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心中馬和牛地位相同,牛肉已被端上餐桌,為啥很少看到馬肉?

2020-12-06 鄉村稀奇事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類,就連狗肉都不算稀奇,但是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能看到馬肉,而且在養殖戶的口中,肉牛、肉雞、肉狗等詞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但是肉馬這個詞卻少聽說。都說耕牛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今也沒有躲過被端上了餐桌的命運,那麼和耕牛同樣地位的馬,為啥吃貨們不吃呢?

從馬肉的營養價值來說,馬肉的脂肪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預防動脈硬化,而且馬肉還有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由於馬是食草動物,農民餵馬的時候,馬的草料裡基本沒有精飼料和添加劑,更符合人們綠色食品的標準。其實,我們不吃馬肉,是有原因的。

一、肉質原因。

馬經常奔跑,還要幫農民耕地和拉車,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讓馬的肌肉纖維變得粗,而且脂肪很少,嚴重影響馬肉的口感,吃起來也沒有牛肉香,一般來說,能端上人們餐桌上的馬肉都是不能幹活的老馬,大家根本就咬不動,自然就對馬肉失去了興趣。

二、繁殖原因。

農民常說:「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個頭」,說的就是牛的繁殖速度很快,馬就不同了,懷孕的母馬需要12個月才能產下小馬,小馬長大到能夠繁殖的程度需要4年的時間,這樣的繁殖速度,明顯不符合產肉的需求,因此,經常能聽說肉牛這個詞,卻不會聽到肉馬。

三、歷史原因。

馬在過去的作用是很大的,農民用馬來耕地,能加快耕田的速度,出行可以用馬來代步,能節省大量的趕路時間,而且馬在古代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歷朝歷代都禁止對馬匹隨意宰殺,這就造成了人們沒有吃馬肉的習慣。

四、感情原因。

由於過去的生活條件有限,很多人養不起寵物,就算要養也會放出去自己找吃的,而馬因為吃草的原因,不會給農民增加負擔,農民很容易對馬產生感情,就像現在人們會把寵物當兒子養,農民對馬的感情也是一樣的。

