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關羽大意了嗎?

2020-12-14 騰訊網

大意失荊州

文/張超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關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溫酒斬華雄」「匹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篇章的主角都是關羽。關羽終其一生忠於劉備,忠於蜀漢政權。因此,他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關羽死後不斷被帝王們追封,由侯而王,由王而聖,由聖而帝,達到了無人可及的高度。在關羽一生的傳奇中,我們不得不提及「大意失荊州」,這是關雲長一生中最為悲壯的時刻。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關羽丟失軍事重鎮荊州的呢?真是由於關羽的大意嗎?就此話題,我們一起來粗淺地探究一下。

我們先從「襄樊之戰」開始說起,這是一個繞不開的事件。正是因為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才給了東吳奪取荊州的大好時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劉備於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經過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蜀漢政權的雛形初步形成。形勢一片大好,極大地鼓舞了劉備集團的士氣,更增強了集團將領們攻城奪地的信心。這一年的秋天,關羽發動了著名的「襄樊之戰」,似乎是要奪取襄樊,好給大哥劉備來個錦上添花。

當時,駐守樊城的是曹操的心腹大將——徵南將軍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曹操得知關羽進攻襄樊的消息後,立刻派遣左將軍于禁前去增援曹仁,生怕有所閃失,丟了襄陽和樊城。于禁率領大軍到達樊城以後,曹仁命令他和龐德一起駐守樊城以北。援軍就位,布置妥當,信心滿滿的曹仁,嚴陣以待關羽。然而,曹仁等來的不只有關羽的大軍,還有從天而降的傾盆大雨。人要倒黴,喝涼水都塞牙!這句話對鎮守樊城的曹仁來說再也合適不過了。連綿的大雨,致使漢水暴漲,洶湧的洪水淹沒了于禁等率領的七軍。瓢潑的大雨,滾滾的洪流,對於攻城的關羽來說,反倒是一把利器。關羽趁此大好戰機,親率戰船攻擊處於洪水包圍之中的于禁所部,于禁自是不敵,兵敗被俘,同時被俘的還有立義將軍龐德。面對兵敗被俘的窘境,于禁龐德二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擇——于禁投降,龐德就義。龐德就義前,關羽試圖勸降他,龐德則立而不跪曰:「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關羽所殺,其氣節為世人所折服。

一死一降,曹仁瞬間失去了兩員大將。還有比這更悲催的——樊城守軍不過數千人,賴以為屏障的城牆還被洪水衝塌了幾處,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有船的關羽可不怕,率大軍圍樊城數重。面對如此危局,身陷重圍的曹仁只有兩條路可走——是守,還是走?這是個問題,這個問題困擾著曹仁,經過深思熟慮,曹仁接受了部下滿寵繼續堅守樊城的意見。就在曹仁下定決心拼死堅守的關鍵時刻,曹操派出的徐晃援軍也趕到了襄樊。還有更驚喜的——洪水也減弱了。這時,徐晃從外圍攻擊關羽所部,關羽失去了戰略優勢,只好暫緩進攻樊城。沒錯!只是暫緩奪取樊城。因為到嘴的肥肉,關羽是不會輕易丟掉的。

「襄樊之戰」由關羽的戰略進攻階段轉變為戰略相持階段。關羽所部深陷襄樊前線,對於蓄謀已久準備奪回荊州的東吳集團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關羽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結束「襄樊之戰」,奪取襄樊二城,已經不僅僅是關羽的軍事任務,更是一項無比重要的政治任務。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襄樊之戰」是關羽自己發起的,並沒有得到劉備的授意,可以說是擅自行動。如果在損兵折將的情形下,仍然不能奪取襄樊二城。那麼,關羽這個師出無名的行動,是無法跟劉備交代的。所以,關羽必須拿下襄樊。然而,天時地利都沒有了,就連兵力也捉襟見肘了,面對曹仁、徐晃二將鎮守的襄樊,關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地。如果抽取防備東吳的荊州守兵前來增援,那麼荊州後方就會兵力空虛,一旦東吳來攻,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不抽調荊州守兵,那麼襄樊前線的戰事就會吃緊,想拿下襄樊,比登天還難。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接任東吳大都督的呂蒙建議孫權想盡一切辦法,要讓關羽相信東吳不會奪取荊州三郡,促使關羽放心的把荊州守兵調往襄樊前線。只要荊州守兵被調走,那麼,東吳大軍趁虛奪取荊州三郡,則易如反掌。

