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隨著西北戰爭的勝利。雍正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其中就包括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等。但凡新政,肯定都要找一個地方試行。而實行攤丁入畝的,就是李衛任江蘇巡撫的江蘇地區。那麼李衛又是如何實行雍正帝的這個新政呢?
其實,很明顯。但凡有新政,肯定在剛開始都是備受詬病的。並且會有很多人的阻止。因為新政,新政,肯定就與你舊的,你已經適應了的政策,有所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出來阻止。
而且,之所以未實施新政。肯定就是因為舊的政策,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時代,如今的社會。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政策,而這個新的政策,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凡每一次改變政策,肯定都會觸及某一些人的利益!
「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就是這樣。原先清朝收稅,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收的。並且是從人身上收的,也就是說每戶,每一個人,是收兩錢銀子的稅收。
比如說:你們家如果有六個人,就收你家六個人的稅,無論你家有多少田地。而另一家,如果有一個人,就說他一個人的稅。這其實是與田地無關。
但是,漢人基本上都是以種田為生。所以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有六個人的人家,家裡沒有田地。而有一個人在人家,家裡卻有萬頃田地。所以這個政策,其實是不適用清朝的。
而「攤丁入畝」的意思,就是把原先收的人頭稅,也就是按人頭收稅的方法,改變為按土地收稅!也就是說,你家種幾畝地,你就要交幾畝地的稅。如果沒有地,那就不用交稅!
這個方法,是非常有利於貧窮的黎民百姓,而不利於那些有錢的,土地主官紳階級的。因為,那些官紳階級,根據清朝的法律,他們是有免稅的特權的。也就是說他們是不用交稅的!
所以,可想而知,李衛在江蘇推行這個政策,肯定是會特別困難的。而裡面,李衛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其實來自於他自身。也就是說,他本身就是四爺潛邸的一個小奴才。並不是真正的,經過科舉考試,考取的功名,然後一步一步,做到巡撫的位置!
所以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他認識的字不多。於是,就有那些下面的官員,就會糊弄他。因為下面的官員,是和那些官紳階級一體的。他們自己每個人的名下,都掛有好多的土地!他們肯定也不希望改革。
而他們做的第一個反對的方法,就是在貼的告示方面。古代書寫的形式,是很咬文嚼字的。就是什麼之乎者也!所以他們貼出去的告示,也是這樣。
而這個告示,是要給普通的老百姓看的。所謂之乎者也,老百姓又都沒有讀過書,根本就不可能看得懂。連李衛自己都看不懂,所以已經更換了好幾次的告示,卻仍然沒有人理解雍正帝的苦心。甚至還有一些黎民百姓,在說雍正帝是瞎折騰。
如果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可不行!所以李衛採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讓士兵,到街上把那些代寫書信的人,都找來。由他自己親口念,讓那一些代寫書信的人,寫下來。
這樣的話,寫下來的就是白話文,而不是古文。告示更加通俗易懂,老百姓也會立刻明白!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行,比如說,生活在江蘇城內的百姓,告示發出之後,他們或許會有一些好心的,識字的人念給他們聽。他們會明白,攤丁入畝的意思,明白國家的新政策。
但是,有一些閉塞鄉村的百姓,他們整個鄉村,或許都不會有一個識字的人。所以這些人,是更加的固執。並且更加的難以理解,攤丁入畝這四個字的意思。
所以李衛採取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找了一群叫花子。讓他們將攤丁入畝這個新政策,編成歌。老百姓們都是喜歡湊熱鬧的,他們或許不識字,但是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懂說的話,這是一條非常好的捷徑!
正是李衛這樣一步步的努力,終於將「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在江蘇徹底的落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