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上海只有十裡洋場、時尚魔都的璀璨呢,作為長江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它其實也有婉約的江南園林,那就是位於城隍廟的上海豫園。雖然天上豔陽高照,但是在這個炎熱的七月裡,我還是和幾個朋友一起,打算去豫園欣賞一下這上海市中心唯一的、也是保存最悠久的園林。
要進入豫園,首先就要先進入城隍廟,這裡位於老城西廂,向來就是上海最繁華的地方之一,而且城隍廟和南京西路步行街不一樣,並非以時髦品牌的專賣店取勝,而是到處都有各種具有民間特色的工藝品和地方美食。當我和朋友們來到城隍廟之後,看見這裡人聲鼎沸,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作為遊客遊覽上海的必到之處,城隍廟裡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覽者,這其中外國人的比例那還是比較高的,幾乎每走幾步就會迎面撞到一個開洋腔的外國人,我和朋友們都不由得感嘆,上海到底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果然吸引了不少的外國友人啊。
不過我和朋友們都是喜歡安靜的人,而擁擠的人群又幾乎將我們擠散了,於是我們當機立斷,決定去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那就是豫園。我們幾個好不容易隨著摩肩接踵的人群走過了九曲橋,此時水中已經開滿了朵朵荷花,那些亭亭玉立的荷花吸引了不少美女手中擎著自拍杆拍照留念,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所以那原本就比較窄小的九曲橋變得更加擁擠了。
在豫園的門口,有一塊寫著「海上名園」的巨型石塊,它就位於豫園的入口處,說來也奇怪,當我們繞過這石頭,走進豫園內部之後,頓時就發現那喧譁的人語聲都擋在了園子外面,果然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啊。我們迎面所見就是一個宏偉寬敞的大廳,抬頭看去,見那大廳上寫著「三穗堂」三個大字,我不由得詫異道:「三穗堂,這名字是什麼意思啊,挺奇怪的。」
我的朋友小王是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大才女,她當即給我解釋道:「大概是取義吉祥如意吧,因為禾生三穗乃是豐收的徵兆。我聽說清朝的時候,這裡曾經是一個和農業有關的辦事處,嗯,大概就是定標準斛的地方吧,所以這裡也被稱為『較斛廳』。」我聽到這裡微微點頭,走過大廳的時候,我注意到這裡還雕刻著稻穗、瓜果之類的雕刻,看來是要和這大廳的名字相互呼應了。
三穗堂的後面是仰山堂和卷雨樓,這裡可以明顯地看出江南園林的特色,亭臺樓閣和池塘假山相映成趣,著實給人移步換景的感覺,實在是美不勝收啊。據說我們面前的這個大假山乃是當年著名的疊石大師建造的,看著這個有四丈多高的大假山,想像著當年的建造者是如何將那數千噸重的黃石一塊塊堆積起來,這才形成現如今這溝壑深邃、草木蔥蘢的假山,我不由得再次感嘆前人的建造技藝,他們竟然能夠建造出如此可以和真山真水相互媲美的山石,實在是了不起啊。
登上假山頂,真的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要知道上海乃是衝積平原,上海境內除了佘山這樣的小土包以外,哪裡還有高山啊,所以這豫園之中的大假山還真的是讓我和朋友們有了一種登高遠眺的感覺呢。在假山頂上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望江亭」,顧名思義,在這裡俯瞰的話,能夠看見黃浦江,只可惜,我們登高遠望卻不能夠看到那麼遠的地方,因為現在上海如此繁華,各種建築物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所以這大假山也失去了原來的高度優勢,不再能夠讓人欣賞到「視黃浦吳淞皆在足下」的感覺了。
我和朋友們都感到有些遺憾,不過小趙卻安慰我道:「行了,看不到黃浦江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豫園之中的人造水景吧,那捲雨樓可是取自於唐詩之中『珠簾暮卷西山雨』的意境,去那裡看看可是十分美妙的情景啊。」
我點點頭,想要沿著原路返回,再回到卷雨樓好好欣賞一下,不過,這江南園林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運用圍牆、峰巒、草木來營造出曲折的路徑,我們下了假山之後竟然發現已經不是在原來的地方了,看來是下山的途中走了岔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小溪上有一道隔水的花牆,讓人感到仿佛誤入了桃源伸深處,走過一個半圓形的洞門,我們看到前面有一座方亭,匾額上有四個大字「會心不遠」。我一下子就想起來了,這一定是取自於「會心處不必在遠」,不由得會心一笑,是啊,此地也是絕妙的風光,既然如此我們也就不必捨近求遠,再去找那捲雨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