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隨:科學評估精準扶貧成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科學評估精準扶貧成效

  【科技隨筆】

  日前,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在中國科學院啟動。這次的評估工作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持,33個調查工作組,從5月15日至7月10日,近2000名科研人員集中調研中西部貧困縣113個、貧困村600個、貧困戶和脫貧戶共2萬戶。本期科技隨筆,我們邀請正在調研路上的評估專家組組長劉彥隨研究員撰文談談「調研初體驗」。

  我國政府長期致力於推進扶貧開發戰略,不斷探索扶貧開發模式,成為全球首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使貧困人口比例減半的國家。按照國內貧困線標準測算,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 30.7%減少至2015年的5.7%。但2015年底仍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啃的「硬骨頭」。針對新時期農村貧困區域分異、貧困群體分化狀況,我國創新性提出和實施精準扶貧重大戰略,並將精準化貫穿於扶貧、脫貧工作的全過程。

  農村貧困化是一個複雜的區域問題,精準扶貧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資源開發、產業發展、金融扶持、社會救助等多個領域,也涉及各級黨組織、政府、社會團體、企業等多個主體。因而,精準扶貧唯有接地氣、補短板,形成內生力、聚合力,才能推進形成優勢互補、內外聯動的發展新格局,把精準脫貧責任心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接地氣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順乎人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堅持腳踏實地、立足農村實際,做到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講實效,這是確保扶貧開發「精準化」的重要前提。特別應針對農村貧困化的諸多現實難題,找窮根、堵漏洞、補短板,分區分類,科學推進「六個精準」「五個一批」重大戰略。

  扶貧「短板」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集」,它既體現在貧困地區各項經濟與社會指標排位的居後,也表現為基礎設施保障與產業發展的落後,還有思想觀念與機制制度建設的滯後。中國農村貧困類型多、區域差異大、城鎮帶動弱,不同地區適宜發展什麼、怎麼發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樣,亟須深入研究、審慎決策,依靠科學體系、實事求是講成效。農村科技創新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農業種養加技術、農村新能源技術、土地整治技術等創新與推廣,當成為培育精準脫貧內生機制的主要抓手。

  我們團隊在河北省阜平等國家級貧困縣的實地調研中,發現了一些非常有針對性的做法。比如,對有發展產業意願的貧困戶,採取發展到戶、股份合作、園區示範、土地整治、金融保險、家庭手工業等項目予以扶持;對外出打工的貧困戶,實施「雨露計劃」、職業培訓轉移勞動力,提高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對大山區不宜居住的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對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分類型進行補助;對無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和五保戶,實行社會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這只是一個例證。從中科院主持完成2015年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任務,以及正在進行的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調查來看,各級政府普遍重視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總結精準脫貧新方略,因地因人制宜、因村因戶幫扶、因貧因類施策,已成為一些地區加快培育精準扶貧與轉型發展內生動力,也是健全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良性機制的有效途徑。

