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榆葉梅、玉淵潭公園的櫻花,這段時間成了北京市民「朋友圈」裡刷屏的主角,張張圖片的背景都是碧空如洗。
這番美麗的景象淡化了人們對曾經遮天蔽日的沙塵暴的記憶,也舒緩了霧霾天裡人們被迫戴著口罩出行的憋悶。有人調侃說,風和日麗是春風的功勞。其實,在天幫忙的同時,首都人民打造天藍水綠美好生態環境的努力從未停歇。近年來,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逐漸有機統一,藍天、碧水、淨土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一把把標尺。
「藍天獲得感」日益增強
還記得嗎?2013年1月下旬,霧鎖京城,連續3天空氣汙染達到最高級,街頭少人出行,口罩幾乎斷貨。
幾年過去了,今年年初,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細顆粒物(PM2.5)較2013年下降43%,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空氣優良天數佔比超六成。廣大市民的「藍天獲得感」不斷提升。
北京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北京的生態環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這些都為我們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表示。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建華說,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要「一個微克一個微克去摳」。聚焦機動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三大汙染源,北京突出抓好柴油貨車汙染防治,嚴控油品質量監管和機動車排放標準,細化揚塵控制措施,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為保證統籌調度,嚴格落實責任,北京市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重要政策。
2013年以來,北京全市共淘汰4萬蒸噸燃煤鍋爐,報廢轉出老舊機動車221.4萬輛,推廣20餘萬輛新能源汽車,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汙染企業2648家,平原區基本「無煤化」。
2019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北京二十年大氣汙染治理歷程與展望》,明確提到,北京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所作的努力,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
大氣汙染治理非朝夕之功,於建華表示,2019年將堅持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並重,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綜合施策、持續發力,提升大氣汙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平。
「留白增綠」提高宜居指數
前門近來成為年輕人相約遊玩的新選擇,正在前門三裡河畔拍照的耿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夏天我就來過,看到河邊的蘆葦和庭院,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三裡河是老北京城護城河的洩水河道,由於長期不疏浚,成了一條臭水溝,後改為地下暗溝。2016年8月,三裡河綠化景觀項目啟動,依據歷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進行還原。舊河流被賦予了新生命,湖心島中間保留了原住居民院裡已有上百年歷史的香椿樹,河邊的石磨盤是修河時從地下挖出來的老物件,連記者腳下的石板路,也是用老舊石料鋪成的。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態環境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高質量發展反過來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減量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徵。
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北京市通過減量發展,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倒逼集約高效發展。記者了解到,僅2018年北京全市就有1683公頃騰退土地實現「留白增綠」,綠色空間增加,交通擁堵緩解,宜居指數不斷提高。
環境整治、景觀改造大大提升了北京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擦亮了北京新名片。
據了解,2018年北京新增造林26.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5%,全年新增城市綠地710公頃,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
西城區的百姓遛彎兒也有了新去處,歷時5個多月的修建,什剎海西海溼地公園完工,7處堵點全部被打通,圍繞什剎海的步行道全面貫通,建成後的什剎海西海溼地公園佔地總面積10.5公頃。
朝陽區副區長劉海濤告訴記者,朝陽累計新增、改造綠化面積1365公頃,平原造林1.2萬餘畝,新增改造望和公園等71個大中小微型公園,眾多跑友有了新去處……
輕裝上陣、騰籠換鳥,北京正以全新的高「顏值」,詮釋首都形象。
鄉村振興綠意濃
走進大棚,一片粉紅花海映入記者眼帘。3月底,在順義區趙全營鎮北郎中村花木中心,負責人李旭告訴記者:「這樣的蝴蝶蘭,年銷量可達50萬株!」
這不僅是好看的鮮花,更是「有錢花」。該中心培育的蝴蝶蘭種苗、成花和鮮切菊近年來經濟效益顯著。2018年,北郎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萬元。
搬遷種豬場、清退養殖小區,大力發展以花卉、蔬菜為主的籽種產業,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北郎中村是北京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北京深入把握「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和鄉村發展規律,紮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硬約束,推動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幾天走訪下來,記者了解到,北京紮實推進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農業生態服務價值從9431億元提高到10769億元;做精做優品牌,推動農業特色發展,評定了19個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鄉鎮;強化旅遊富農,結合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實施科技興農,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積極打造「種業之都」。
奮鬥正當時,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重大時代課題,北京穩中求進,創新發展,正在繪就更亮麗的首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