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從女兒節到情人節,官方民間共同推動古老節慶新生

2020-11-22 澎湃新聞

8月25日是農曆七夕,隨著七夕的臨近,手機APP裡經常能看到各類「送女朋友什麼禮物最合適」「直男該怎樣給女朋友送禮物」等推送。在年輕人心中,傳統節日七夕已然和情人節劃上了等號。然而,如同新疆大盤雞、武漢熱乾麵等我們原以為是地方傳統的特色美食其實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產物一樣,七夕直接和情人節劃上等號,甚至是21世紀前後的事情了。在歷史長河中,古人並沒有把七夕主要當作情人節來過。

那麼,回到歷史中,七夕對古人意味著什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和七夕融合到一起的?七夕節又是如何變成中國情人節的?比之於「2·14」的西方情人節,我們在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來過的時候,又應該發掘出怎樣不同的文化內涵?

牛郎織女與七夕的結合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若干與節俗相伴隨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這些敘事承載著自古以來民眾與節俗相關的生活經驗、文化想像、民族情感、歷史觀念、倫理道德等群體記憶。有些民間敘事對於節日的內涵和傳承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為典型的是牛郎織女傳說在七夕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七夕和牛郎織女的故事是密不可分的,提到七夕節,就會想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說起牛郎織女,也離不開他們在七夕相會的情節。但從歷史上來看,牛郎織女傳說形成的時間遠早於七夕節。七夕節在漢代才有文字記載,而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先秦時期就以神話的形式流傳了。

「牽牛」和「織女」原本是兩個沒有關係的星座名。在農曆七月的黃昏時分,古人仰望星空,織女星是北方高緯度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這使織女星與七月聯繫在一起;而七月為夏秋之交,正是女性忙著紡線織布為縫製冬衣做準備的時節,古人就將之命名為「織女」。而「牽牛」名稱的由來與八月的星象和生活相關。八月黃昏時分,牽牛星代替織女星成為高懸中天的亮星,而八月正是動物膘肥毛豐的時候,適宜選擇牲畜作為歲末的犧牲來給神明獻祭,牛則是最重要的祭品之一,因此被命名為牽牛星。

在古代沒有光汙染的情況下,中華先民們仰望著天空,逐漸將這兩顆星星做了人格化的想像。從先秦到漢代、三國時期,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直是隔河相望不能團聚的悲劇。早在詩經中就有對牛郎織女不得相見的記載,正如東漢《古詩十九首》之一所詠唱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直到三國時期,牽牛織女相望不能相會的故事跟七月七這個日子還沒有什麼關係。而漢代已經有了七夕節,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七月七日的習俗有「作曲及磨具」。從漢代到三國時期,牽牛織女的故事跟七夕節是分立的、無關的。

到西晉時期,出現了牛郎與織女二星在七夕相會成婚傳說的確切記載。如傅玄《擬天問》中說:「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牛郎織女相會選在七月七的原因,一方面是織女星是標誌夏曆七月的星,七月正是織女星在人們的視野中最亮的時候;另一方面跟古人習慣以數字重疊的日子為節日和對數字「七」的崇拜有關。古人認為「七」有利生殖、轉生、長生,雙七更是吉利數字。牛郎織女相會是神仙相會,而且含有陰陽結合、有利生殖的意思,放在七月七正合適。

作為「女兒節」的七夕

即便七夕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加持,但是古代的七夕也並沒有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情人節」。晉代以後,七夕節被稱為「乞巧節」,逐漸成為女性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說是古代的「女兒節」。古代七夕節的習俗主要有四個方面:乞巧、乞子、乞食、曬衣曝書。

乞巧,可理解為向織女祈求做女工的巧藝。穿針引線是最具代表性的七夕活動。在七夕晚上,皇宮內的宮女還要進行穿針乞巧的比賽,最先完成的宮女便是「得巧」。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稱為「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乞巧市上人流如織。

但乞巧習俗的含義並不僅限於此。乞巧最常見的方式為在星光下以線穿針,而傳統文化中繩線是與姻緣有關的,俗語說的「牽線」「千裡姻緣一線牽」都有線在內。故以針線乞巧實際上是祈求姻緣、子嗣。

乞子也是古代七夕節的主要節俗活動之一。在古代社會的傳統觀念中,多子意味著多餘的勞動力,也可以「養兒防老」,古代勞動人民普遍認為「多子多福」。因此婦女們在七夕節這一天,向上天乞求,渴望能夠擁有更多的孩子。

