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關羽大意失了荊州,真是這樣子嗎?

2020-12-18 楊哥說歷史

三國時代,蜀名將關羽是一位聲明顯赫的猛人,不但一生忠勇,並且還被後人尊為「武聖」。就關二爺的生平來說,大多情況下都是非常令人生畏的。就算真實的歷史上,他也可以輕鬆「刺」顏良與千軍之中;面對魏國大軍,不費什麼勁就上演了水淹七軍的好戲;即使兵敗也寧死不降。

然而丟了荊州卻成了二爺的短板,更成了後人口中「大意失了荊州」的典故由來。那麼關二爺真的是因為大意才丟了荊州嗎?接下來一起仔細分析。

這裡先來看關羽面對的魏國對手有哪些人。鎮守襄陽、樊城的將軍是曹仁,其身邊還有位頂級謀士滿寵;後來曹操又派來了名將于禁、龐德領著10幾萬精兵前來支援;最後曹老闆又派出了猛將徐晃;而許都又有司馬懿給主子出謀劃策。那麼這些人厲害嗎?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曹仁兄弟比張遼還要猛。正史上說,就算孟賁、夏育再世也不如曹仁兄。孟賁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舉鼎的大猛男,他都比不了曹仁,可想而知曹兄弟有多麼勇猛。

而張遼的用兵能力那是有了名的給力,合肥800破10萬是他的代表作,可曹仁比張遼的領兵才能還要強。由此可見,曹仁多麼可怕。可就是這樣的曹仁見了關羽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躲在城裡嚇得瑟瑟發抖,死活不敢出門。

陳壽評于禁「最號毅重」。簡單地說,于禁是曹操手下最穩重的大將,而且跟隨主公有30多年之久了,曾經還有領人平青州兵之亂的光輝戰績。所以談到用兵才能,于禁遠不是演義裡的那個膽小怕事的懦夫。

龐德則比《三國演義》裡還要給力!這位初生的「小牛」直接一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非常闊怕。那麼這2人後來的結局如何呢?兩個都被關羽活捉,一人投降了,另一位被斬首了。

也許有人會說關羽再厲害還不是輸給徐晃了嗎?其實不然。徐晃的確很強。他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而且被曹老闆稱為「周亞夫」。要知道當年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可是牛人一枚呢!不過關羽為什麼輸給徐晃呢?

還不是關二爺的荊州被東吳偷襲了,而且手下的親戚國舅糜芳直接拱手投降了。東吳的偷襲那是不道德的行為,本來兩家處於聯盟關係,你孫權來個暗中偷襲,這算不了本事。而且糜芳兄還是劉備的大舅哥,他的「後院放火」舉動也是二爺做夢都想不到的。所以關羽輸給徐晃非是戰之罪。

而且遠在許昌還有「鬼才」司馬懿在出點子。這司馬懿是連諸葛亮都有些害怕的恐怖對手。加上樊城還有滿寵輔佐曹仁。這滿大謀士也算是曹操手下一流的聰明人。反觀關二爺身邊則基本上無可用之人。

關平太年輕,廖化難堪大任,而歷史上就沒有周倉這麼個人。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關羽還是揍得曹操差點遷都,打得曹仁不敢出門,活捉于禁更是斬了龐德。由此來看,關羽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換個別人處於他的境地未必可以取得這樣的戰果。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關羽根本不是大意失了荊州。

那麼關羽的失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蜀國的實力不強,人才非常缺乏所導致的。打個非常直白的比方,劉備手下哪怕再多2員像關、張、趙這樣厲害的大將,那麼多派1人給關羽配合留守荊州,可能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你想,荊州若有2個關羽級別的虎將在,1人出去打仗,1位留在家裡看大門,那麼東吳怎麼偷襲也都沒有用了。因為留守的大將有勇有智還非常忠心,他的存在絕對可以讓荊州後方變得固若金湯。可惜沒有如果,最終關二爺還是沒能擺脫寡不敵眾的悲慘下場。

