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

2020-10-18 貓咪魚

三國時期四大戰役,第一乃是官渡之戰,這一場戰爭乃是曹操的發家之戰。曹操,與袁紹對決,最終曹操大勝。第二場乃是,赤壁之戰。這場戰爭乃是三國鼎足而立的根本,也是意義重大!第三場乃是夷陵之戰,此乃是劉備牽頭引發的孫、劉之戰。第四場,乃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爭也是非常的出名,不過這也是名將關羽的最後一戰。

公元219年,在劉備打贏曹操、收回漢中之後,關羽便對屯駐在襄樊的曹仁,發動了猛烈進攻。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

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連自己經營多年的荊州數郡也落到了孫權手中。怪只怪當時有些輕敵,而且沒有多做幾手準備。

在襄樊之戰中,名將關羽戰死。但是,關羽的確是名將,他不會白白戰死。當時,偷襲荊州的孫權,還有曹操他們手下都死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真的有些丟臉,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人?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傳

上述史料表明,當時關羽被曹魏大將徐晃攻擊。由於中了徐晃的「聲東擊西」之計,關羽一時不敵。但是要命的消息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江陵真的失守了,而且孫權還俘虜了關羽士兵的妻子,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關羽所率領的兵士個個無心再戰,最終導致軍心渙散。

在面臨如此緊要危險的時刻,關羽他仍然沒有投降孫權。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可以看到,關羽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他料想突出重圍。如果,遇到蜀漢派過來的援兵的話,完全有機會殺出去。然而,關羽的退路早就被孫權給截斷了。權先使硃" ignoretag="true">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孫權傳》,其實,在襄樊之戰後,孫權是最大的得利者。然而,孫十萬,也是最無恥的人,可以說是毫無節操。

為何說孫權在當時的做法是毫無節操的呢?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其實,在關羽北伐之時,孫權也正在攻打合肥。畢竟,之前張遼張孫權的打擊還是比較惱火的。其二,曹操來了一個「以假亂真之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孫權傳》,曹操在這個時候呢,他想利用孫權、和關羽自己鬥,然後坐收漁利。然而,關羽卻沒有中了曹操的計謀。但是,這個時候的孫權呢,他卻做了行動,早已派遣呂蒙、陸遜等人,已經白衣過江了。

關羽為何沒有中了曹操之計呢?要是真中了曹操之計,率領小股軍隊回防,我估計關二爺也不會是這個結局。當時,關羽為何沒有聽信曹操之言呢?很簡單,上文說過,孫權當時在打合肥,關羽沒有料到。第二,此時鎮守公安、江陵的大將又是自己大哥劉備的二舅哥。如此,利害的關係,二爺根本沒有料到他會如此行事,竟然不動兵馬,直接就投降。

你看看,是不是孫權贏得太不夠光彩了。但是,如果站在孫權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他的確沒有太多的過錯。畢竟,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可以不惜任何代價。

然而,另外一方面。曹操,他只是做了正當的防衛工作。此次交戰,其實孫權是最無恥的。對於關羽本人來說,他也算是死得其所。為何如此說呢?很簡單,二爺此次北伐雖然失敗。但是他的名聲,還有義氣,卻被世人永遠的書寫在了竹帛裡面,永遠的名垂青史了。

同時,發動襄樊之戰,關羽還讓孫權,曹操手下的部分大將,也給他陪了葬,那麼,到底有哪些人呢?首先來看一下,曹魏方面的大將有哪些是因為襄樊之戰而死的?

第一位,此人乃是死在關羽手下最後一員大將,他就是龐德

龐德,先前乃是西涼大將,曾經跟隨馬超徵戰。最後,龐德選擇了投奔曹操。並且,在曹操手下做起了立義將軍。龐德之勇也足以打平于禁,徐晃。尤其是騎射之術堪稱是數一數二,當年龐德與關羽在陣前大戰。

龐德乃是曹操親命的先鋒大將,同時,龐德也率先與關羽交戰。兩陣對圓,二將齊出,更不打話,出馬交鋒。鬥至五十餘合,龐德撥回馬,拖刀而走。通過史料記載可以發現,這個龐德確實是有些本事,他能與關羽單挑50多個回合而無絲毫敗跡。足見,此人確實是高手。倘若,當年關羽到蜀中與馬超比武,我估計二爺也絕對佔不到便宜。當年馬超手下龐德的武藝便如此厲害,我想馬超的武藝也絕對不會比龐德還差。

