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衛是如何實行攤丁入畝的

2020-12-04 吃瓜小西

在《雍正王朝》中,隨著西北戰爭的勝利。雍正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其中就包括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等。但凡新政,肯定都要找一個地方試行。而實行攤丁入畝的,就是李衛任江蘇巡撫的江蘇地區。那麼李衛又是如何實行雍正帝的這個新政呢?

其實,很明顯。但凡有新政,肯定在剛開始都是備受詬病的。並且會有很多人的阻止。因為新政,新政,肯定就與你舊的,你已經適應了的政策,有所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出來阻止。

而且,之所以未實施新政。肯定就是因為舊的政策,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時代,如今的社會。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政策,而這個新的政策,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凡每一次改變政策,肯定都會觸及某一些人的利益!

「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就是這樣。原先清朝收稅,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收的。並且是從人身上收的,也就是說每戶,每一個人,是收兩錢銀子的稅收。

比如說:你們家如果有六個人,就收你家六個人的稅,無論你家有多少田地。而另一家,如果有一個人,就說他一個人的稅。這其實是與田地無關。

但是,漢人基本上都是以種田為生。所以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有六個人的人家,家裡沒有田地。而有一個人在人家,家裡卻有萬頃田地。所以這個政策,其實是不適用清朝的。

而「攤丁入畝」的意思,就是把原先收的人頭稅,也就是按人頭收稅的方法,改變為按土地收稅!也就是說,你家種幾畝地,你就要交幾畝地的稅。如果沒有地,那就不用交稅!

這個方法,是非常有利於貧窮的黎民百姓,而不利於那些有錢的,土地主官紳階級的。因為,那些官紳階級,根據清朝的法律,他們是有免稅的特權的。也就是說他們是不用交稅的!

所以,可想而知,李衛在江蘇推行這個政策,肯定是會特別困難的。而裡面,李衛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其實來自於他自身。也就是說,他本身就是四爺潛邸的一個小奴才。並不是真正的,經過科舉考試,考取的功名,然後一步一步,做到巡撫的位置!

所以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他認識的字不多。於是,就有那些下面的官員,就會糊弄他。因為下面的官員,是和那些官紳階級一體的。他們自己每個人的名下,都掛有好多的土地!他們肯定也不希望改革。

而他們做的第一個反對的方法,就是在貼的告示方面。古代書寫的形式,是很咬文嚼字的。就是什麼之乎者也!所以他們貼出去的告示,也是這樣。

而這個告示,是要給普通的老百姓看的。所謂之乎者也,老百姓又都沒有讀過書,根本就不可能看得懂。連李衛自己都看不懂,所以已經更換了好幾次的告示,卻仍然沒有人理解雍正帝的苦心。甚至還有一些黎民百姓,在說雍正帝是瞎折騰。

如果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可不行!所以李衛採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讓士兵,到街上把那些代寫書信的人,都找來。由他自己親口念,讓那一些代寫書信的人,寫下來。

這樣的話,寫下來的就是白話文,而不是古文。告示更加通俗易懂,老百姓也會立刻明白!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行,比如說,生活在江蘇城內的百姓,告示發出之後,他們或許會有一些好心的,識字的人念給他們聽。他們會明白,攤丁入畝的意思,明白國家的新政策。

但是,有一些閉塞鄉村的百姓,他們整個鄉村,或許都不會有一個識字的人。所以這些人,是更加的固執。並且更加的難以理解,攤丁入畝這四個字的意思。

所以李衛採取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找了一群叫花子。讓他們將攤丁入畝這個新政策,編成歌。老百姓們都是喜歡湊熱鬧的,他們或許不識字,但是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懂說的話,這是一條非常好的捷徑!

