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傳略
二男三男因年幼,隨父渡瓊,歿於崖州,子孫後代居瓊。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像
-
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泰傳略
科名士贊,奉旨任按察後降來瓊為雷瓊兵備道。宋末渡瓊,落籍瓊山靈山仙月仙村。李泰娶戶部尚書吳賢秀之女吳氏,又娶林氏,生四子,李奉章、李奉表、李奉裹、李奉文,分居瓊山、澄邁、定安、文昌。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泰像
-
海南符氏渡瓊始祖符元生傳略
唐昭宗大順二年符元先奉諭同弟符元量、符元先渡瓊撫黎。符元先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政策,轉剿為撫,以撫安招順取代武力彈壓,首先撫定文昌縣最大的黎峒安德峒,使其歸附,並招撫分布在銅鼓嶺地區的黎眾,將其移入安德峒,隨後撫定文昌縣內。因撫黎有功,朝廷賜封四代襲萬戶侯。文昌水土平善,符元生落籍文昌縣昌美村,其弟符元量、符元先隨即返回原籍。符元生駐防銅鼓嶺,揖擊海盜,保境安民,使之恨之入骨。
-
海南陳氏渡瓊始祖陳豪傳略
陳豪更名陳好,於建炎四年(1130年)為避難渡瓊,與千戶溫朝珍公之女成親,定居蒼原。公生八子,晚年帶小兒子返福建泉州晉江楊林裡。後代子孫分七房,分居瓊山縣蒼原村,澄邁縣卜潭村等幾百個村莊。海南陳氏渡瓊始祖陳豪像
-
海南龍氏渡瓊始祖龍海清傳略
龍海清率兵數百抵海南,在文昌市會文鎮港尾龍洋、泰家一帶登陸,瓊崖總鎮執撫一切事宜。龍海清軍紀嚴明,所至秋毫不犯。以仁義平定瓊崖,救民於水火之中,得朝廷褒揚。後繼任瓊崖總鎮,就以仁義平定瓊崖。鎮守十多年,功勳彪炳,三代襲封。龍海清執行珠崖剿撫一切事宜,祖軍兵所至秋毫無犯。夫人莊、田、戴和石氏皆為二品夫人,為龍海清之大恩大德而顯榮。時金兵侵宋,群盜騷擾,粵閩浙之間,水陸不通,遂罷北歸而落籍瓊崖。
-
海南李氏渡瓊始祖李德裕傳略
二男三男因年幼,隨父渡瓊,歿於崖州,子孫後代居瓊。李德裕像附:一、從宋代起,李氏渡瓊始祖有30多支,名單如下:李文簡、李三畏、李有德、李榮、李森、李賢桂、李奇之、李侃、李賢、李太素、李材卿、李日新、李甘山、李泰、李仁、李思宣、李日聖、李賢、李至寧、李良、李廣發、李密、李寧、李朝林、李真官、李魁、李奇明、李鳳、李天貞、李義勇
-
海南各姓氏遷瓊始祖的由來,看看你的祖先是誰!
卒後與夫人同葬瓊山舊州嶺;林萃,宋淳熙年間,渡瓊落籍臨高;林嗣宗,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渡瓊居萬寧;林時蕃,從高州吳川渡瓊落籍萬寧;林肖山,明末自潮州澄海渡瓊落籍文昌;林巨魁、奇昌,清康熙丁卯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渡瓊落籍定安。 潘姓:遷瓊始祖潘萬春、潘萬秋、潘萬裡、潘萬全四人,系唐末從閩遷瓊。
-
海南羅氏渡瓊始祖羅現政傳略
五公諱源淵賜進士,欽命學士,御史尚書,七公諱憲尹等官任期滿到雷州府偕同現政公於宋恭宗二年渡瓊,而觀南溟奇甸,四海旋繞朝宗,岸沙包羅鞏固,七星拱照輝煌,五指文峰壯麗。先卜居文裡,後分官貢、文集。公原卒葬澄邁縣文集村東邊那板坡石冢坐西向東,後遷移美仁坡石冢重葬。先配葉氏,後續楊氏生四子,長子羅元秀,次子羅元職,三子羅元章,四子羅元廣。羅元秀遷臨高博厚村。
-
海口龍新小學以南的古村落,始祖是北宋護國公,族裔自稱沛國世家
走進宗祠的大門,我從門廊處一塊清朝同治年間的古碑得知,這是一間朱氏宗祠。結合宗祠牌坊好古碑,我理了理文南村的歷史:太始祖自大宋欽任瓊崖協鎮,生八子。其中長子隨父還朝,其餘孩子肇基瓊州府各州郡,文南村乃是朱氏八子的其中一脈。翻查史料後,我發現關於海南朱氏遷瓊始祖朱廷玉公的事跡,與古碑上記載近乎一致,初步可以判斷文南村朱氏族裔,就是朱廷玉的後世族裔。
-
海南島移民20:唐宋才子騷客的瓢泊,海南很多姓氏是唐宋移民始祖
一是早移民的始祖繁衍多。海南的吳、李、黃、王、趙、張、周、陳等姓都是唐宋移民海南的始祖,人口繁衍多,成為當今中國的100個大姓中的10大姓之一。吳賢秀始祖,福建莆田人,考中進士致仕後,官至戶部尚書。因閩中社會動亂,攜子理、玫、現於唐永貞乙酉年(公元805年)遷瓊。落籍瓊山,墓葬塔市。吳賢秀不僅是吳姓入瓊始祖,也是入瓊漢人的先祖。許謨始祖,原籍福建莆田。
-
海南傅氏渡瓊始祖傅文忠傳略
南宋寶慶丙戌年秋,傅文忠時年63歲,攜夫人何氏,二夫人伍氏,長子傅廣格,次子傅廣枚,孫子傅天章,傅天盛,傅天經,傅天倫及家人十多口從福建莆田北白村,乘海船舉家渡瓊。歷經無數海上風險,終於踏上瓊崖大地,全家卜居在文昌七星嶺下條限村。傅文忠在條限村生活了34年,卒於景定庚申年五月十六日,享高壽97歲,葬於七星嶺,墓刻「渡瓊先祖宋進士傅文忠之墓」。
-