如何讓關羽放下戒備東吳的心呢?為此,東吳集團開展了一系列的戰略欺騙。先是駐守陸口的呂蒙「生病」了,病情很嚴重,身體條件不允許其再繼續工作。孫權詔令其回建業養病,且這條詔令不加密封,生怕關羽得不到呂蒙「生病」的消息。如此大張旗鼓,關羽豈能不知曉呂蒙已經去頤養天年了。不僅知道,他還真相信了,防備東吳偷襲的戒心,有所鬆懈。緊接著,孫權派遣當時籍籍無名的陸遜接替呂蒙駐守陸口。陸遜剛到陸口,就給關羽寫了一封長信。陸遜在信裡先是以同盟的身份祝賀關羽取得的偉大戰績。接著極力吹捧關羽的神勇無敵,溢美之詞,無以復加。同時,陸遜還把自己貶低的一無是處,並且表達了自己對關羽的崇拜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信的最後,陸遜還不忘善意地提醒關羽,曹操狡猾,不會善罷甘休,必定會繼續增援襄樊。在這緊要關頭,如果要想取得全勝,還希望關羽早做打算,以備萬全。

剛走了「病秧子」,又來個「書呆子」。關羽看完信後,終於放下了防備東吳的戒心——東吳不足為慮也!一連串的戰略欺騙,終於起了作用,關羽逐步抽調荊州守兵,前往樊城。殊不知,一場大的陰謀正向關羽悄悄襲來。

建安二十四年閏月,孫權秘密派遣呂蒙、陸遜兵分兩路偷襲荊州。呂蒙所部自尋陽出發,呂蒙使人扮作商人,盡著白衣搖櫓,其餘精兵強將皆埋伏於舟中,一路溯江而上。沿途關羽布置的明崗暗哨,全部被呂蒙幹掉,以至於很長時間關羽都不知道荊州被偷襲。呂蒙一路長驅直入,公安守將士仁、南郡太守糜芳皆不戰而降。呂蒙佔據江陵以後,嚴肅軍紀,秋毫無犯,盡得民心。陸遜則攻取宜都、秭歸等城,還屯夷陵,防備蜀漢。

正在襄樊前線的關羽,「意外」得知東吳偷襲荊州以後(曹操故意洩密給關羽,以擾其心),關羽猶豫了,到底要不要撤兵回援荊州?這一猶豫要了關羽的命,曹操增援襄樊的十二營士兵到了,徐晃抓住戰機,和曹仁一起夾擊關羽,關羽不敵,無奈全線撤兵。

往哪撤?呂蒙、陸遜幾乎全部佔領了荊州三郡,關羽無奈只好先退到當陽,最後又敗走麥城。孫權遣人誘降關羽,關羽詐降,私下從麥城逃出,一路潰不成軍,僅餘十餘騎。孫權命潘璋、朱然斷其退路。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父子被馬忠所擒,皆被殺。荊州三郡,全部為東吳佔據。

千百年來,世人談到荊州之失的原因,常常會歸結為「大意失荊州」。誠然,關羽的確過於大意,在後方不穩,準備不足的情形下擅自發動「襄樊之戰」,是導致荊州丟失的前奏。緊接著輕敵冒進,盲目樂觀,錯估形勢,貿然抽調荊州守兵,致使後方空虛,給了東吳偷襲成功的機會。但是,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絕不止這些,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劉備集團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襄樊之戰是關羽私自發起的,劉備並沒有斥責關羽的擅自行動,也沒有在戰事發生以後給予關羽任何的支援,任其單打獨鬥。可以說,關羽是一己之力戰兩國,焉能不敗。