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七夕節傳統乞食的食物主要包括「巧果」和雕刻「花瓜」。巧果多為麵粉做的點心,花瓜則是多以冬瓜和西瓜為原料,在此基礎上雕刻成花燈的模樣。種生求子也是古代七夕節俗中一項重要的活動,按照傳統規矩,將黃豆、綠豆、小麥等農作物浸於碗中,等待它們生長出嫩芽,然後捆在一起。

七夕到時正值秋初,標誌著季節轉換,這一天有打掃房間、曬衣曝書的習俗,古人通過這樣的方式清除黴菌和寄生蟲。

應該說,在古代,七夕節的主軸並不是愛情,中國古代也並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情人節」。在春秋戰國以前的上古時期,儒家禮教尚未佔據獨尊的地位,男女有較多的自由交往和表達愛情的機會,往往在鄭重的儀式之後,青年男女可以縱情交流、擇偶。隨著宋明以降程朱理學的興起,社會對女性的束縛越來越多,愈發強調「男女之防」、「男女授受不親」,儘量隔絕婚姻之外的男女交往。即使夫妻之間也否認相互間的平等愛情,講究男尊女卑、夫為妻綱。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中國古代自然沒有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情人節。

變身情人節——七夕節在當代的轉型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思潮的傳入,帝制中國的崩潰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的推動,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制度日漸瓦解,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和追逐愛情的權利。

在20世紀三十年代,沿海地區一部分受過西式教育的知識分子,就已經開始過情人節。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也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

近年來中國國力的增強,讓人們開始重新檢視中國的傳統文化,試圖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挖掘出愛情的元素,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與「2·14」情人節相抗衡。

如果要在傳統節日中尋找一個最接近情人節的,那就非七夕節莫屬。自晉代牛郎織女傳說融入七夕節後,這個愛情婚姻故事就成為七夕節的主要內容。由於封建禮教對愛情主題的壓抑,七夕習俗以乞子、乞巧為主,愛情表達活動居於次要位置,但乞子、乞巧也是與婚姻緊密相關的。白居易《長恨歌》中就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把七夕節當情人節來過:「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21世紀以來,國人愈發強調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弘揚。據筆者所見,第一個將七夕節發展為情人節的建議是在1993年。此後,在2002年河北省第一屆「七月七日愛情節」開幕式上,有學者指明把七夕節打造成「中國情人節」的目的,在於「張羅一個節」與「西方節日相抗衡」。七夕節也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各種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七夕節作為「中國情人節」,已得到公眾的普遍認可。七夕節的主題由古時「乞巧節」轉變到如今的「情人節」,在社會上有了新的定位和內涵。

雖然在學者、商家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七夕節煥發了新生,但是作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只是換了個時間重新過一遍西式情人節,缺乏自己獨特的內涵。在筆者的調研中,不少人過七夕,也依舊是模仿西方情人節送玫瑰、送巧克力、送禮物、吃燭光晚餐等等,再加上微信或支付寶發紅包。這樣的七夕,似乎只能成為西方情人節的投影和簡單複製。

「中國情人節」何以可能

如何賦予七夕不同於「2·14」情人節的內涵和儀式,這是一個值得學者、商家和大眾去共同討論和嘗試的問題。

2020年8月的新餘仙女湖全景。 新餘市委宣傳部 供圖

支撐起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的牛郎織女傳說,在漫長的歷史中,與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糾纏在了一起,互相影響。而最早記錄仙女下凡,被留在凡間的故事,則是晉代幹寶的《搜神記》中的《毛衣女》一文。其中記錄了豫章新喻縣一男子,在田間看見六七美貌女子,不知是仙,拿走了其中一女子往返於天界和人間的毛衣,最終與仙女結婚生子的故事。這是仙女下凡故事最早的原型。其中提到的豫章新喻縣,就是現在的江西新餘。

新餘仙女湖裡的「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都」的石碑,後面是2020年8月初正在搭建的央視七夕晚會設施。

今天的新餘,是官方認證的「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新餘既是七仙女文化的發生地,又是七仙女文化重要的流傳地。新餘的七夕文化在歷史上十分興盛。清同治年間的《新喻縣誌》中曾收錄南宋年間新餘才女孫淑的詩文:「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小女都相學,開取金盆看五生。」從詩中反映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新餘七夕節的乞巧風俗十分興盛。每到七夕節晚上,未婚少女在月亮底下來到乞巧樓前,供奉瓜果,祭祀牛郎織女,乞求牛郎織女把紡織女紅技巧帶給她。據康熙十二年《新喻縣誌·卷二·疆域》載:牽牛、婺女皆星名。新餘系牽牛、婺女星的分野。這反映出古代新餘人對牛郎織女星已十分熟悉,牛郎織女的故事已深深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之中。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曄原認為,七夕文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僅僅是青年男女的戀愛之情,還有夫妻之情,更包含家庭和睦、穩定婚姻之情。要全面理解七夕文化內涵,把「情」擴展到天長地久。牛郎織女的責任是養家,對子女和家人負責任,而不僅僅是青年人的戀愛。

