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17日,在解放區江蘇省徐州機場上,一架美制C-46運輸機徐徐降落在機場跑道上,等飛機停穩之後,飛機上走下兩名身穿國民黨尉官軍服的軍人,二人走下掛梯,握著歡迎人群熱情伸來的手,看著一張張笑臉,聽著熟悉的鄉音時,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喜慶的熱淚。他們把帽子上的國民黨軍徽撕下扔掉後,乘車離開了機場。
他,就是杜道時,曾任國民黨駐臺灣空軍第八大隊上尉飛行員,在第二十大隊機工長郝子儀的協助下,駕駛這架飛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衝破國民黨飛機的尾追堵截,歷經了7個半小時的艱難飛行,帶著200多個彈孔,終於降落在我徐州機場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納的從臺灣駕駛飛機起義飛歸大陸的第一名飛行員。
這個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陳兵長江北岸,尚未發動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渡江戰役,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軍當初幾乎是沒有防空力量,擔心國民黨飛機大規模對我軍進行轟炸,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事故。
然而,就在杜道時二人駕機起義的第三天,我解放軍百萬雄師聲勢浩大地揮師渡江,而當時的國民黨蔣介石,最擔心的是那些飛行員,全部向杜時道學習,乾脆連人帶飛機一同投入解放軍的懷抱,起義。所以,這些天都在整頓紀律,沒有派飛機轟炸過江的解放軍,害怕再有起義事件發生。
我軍的廣大指戰員都說,杜道時如此重要的時期駕機起義,對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起到了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為此,4月23日,杜道時駕駛這架飛機飛抵北平。在中南海懷仁堂,得到了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的特別接見,杜道時握著兩位領導人剛健有力的大手,不由得心潮澎湃,再次湧出激動的熱淚。兩位領導人說他立了大功。
杜道時,1917年2月生於山東高唐縣南街的一個書香家庭。1933年,杜道時在北平四中畢業,後考入匯文中學。1935年冬,他在北平親身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思想更趨於進步。1936年冬,杜道時不顧寡母的極力勸阻,放棄了升入清華大學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毅然報考了國民黨航校。
1943年,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因需要補充飛機,杜道時被派赴美國接收B—24新型遠程轟炸機。在留美期間,斯諾等進步記者報導延安革命進步情況的英文書刊《紅星照耀著中國》等,成了他愛不釋手的讀物。他還經常與同窗好友劉善本交流讀後感想。再加上國內師友早有介紹,使杜道時對延安的廉潔樸實、艱苦奮鬥、團結抗日的革命精神更加敬佩神往。基於對進步和光明的追求,對延安的嚮往以及對國民黨倒行逆施的痛恨,杜道時此時已經萌發了棄暗投明的想法。
在策划起義的這段,杜時道為避開中隊長和特務們的「星期天拜訪」,杜道時攜妻女搭車去海灘玩。來到海岸不久,他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了急駛的汽車聲。循聲望去,從停在岸南路口處的一輛中吉普上跳下來幾個人,打頭的是空軍第八大隊政訓室主任謝某。杜道時見敵人尾隨追來,只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帶著妻女沿海岸向北漫步走去。
正在這時,有一個身著淺綠色布夾克的修長身影,疾步向他走來。「杜分隊長,可見到你了!」杜道時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老朋友——原空軍第八大隊的機械員郝子儀。共同的愛國思想,早已把他倆緊密聯繫在一起。
4月16日晚10時,杜道時正要上床睡覺,郝子儀偷偷進來輕叩房門。郝子儀低聲告訴杜道時,二十大隊中隊長毛尚貞(蔣經國的表弟)明天早晨要駕駛一架C—46飛機去南京,並安排他準備一架飛機。郝子儀便順水推舟,專門挑了一架全大隊最精良的333號,並將油加足。杜道時高興之餘,本想馬上去通知本機組的起義人員,但因時間太晚,又處在敵人監視之下,自己又不便冒險去通知,最後只好作罷。
4月17日黎明,杜道時折身而起,先把裝滿子彈的手槍掛在脖子上,將早已用針眼作記號的三張地圖及各色鉛筆等飛行用品揣入襯衣口袋,接著穿上一件機務人員常穿的淺綠色布夾克,告別妻子,悄無聲息地溜出家門,並在4時前到達新竹橋畔。不一會兒,郝子儀也騎車趕到。郝子儀人地兩熟,在機場門口,他向衛兵說來給中隊長毛尚貞飛南京作機務準備的,就順利進入了機場。
為便於行動,郝子儀此前已把飛機拖到跑道旁邊的停機坪。一切都按預定的計劃緊張地進行著。杜道時坐上正駕駛位置後,把手槍子彈推上膛遞給郝子儀,指著自己的太陽穴,神情嚴肅地說:「萬一起飛出問題,你就朝這兒打,你也別讓他們抓活的!」郝子儀猶豫了一下,最後點了一下頭。
時針指向5點時,天色已經大亮,為爭取時間,杜道時完成一系列飛行準備工作後,立即啟動發動機,並加大油門,飛機左歪右斜地起飛了。離地後,兩人相視而笑,為順利起飛而慶幸。為避開地面障礙物,飛機急劇上升,脫離機場向西南方向插去。為免遭敵機追蹤攔截,他們不直接往北飛,而對正航向朝金馬、廈門一帶飛去,起義成功!
杜道時起義帶回的美制大運輸機,編為8003號,參加了開國大典受檢,他駕機通過了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檢閱。
1949年5月,中央軍委任命杜道時為航空局(後為空軍司令部)訓練主任兼助教課長。1958年後,杜道時歷任空軍某獨立大隊隊長、航空某學院飛行技術檢查主任、副團長、後晉升為正是師級顧問等職,1978年任陝西省政協委員。幾十年來,他先後在27個機種上安全飛行了4000多個小時,為新中國空軍建設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的飛行員和指揮人才,並在訓練、空運、航測、開闢西藏航線、保衛國土、搶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都為黨為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上級黨委曾先後5次為他榮記三等功,中央軍委授予他三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