雖然現在農民種地農用機械已經代替了馬的作用,但在偏遠地區,馬匹仍是農民耕種的主要勞動力,特別是在水稻插秧的時候,農用機械根本就無法進到田裡,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馬的作用了。因此,大家不吃馬肉,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馬和牛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桌上有牛肉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甚至狗肉也不少見,但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見到馬肉,在農民口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肉牛、肉仔雞肉狗等字眼,但我們很少聽到「肉馬」這個詞。據說牛是農民的命根子,現在牛也沒有逃避被端上餐桌的命運,那麼,與牛地位相同的馬為什麼不吃呢?
  •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導語:在我們普通的餐桌上,我們離不開肉「硬菜」,最受歡迎的是豬肉,牛肉、鴨、鵝、魚等等,尤其是期間,我們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肉,所以我們有句俗話「大魚大肉」。
  •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是啥意思,馬肉會被扔掉嗎?
    農村地域廣大歷史悠久,產生了關於很多吃的文化和美食。地區不同手法不同,用同一道食材,菜品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做得好的那味道能讓人回味無窮。市面上的麵食搭配上肉料就有很多種吃法,比如豬肉餅,驢肉火燒,但是用馬肉就很少聽到,農村俗語講:「驢肉香馬肉臭」有啥意思呢?馬肉會被扔掉嗎?
  • 日本人愛吃海鮮和馬肉,可唯獨不吃它,可在我們餐桌上經常出現
    日本人愛吃海鮮和馬肉,可唯獨不吃它,可在我們餐桌上經常出現。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愛吃海鮮,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所以能夠獲取到非常豐富的海鮮資源,尤其是日本處於的海域還是深海,這深海裡的海鮮那就更加多了,有許多海鮮是咱們一生都沒見過的。
  • 歐洲馬肉冒充牛肉醜聞席捲英、法、德等16國
    牛肉變馬肉的醜聞鬧得沸沸揚揚,眼下已席捲愛爾蘭、英、法、德和瑞典等16個國家。  綜合外媒報導,用馬肉冒充牛肉製成的肉醬千層面、肉腸和肉餅在端上歐洲人餐桌之前,均曾周遊列國。  起初,人們以為好歹只是少量馬肉被混入牛肉,但近日檢測結果顯示,部分「牛肉」竟然80%甚至百分之百都是馬肉。另據一些媒體報導,冒充牛肉的不僅有馬肉,可能還有豬肉甚至驢肉。  醜聞首先和直接的動因,當然是不法商家對利潤忘乎所以的貪圖。目前在歐洲市場,馬肉價格只及牛肉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小學生也算得出指馬為牛能創造多大的盈利空間。
  • 馬肉為什麼不能吃?終於找到原因了
    俗話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是因為味道和口感的原因嗎?不是的,燻馬肉在新疆伊犁可是特產來著,蠻受歡迎的。日本,食用馬肉的歷史很長,誕生出了多種吃法,刺身馬肉便是其一。據日本人描述,生吃馬肉比刺身牛肉更好吃,不像牛肉般綿密軟潤,而是多一份脆爽,和甘甜。帶血的生馬肉,入口幾乎沒有腥味,也不會粘膩。只是,過後血液的味道會席捲而來,逗留不散,跟不小心咬破舌頭流血,嘗到自己血很相似。話說回來,在我們國家除了極少數地區之外,日常餐桌是幾乎不見馬肉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六畜有牛、羊、豬、馬、雞、狗。
  • 深夜暗訪:萍鄉多家牛肉麵館疑欺瞞顧客 用馬肉冒充牛肉
    該知情人士說,馬肉和牛肉的口感有區別,但一般的人不仔細辨別根本察覺不到。  針對此情況,記者以某酒店採購員的身份撥打了該知情人士提供的批發馬肉店家的電話。店家表示有馬肉,並告訴記者好多的麵館都是他們提供的貨。
  • 在家畜中,為何很少見到有人吃馬肉?難道真的是馬肉「臭」麼?
    導語:我第一次接觸馬肉,是在我小時候,鄰居家的一匹農用馬,從山道上摔下山坡死了。當時左鄰右舍幫忙把這匹馬給拉回來,處理後做成了好幾鍋燉馬肉。我記得鄰居給我家端過來一盆子,裡面放有很多辣椒,辣乎乎的吃著可香可得勁了!
  • 為什麼沒人去吃馬肉?馬肉出現了那麼久?
    在我們的歷史上,馬其實是佔有很重要的一個地位。而且,馬出現的時間也是比較早,那為什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不到馬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雞鴨魚肉都是會有出現,就算是狗肉也是會偶爾出現,就在路邊的小餐館裡,但是為什麼馬肉就沒有出現在街上呢?
