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關羽如讓關平突圍出去,能否為荊州兵留下火種?

2020-11-03 瞿凱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被劉備封為前將軍,假節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戰事開始的幾個月,關羽打的順水順風,曹仁抵擋不住,不敢出戰,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于禁督七軍,和龐德救援樊城,結果,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嚇得都想遷都了,不敢硬碰硬。

後來,孫權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派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江陵守將糜芳和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了孫權,關羽後路被切斷,走投無路,無奈中的關羽敗走麥城,在突圍時中了吳軍埋伏,被孫權擒獲殺害。

與關羽一起遇害的,還有他的兒子關平(演義中為義子),少將軍關平不僅勇武,武藝高強,而且,分析看待問題,比關羽還要成熟理性,比如,單刀赴會時,關羽準備只身前往,是關平勸說,給關羽分析利害關係,關羽這才同意準備五百精兵,以防不測。



而襄樊之戰時,面對龐德和徐晃的挑戰,關羽衝動之下,要親自上陣,一爭高下,也是關平勸阻,說父親您身受伯父之重託,主政一方,怎麼能輕易地與頑石爭高下呢?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關平頗具謀略,是一位難得的將才,比關羽清醒多了,然而,敗走麥城時,關平因為在關羽身邊護衛,最終,被吳軍包圍,力竭被擒遇害。

試想,如果關平當時和廖化那樣突圍而走,衝出了吳軍包圍圈,關平能否以此重新招攬關羽逃散的士兵,再次集結一支隊伍,為荊州兵留下火種呢?

關羽大意失荊州,全軍覆沒,可以說,什麼都沒有了,在關羽被擒殺前,呂蒙白衣渡江,大肆收取民心,荊州的士兵投降了,關羽身邊的軍隊,也毫無戰心,一鬨而散,關羽成了光杆司令,最後只剩下了十幾個人,這也是關羽被擒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關平能突圍而走,我想,以關平的能力,肯定能再次聚攏一批隊伍,收攏關羽逃散的士兵,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關羽鎮守荊州,經營了長達八年之久,這麼長時間,要說關羽沒有任何心腹,沒有一部分鐵桿的追隨者,肯定說不過去。

關羽本身就忠義,不僅身邊有鐵桿的追隨者,關羽攻打樊城,留在江陵和公安的隊伍中,肯定也有鐵桿追隨者,不是說,所有的人都願意投降孫權,肯定有不想投降的,只是,這兩個地方的主將投降了,導致關羽這些鐵桿的追隨者沒有了領頭人,俗話說,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走。



如果關平能突圍而出,以關羽的名義,振臂一呼,那些鐵桿追隨者,肯定會紛紛前來效力,這樣,關平聚攏一批隊伍,肯定能重新殺回麥城,援救關羽,就算奪不回荊州,至少能救出關羽,不至於丟命。