(參考資料《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關羽大意了嗎?
    大意失荊州文/張超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關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溫酒斬華雄」「匹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篇章的主角都是關羽。關羽終其一生忠於劉備,忠於蜀漢政權。因此,他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大意嗎?
    明清時期,關羽的名位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成為與孔子並駕齊驅的文武二聖。正是在這種文化偏好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人們都儘可能對關羽的生平進行粉飾和潤色,「大意失荊州」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公案。對於失荊州,不是關羽武力、能力、謀略、水平、德操、人品等有問題,而是關羽太驕傲,一不留神,大意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大意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大意嗎?關羽大意失荊州,已經成為口頭禪。到底是不是關羽大意丟失了荊州,社會已經不在意了,因為大家都認定荊州就是關羽的大意丟失的。筆者以為認定荊州是關羽因大意丟失的,未免有點冤枉了關羽。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說起關羽,人們都會尊稱一聲關二爺。關羽是三國時期,一位具有萬人敵的勇猛之將,在公元219年,關羽生擒于禁,誅殺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關羽丟失荊州兵敗東吳身死於呂蒙之手。現如今人們談論起關羽的死亡。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對大家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典故,講的是蜀漢名將關羽遠徵曹魏樊城攻打曹仁,卻大意中了東吳詭計,被東吳偷襲而兵敗,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並丟失荊州的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 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 揭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 揭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時間:2018-04-26 19:31   來源:吾愛詩經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揭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說到諸葛亮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諸葛亮是三國時期 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諸葛亮在當時也是被人們稱作是神機妙算的人,那麼,有不少的人也是在說,這麼聰明的人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呢?   原標題: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我們現在也可以猜想一下,關羽丟失荊州,他自己肯定是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感覺很沒面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一生非常傲慢,有些許的目中無人,就是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或者物品不多。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聊起三國故事,大家基本都會想到關羽大意失荊州,人們都喜歡英雄,更會悲嘆英雄末路的故事,尤其是想到關羽失荊州成為三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直接導致蜀漢集團走下坡路,更加加重了這一事件的戲劇性和關注度。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正原因
    關羽失荊州具體細節我在這裡就不闡述了,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以至於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其實導致關公失敗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主要原因是其性格決定的,關羽剛愎自用一貫高傲自冷,雖的確能力超凡脫俗,但也養過分自信的結果。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大意失荊州是演義之言,單從三國時局分析,還真不一定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反而是曹魏和東吳之間的一場聯合,而關羽本身對時局的把握出現了問題,造成了荊州的失守,自己也兵敗被殺,而蜀漢失去了荊州之後,北伐中原的道路基本也就被堵死一半了。
  • 歷史上關羽失荊州僅僅是因為「大意」嗎?
    陳壽《三國志》有,「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那麼,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有義的神人,為何最終上演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丟掉性命的悲劇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有其他將領能改變這個局面嗎?
    而荊州作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地處幾國交界,劉備想要奪取天下首先就要將荊州握在手裡。誰又是可以肩負把守荊州大任的將領呢,那非劉皇叔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關羽莫屬。說起蜀國最有威望的一員大將,那自然是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了。關羽在後世被世人傳頌為「武聖」和「文聖」孔子相齊名。
  •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有多「大意」?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這麼貴重的寶地「借來」不容易應該重兵把守,為何讓脾氣暴躁的關羽來守呢?劉備覺得讓關羽守荊州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在諸葛亮看來關羽真不如張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不如群眾的力量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看似是「大意」,實則早有預謀了
    在赤壁之戰之中,周瑜一戰成名,看起來周瑜的獲利是最大的,其實不然,這其中最大的獲利人當屬於劉備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劉備創業到了一個轉折點,不僅在荊州有了地盤,而且手下的團隊也有了一定的規模,眼前一片大好的局勢。當時的劉備已經不滿足於荊州了,也開始打著益州的主義,此為背景。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是歷史事實
    頭條關公大意失荊州,還有一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諸葛亮給東吳的借條:今年借,明年還。東吳每年來催討,拿出借據,「不是明年還你嗎?」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命傷漳鄉。關羽在,荊州在,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關羽出不得荊州門,剛剛到襄陽決戰,荊州就丟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三大疑問,看了分析,你就明白關羽的結局了!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事實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三國演義和電視劇都把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說成是關羽大意,總結出了失敗的原因是關羽的傲慢以及關羽的大意。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從湘水之盟後,關羽只擁有荊州的三個郡,關羽靠著這三個郡北上與曹仁交戰,圍曹仁於樊城,困呂常於襄陽,又水淹七軍拿下了于禁率領的增援部隊,此時雖然徐晃在宛城,但是徐晃部下都是新兵,戰鬥力很弱不足畏懼,根本打不過關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曹操也讓徐晃不要輕舉妄動,讓徐晃等待援軍,事實上徐晃在與關羽交戰之前
  •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荊州北部的樊城。樊城的守軍主將是曹仁,曹操又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前來援救。到了八月,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部被水淹沒。關羽乘機率領水軍攻擊于禁和龐德,最終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
  • 《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意失荊州,而事實上關羽失荊州並不是大意
    人世間都流傳關羽大意失荊州,這種說法多少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是關羽輕敵排兵布陣不利,導致荊州丟失。其實關羽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用兵也很得法,不然劉備就不會要他守荊州了。那麼關羽失荊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