其二,關羽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對於部屬過於苛責,內部不夠團結。前面我們提到,呂蒙偷襲荊州三郡的時候,公安守將士仁、南郡太守糜芳皆不戰而降。為何會有這樣的隊友?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出徵之前,命士仁、糜芳負責供應大軍糧草。二人認為關羽平時過於輕視自己,所以沒有全力支援襄樊前線的關羽。關羽非常生氣,放出話來:「回去就懲治二人。」士仁、糜芳聽聞,恐懼的不得了,所以一經孫權誘降,便臨陣倒戈,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三,關羽不懂政治,不會維護同盟關係。先前,孫權派遣使者為兒子去跟關羽女兒求婚,欲結為兒女親家。關羽非但不允許女兒嫁給孫權家,還大罵使者:「虎女焉能配犬子。」孫權十分惱怒。當時,孫劉屬於同盟關係,關羽完全可以用各種藉口委婉地拒絕孫權的請求。有一種婚姻,叫做政治聯姻。難道你關羽不知道嗎?從這一點上看,關羽在政治上非常低能,玩不好政治,就會被政治玩。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用好了比用兵還管用。比如,呂蒙在佔領江陵以後,約束部屬,秋毫無犯,對江陵百姓噓寒問暖。關羽的士兵,聽說自己的家人不僅沒有受到傷害,還被無微不至的照顧,哪裡還有鬥志,軍心渙散,一觸即潰。