正是李衛這樣一步步的努力,終於將「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在江蘇徹底的落實下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李衛推行的攤丁入畝阻力很大,歷史上真有這麼難嗎?
    《雍正王朝》中的攤丁入畝《雍正王朝》中,「錢賦」貫穿著全劇的始終,大多數的爭鬥,歸根到底都是對錢糧的支配權。讓江山長治久安,雍正讓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就是將稅銀攤牌到地裡去,按田地數量納稅。在執行的過程中,不管是地方的李衛,還是朝廷的雍正,都面對重重阻力。好在雍正意志堅定,李衛辦事靈活,順利地將攤丁入畝推行下去。
  • 如何評價《雍正王朝》中的李衛?
    《雍正王朝》中有個人雖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卻讓人十分喜愛,後來專門以他為主角請原班人馬又拍了一部電視劇,他就是李衛。果然,李衛的第二場戲表演得依舊很出色。那是雍正登基後,出現了科場舞弊案。副主考李紱到處搬救兵,三阿哥建議他找李衛,他自己是個飽學之士,自然對李衛這種文盲很不屑,不太情願、一臉驕傲地去找李衛,沒想到李衛一下子就點出他的思路有問題,讓他慚愧不已。
  • 雍正王朝「攤丁入畝」,體現責任擔當,強固康雍乾盛世根基
    剛剛入駐中原的清朝統治者,面對地畝荒蕪、百姓逃亡的嚴峻現實,迫使朝廷思考建立完善全新的賦役制度,雍正年間的「攤丁入畝,成為古代賦役史上一件大事,被譽為「良法美政」。但是,這一利國利民的舉措,卻成為雍正被黑的一大根源,因為這一制度剝奪了兩千多年來讀書人的特權。
  • 雍正王朝「攤丁入畝」,體現責任擔當,強固康雍乾盛世根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以此表達王權核心思想,不僅構建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總體發展框架,也成為執政者治理社會合法性的依據,正是在這一理念的主導下,封建統治時代的民眾,都必須承擔繳納賦稅和提供勞役。剛剛入駐中原的清朝統治者,面對地畝荒蕪、百姓逃亡的嚴峻現實,迫使朝廷思考建立完善全新的賦役制度,雍正年間的「攤丁入畝,成為古代賦役史上一件大事,被譽為「良法美政」。
  • 《雍正王朝》裡的「攤丁入畝」說的是什麼?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是雍正經濟改革的三大政策。之前的文章我們解答火耗歸公的概念和朝廷關於推行火耗歸公的爭議。今天就三大政策中的攤丁入畝展開來分享一下。攤丁入畝通俗的解釋就是把丁稅分攤到田地裡去,丁稅又叫人頭稅。
  • 「人文常山」從雍正推行「攤丁入畝」, 淺談兩千年的「人頭稅」歷史
    在中國歷代封建皇朝中清雍正丈量全國田地是最徹底最全面的一位皇帝,雍正丈量田地以後他想做什麼呢?他想將人頭稅併入土地稅,施行「攤丁入畝」政策。  「人頭稅」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西周末年,人頭稅開始萌芽,到了東周戰國時期,秦、魏、齊幾個強大的諸侯國都全面開始徵收人頭稅。秦統一六國,苛政猛於虎,人頭稅更是重中之重。
  • 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後,給百姓和國家帶來了哪些好處?
    雍正即位後,馬上著手實行新政,其中攤丁入畝是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從後來的效果看,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是古代賦稅制度不斷發展演變水到渠成的結果。那麼,攤丁入畝到底是什麼呢?古代賦稅之徵主要是田賦、丁銀、徭役。
  • 雍正為何實行攤丁入畝?人口激漲與之相關
    04雍正皇帝雷厲風行,全面實行攤丁入畝。丁銀依舊存在,這就是壓在老百姓身上永遠的負擔。雍正在做皇子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看出了事情的端倪。但是他當時沒有權力,為了爭奪皇位,他甚至都不敢隨便提這件事。因為改革這件事,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連康熙都不敢得罪的人,雍正偏偏要全都給得罪了。
  • 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政策,乾隆反對一半,滿清衰弱
    首先說明一下,寫這篇文章目的是為了使讀者對雍正實行攤丁入畝政策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進入正題,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又叫攤丁入地、地丁合一,內容主要點: 1.廢除自西漢以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銀攤入田賦徵收; 2.大幅調整戶籍政策,允許農民自由遷徙; 3.查清全國各地地產,實行按畝均攤稅賦政策; 4.修改派丁政策,結合派丁人數跟擁有田畝數量納稅,即派丁多田多多繳稅
  • 網紅雍正,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施行的攤丁入畝制度的始末