靈魂需要肉體,節慶也需要自己的載體。圍繞著七夕文化和仙女下凡,新餘市近年來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中央電視臺的「天下有情人」七夕晚會,已經連續四年在新餘錄製。與此同時,每年的七夕,新餘市政府還會舉辦七夕文化研討會,邀請各路學者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內涵。

2020年8月,七夕文化晚會在江西新餘仙女湖邊彩排。 澎湃新聞記者 熊豐 攝

今年的七夕,新餘市政府還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面向全國徵集30對新人舉行「文明實踐新風尚,不要彩禮要幸福」的新風婚典,在七夕之夜許下愛的承諾,一同見證新時代新風尚新婚俗。當地政府也努力把新餘打造成漢服愛好者的集結地,從全國徵集300名漢服愛好者參與,舉辦一場古色古韻的百人漢服集會。通過漢服秀表演、古典舞表演、中國風歌曲演繹、古代婚慶民俗展演、禮儀文化展示等環節,集中展示漢服、民俗及禮儀等中國傳統文化。詩詞傳情之夜也是一大看點,8月28日當晚,邀請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彭敏到現場,與詩詞愛好者現場PK,將古、今、中、外四個維度表達「愛」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展示,現場觀眾可以運用「飛花令」等挑戰項目來進行互動。

中國傳統節日植根於農業社會,是傳統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代以來,在全球化、工業化的過程中,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傳統節日地位明顯下降,七夕節也面臨生存的危機。在20世紀末期,除了在個別地方,七夕這個曾經廣為流行的傳統節日已名存實亡。但2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七夕節的蓬勃生機。七夕節的蛻變表明,只要我們能夠對其進行適應時代的改造,傳統節日完全可以死而復生。我們也期待著在政府、企業、民間的共同探索之下,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能夠更加找到自己獨特的內涵,煥發無限的生機。

參考資料:

萬建中:《解讀禁忌: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題》,商務印書館,2001年1月。

萬建中:《民間文學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黃濤:《由牛郎織女傳說看七夕節愛情元素的歷史傳承與當代重建》,《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9年第11卷。

邱昱:《全球化語境下中西節曰文化傳播的比較研究研究——以情人節與七夕節為例》,碩士論文,安徽大學。

路新傑:《七夕節俗在當代的轉型與發展》,《尋根》,2018年4月。

張勃:《從乞巧節到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當代重構及意義》,《文化遺產》2014年第一期。

