交界,西北與澄邁毗鄰,是瓊北臺地進入五指山區的咽喉。縣城坐落於該縣中心,距於海榆中線86公裡處,是海南縱貫南北、橫越東西的交通樞紐。全縣有8個鎮,6個國營農場。屯昌縣早在100多年前,屯昌就形成了男女老少習武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2015年,屯昌縣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

澄邁縣

澄邁縣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環北部灣城市群的縣,毗鄰省會海口市,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縣已有二千餘載,是西漢時期海南三大歷史名邑(即玳瑁、紫貝、苣中)之一,全縣人口約56萬人,陸地面積207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100平方公裡。海愉中、西幹線、環島西線高速、中線高速、繞城高速、粵海鐵路和西環高鐵均穿越境內。澄邁縣先後獲得「世界長壽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十大文化特色旅遊名縣」、「國家衛生縣城」等六十多項國家級以上殊榮。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臨高縣

臨高縣,是海南省直轄縣,地處海南島西北部,東鄰澄邁縣,西南與儋州市接壤,西北瀕臨北部灣,北瀕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縣政府駐臨城鎮,距省會海口市83公裡。全境東西寬34公裡,南北長47公裡,總面積1317平方公裡。縣城距省會海口82公裡。轄10個鎮,共有176個社區(行政村)、880個自然村,另有加來農場1個農場、金牌港經濟開發區、臨高角旅遊度假開發區兩個開發區,2018年,人口51.5萬。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1804152萬元。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20年2月29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脫貧摘帽。

瓊D:五指山市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直轄縣級市,地處海南島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島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也是海南省中部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五指山市是有名的「翡翠山城」,因海南島上最高山峰五指山而得名,有五指山市熱帶雨林、海南民族博物館、七指嶺 、熱帶植物園、中華民族文化村、臥龍山、太平山瀑布、瓊州學院 、海瑞祖居、瓊崖公學紀念亭、鸚歌嶺、甘什嶺、民族博物館和仿古黎村、白沙起義紀念館、仙龍洞 、黎苗民族歌舞長廊、木色旅遊度假風景區等風景名勝。五指山歷史上是海南島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轄通什、三亞2市和樂東、保亭、白沙、東方、瓊中、陵水、昌江7縣。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20年2月29日,退出貧困縣序列。

東方市

東方市,海南省下轄縣級市,位於海南省西南部,北部灣東岸,昌化江下遊,南及東南與樂東縣接壤,北至東北隔昌化江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東靠黎母山脈。地處東經108°36′46″~109°07′19″,北緯18°43′08″~19°18′43″,面積2266.62平方公裡,市人民政府駐八所鎮。截至2018年末,東方市下轄8個鎮、2個鄉、192個村(社區),常住人口42.97萬人。2018年,東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91億元。東方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行政區劃始於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經濟中心,海南環島鐵路以及粵海鐵路海南西環線穿境而過。東方市海岸線長84.4公裡,有8港7灣、7個天然漁場,灘涂面積1125.3公頃,八所港位於東方市境內。

白沙黎族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海南省下轄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西部,北緯18°56'-19°29',東經109°02'-109°42'。東與瓊中縣為依,東南與五指山市交界,南與樂東縣相連,西與昌江縣接壤,北與儋州市毗鄰。全境南北長63千米,東西寬68千米,總面積2117平方千米。下轄4個鎮、7個鄉,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牙叉鎮。2016年末,白沙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7.1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27億元。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20年2月29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脫貧摘帽。

昌江黎族自治縣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轄自治縣,位於北緯18°53』至19°30』、東經108°38』至109°17』之間。地處海南島西部,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下轄7鎮1鄉,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對峙相望,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連。環北部灣城市群內,東北距省會海口市180千米,東南距三亞市190千米。2014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2.77萬人。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縣內公路四通八達,海榆西線公路、環島高速公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昌江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曾獲全國優質芒果基地縣等榮譽稱號。是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管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南部。介於北緯18°24′至18°58′,東經108°39′至109°24′之間。地勢北高南低,背山面海。東和東北與五指山市、白沙縣接壤,東南與三亞市交界,北與東方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臨南海。2019年年末,樂東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48.27萬人,全縣戶籍人口542763人,比上年增加5360人。轄有11個鎮,188個村(社區),佔地面積2765.5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726.8平方千米,海岸線長84.3千米。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19年,樂東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9%。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7.55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8.05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8.75億元,增長3.9%。三次產業結構為53.7:12.5:33.8。