相關焦點

  • 劉彥隨:一位經濟地理學家的扶貧路
    劉彥隨說,作為人文與經濟地理學者,客觀反映農村發展的真實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是他的神聖職責和義務。三2015年,受中國科學院委託,劉彥隨接下了一項重大任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他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 走出家鄉的榆林人 | 行走在扶貧路上的地理學家劉彥隨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專家組組長。世界科學教育與研究網絡(USERN)顧問。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長期致力於農業農村發展和土地利用研究,聚焦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及省部級重點科技項目80餘項。出版著作16部、發表學術論文480餘篇。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質檢儀」——記「國家精準扶貧成效評估...
    要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必須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而這背後有一支來自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的科研團隊為之提供評估數據支撐、科技理論指導以及科學方法應用,他們就是「國家精準扶貧成效評估決策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團隊」(以下簡稱「評估團隊」)。
  • 劉彥隨:精準扶貧當依靠科學體系
    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矢志扶貧30多年的中國,對此既有豐富經驗豐碩成果,也有時不我待的攻堅壓力。目前,中國仍有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7000多萬人,要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亟須轉變方式和創新機制,科學推進精準扶貧戰略。其核心在於,推進形成精準扶貧的科學認知,探究攻堅克難的科學途徑,支撐全面脫貧的科學決策。
  •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劉彥隨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 劉彥隨等中國學者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科學獎—新聞—科學網
    來自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肯亞、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的12名學者共同分享了9大科學領域(農業科學、生物學、化學、地球科學、工程學、數學、醫學、物理學、社會學)的獎項,其中3位中國學者獲獎。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彥隨,因其在中國鄉村發展、精準扶貧與土地利用研究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與肯亞科學家Alex Chika EZEH 共同榮膺TWAS社會科學獎(TWAS Prize in Social Sciences)。另外2位獲獎者分別是農業科學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大兵、地球科學獎獲得者香港大學教授趙國春。
  • 劉彥隨:「十三五」末可全面消除連片貧困區貧困縣
    當天下午,「國際發展議程與精準扶貧高級別會議」舉行,與會嘉賓重點圍繞國際發展議程與宏觀減貧戰略、中國精準扶貧戰略實施與國際減貧經驗進行交流研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實施的第三方評估結論與建議」進行了闡述。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 吉利控股集團「吉時雨」精準扶貧計劃的扶貧實踐
    從2016年至今,「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直接投入4812萬元,資助建檔立卡學生3361人,幫助建檔立卡戶1262人實現就業,在全國11個縣區23個村啟動了15個農特產扶貧項目。公司初步形成了「五年一目標、三年一規劃、一年一計劃、半年一次修正」的扶貧推進方法。2017年全國扶貧日前夕,吉利控股集團受到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的表揚。
  •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闡釋
    建構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內容 自提出精準扶貧思想以來,習近平在各地調研時多次提及這一理念,並於2015年6月在貴州提出,扶貧工作要做到「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並將精準扶貧思想概括為「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公共管理論壇」第三期——主講專家:長江學者劉彥隨教授
    11月20日晚,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彥隨做客公共管理論壇,在人文樓M207為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劉彥隨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戶籍制度演進背景下的城鎮化現象,指出1996年以後的快速城鎮化導致了城鎮數量總體上升但波動較大、數量虛高且質量差、產業發展和城鎮化脫節、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困難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 西南大學精準扶貧的責任與擔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把成果結在農戶家
    師生下鄉 脫貧一線「看」真貧當好脫貧考核的「評估員」響應國家號召,西南大學成立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評估中心,由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帶隊參加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的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貧困縣退出抽查第三方評估,以及中國科學院委託的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為國際反貧困思想增添了中國智慧。
  • ...團隊三年深入雲貴川渝600多個村 為國家精準扶貧提供第一手資料
    受訪者供圖  三年來,她先後帶領1000餘名師生和志願者深入雲、貴、川、渝600餘個行政村,走訪36500餘戶村民開展精準扶貧評估,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報告,為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今年暑假期間,長期深入基層從事脫貧攻堅調研工作的她,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邀請,到北戴河享受了為期一周的休假。
  • 2017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考核評估結果公示—新聞—科學網
    附件 2017年度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考核優秀名單 一、優秀組織單位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杏園農產品合作社科普惠農服務站 13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農牧業技術服務團隊 14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畜牧局精準扶貧科技服務團隊
  •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內涵與脈絡
    中國近年來快速脫貧與「精準扶貧」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脫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其中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準扶貧,而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是國家用五年時間,在2020年使7000多萬貧困人口完全脫貧。究竟怎麼脫貧,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扶貧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 四個關鍵性問題作出了詳細部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核心思想。
  • 江南鎮精準扶貧工作考核辦法
    一、考核目的通過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考核,促使各村(居)委會、鎮直單位、貧困村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脫貧攻堅重點工程,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體責任,紮實推動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二、考核原則1、結果導向原則。
  • 大別山區的扶貧故事:舒城縣文化精準扶貧紀實
    據六安新聞網消息,文化扶貧的對焦點在哪裡?文化系統又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扶貧?舒城縣按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思路,讓文化成為扶貧的源動力,扶貧成效已然顯現。 扶貧先扶智 ——讓農民爭相脫貧 扶貧先扶智。貧窮是恥,致富光榮。激發農民的脫貧願望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關鍵。
  • 地方全口徑財政扶貧支出評估
    內容提要:財政扶貧支出對精準扶貧至關重要,但已有文獻主要關注農業類扶貧支出,較少探討其他的支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中,各級財政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財政安排的扶貧支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充分重視。  但已有文獻對於財政扶貧支出的定義仍然存在爭議。
  • 習覃到李家河鎮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中國宣恩網訊(通訊員 王小孟)2月19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習覃先後到李家河鎮老師溝村、八洲壩村和塘坊安置點調研精準扶貧工作,重點查看了各村關於省對州縣扶貧成效考核和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驗收工作準備情況,要求各尖刀班在「大考」前夕,要「沉著應考」,鼓足士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再回頭看,要求對精準扶貧各項工作有統籌有安排有預案,確保迎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