龐德見在武藝之上,很難佔到關羽的便宜,於是便假使「拖刀計」,其實則是暗放冷箭。最後把關羽前額給射傷了,關羽無奈只得退兵。後來,哨騎打探到曹魏主將于禁把軍營安排在了,樊城之北。加之,此時正是多雨季節。關羽採用水攻之謀,一下子便把于禁的七軍給打慫了,生擒了于禁、龐德等將。于禁這個軟柿子,直接向關公下跪投降。然而,龐德卻不肯投降,而且還辱罵劉備,關羽等人。

關羽,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當即搬出了,龐德之兄龐柔、以及他的舊老闆馬超,關羽想以此二人來拉攏龐德。不料,龐德卻大怒道:「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罵不 絕口。」,後來,關羽讓周倉用他的青龍寶刀,結束了龐德的性命。

由此觀之,龐德乃是死在襄樊之戰中的第一員大將。除了龐德之外,還有誰死在襄樊之戰中呢?

第二位、第三位,乃是董衡、董超。

董衡、董超,此二人乃是龐德當時的副將。他們二人,也因襄樊之戰而死。不過,他們二人卻不是死在敵人之手,而是親自被龐德斬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董衡、董超見勢已危,乃告龐德曰:「軍士折傷大半,四下無路,不如投降。」,此乃是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董衡、董超的建議,他們都建議龐德應該在此時投降關羽,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然而,龐德卻大罵此二人。並且,親自斬了他們,以明己志。後來,龐德便兵士與關羽士兵相爭,直至最後一人。

其實,在襄樊之戰時,曹魏出動的大將都是當時最出名的。包括: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張遼等人。你仔細看看,曹魏基本上是出動了所有的大將、名將。就連張遼這個壓軸的大將也都出動了。除了張遼,在前往的途中,其餘大將全部上陣。這個陣容,簡直要超過了赤壁之戰了。

在曹魏來說,當時是死了,龐德,還有就是董衡、董超二流的將領。而當時負責救援的主將,于禁則被打慫了。

下面,來看一看,東吳因為襄樊之戰,死了哪些大將?

孫權,在襄樊之戰時,他主要是在背後搞動作。什麼意思呢?很簡單,他孫權,沒有正面與關羽交鋒,而是派人在打他的後方重鎮荊州的主意。期間,還搞什麼求婚,派陸遜拍馬屁這樣的偽操作。最無恥的是,孫權暗自和曹操聯合,給曹操兩個來了一個兩面夾擊。

在水淹七軍之後,曹操打算遷都來避免與關羽硬碰硬,然而,司馬懿、蔣濟等人便建議曹操,此時應該聯合孫權。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果,答應給孫權豐厚的好處。那麼,孫權一定會出死力,從而便可以驅走關羽。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後來的情況就不用多作複述了。孫權,便直接與曹操聯手了。雖然,孫權打了關羽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他手下仍然死了大將。

第一位,大將乃是蔣欽

說到,東吳名將蔣欽,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他。此人,早在孫策統事之時,便已經是東吳的大將了。平三郡,定豫章,討黟賊,他蔣欽都參與其中。算是江東除了黃蓋,程普等人之後,又一名望頗大的大將了。

蔣欽是怎麼死的呢?《三國志》:權討關羽,欽督水軍入沔,還,道病卒。從史書記載來看,蔣欽當時受命統領水軍,以制約關羽。不過,在回軍途中便身死。

第二位,乃是呂蒙。

說到呂蒙,或許並不陌生。在呂蒙幫助孫權,收回荊州之後。他便離奇死亡,連慶功宴都還沒來得及吃,呂蒙就去世了。話說當時呂蒙率領軍士打了大勝仗,同時還幫助孫權收回了被劉備霸佔多年的荊州。本想在慶功宴之上,好好的犒勞一下呂蒙。不過,正當呂蒙接過酒杯之時,當要準備喝下之時。突然呂蒙卻人事不醒,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一代名將,「吳下阿蒙」,也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綜合來看,東吳雖然贏得了襄樊之戰的最後勝利,但是同時也死掉了主帥呂蒙,還有老將蔣欽。說起來,也是人才大減。正所謂,千兵易得,一將難求!

在整個,襄樊之戰前後,一共參與的名將有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等。如此之陣容,只是為了對付關羽一個人。面對如此豪華陣容,關羽還敗得如此的大義凜然,實乃是不易。

至於,孫權,曹操在襄樊之戰過程之中,死了,龐德,董衡、董超、呂蒙,蔣欽等將。這也算是笑話了,你看看,為了對付關羽。曹魏、東吳,基本上都出動了當時能用的名將,大將。難道,孫權,曹操不丟臉嗎?最讓人氣憤的還是這個孫權,還是在背後鑽空子。如果,正面交鋒,他孫權未必能大獲全勝!