所以,關羽當初應該讓關平和廖化一起突圍出去,留下荊州兵的火種。


相關焦點

  • 襄樊之戰,關羽為什麼能威震華夏?
    「威震華夏」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對中原地區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擒于禁、殺龐德造成的。我們先從《三國志》中的原文來看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關羽威震華夏,便是出自這裡,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真正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並不是這一次「水淹七軍」的戰功,更多是襄樊之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威壓!
  • 關平如果不死,好好培養,能否超越其父關羽?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但是可惜的是關平被奸人所害英年早逝,讓人惋惜。那麼如果關平不死的話,讓關羽好好地培養,能否超越他的父親關羽呢?在這一點看來關羽的心思沒有關平縝密,也絲毫沒有大局觀,只顧著眼前的事,沒有顧全大局,如果當時魯肅就把關羽殺了那局勢可能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 襄樊之戰中關羽如若沒有受傷,能否打得過徐晃?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設想,想通過誅殺曹魏的將領徐晃來瓦解魏軍士氣,進而推動戰局發展,但是關羽的計劃失敗了。關於關羽此番的失敗,有說法認為和關羽之前右臂受傷有關係,那麼,假設關羽的右臂沒受傷,是否能殺死徐晃呢?
  • 關羽兵敗麥城,如果不留下周倉等一百多人,一起突圍能成功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最開始關羽取勝,後來,曹操和孫權勾結,集中精銳兵力,合圍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孫權俘獲殺害。關羽兵敗麥城時,全部兵馬只剩下三百多人,在突圍時,留下周倉等一百多人守城,自己帶著關平和剩餘的兩百多人突圍,最終,在臨沮被潘璋部將馬忠俘獲。試想,如果關羽不留下周倉等一百多人,集中三百多人一起突圍,能成功嗎?
  • 襄樊之戰對劉備集團影響多大?關羽被呂蒙偷襲,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劉備也是倒黴,辛苦了半輩子,好不容易積攢起來這麼大的家業,結果被自己的兄弟關羽一把梭哈,全部輸在了荊州。關羽打襄樊之戰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不過造成的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備這輩子甭想一統天下了,做做夢還可以。
  • 關羽被困麥城時,為何不派關平去請救兵?筆者:都怪此人突然請命
    ;7.四冢之戰,關平夜襲敵營遭到徐晃伏擊,關平與廖化殺出重圍;8.關羽追擊吳軍,被圍南山崗,關平與廖化來援,擊退徐盛、丁奉,救出關羽;9.關羽兵困麥城,廖化出城求救,關平「奮力衝殺」打退丁奉,助廖化突圍;10.關羽從臨沮小路突圍,遭暗算絆倒被擒,關平來救,「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
  • 如果不是關羽守荊州,如果不是襄樊之戰,劉備能否坐穩荊州?
    也就是關羽在荊州鎮守,換個別人,也許荊州早丟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得從襄樊之戰說起。而且襄樊之戰,也是孫權下決心收回荊州的主要原因。01.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隆中對的戰略大設計:一支兵出四川、一支兵出荊州,則中原可定。
  • 關平如果不死,好好培養,能否超越其父關羽?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正史記載,應該是長子,但在演義中,關平卻成了關羽的義子,不管是親兒子,還是義子,反正都是兒子,這裡面,重點討論一下關平的能力。如果關平不死,經過歷練,好好培養,他能不能超過其父關羽?關羽說,我知道魯肅沒有好意,但是,我如果不去,他們就會認為我膽怯,我怎麼會怕他們呢?明天,我駕小舟,只帶十幾個隨從,單刀赴會,看他們能把我怎麼樣?而關平卻說,父親,你怎麼能以萬金之軀,親自去冒險呢?根本沒必要,如果一旦有什麼閃失,恐怕有誤伯父的重託啊!關平從大局出發,認為關羽根本沒有必要去冒險,所以,關平是正確的,考慮問題非常成熟,並非腦袋一熱就不顧一切的莽夫。
  • 如果呂蒙不偷襲荊州,關羽戰力爆表,能擊敗曹軍,平推至許昌嗎?
    戰役起因劉備在漢中之戰大勝後,上表朝廷,請求等他為漢中王,曹操接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憤怒,想要領軍前來討伐,在司馬懿的勸阻下,曹操決定聯合東吳一起攻打荊州。待劉備率軍支援荊州時,曹軍再出兵漢中,打劉備一個措手不及。
  • 《三國演義》襄樊之戰,若張飛帶兵支援,結局能否改寫
    「三國中襄樊之戰關羽慘敗,若當時得張飛支援,結局能否改寫。我是原創作者歸去如清風,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關羽帶兵從荊州出發前去進攻曹魏佔據的襄樊之地,這次戰爭是他人生歷程中的最後一場戰役,亦是其中一段頗為輝煌的歷史,圍困襄樊,曾水淹于禁七軍,後又斬殺龐德,一時間名震天下。之後卻被呂蒙偷襲了荊州地區,關羽不得不逃往麥城,最後被吳國將領截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都被斬殺,一代英雄人物就此隕落。
  • 襄樊之戰被尊稱為「武聖」的關羽為何會失敗?敗了也依然是戰神