劉獻忠:《牛郎織女與董永七仙女故事的流變分合探析》,《新餘學院學報》,2011年2月。

聶姝敏:《譜寫特色七夕文化,撬動新餘全域旅遊大發展》,新餘日報,2019年8月8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小時候的七夕,就是媽媽、外婆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七夕這一天,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那時的我頓覺生活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也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買買買、送送送,表愛達意。自從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七夕節」逐漸坐實了「中國情人節」「東方情人節」的席位。
  • 七夕:情人節?女兒節?
    想要讓七夕節涅槃重生,讓七夕節在現代節日體系中再次確立自己的位置,這樣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將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如何定位,如何重新構建七夕使之適應當今社會需求,也是一直在討論的話題。七夕的新定位究竟是「情人節」還是「女兒節」還需要我們結合七夕的歷史背景以及當今的社會需求來謹慎判斷。
  • 七夕:古時的女兒節,今日的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鵲橋相會時,佳期又一年。在當代年輕人心中,傳統節日七夕,已然與情人節是等號關係。但在古代,七夕其實是屬於女性獨享的專屬節日,也就是古代的「女兒節」。只是伴隨歷史的發展,七夕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現代成為我國象徵愛情的節日。
  • 2018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_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天
    2018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呢?一年的七夕又要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噢,也是一個虐狗節,那麼2018年七夕是星期幾呢?下面就和小編來來了解下吧,順便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
  •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星期幾
    七夕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七夕情人節時間及七夕活動習俗,預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馮驥才:七夕是"中國愛情節" 稱"中國情人節"不妥
    東方網8月14日消息:16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不少人都習慣將這個節日稱為「中國情人節」,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機喊出「中國情人節」的口號紛紛促銷。民俗專家表示,將「七夕」稱為「情人節」是對這個節日的誤讀。
  • 七夕:中國人的情人節,古代人是如何過七夕節的?
    當我們在過著2月14日等國外情人節時,許多人表現出來的熱情,真的是很無語。殊不知,自己國家原本就有情人節,而且歷史悠久,所帶來文化,並不是國外的可以比較。來自古老的七夕,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成了中國人心目的節日:七夕情人節。
  • 「七夕」在古代不是情人節?原來歷史上叫女兒節,是女子的節日!
    七夕佳節將至是否有伴侶陪伴在你的身邊呢?七夕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是因為這一天流傳著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所以人們往往會將七夕節和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劃上了一個大大的等號,甚至逐漸的取代了西方情人節在中國的影響力!
  • 七夕到了,古代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看完長知識了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今年8月2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古代社會中的情人節,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這一天是女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是民間年輕男女的定情日。同時,還有很多意蘊十足的風俗活動。或許在大眾的心目中,七夕就是古代情人節。
  • 七月七日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有少女節寓意
    眾所周知,每年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是古代女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演變至今成了男女朋友之間必過的節日,有網友好奇,中國沒有情人節,所以七月七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呢?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
  • 從「乞巧節」到「中式情人節」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變
    七夕也稱作「女兒節」,自有一種婉約、浪漫的氣質。除了源自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七夕不只「有情」,還有乞巧、曬書,女拜織女、男拜魁星等充滿期待的祈願儀式。有充滿神奇色彩的,相傳在七夕當夜待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悄悄話;有針對性較強的祈願習俗,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還有拜織女、魁星星辰以期圓滿願望的……這些帶有儀式感的民俗傳統延續古老的文脈,講述著成人世界的不老童話。
  • 七夕,是女兒節,是情人節,更是團圓節
    ●文|魚子箋提要: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女兒節,在現代生活中又被賦予了情人節的成分。01精彩的七夕詩關於牽牛織女星的詩篇,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人們才會說七月初七這是女兒節。
  • 七夕節2019年是幾月幾號?2019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2019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2019年的七夕節馬上就要到來了,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想給自己最愛的他/她表示一番,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2019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千萬別錯過了
  • 女朋友告訴我七夕不是情人節,現在我才明白是什麼意思!
    七夕到了,我早早的就給女朋友準備了禮物,這年頭,你不給她過情人節,她就不會給你過好日子的,所以我還是非常積極的做了過節的準備。誰知道被我那當歷史老師的女朋友狠狠地吐槽了一頓。七夕竟然不是情人節,我真是醉了,然後她就開始給我講課了。
  • 宋朝七夕:比起情人節,女兒節更貼切,運巧思穿針、鈿合金釵私語
    這首詞道出了一個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七夕節。早在前幾天社交媒體、商場、電商已經用「中國情人節」的噱頭開始了各種營銷,在他們筆下牛郎和織女的愛情可歌可泣,仿佛我們每買下一件產品,二人的鵲橋就能給「搭」得更穩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
  • 在國外,七夕節不止是「情人節」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在這一天,有情人互訴衷腸,表達愛意。「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故事和七夕節逐漸融合。
  • 七夕節為何被大家認為是情人節?上元節與七夕節有何聯繫
    一提到七夕,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情人節」鵲橋會、定情、收禮物……但實際上,在古代,七夕的傳統習俗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根本無關!七夕在中國明明是乞巧節,而傳統的情人節是上元節,那麼七夕是在什麼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上元節普及為情人節?
  • 變味七夕節,鮮花和巧克力讓「乞巧節」變成「中國情人節」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眾多商家和自媒體以「中國情人節」做宣傳,帶火了鮮花和巧克力。但是在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裡,只用鮮花和巧克力來慶祝是不夠的,至少是不準確的。七夕節,又稱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七夕節並非古代情人節,眾多習俗表達姑娘們美好的願望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始於上古時代,源於古人的天象崇拜(牽牛、織女星)和數字崇拜(重日,如正月正、二月二等),每逢七月初七進行重大的節日慶祝活動。後來,人們又賦予了這個節日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愛情故事,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七夕節到底是不是情人節?答案就在這裡
    在現代社會,一提到七夕節人們普遍會聯想到鵲橋和愛情,但是七夕節在古代是情人節嗎?其實,早在漢代,七夕這個詞就已經廣泛出現在了民間,所以,七夕最少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在古代的時候,七夕節被叫做「乞巧節」,是屬於女孩子們的大型祈福節日。在這一天女孩子們會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會朝天祭拜,祈求上天賜予他們靈巧的雙手。沒結婚的女孩子會起球天上的仙女,賜予他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結了婚的女子會祈求人丁興旺,多子多福。有了孩子的婦女,會祈求上天,祝福孩子越來越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