相關焦點

  • 襄樊之戰中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引言要說古代歷史的大將,關羽絕對是其中一員,說起關羽,很多文人騷客們都用了很多讚美之詞,古代的歷史上發生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比如襄樊之戰就非常聞名,而我們的關羽也就在這一戰死了,歷史上稱這為,關羽名將的最後一戰。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連自己經營多年的荊州數郡也落到了孫權手中。怪只怪當時有些輕敵,而且沒有多做幾手準備。在襄樊之戰中,名將關羽戰死。但是,關羽的確是名將,他不會白白戰死。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曹操孫權陣營,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雖然說只是局部的戰爭,常年的徵戰還是讓三方都有不小的損失。例如一場荊州地區的襄樊之戰,就讓蜀國損失了五虎大將關羽。而這一場戰爭涉及到了三方勢力,魏國和吳國也都有參加,那麼曹操孫權陣營在這場大戰中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有些丟人
    可惜的是在襄樊之戰中,這位巨星隕落了,也正是因為關羽在歷史中的名聲太大,以至於整場戰役看下來,最大的傷亡就是關羽死了,其實曹操和孫權也折損了不少大將。一、樊襄之戰失敗的原因這場戰役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關羽死是小事,改變了三國格局才是大事,整個三國的形式從這場戰役發生了變化。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損失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而使得荊州丟失、關羽身亡的經典戰役,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被俘身亡,那麼參與圍剿的曹操部隊和孫權部隊,分別都折損了哪些大將呢?難怪史書都不敢詳細描述,說出來太丟人!,關羽得知消息後便發動了襄樊之戰。
  • 三國演義:襄樊之戰關羽戰敗,那麼曹操和孫權損失了哪些大將?
    在三國演義書中,關羽大意丟失荊州,使得諸葛亮的戰略被打亂,劉備也失去了統一天下、中興漢室的機會。而使得荊州丟失、關羽身亡的經典戰役,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被俘身亡,那麼參與圍剿的曹操部隊和孫權部隊,分別都折損了哪些大將呢?難怪史書都不敢詳細描述,說出來太丟人!
  • 關羽戰死襄樊,曹操孫權又折損哪些將軍?代價慘不忍睹
    然一場襄樊之戰,關羽敗走麥城,終被呂蒙斬首。但其之忠義,被後人所敬仰。道教更是把關羽奉為「關聖帝君」,為道教護法四帥之一。後世兄弟結拜也必拜關公,以明兄弟之情!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收回漢中後,關羽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襄樊,原本想借著蜀軍士氣,一鼓作氣拿下襄樊,打破曹操的軍事部署。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竟是關羽的最後一戰,荊州數郡皆落入孫權之手,關羽也就此飲恨!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些年裡,關羽一直跟著他,一直保護他。對於劉備來說,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力幹將,還是如同親人的兄弟。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關羽的逝去對劉備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打擊。那麼在襄樊之戰中劉備失去了關羽,曹操跟孫權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 襄樊之戰時,蜀漢死了關羽,曹操孫權損失了哪些大將,說出來丟臉
    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敗袁紹,讓他成了北方第一大諸侯;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擊敗曹操,拉開了三國序幕;夷陵之戰中,東吳擊敗蜀漢,讓蜀漢和東吳都損失慘重,曹魏則坐收漁翁之利,為曹操滅掉蜀漢、東吳奠定了基礎。,讓曹操聯合孫權對付關羽。
  • 大意失荊州關羽戰死,而孫權曹操又戰死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可是,事實就是事實,結果就是這樣殘酷,最終的事實還是關二哥戰死!都說大意失荊州關羽戰死,而孫權曹操又戰死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孫權說他籌略奇至,可稍稍排在周瑜之後,而呂蒙襲取荊州的功勞,孫權認為這比魯肅的功勞大多了!所以呂蒙之死,是東吳的最大損失!孫權傷透了心!第二位,東吳大將,蔣欽還在關羽水淹七軍,大敗呂蒙之時,蔣欽奉命帶領水軍入沔水,而在行軍的路上,蔣欽又病死!
  • 襄樊之戰關羽戰敗,為何曹操不殺關羽,而孫權卻一定要殺關羽呢
    雖然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期打出了威震華夏的小高潮,但是自從孫權與曹操幕後作了交易,雙方相互勾結之後,關羽就已經處於滅亡的邊沿了,原本就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之力的關羽,在襄樊之戰後期,得到了荊州失守的消息,關羽全軍無心戀戰,火速從襄樊戰場撤退。