陵水黎族自治縣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市縣。陵水縣始置於公元610年(隋大業六年),1987年12月31日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縣境南北長40公裡,東西寬32公裡。總面積1128平方公裡。海榆東線公路和東線高速公路均從陵水縣境內穿過,北距海口197公裡,南距三亞65公裡。截至2016年,轄11個鄉鎮、116個行政村,1個鄉鎮農場,585個自然村,1160個村民小組,境內有南平、嶺門2個國營農場和省屬吊羅山林業局。2018年12月,陵水黎族自治縣獲批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於海南省,位於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南麓。地處海南省南部內陸,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東接陵水縣,南鄰三亞市,西連三亞市、樂東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縣。縣境東西寬49公裡,南北長54公裡,總面積1153.24平方公裡,佔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的3.4%。2020年,保亭境內轄6個鎮、3個鄉、1個縣管農場和6個居。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5.7億元,同比增長3.3%。2019年全縣常住人口15.45萬人。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3]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省下轄的民族自治縣之一,縣境地處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年均氣溫22.8攝氏度。全境面積2704.66平方公裡,轄10個鄉鎮、2個縣屬林場和1個縣屬農場。2012年,縣境人口22.8萬,黎族佔45.63%,苗族佔6.1%。海榆中線橫貫全境,公路網成輻射狀向四周展開,是海南島公路南北、東西走向的交通樞紐。瓊中是海南生態核心區,具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國、綠橙之鄉、黎苗家園」的美稱,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歌嶺等國家級、省級林區、保護區,瓊中綠橙是海南省第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截止2015年末,瓊中縣總人口17.72萬人。2017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47.67億元,同比增長6.3%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9年11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瓊F:儋州市

儋州市,是海南省地級市。儋州市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公裡,南距三亞市280公裡;全市轄16個鎮,共有275個社區(行政村)、1431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400平方公裡,約佔全省1/10;戶籍總人口97.53萬(2019年);海岸線長267公裡。儋州市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均在其境內。儋州市先後榮獲「全國農業百強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示範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網民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文化旅遊城市」等稱號。 2016年12月,儋州市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7年10月,儋州市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相關焦點

