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方歷史上,作為一國之尊,皇權總是能引來各個勢力的覬覦和窺伺,為此大打出手的故事數不勝數,而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例子也是時常發生,然而世界上,也有一個最為好運的皇帝,皇位不用搶,曾祖父卻幫他熬走了繼承人,最後白撿一皇位,這就是法國的「便宜皇帝」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是法蘭西波旁王朝的第4位君主,說起法國的歷史,可能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兒子,是路易十六的父親。
然而這麼理解,可就大錯特錯了,路易十四,可是路易十五的曾祖父,至於他那在法國大革命中被砍頭的路易十六,則和復闢的路易十八一樣,都是十五的孫子,沒辦法,人家關係就這麼複雜,而這,都要歸功於十四那悠久的壽命。
在中世紀,如果將法國的路易十四比較為中國的一位君主,他對於法國人而言則是類似於秦始皇的存在,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法國的封建王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並且一舉成為了歐洲大陸上最為強大的國家,路易十四有一句著名的話:「朕即是國家」,也成為了他子孫後代的經典語句。
除此之外,路易十四憑藉在位長達72年110天的記錄,力壓如今英國維多利亞女王68年,成為全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也不知道超長待機的女王能不能超過他)。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身為長子的十四在4歲便繼承了皇位,因為年幼,當時法國由皇太后安娜執政,此時波旁王朝不斷的迎來危機,外部西班牙的入侵,巴黎市民發生「投石黨運動」,都嚴重威脅著年幼的路易十四王權,他一度從京城出走避禍,因此年幼的路易也下定決心要堅決的將權力收歸於自己手上。
而他也絕對做到了這一點,法國在長大後的路易十四帶領下迎來了全盛時代,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國成為了新的霸主,路易十四也被冠以了「太陽王」的頭銜,象徵他那永恆的統治和悠久的壽命。然而晚年的路易,卻為繼承人的問題而發了愁。
路易十四和他的王后特蕾莎一共養育有三男三女,但是除去太子路易長大成人意外,其餘的人全部夭折,。除此之外,他還有16個私生子,不過這些自然不能繼承法國皇位。
然而到了1711年,路易73歲的時候,路易王太子熬不過他的父親先行一步離開人世,而路易十五的孫輩們,同樣沒有熬過爺爺的長壽,僅僅只剩下次孫菲利普,但是他又要出任西班牙的國王,最終路易只能將眼光,放在了第四代,王太子路易的孫子,自己曾孫路易十五身上,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此時的路易十五不過4歲的年紀,恰好和路易十四登基時間一模一樣,白撿皇位的他,又被稱為寵兒路易」(le Bien-Aimé'')和「好運小子」。
然而缺少風風雨雨磨難的路易十五明顯沒有他曾祖父那樣的魄力,執政混亂,十四期間留下的危機也逐漸爆發開來,讓路易十五成為了法國最不受歡迎的國王之一,最終路易十五在1774年病逝於天花,法國矛盾進一步加劇,為後來大革命的爆發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