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古代兩河流域最優美出色的文學作品 !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古代兩河流域最優美出色的文學作品也是世界文學中最早最古的英雄敘事詩。它像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那滔滔不盡的河水一樣,在古老的西亞大地上流傳了幾千年1845年,一位英國考古學者在古代兩河流域的亞述都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發掘古蹟,奇蹟般地發現了一座豪華的王宮。宮殿裡設有一個宏大的圖書館,據記載,那是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阿樹爾巴納帕爾下令建造的。他雖然是個殘忍的君主,但是博學多才,酷愛書籍,圖書館裡珍藏著他心愛的2萬多塊用楔形文字刻寫的泥版書。
後來,這些珍貴的藏書成了大英博物館的陳列品。19世紀中葉,英法學者譯讀楔形文字成功。人們發現,流傳千古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就記載在其中的十二塊泥版上。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兩河流域烏魯克城的國王。「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俊美、威風、力大無比。但是他依仗權勢,搶男霸女,大興土木,弄得人民不得安寧。於是人們向天上諸神訴說自己的悲痛遭遇,祈求得到拯救。諸神認為,吉爾伽美什欺壓百姓,是因為他沒有在人們中間遇上武藝相當的對手,便令女神阿魯魯創造一個半人半神的勇士恩奇都來與他相對抗。
恩奇都為了制服吉爾伽美什,開始同他決鬥。經過一場勇猛的廝殺,勝負難分。兩人互相敬佩、愛慕,終於言歸於好,結為莫逆之交。他們決心一同出徵,為民造福。他們勇敢地戰勝了沙漠中害人的獅子,殺死了杉樹林中的妖怪洪巴巴,打敗了殘害烏魯克居民的天牛,凱旋而歸。「烏魯克人民聚攏來要把他們瞧看,吉爾伽美什對烏魯克城的樂女們發問:『英雄之中,究竟誰最英俊」眾人之中,究竟誰最英偉?吉爾伽美什才是英雄中的英雄,恩奇都才是眾人當中的俊傑』。」
然而,無情的命運卻結束了英雄們的歡樂。恩奇都因得罪天神阿努,受到死的懲罰。吉爾伽美什眼睜睜地看著好友病故,自己卻無能為力,內心非常痛苦:「難道我也會和他一樣,在死亡的床榻上長眠千古!」他感到可怕的死亡正在等待著他,於是他不顧神和人民的勸阻,懷著探索「死和生命」的強烈願望,長途跋涉,希望找到永生的秘密。他翻山越嶺,忍飢挨餓,終於到達幸福島,找到了長生不死的祖先烏特—那庇什提牟。
吉爾伽美什請求長生不老之術,烏特那庇什提牟講了洪水的故事:諸神決定消滅世界上一切生物而將無情的洪水降臨大地,由於他得到神的啟示,事先造了一隻方舟,因而他和妻子才未被洪水吞沒,從此諸神賜給他永生最後,烏特—那庇什提牟告訴吉爾伽美什,海底有一種神奇的還童草,吃了它可以長生不死。吉爾伽美什急忙潛入海底,摘取神草,準備帶回故鄉,讓每一個人都長生不死。但是,一條蛇乘他下河洗澡之際把還童草叨走了。吉爾伽美什悲痛地回到烏魯克城,十分懷念亡友,在神的幫助下,同恩奇都的亡靈見了面。他請恩奇都把「大地的法則」告訴他,恩奇都非常傷感。故事就在悲哀的談話中結束了。
《吉爾伽美什史詩》長達3,500行。早在公元前3000年,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中間就開始流傳著這一美麗的故事了。經過千百年的加工錘鍊,可能到第一巴比倫王朝(公元前1916世紀)已經編定。阿樹爾巴納帕爾圖書館中保存的亞述文泥版,是目前所知的最完備的編輯本。《吉爾伽美什史詩》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兩河流域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的歷史風貌,表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理想和鬥爭,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一部壯麗的英雄詩篇。
它以飽滿的熱情和讚美的筆觸歌頌了古代英雄和他們的豐功偉績,告訴人們這樣個道理:只有當英雄人物同人民心心相印,同人民的事業聯繫在一起時,他的生命才能放射異彩。這種為民建功的思想正是史詩的成功之處。史詩也表現了兩河流域人民敢於蔑視神威、違抗神意的鬥爭精神和認識自然法則、爭取人生幸福的思想和願望,這在宗教迷信思想佔統治地位的遠古更是難能可貴的。雖然史詩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宗教祭司們的加工和篡改,內容有些矛盾,並帶有濃厚的悲觀色彩但與它的成就相比,畢竟是白璧微瑕。《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兩河流域人民的驕傲,是兩河流域文明的豐碑,它的光榮永遠屬於兩河流域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