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關羽戰死,而孫權曹操又戰死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2020-12-21 財經那些事666

話說三國,劉備帶領副軍師龐統從荊州出發去取西川,此戰大敗,隨軍軍師龐統戰死,劉備不得不再從荊州調兵再戰,還帶走了張飛趙雲兩員大將,以及最強軍師諸葛亮入蜀,劉備讓二弟關羽鎮守荊州。

儘管劉備調走了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以及聰明多智的諸葛亮和眾多精兵,可關二哥關雲長仍然把荊州鎮守得如鐵桶般安穩,其實,荊州這樣的四戰之地還真的是非關二哥鎮守不可的,因為,荊州之地有水有陸,而當時劉備方面軍只有關羽最擅長水陸作戰戰術。

可是,當劉備把西蜀攻下之後,東吳方面孫權先後派魯肅和諸葛瑾(諸葛亮的大哥)來討荊州,因為之前的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有著劉備向東吳「借荊州」這一說法,還說一旦取到西蜀之後,劉備就會把荊州「還給」東吳。

可是,如今劉備已經拿下了西蜀,而東吳的魯肅和諸葛瑾前前後後討要荊州不得,還給關羽給辱罵和驅趕,這可把孫權氣得嗷嗷叫,恨不得馬上親自帶兵攻打荊州殺關羽,由於當時東吳方面軍周瑜已死,當時東吳方面最鷹派最厲害的大將就是呂蒙,孫權非常看好他。

果然,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率領主力進討曹操的時候,吳下阿蒙,白衣渡江,趁虛而入,幾乎兵不血刃就攻佔了荊州,荊州得手之後,接著又調兵遣將圍剿關羽餘部,關羽敗走麥城,被俘戰死。

一代名將關羽就這樣折於「東吳鼠輩」之手!關二哥這一戰冤哪!因為當時關羽帶部隊攻打曹魏的時候,當時留下來鎮守荊州大後方的是劉備的大舅子麋芳啊,怎麼想也想不到這樣的結局啊,大舅子實在就是太出乎意料了,東吳兵一來,他馬上就舉手投降了,直至荊州全部丟失,倘若劉備的大舅子麋芳稍加抵抗一番,為關羽的回軍荊州掙得那麼一點點時間的話,說不定荊州就不會丟失,說不定關二哥就不會戰死了。

可是,事實就是事實,結果就是這樣殘酷,最終的事實還是關二哥戰死!都說大意失荊州關羽戰死,而孫權曹操又戰死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第一位,東吳大將,呂蒙

先看看東吳方面軍,主攻大將呂蒙在佔領荊州之後,馬上就死去了,歷史說呂蒙是戰後病死的,而《三國演義》則說呂蒙是被關羽的神魂給「弄死」的,不管怎樣,呂蒙反正就是死了。

呂蒙死了,孫權是非常傷心的,因為他非常看中呂蒙的,孫權對呂蒙的評價非常高!以下的這一番話就是孫權對呂蒙的最高評價:

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呂子明,就是呂蒙。孫權說他籌略奇至,可稍稍排在周瑜之後,而呂蒙襲取荊州的功勞,孫權認為這比魯肅的功勞大多了!所以呂蒙之死,是東吳的最大損失!孫權傷透了心!

第二位,東吳大將,蔣欽

還在關羽水淹七軍,大敗呂蒙之時,蔣欽奉命帶領水軍入沔水,而在行軍的路上,蔣欽又病死!這一下,小編就納悶了啊,怎麼孫權派出去的東吳大將都病死啊,不會真的是被關羽的真人又或者是英魂給「嚇死」的吧?

第三位,魏國大將,龐德

龐德,原本是馬騰的部下,是涼州的勇將!書上說他在馬騰軍隊裡面就已經勇冠三軍,可別忘了,後來歸降了劉備的五虎將之一馬超就是馬騰的兒子,而書上卻說龐德勇冠三軍,難道龐德比馬超還厲害?

退一步而言,即使龐德厲害不過西涼錦馬超,但武藝應該不會差馬超很多,而且單挑而言龐德戰平過關羽,還暗箭傷人把關羽給射傷了,關羽刮骨療傷的起因就是因為龐德,同時,當時的曹操很看重龐德,甚至還冒著龐德可能會背叛歸屬原主人馬超所在劉備陣營的風險,讓龐德當任起第一前鋒來戰關羽。

龐德被俘虜之後,關羽曾勸降龐德,龐德寧死不降,關羽把他給砍了,這是魏國方面在作戰關羽的戰役中痛失最勇猛的猛將!是魏國最大的損失!