鍾芳一脈渡瓊始祖:越國公苗裔由江西入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經過6年的多方查訪,海南日報記者也僅能找到部分與鍾芳(1476-1544)相關的宗族資料,畢竟,在海南歷史上,上承丘濬,下啟海瑞,有著「嶺海巨儒」之稱的鐘芳是鍾姓的榮耀,因此,幾乎每一種《鍾氏族譜》都將鍾芳納入其中,但對其渡瓊始祖的記述並不一致,而且說法甚多。 鍾芳世家對研究海南鍾氏宗親的歷史源流極其重要,從鍾芳開始著手了解史實,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海南陳氏:風雲時代多熱血
據2007年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通過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發布的消息顯示,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海南第一大姓,使用人數佔海南漢族戶籍人口的11.33%。依據海南陳氏宗親修訂的《海南陳氏譜》記載,歷代先後渡瓊定居的陳姓先祖有183人,他們的後代遍布在全省各市縣的4000餘個村莊裡。
-
海南十大姓氏排名名單
與福建十大姓氏排名和廣東十大姓氏排名相同,海南十大姓氏排名第一位的也是陳姓,陳姓在海南共有103.91萬人口,佔海南全省總人口的11.33%。由於海南漢族大多是來自福建和廣東等地的遷瓊者,因此在姓氏人口的分布上也比較相似,那麼海南姓氏排名前100位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粵雲氏真是元朝皇族?
家譜溯源 文\ 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宋末元初入瓊的雲海和雲從龍父子,是海南、廣東兩地雲氏宗親公認的先祖。
-
海南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你的姓有在榜上嗎?
海南王氏實際上由福建遷來,源自山西太原。東晉以來,政治中心往南移,人們為了躲避兵禍,一直往南遷移,而王姓人群則逐漸遷往江南和閩,並向東南沿海遷移,包括到臺灣和海南。在海南,王姓分布最為集中的是在海口、瓊海、文昌與定安。王氏共有101位王姓先祖來到海南,而這些王氏渡瓊始祖中,後代最興旺的當屬宋朝文華閣大學士兼樞密察王居正,南下時客死海南,他的大兒子王鬥魁定居海南後後代遍布海南各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從哪裡來?
周偉民、唐玲玲告訴記者,海南譜牒說明本島移民的複雜性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每一部族譜都道出各家各族的入瓊始祖,是因何事、從何處而來,都交代得十分明白。尤其是宋代的入瓊始祖,記載得更加詳盡。 如三亞「盛德堂」《裴氏族譜》,寫明其入瓊始祖為唐朝名相裴度的十四世孫裴瑑(音「撰」),北宋末年從山西聞喜縣遷瓊,成為居住在崖州(在今三亞)的裴姓始祖。
-
江山代有才人出,海南陳氏出英豪!
海南的陳氏從最早過瓊祖始陳彥在1078年渡瓊至今,經過900餘年的生息繁衍,陳氏子孫後代遍布在全省18個市縣的4000餘個村莊裡。據有關數字顯示,在全國2萬餘個姓氏中,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佔總人口7%左右,約八千多萬人。在海南,陳姓為第二大姓,人口有80多萬人,佔海南總人口的10%左右。 海南陳氏源在哪裡?
-
韓氏始祖韓顯卿墓:平常的古墓 謎一樣的墓主
光緒二十六年《韓氏家譜》 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攝海南古墓歷經風吹雨打和人為破壞,海南韓氏始祖韓顯卿的古墓從原來的石冢,變得只剩黃土一韓顯卿留下的文字,未見於韓氏譜,卻存於許氏譜,除了那篇《五龍港模公墳穴山水記》,還有一首《渡瓊始祖模公像讚》:「爾材既長,爾貌復揚;偉哉別駕,愧我正堂;所以黎民,攔輿平昌;德威兼著,盛純良。(似乎漏一字)」落款為「敕授朝議大夫、知瓊州府事、寅弟韓顯卿灼道氏拜撰」。
-
古代海南的十大名門望族詳解
海南林姓的另一主要分支為林暹的後裔,林暹在南宋初由福建莆田入瓊,任瓊州經略安撫使,為第二個渡瓊林姓始祖。林姓在海南全島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海口和文昌為主要聚居地。其一遷瓊始祖陳謨烈,宋任肇慶知府,遷瓊任文昌知縣,落籍文昌。其二陳拱宸,南宋舉人,遷瓊任文昌知縣,落籍文昌清瀾。其三陳番為中順大夫,宋嘉熙年間渡瓊,居文昌坊園。其四陳建尤,遷瓊任瓊州教授,宋滅穩居文昌七星嶺。其五陳禎祥,元渡瓊落籍文昌大譚。其六陳端於明景泰年間渡瓊落籍文昌沙尾村。其七陳彥和,遷瓊任瓊州府參軍,落籍文昌沙港村。其八太學生陳好,因和陳東保李綱,避禍來瓊,落籍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