  • 海南為啥簡稱「瓊」?背後的原因大有來頭
    海南簡稱「瓊」,這個「瓊」字來源於歷史上的瓊山縣,而瓊山縣的得名,則源於一座名叫「瓊山」的小山。《瓊山縣誌》記載:「因境內白石都有一座山叫瓊山,泥土石頭潔白潤澤如玉,便以山名為縣名。」自此以後,海南的名稱與「瓊」字結下了不解之緣,素有瓊州、瓊臺、瓊崖、瓊瑤、瓊島之稱。
  • 從粵A到粵W——廣東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考古證實廣東於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 海南各姓氏遷瓊始祖的由來,看看你的祖先是誰!
    林姓:遷瓊始祖林裕,字汝成,號柏庵,福建福清縣人,賜進士,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奉詔由閩入瓊任瓊山縣知事,妻子陳氏與子林堂隨行,居府城西關。後升瓊州府同知,卒於任上。子林堂,孫林辨,曾孫林思範、思筠、思筵、思篇、思勤,卒後均葬府城西關美仍村,清道光年間遷葬永興鎮儒林村永茂嶺。子孫後代移居海南各地和海外。
  • 海南朱氏渡瓊始祖朱廷玉傳略
    朱廷玉在瓊娶國氏為妻,生八子:朱聖護、朱聖謨、朱聖訓、朱聖甲、朱聖誥、朱聖詔、朱聖泰、朱聖保,時稱「八龍」。他在瓊17年零1個月,勤政愛民,重文興教,戰績政績突出,於乾興元年五月,奉旨回京,御升殿前將軍、護國公。長子朱聖護隨父回京襲職,升武略將軍,任婺源總御千戶,遷居江西徽州婺源縣。
  • 海南·人物|喬治亞留學生喬治:海南創業生意火,欲在瓊安家
    來瓊4年,他不僅漢語水平突飛猛進,在海口經營的紅酒生意也風生水起。作為一個「新海南人」,喬治計劃明年在海南安個家。喬治在調酒。記者 曹志 攝來瓊留學,被海南環境、氣候吸引走進海南喬智貿易有限公司工作室,一股香甜的葡萄酒味兒撲鼻而來,從走廊到室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葡萄酒。「這是來自我們國家喬治亞的酒,馬上要過春節了,生意越來越好了。」
  • 海南周刊丨人文美談穿越瓊浙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編者按  12月1日,「2020《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浙文化對話會」在海口召開。  海南與浙江的歷史文化淵源,源遠流長,水乳交融。  海南與浙江雖相隔千裡,兩地人文交往卻源遠流長。一方面,不少從浙江到瓊州上任的官員,促進了海南文化經濟特別是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瓊崖學子考取功名之後也有不少到浙江任職,他們在浙江地方任上的故事傳為美談。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青壯年時代也曾兩度在浙江杭州任職,對杭州懷有深厚感情。直到晚年貶居海南,蘇東坡還時常與在浙江結交的朋友書信往來。
  • 海南簡稱「瓊」 暫時不更改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海南省簡稱「瓊」改還是不改一直爭議不休。有人認為,「瓊」音同「窮」,海南改了簡稱就能「脫貧」;有人認為「瓊」深入人心不必更改。  海南省人大代表邢增平在今年3月份上交的《關於對海南省簡稱使用問題的建議》,再次將爭議推向高潮,並引起了「震動」。
  • 海南為啥用「瓊」字做簡稱?
    海南是我國的最南方,簡稱為「瓊」。那麼,海南的簡稱為什麼是「瓊」呢?海南島真正納入中國版圖管理的時間是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始皇統一嶺南地區後,建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其中海南就歸象郡管理,當時秦始皇還派遣了幾十萬中原人到海南島生活。此後的海南島,歷經多個朝代,一直在中國管轄範圍內。
  • 如何認識海南沉香---瓊香
    而一些有二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樹,油脂結集得較好,甚至於樹幹的芯部也富含油脂,這種沉香就特別珍貴了,因為可以加工雕刻成各種工藝品流傳後世,為達官貴人所收藏,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海南沉香:一、歷史       歷史上,沉香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和兩廣地區。據古籍記載,宋、明、清代,源源不斷的海南沉香通過各種途徑運往內地,當時的海南島可謂香島。
  • 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傳略
    二男三男因年幼,隨父渡瓊,歿於崖州,子孫後代居瓊。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
  • 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泰傳略
    科名士贊,奉旨任按察後降來瓊為雷瓊兵備道。宋末渡瓊,落籍瓊山靈山仙月仙村。李泰娶戶部尚書吳賢秀之女吳氏,又娶林氏,生四子,李奉章、李奉表、李奉裹、李奉文,分居瓊山、澄邁、定安、文昌。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泰像
  • 從鄂A到鄂S——湖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 海南周刊|瓊崖英雄張世英:瓊縱虎將威名揚
    張世英:瓊縱虎將威名揚1950年6月23日,中共海南區縣團以上書聯會議瓊縱師團黨委代表合影。前排左四為張世英。這一帶沿海是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經營的「伯陵防線」的一個重要防區,塔市有敵暫編13師38團把守,邁德村駐防著敵教導團。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賴永生介紹,當時接應部隊一方面要對付塔市、邁德村的敵人,保證部隊順利登陸;一方面又要警戒阻擊海口來的增援之敵,保障渡海部隊登陸後安全轉移。瓊縱第3總隊擔負的任務是警戒、阻擊海口方向的敵軍。
  • 從閩A到閩J——福建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常住人口397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42395.00億元,增長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長6.7%。
  • 從贛A到贛L——江西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末,江西轄11個地級市、27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62個縣,合計100個縣級區劃;164個街道、827個鎮、569個鄉、8個民族鄉,合計1568個鄉級區劃;常住人口4666.1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57.5億元。
  • 瓊A88888是誰的車
    瓊A88888是誰的車[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百事通]    瓊A是哪裡的車 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海口於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成為海南省省會。
  • 海南符氏渡瓊始祖符元生傳略
    符元生死後被族人崇為符氏過瓊始祖。符元生有三子:符龍養,符龍宣,符龍本。符元生公墓葬於今文昌縣龍樓鎮銅鼓嶺南尖,後代多次修葺,現墓完好。清光緒十四年重立的碑文刻有「唐始祖參議中書符元生公墓。「賜進士出身同知府邱封欣題撰銘文「身鷹大夫布紀綱,滿任渡瓊居是邦。志氣昂昂存忠烈,特立踽踽識捨芷」。
  • 湘瓊兩省僑聯座談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僑聯幹部相互傳經送寶
    湘瓊僑聯工作座談會。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江濤)11月20日,海南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黎才旺率考察團一行到訪湖南省僑聯,參觀了省僑聯機關文化牆、觀看宣傳片,並召開湘瓊僑聯工作座談會。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祖元,省僑聯機關各處室負責人與會。
  • 海南陳氏渡瓊始祖陳豪傳略
    陳豪更名陳好,於建炎四年(1130年)為避難渡瓊,與千戶溫朝珍公之女成親,定居蒼原。公生八子,晚年帶小兒子返福建泉州晉江楊林裡。後代子孫分七房,分居瓊山縣蒼原村,澄邁縣卜潭村等幾百個村莊。海南陳氏渡瓊始祖陳豪像
  • 從吉A到吉J——吉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總人口2690.73萬人,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0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吉林建置始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置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吉林由此得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