第三位,第四位,魏國大將,董衡、董超

建安二十四年,董衡、董超隨龐德、于禁對蜀國名將關羽作戰,結果被關羽水淹七軍,最後董衡、董超所率的500步卒,把衣甲全給脫了,欲投降關羽,結果被龐德看到了,龐德親自把董衡和董超給殺了。

綜合以上所述,對關羽作戰這一役中,儘管關羽戰死了,可吳國和魏國的大將呂蒙,蔣欽,龐德,董衡,董超皆先後死去,成為了關羽的「陪葬大將」,而在對關羽的這一次作戰之中,吳國和魏國幾乎把當時他們陣營裡面最厲害的大將都出動了,只是為了對付關羽他一人,因為當時劉備拿下了西蜀之後,劉備根本就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來支援關羽,當時的蜀國其實還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國,但荊州的關羽卻要同時面臨著兩強國的前後夾擊和明戰暗戰,而兩強國派出當時最有名氣的大將有:一共參與的名將有吳軍的潘璋、吳軍的陸遜、吳軍的呂蒙、吳軍的蔣欽、吳軍的朱然;魏軍的滿寵、魏軍的徐晃、魏軍的曹仁、魏軍的龐德、魏軍的于禁、魏軍的張遼等等。

曹操當時還不放心,曹操怕這些那麼多的厲害大將可聯合起來都打不過關羽的話,那就麻煩了,為了要大概率戰勝關羽,曹操甚至還把自己最愛的最厲害最威風的名將張遼都派出去對付關羽,當時的張遼方面軍正在趕往荊州路上,要知道,曹操方面軍中的大將,關羽最敬佩就是張遼,他們曾經還是好朋友!他們曾經還是好戰友!當年官渡之戰中,張遼和關羽為曹操的前鋒部隊將領,他們配合之下讓關羽一刀砍了河北名將顏良。

看看看,曹魏方面軍和東吳方面軍竟然出動了這麼大將和部隊,只為了對付蜀國名將關羽一人而已,雖說關羽大意失荊州並戰死了,而同時,孫權曹操又戰死這麼多大將,小編我都不好意思說出來,因為覺得,說出來真丟臉!曹魏和孫吳真不要臉!小編我呸!