    根據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雍正王朝》演義了雍正追繳各地欠款的過程,雷厲風行的雍正帝四處追補虧空,其實那就是追繳各地沒收上來的稅役。因此,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不斷有人上書康熙帝,針對賦役不均的問題,提出了各種改革的方案。康熙帝比較慎重,並沒有採納。直到雍正帝繼位後,一些大臣建議實行攤丁入畝制度。
  • 攤丁入畝是什麼意思?帶你深度解讀「攤丁入畝」
    攤丁入地,又稱作攤丁入畝或地丁合一,草創於明代,是大體完成於中國清朝雍正帝統治時的一項重大的稅制改革,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
  • 雍正皇帝實行攤丁入畝,是這個人提出並試行的,可他的下場悽慘
    攤丁入畝又稱攤丁入地,地丁合一,地隨丁起等,就是把政府所收的各類雜賦丁稅銀都攤入田畝(或田賦)之中統一徵收。李維鈞所辦實事最重要的一件是「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又稱攤丁入地,地丁合一,地隨丁起等,就是把政府所收的各類雜賦丁稅銀都攤入田畝(或田賦)之中統一徵收。
  • 雍正皇帝治國理政的最大亮點——攤丁入畝
    當時,雍正剛剛繼位,面臨的局勢極為複雜,攤丁入畝難以輕易開端,取消人頭稅,這在中國封建社會還從來沒有過,雍正也非常謹慎。一個月後,李維鈞也上書要求在直隸州內,將丁銀併入田畝之中徵收,認為這&34;,請求雍正 &34;,批准他在轄區內施行。黃炳為了減輕山東百姓負擔,接連上三道奏摺,為攤丁入畝鼓與呼。雍正經過認真的思考,逐步接受了攤丁入畝的主張。
  • 雍正王朝:屌絲的成功逆襲,乞丐出身的李衛為何能一步登天?
    本文僅從影視作品《雍正王朝》當中解讀,不涉及正史。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角色,綽號「鬼難纏」地李衛,絕對是諸多角色當中最為傳奇的一個,他本是揚州城外人市上一個坑蒙拐騙的小叫花,到最後,做到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刑部尚書等清廷要職,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心腹大臣。那麼,大字都不識幾個的李衛,是如何實現屌絲的逆襲呢?
  • 雍正王朝:屌絲的成功逆襲,乞丐出身的李衛為何能一步登天?
    本文僅從影視作品《雍正王朝》當中解讀,不涉及正史。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角色,綽號「鬼難纏」地李衛,絕對是諸多角色當中最為傳奇的一個,他本是揚州城外人市上一個坑蒙拐騙的小叫花,到最後,做到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刑部尚書等清廷要職,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心腹大臣。那麼,大字都不識幾個的李衛,是如何實現屌絲的逆襲呢?
  • 從史料入手淺析雍正的改革之路——步履維艱的「攤丁入畝」
    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成為推行攤丁入畝的前提條件,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攤丁入畝這項經濟改革在全國拉開帷幕,北方以省為單位,南方以縣為單位,納一兩銀子的田賦,攤入一二錢丁銀,也有以一畝地或一斤糧食攤多少銀兩計算的。攤丁入畝是雍正改革中的良法美政,作為政績工程被濃墨重彩地載入《清三通》《清會典》中。
  • 《雍正王朝》中:李衛身為江蘇巡撫,江蘇按察使到底有多大權力,能夠與李衛正面對抗?
    身為按察使的黃倫敢於同李衛正面對抗,不服從李衛的管轄,更多的還是因為黃倫背後的支持力量。首先,是整個江蘇士紳富戶們的支持。李衛到江蘇任職巡撫,首要的任務就是推行雍正「攤丁入畝」的新政,而這也將極大的觸動江蘇地方的士紳以及坐擁廣大土地的地主富戶們的既得利益。
  • 《雍正王朝》:李衛VS田文鏡
    這篇短文的內容,就是聊聊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兩個個性鮮明的角色:李衛和田文鏡。 話說雍正在未登基之前,就已經在暗地裡栽培三員得力幹將,分別是年羹堯、李衛、田文鏡。年羹堯的文章我之前寫了不少,草稿箱中就有一篇論述他的,過幾天就會發出來。 今天著重聊李衛和田文鏡。
  • 雍正王朝:李衛是如何躲過雍正的殺機,一步步成為兩江總督的呢?
    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可謂是人精雲集,有著大家印象深刻的鄔思道鄔先生、職場達人張廷玉和圖裡琛、老謀深算的佟國維、俠肝義膽的俠王老十三、隱藏很深的偽君子賢王老八、毒蛇老九、人精李衛、口直心快的張五哥等等。正是這些各色人物,使雍正王朝電視劇精彩絕倫,更是將古代的宮廷政治展現的是淋漓盡致。
  • 公元1720年代:清朝賦役制度改革攤丁入畝
    為此,歷代王朝不斷改革賦役制度。實行於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制度,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併入田賦徵收,使得無地人口不再有人口稅的徭役負擔,有田產的民戶增加了土地稅額。這樣既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又維持了社會的相對穩定。1720年,康熙朝戶部尚書趙申喬病逝,享年77歲,諡號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