  • 歐洲「馬肉冒充牛肉事件」繼續發酵
    英國、愛爾蘭、波蘭和法國的多家企業召回了數以百萬計的「牛肉」漢堡。賽普勒斯官方14日也表示,該國最近銷毀了16噸漢堡。  事情發端於上月15日。愛爾蘭食品安全機構當天宣布,在例行食品抽查中發現,一些英國和愛爾蘭生產的牛肉漢堡中含有馬肉。隨後又發現,在英國一些超市出售的部分牛肉義大利千層面等冷凍食品中含有60%至100%的馬肉。2月初,英國冷凍食品集團建議超市召回一些牛肉加工食品。
  • 中世紀的羅馬教廷,為何一度禁止人們吃馬肉?直到攻破巴士底獄
    人類在改變自然的過程中馴化了很多動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我們熟悉的六畜,包括:馬、牛、羊、雞、犬、(豬),其中大部分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肉食,但也有例外,比如我們將要說的——馬。馬在古代是人們出行時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時還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所以我們會發現,古人很少吃馬肉,即使現如今馬肉也是十分小眾的一種肉食。
  • "馬肉風波"波及義大利 雀巢召回牛肉製品
    新華網羅馬2月19日電(記者劉宇)據當地媒體19日報導,全球最大食品企業雀巢因在其牛肉製品中發現馬肉DNA比例高於1%,決定在義大利召回該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
  • 比起曹操無奈吃馬肉,法國人開始吃馬肉,更具有戲劇性
    可在現實中,餐館菜譜中均沒有馬肉的菜餚,是不是沒有吃馬肉的地方呢?曹操當年迫於無奈,才吃馬肉,馬肉在這裡卻奉為上品,長見識了。當然不是,世界上吃馬肉的地方還是蠻多的,只是咱們國家幾乎沒有。特別是哈薩克斯坦最愛吃馬肉,並且在天變冷之後銷量也會增加。這是哈薩克斯坦自古以來的遊牧習慣,也是哈薩克人的傳統美食,並成為他們文化的組成部分。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沒幾個人吃呢?看完後,漲知識了
    無論是在素菜的做法上還是在肉菜的做法上,每個地方都有各地的特色菜。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在所有的肉類當中,很少有人吃馬肉的。幾乎每個地方都只是吃一些豬牛羊以及鴨魚之類的,那麼為啥馬肉就沒有幾個人吃呢?看完之後就長知識啦。
  • 為什麼很少見有人吃馬肉呢?
    其實很多人都吃過馬肉,只是沒有吃出罷了。這點估計大家也知道,就是驢肉火燒裡邊會摻雜著一些馬肉,人們在吃的時候很難覺察出來。之所以有黑心商販這麼幹,是因為馬肉的來源非常方便,並且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購買。例如賽馬場裡的被淘汰的馬,國外的進口了冷凍馬肉,以及死馬等等,這都是不良商販獲取馬肉的來源。
  • 正宗黃牛肉實為馬肉,執法查處護航餐桌安全
    近段時間,在常德安鄉的農貿市場就出現了疑似假牛肉。經視大調查聯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跟蹤調查,鎖定馬肉屠宰注水、冒充牛肉上市銷售的證據鏈,最終將不法商販和非法屠宰點進行查處!我這裡是正宗的牛肉。不是其他的冒牌肉。現在有很多「冒牌肉」衝擊市場。冒牌肉?馬肉當牛肉?這是商販故弄玄虛還是真的存在呢?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
  • 澳大利亞用馬肉冒充牛肉出口到中國,有些賽馬被殺死賣肉
    隨著消費升級,國人在餐桌上對於牛肉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中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牛肉。而澳大利亞每年就要向中國出口大量的牛肉。但近日有調查發現,賣給中國的澳大利亞牛肉中有一半是假肉,其中不乏有一些已經屠宰數周的賽馬肉。
  • 茶裡有肉,牛肉,馬肉
    溯古追今,武夷巖茶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時已是聲重朝野的貢茶,然後歷經元明時期的歸於沉寂,到了清代又逐漸復興,隨即到了戰亂紛起的民國,又陷入了低谷,建國後至20世紀初也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如今大有獨霸烏龍茶界之態勢。巖茶的主要產地在武夷山的地方。竟然還有「牛肉」「馬肉」,而且現在市面上最為流行。想必大家對武夷巖茶這種肉桂類茶的名字少有所聞吧?
  • 英國「馬肉風波」發酵 華人各顯神通應對食品安全
    華人又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避免食品質量問題,保證自身餐桌的安全的呢?  飲食習慣決定華人受波及小  為了深入了解華人受此次馬肉事件影響的程度,記者在倫敦中國城的各大超市隨機採訪了十幾位華人,詢問他們對此事的態度及事件對自身飲食習慣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