不管怎麼樣,死後的關羽,極盡哀榮。歷朝歷代的帝王不斷追封關羽,由侯而王,由王而聖,由聖而帝,榮耀達到了無可復加的高度。「忠心昭日月,義烈貫千古。」關羽已經變成了忠義的代名詞,從古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的香火從未中斷。關羽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歷史人物,而是化成了一種精神根植於中華大地,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大意嗎?
    明清時期,關羽的名位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成為與孔子並駕齊驅的文武二聖。正是在這種文化偏好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人們都儘可能對關羽的生平進行粉飾和潤色,「大意失荊州」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公案。對於失荊州,不是關羽武力、能力、謀略、水平、德操、人品等有問題,而是關羽太驕傲,一不留神,大意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大意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大意嗎?關羽大意失荊州,已經成為口頭禪。到底是不是關羽大意丟失了荊州,社會已經不在意了,因為大家都認定荊州就是關羽的大意丟失的。筆者以為認定荊州是關羽因大意丟失的,未免有點冤枉了關羽。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對大家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典故,講的是蜀漢名將關羽遠徵曹魏樊城攻打曹仁,卻大意中了東吳詭計,被東吳偷襲而兵敗,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並丟失荊州的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通常會以大意失荊州來形容,但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才丟失荊州,從而導致兵敗身亡的嗎?在筆者看來,不盡然。影視劇當中關羽的形象筆者認為關羽並不是真正的大意,從而導致荊州丟失。真正讓關羽丟失荊州的事,是因為關羽自己的孤傲,從而導致荊州的丟失。而現在所說的大意失荊州,大多只是後人對關羽的一種包容,為其推卸責任。荊州的地理位置在當時至關重要,一開始並不是關羽獨自一人鎮守,而是軍師諸葛亮與其共同帶兵。但後來劉備西進,身邊軍師龐統不幸中箭身亡,於是將諸葛亮掉往劉備身邊指揮作戰。不得以荊州只能交予關羽獨自一人鎮守。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正原因
    關羽失荊州具體細節我在這裡就不闡述了,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以至於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其實導致關公失敗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主要原因是其性格決定的,關羽剛愎自用一貫高傲自冷,雖的確能力超凡脫俗,但也養過分自信的結果。
  •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有多「大意」?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這麼貴重的寶地「借來」不容易應該重兵把守,為何讓脾氣暴躁的關羽來守呢?劉備覺得讓關羽守荊州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在諸葛亮看來關羽真不如張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不如群眾的力量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聊起三國故事,大家基本都會想到關羽大意失荊州,人們都喜歡英雄,更會悲嘆英雄末路的故事,尤其是想到關羽失荊州成為三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直接導致蜀漢集團走下坡路,更加加重了這一事件的戲劇性和關注度。
  •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有多「大意」呢?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這麼貴重的寶地「借來」不容易應該重兵把守,為何讓脾氣暴躁的關羽來守呢?,劉備覺得讓關羽守荊州是在合適不過的人選,在諸葛亮看來關羽真不如張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不如群眾的力量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看似是「大意」,實則早有預謀了
    然而關羽卻擅自出兵北伐,這給了東吳可乘之機,呂蒙帶領手下成功偷襲了荊州,讓關羽前後被夾擊,這也是著名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重要程度 我們制定荊州非常重要,那麼荊州到底是有多重要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世人皆言關羽大意失了荊州,真是這樣子嗎?
    然而丟了荊州卻成了二爺的短板,更成了後人口中「大意失了荊州」的典故由來。那麼關二爺真的是因為大意才丟了荊州嗎?接下來一起仔細分析。這裡先來看關羽面對的魏國對手有哪些人。這位初生的「小牛」直接一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非常闊怕。那麼這2人後來的結局如何呢?兩個都被關羽活捉,一人投降了,另一位被斬首了。也許有人會說關羽再厲害還不是輸給徐晃了嗎?其實不然。徐晃的確很強。他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而且被曹老闆稱為「周亞夫」。要知道當年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可是牛人一枚呢!不過關羽為什麼輸給徐晃呢?
  •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荊州北部的樊城。樊城的守軍主將是曹仁,曹操又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前來援救。到了八月,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部被水淹沒。關羽乘機率領水軍攻擊于禁和龐德,最終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關羽的歷史事跡,我相信大部人都受到《三國演義》這部作品的影響。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等等數不勝數。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1800年後,荊州大意失關羽。
    1800年後,荊州大意失關羽。一千多年前,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千多年後,荊州大意失去了關羽。只是,這個大意,是人為。千年後,1.7億元的關公,再次鎮守不了荊州。荊州,大意了。02千年後的荊州其實已經足夠深藏不露那些非要建巨型關公的人委實膚淺了。荊州的詩意和深度,哪裡在這57.3米的蠢笨高度。荊州古城。
  • 《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意失荊州,而事實上關羽失荊州並不是大意
    人世間都流傳關羽大意失荊州,這種說法多少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是關羽輕敵排兵布陣不利,導致荊州丟失。其實關羽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用兵也很得法,不然劉備就不會要他守荊州了。那麼關羽失荊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是歷史事實
    頭條關公大意失荊州,還有一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諸葛亮給東吳的借條:今年借,明年還。東吳每年來催討,拿出借據,「不是明年還你嗎?」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命傷漳鄉。關羽在,荊州在,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關羽出不得荊州門,剛剛到襄陽決戰,荊州就丟了。
  • 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大意還是無奈!
    麼麼噠忠義化生的戰神關二爺,作為劉備集團的二把手,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大意失荊州嗎?其實細細看看,未必是這樣,三國演義當中不過是被羅貫中藝術加工的小說而已,真實歷史並非如此。劉備能把荊州大本營交給關羽,不僅僅是桃園結義的兄弟之情對他的信任,更是因為關羽有勇有某,在三國也是屈指可數的軍事家。
  • 《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故事
    另類諜戰小說《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這是「三國諜影」系列小說的第二部,小悅君看完之後,談談一些心得,此書的情節虛構了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所謂真實原因。《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從書名看,作者選取了《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典故:關羽大意失荊州作為背景,書中描述關羽滿腦子的漢室天下、皇綱正統,這是這個理念導致了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而作者從中引入吳國孫權面對內部兩大派系:淮泗系和江東系之間的鬥爭,以及利用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抓于禁、斬龐德,後因諸葛瑾用計勸降糜芳,使得江陵城投降給呂蒙,致使公安也被呂蒙速戰佔領,且由於關羽攻打樊城遇到魏國著名守將曹仁拼死防守
  •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臺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然荊州之失關羽的責任不可推卸,可是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是有嚴重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