相關焦點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連自己經營多年的荊州數郡也落到了孫權手中。怪只怪當時有些輕敵,而且沒有多做幾手準備。在襄樊之戰中,名將關羽戰死。但是,關羽的確是名將,他不會白白戰死。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損失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大意丟失荊州,使得諸葛亮的戰略被打亂,劉備也失去了統一天下、中興漢室的機會。而使得荊州丟失、關羽身亡的經典戰役,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被俘身亡,那麼參與圍剿的曹操部隊和孫權部隊,分別都折損了哪些大將呢?難怪史書都不敢詳細描述,說出來太丟人!
  • 襄樊之戰中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引言要說古代歷史的大將,關羽絕對是其中一員,說起關羽,很多文人騷客們都用了很多讚美之詞,古代的歷史上發生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比如襄樊之戰就非常聞名,而我們的關羽也就在這一戰死了,歷史上稱這為,關羽名將的最後一戰。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些年裡,關羽一直跟著他,一直保護他。對於劉備來說,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力幹將,還是如同親人的兄弟。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關羽的逝去對劉備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打擊。那麼在襄樊之戰中劉備失去了關羽,曹操跟孫權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
    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然而,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戰役自己竟然沒能成功,同時還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連自己經營多年的荊州數郡也落到了孫權手中。怪只怪當時有些輕敵,而且沒有多做幾手準備。在襄樊之戰中,名將關羽戰死。但是,關羽的確是名將,他不會白白戰死。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有些丟人
    可惜的是在襄樊之戰中,這位巨星隕落了,也正是因為關羽在歷史中的名聲太大,以至於整場戰役看下來,最大的傷亡就是關羽死了,其實曹操和孫權也折損了不少大將。一、樊襄之戰失敗的原因這場戰役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關羽死是小事,改變了三國格局才是大事,整個三國的形式從這場戰役發生了變化。
  • 關羽戰死震動天下,魏、吳4員大將陪葬,說出來別不信
    蜀漢有關羽,才能在實力在三國中最弱的情況下與魏吳抗爭,甚至威脅到曹操的許都,讓曹操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亞美尼亞就悲慘多了,無此良將,只能被動挨打。敗走麥城,刮骨療傷,夜讀春秋之類的橋段都是文化創作的靈感源泉,而人們最常引用的,要數關羽大意失荊州了。
  • 關羽戰死震動天下,魏、吳4員大將陪葬,說出來別不信
    蜀漢有關羽,才能在實力在三國中最弱的情況下與魏吳抗爭,甚至威脅到曹操的許都,讓曹操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亞美尼亞就悲慘多了,無此良將,只能被動挨打。    說到關羽,國人都十分熟悉,敗走麥城,刮骨療傷,夜讀春秋之類的橋段都是文化創作的靈感源泉,而人們最常引用的,要數關羽大意失荊州了。
  • 關羽戰死襄樊,曹操孫權又折損哪些將軍?代價慘不忍睹
    然一場襄樊之戰,關羽敗走麥城,終被呂蒙斬首。但其之忠義,被後人所敬仰。道教更是把關羽奉為「關聖帝君」,為道教護法四帥之一。後世兄弟結拜也必拜關公,以明兄弟之情!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收回漢中後,關羽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襄樊,原本想借著蜀軍士氣,一鼓作氣拿下襄樊,打破曹操的軍事部署。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竟是關羽的最後一戰,荊州數郡皆落入孫權之手,關羽也就此飲恨!
  • 大意失荊州後,關羽被殺,一員大將生死不明,卻有兩人奇蹟生還
    大意失荊州後,關羽被殺,一員大將生死不明,卻有兩人奇蹟生還導語:關羽歷來受人敬重,這一方面是因為其忠勇,另一方面也是人們同情他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 行思縝密的關羽會大意失荊州?你信嗎?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被講了幾百年了,熟知三國故事的人,潛意識都認為關羽大意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小人物認為:似乎並非如此,真相好像是東吳給關羽做了一個大「局」,目標是關羽,做死了他!第二步,看東吳的操作手段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背景荊州一直以來是東吳、曹魏、蜀漢三家鬥爭的焦點,曹操赤壁之戰時在荊州吃了大虧,沒有辦法只能龜縮會中原地區。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那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其實這也不能怪孫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罷了。其一,孫權自從接管了父兄基業後,也是不斷努力的。穩定了江東局勢後,要想進一步發展的話,必須向東入侵。北面的曹操實力強大,連諸葛亮都說:此誠不可與其爭鋒。所以只能順著長江,向西圖謀荊州。荊州作為江東的上遊,對孫權來說戰略地位太重要了。
  • 三國時,如果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劉備有可能成為中原的皇帝嗎
    劉備趁勢佔了荊州七郡中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後來又向東吳借了最富庶的南郡(江陵郡),因此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實際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荊州。到公元214年左右,劉備又武力勸降了益州的當家人劉璋,算是完成了對益州的佔據。但是到了公元219年,關羽又「大意」失了荊州,並隨後戰死。而劉備聽聞噩耗之後,立刻帶兵前去攻打東吳(劉備當時會想到,憑藉哀兵必勝的可能,藉機一石雙鳥嗎?)
  • 三國時,如果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劉備有可能成為中原的皇帝嗎
    劉備趁勢佔了荊州七郡中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後來又向東吳借了最富庶的南郡(江陵郡),因此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實際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荊州。到公元214年左右,劉備又武力勸降了益州的當家人劉璋,算是完成了對益州的佔據。但是到了公元219年,關羽又「大意」失了荊州,並隨後戰死。
  •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荊州北部的樊城。樊城的守軍主將是曹仁,曹操又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前來援救。到了八月,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部被水淹沒。關羽乘機率領水軍攻擊于禁和龐德,最終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
  • 關羽大意失荊州前,為什麼痛罵孫權的聯姻請求?
    說三國,必然繞不開魏蜀吳,同樣繞不開赤壁之戰這場決定天下三分的戰役。但是還有一場戰役,井底認為也非常精彩,不但是整個三國的轉折點,同時也是三國有分而合的轉折點,那就是諸葛丞相認為三國中最重要那塊土地——荊州的歸屬問題而引起的一場戰役,大意失荊州。這場戰役之後不但奠定了三國的基本框架,而且蜀國形勢急轉直下,變成了弱勢的一方。即使諸葛丞相鞠躬盡瘁、勉力支撐,最終也無法扭轉蜀國勢弱的歸宿。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關羽大意了嗎?
    大意失荊州文/張超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關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溫酒斬華雄」「匹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篇章的主角都是關羽。關羽終其一生忠於劉備,忠於蜀漢政權。因此,他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三大疑問,看了分析你就明白了
    所謂的大意失荊州說的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卻被早已虎視一旁的孫權暗中聯繫曹操,東吳和曹魏雙方聯手,孫權說降了關羽手下大將糜芳和傅士仁獻荊州要地江陵和公安於東吳,呂蒙白衣渡江拿下荊州,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進退無路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的故事。
  • 「關羽大意失荊州」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赤壁之戰前,劉備在軍師諸葛亮幫助下,東結孫權,與東吳大都督周瑜倆人巧設連環計,大敗曹操百萬雄師(號稱百萬,史學家認為只有二三十萬)。當時劉備被曹操從荊州趕到江夏劉琦處(荊州刺史劉表兒子),寄人籬下,天下之大,竟無劉備立錐之地。
  • 別太責怪關羽「大意失荊州」了!荊州丟失另有深刻原因
    荊州易手,在一失一得之間,改變和影響了當時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家的格局形勢。可見荊州之地確實極其重要。關羽為何會丟失荊州呢?歷來的說法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深入研究歷史事實,荊州丟失另外有深刻的原因。不能只責怪關羽,劉備負有重大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