    三國名將關羽,被尊稱為「武聖」的關公一生中有一場戰役的表現被後世稱之為「威震華夏」,此戰也成為關羽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巔峰時刻,然而也是在這場戰役裡,關羽從巔峰跌向地獄,戰死沙場,這場戰役就是襄樊之戰,也是三國形式的轉折點。
  • 「襄樊之戰」或許為關羽對曹仁的報復反擊
    小編認為「襄樊之戰」的影響其實要遠大於「夷陵之戰」,應該是所謂三國三大戰役之一。關於這一次戰役,大多數人認為「襄樊之戰」是關羽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是履行《隆中對》的一個重要步驟,曹仁等人是防守一方。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曹仁或者說曹操集團才是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關羽防守反擊成功後,趁勢圍攻襄陽、樊城。《三國志》對「襄樊之戰」的開始的記載確實是比較模糊,小編下面就來說一說後者的可能性。
  •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原因分析
    關於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起因,史學界一直都有兩種爭論:一種是以張作耀先生為首的認為「襄樊之戰以陳壽治學之嚴謹,如此重大事件,如有發現相關信息,不可能不記錄在案。當然,史書既未有記錄劉備支持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信息,也未有任何反對的記錄。也許在關羽剛發動時,劉備並不知悉。
  • 如果關羽在襄樊之戰見好就收,劉備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前言 漢魏襄樊之戰使得蜀漢痛失荊州和關羽,元氣大傷,於是大家惋惜之餘,不禁討論起襄樊之戰的其他可能性,希望藉此能夠找出較優的作戰方案,從而能夠避免歷史的悲劇。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
    第三場乃是夷陵之戰,此乃是劉備牽頭引發的孫、劉之戰。第四場,乃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爭也是非常的出名,不過這也是名將關羽的最後一戰。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連自己經營多年的荊州數郡也落到了孫權手中。怪只怪當時有些輕敵,而且沒有多做幾手準備。在襄樊之戰中,名將關羽戰死。但是,關羽的確是名將,他不會白白戰死。
  • 關羽為何突然發動襄樊之戰?二爺其實是在暗示張飛,可惜張飛沒懂
    這一仗,劉備算揚眉吐氣了,在漢中之戰剛剛打完之後,鎮守荊州邊境的大將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翻遍史料都沒有記載,襄樊之戰發動的具體動機是什麼?那麼發動這場戰爭,到底是不是劉備授意的呢?襄樊之戰發動的時間,就是在漢中之戰結束之後的兩個月。而襄樊之戰一共也歷經了5個月左右(219年七月—219年十二月),即使是說襄樊之地離川蜀距離太遠,我想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劉備也是會做出反應的。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關羽在戰事失利的情況之下。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今天看到一條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襄樊之戰,東吳孫權若不插手與曹操聯合,關羽能否打敗擊敗徐晃和張遼等人?優勢二、曹操當時已經派出徐商、呂建、殷署、朱蓋等將領援助徐晃,但曹魏方面的劣勢也不少,其一曹魏方面他們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為之支黨」,,攪得曹魏腹地戰亂不斷、其二當時北方爆發了瘟疫。
  • 演義中的襄樊之戰,關羽若是沒有受傷,能打得過徐晃嗎?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設想,想通過誅殺曹魏的將領徐晃來瓦解魏軍士氣,進而推動戰局發展,但是關羽的計劃失敗了。 關於關羽此番的失敗,有說法認為和關羽之前右臂受傷有關係,那麼,假設關羽的右臂沒受傷,是否能殺死徐晃呢?
  •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盤死局?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不是盤死局?下面以數據一齊來分析一下。數據參考《三國志》或《三國演義》。大家先熟悉地形:西方是關羽的南郡。北方是曹操的南陽郡(宛城,襄陽,樊城)東方是孫權的江夏郡,長沙郡。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不是盤死局?看三個大佬的行為意願就清楚了。曹操親徵,精銳盡出必定奪得襄樊,被免國門洞開。孫權精銳盡出截殺關羽,維護三國平衡,奪回失去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沒有往戰場派一兵半卒,是因為什麼呢?這裡有人有很多想法。1:有人說:關羽一直是捷報,信任關羽。
  • 從廣義角度來看,關羽襄樊之戰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驕傲的關羽私自發動襄樊之戰雖然起初獲得不少的戰績,並且一度讓曹魏緊張;然而造成呂蒙白衣渡江抄了荊州的後路,東吳不但奪取了劉備荊州三郡而且孫劉兩家聯盟瓦解。關羽敗亡後劉備盡起精銳發動夷陵之戰攻吳:張飛酒後鞭笞士兵被殺、劉備戰敗白帝城託孤去世,桃園結義的劉關張先後離世。剛剛立國的蜀漢不但讓「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成為一句空話,而且恢復、平叛等為生存掙紮成為蜀漢短暫國祚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