  •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如果對三國感興趣,那又是那場大戰是必須要熟悉的,那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結果被孫權偷襲荊州,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為了給關羽報仇,盡起蜀國大軍東徵伐吳,此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這一戰中,吳國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近乎全軍覆沒,逃回白帝城,在憂憤交加中病逝,將蜀國和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那麼在夷陵之戰中,蜀國都戰死了哪些大將呢?
  • 在關羽的襄樊之戰中,如果孫權不去襲擊荊州,轉攻淮南會怎麼樣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襄樊,發動了襄樊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關羽表現出色,創造了水淹七軍的光輝戰績。在當時,關羽威震華夏,一時風頭無二。但是好景不長,就在關羽一心想拿下樊城,擴張勝利的時候,東吳發動了偷襲荊州之戰。
  • 在關羽的襄樊之戰中,如果孫權不去襲擊荊州,轉攻淮南會怎麼樣
    關羽手下的將領糜芳、傅士仁投降了呂蒙,荊州落入東吳之手。關羽聞訊從襄樊撤退,想奪回荊州。可是他手下的家屬都在江陵落入東吳之手,呂蒙對他們實施優待政策,離散了關羽的軍心。關羽在大軍離散的情況下,只得走保麥城,不久在逃往西川的路上被東吳的伏兵擒殺。
  • 夷陵之戰,劉備手下死了哪些大將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被孫權偷襲荊州,兵敗被殺,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後,為了給關羽報仇,率軍伐吳,去打孫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
  •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盤死局?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不是盤死局?下面以數據一齊來分析一下。數據參考《三國志》或《三國演義》。大家先熟悉地形:西方是關羽的南郡。北方是曹操的南陽郡(宛城,襄陽,樊城)東方是孫權的江夏郡,長沙郡。奪襄樊,可以為北伐曹魏提供橋頭堡。當時可以說為次要。曹操:守襄樊,不容有失,失襄樊邊防洞門打開。奪漢中,可以南伐蜀川作橋頭堡,當時可以說為次要。孫權:自古以來都是&34;漁翁得利,劉備與曹操這邊打完,那邊又打,現時雙方都是變得弱勢群體。孫權奪取荊州,打擊強者,維護三國平衡狀態。
  • 襄樊之戰為何關羽孤軍對戰曹操孫權聯手?水淹七軍後傲慢忽視危機
    經過定軍山之戰黃忠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漢水之戰趙雲大破曹軍、截取曹軍糧草這兩次勝仗,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曹操退出漢中地區,劉備進位漢中王。實際上漢中之戰劉備也是慘勝。首先劉備是曹孫劉三方中家底最薄的,從211年率軍入益州開始劉備軍幾乎一直在打仗,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劉備也是硬撐,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連女人都被徵召服勞役,可見人力匱乏。
  • 改變三國命運的襄樊之戰,曹操險些放棄中原,關羽大意失荊州
    假如關羽能夠取得襄樊之戰的勝利,那麼整個中原地區都將陷入危機之中,曹操和劉備的實力對比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關羽大軍包圍襄陽和樊城後,曹操派遣大將于禁率領數萬精兵救援,于禁是曹操最信任的將領之一,曹操認為于禁為人「毅重」,能夠擔當抵抗關羽的重任。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今天看到一條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襄樊之戰,東吳孫權若不插手與曹操聯合,關羽能否打敗擊敗徐晃和張遼等人?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關羽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得全軍覆沒,進而重創曹魏,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司馬懿、蔣濟勸說曹操與孫權聯合,並派遣徐晃、張遼等人前解樊城之圍,之後就有了東吳孫權派遣呂蒙、
  • 襄樊之戰,劉備或支持關羽北伐;孫權偷襲關羽,因為忌憚這一點
    說到東漢末期奠定後來三國格局的戰爭,就一定要說襄樊之戰了,關羽調集荊州兵力圍攻襄樊兩城,一度使曹操有遷都逼其鋒芒的想法,但最終孫權成為了決定戰局的關鍵勢力,孫權派軍偷襲荊州,關羽因此大敗。那麼這場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重要戰爭,到底是所謂的劉備諸葛亮的陰謀詭計,還是孫權犯傻,幫了曹操的大忙,免於曹操集團中途崩盤呢?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兩點都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