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看似是「大意」,實則早有預謀了

2020-12-21 騰訊網

在赤壁之戰之中,周瑜一戰成名,看起來周瑜的獲利是最大的,其實不然,這其中最大的獲利人當屬於劉備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劉備創業到了一個轉折點,不僅在荊州有了地盤,而且手下的團隊也有了一定的規模,眼前一片大好的局勢。當時的劉備已經不滿足於荊州了,也開始打著益州的主義,此為背景。

在公元214年,劉備帶著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一起攻打益州,將關羽留在了荊州鎮守,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然而關羽卻擅自出兵北伐,這給了東吳可乘之機,呂蒙帶領手下成功偷襲了荊州,讓關羽前後被夾擊,這也是著名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重要程度

我們制定荊州非常重要,那麼荊州到底是有多重要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要知道荊州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土肥水美,也是糧草的重要來源地,比周圍的幾大地區好了不止一點,當然,其他地方也有優勢,例如益州多山地,易守難攻等等。

蜀漢當時創業初期,荊州就是重要的兵源地,這裡物產豐富,兵馬糧草都不缺乏,是一處很好的寶地,坐擁這個地方也象徵著有了糧草兵馬的保證。

而在上面說過荊州和益州兩地的地形區別,益州多山地,雖然是有利於防守,但是自己人也是進出不方便,兵馬輜重更是難以調運。荊州則不同,佔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這裡有利於運輸糧草和行軍打仗,也是蜀漢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在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就選擇了關羽來鎮守荊州了,足以看得出對這裡的一個重視程度。

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是否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呢?如果當時關羽不出兵北伐,是否就沒有之後發生的事情了呢?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關羽失荊州就是魏國和吳國聯合起來的一個信號,也是早已預謀好的事情。

當時吳國對於荊州垂涎已久,恰好是關於派兵貿然北伐也給了吳國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到最後來看,結果也是非常的明了,北伐失敗,荊州被佔,而關羽本人也是落得身死的下場,可謂是非常的慘烈了。

當然,發生這個慘劇也和關羽個人的人物性格息息相關,關羽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傲,這個傲氣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不分敵我,不管是對待敵人上,還是對自己的同僚之中,傲氣一直是有的。

長久以來,雖然蜀漢的將士明面上不敢多說,但是暗地裡哪個沒有打下小九九,官員們意見很大,曾經因為他的瞧不起人,也讓幾位老將都投奔了東吳,在一定程度上漲了敵人的實力。

而當時孫權向關羽求親,想要兩房結好,但是關羽直接給拒絕掉了,還出言侮辱孫權,這讓兩國的關係中間有了隔閡,也正式的堅定了孫權進軍荊州的決心。

由此看來,其實並非只是關羽的「大意」而失去了荊州,是各種方面的共同加持之下,才讓整個局面走向了惡化,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系【史卉說】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錯誤,歡迎更正。

相關焦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大意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大意嗎?關羽大意失荊州,已經成為口頭禪。到底是不是關羽大意丟失了荊州,社會已經不在意了,因為大家都認定荊州就是關羽的大意丟失的。筆者以為認定荊州是關羽因大意丟失的,未免有點冤枉了關羽。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對大家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典故,講的是蜀漢名將關羽遠徵曹魏樊城攻打曹仁,卻大意中了東吳詭計,被東吳偷襲而兵敗,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並丟失荊州的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有多「大意」?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赤壁之戰後劉備、曹操、孫權開始瓜分荊州之地,東南被孫權佔領,北部的大部分由曹操佔領,西邊極小的部分由劉備佔領,說是劉備的其實是向孫權借用的,可見劉備是多麼的厚臉皮。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正原因
    關羽失荊州具體細節我在這裡就不闡述了,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以至於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其實導致關公失敗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主要原因是其性格決定的,關羽剛愎自用一貫高傲自冷,雖的確能力超凡脫俗,但也養過分自信的結果。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關羽大意了嗎?
    大意失荊州文/張超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關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溫酒斬華雄」「匹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篇章的主角都是關羽。關羽終其一生忠於劉備,忠於蜀漢政權。因此,他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是大意嗎?
    明清時期,關羽的名位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成為與孔子並駕齊驅的文武二聖。正是在這種文化偏好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人們都儘可能對關羽的生平進行粉飾和潤色,「大意失荊州」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公案。對於失荊州,不是關羽武力、能力、謀略、水平、德操、人品等有問題,而是關羽太驕傲,一不留神,大意了。
  •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有多「大意」呢?
    「大意失荊州」,關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赤壁之戰後劉備、曹操、孫權開始瓜分荊州之地,東南被孫權佔領,北部的大部分由曹操佔領,西邊極小的部分由劉備佔領,說是劉備的其實是向孫權借用的,可見劉備是多麼的厚臉皮。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通常會以大意失荊州來形容,但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才丟失荊州,從而導致兵敗身亡的嗎?在筆者看來,不盡然。影視劇當中關羽的形象筆者認為關羽並不是真正的大意,從而導致荊州丟失。真正讓關羽丟失荊州的事,是因為關羽自己的孤傲,從而導致荊州的丟失。而現在所說的大意失荊州,大多只是後人對關羽的一種包容,為其推卸責任。荊州的地理位置在當時至關重要,一開始並不是關羽獨自一人鎮守,而是軍師諸葛亮與其共同帶兵。但後來劉備西進,身邊軍師龐統不幸中箭身亡,於是將諸葛亮掉往劉備身邊指揮作戰。不得以荊州只能交予關羽獨自一人鎮守。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荊州北部的樊城。樊城的守軍主將是曹仁,曹操又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前來援救。到了八月,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部被水淹沒。關羽乘機率領水軍攻擊于禁和龐德,最終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
  • 1800年後,荊州大意失關羽。
    1800年後,荊州大意失關羽。一千多年前,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千多年後,荊州大意失去了關羽。只是,這個大意,是人為。圖/荊州文旅之聲如詩般的荊州古城,深藏不露的荊州博物館,歷史悠久的楚王車馬陣,驚險刺激的荊州方特東方神畫……荊州古城。圖/荊州文旅之聲素來,荊州都被稱為「三國之城」「勇氣之城」「文化之城」。在武漢崛起之前,荊州一直是湖北省的中心,所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孕育了璀璨的荊楚文化。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故事
    另類諜戰小說《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這是「三國諜影」系列小說的第二部,小悅君看完之後,談談一些心得,此書的情節虛構了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所謂真實原因。《三國諜影2:霧鎖荊州》,從書名看,作者選取了《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典故:關羽大意失荊州作為背景,書中描述關羽滿腦子的漢室天下、皇綱正統,這是這個理念導致了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而作者從中引入吳國孫權面對內部兩大派系:淮泗系和江東系之間的鬥爭,以及利用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抓于禁、斬龐德,後因諸葛瑾用計勸降糜芳,使得江陵城投降給呂蒙,致使公安也被呂蒙速戰佔領,且由於關羽攻打樊城遇到魏國著名守將曹仁拼死防守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聊起三國故事,大家基本都會想到關羽大意失荊州,人們都喜歡英雄,更會悲嘆英雄末路的故事,尤其是想到關羽失荊州成為三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直接導致蜀漢集團走下坡路,更加加重了這一事件的戲劇性和關注度。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大意失荊州是演義之言,單從三國時局分析,還真不一定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反而是曹魏和東吳之間的一場聯合,而關羽本身對時局的把握出現了問題,造成了荊州的失守,自己也兵敗被殺,而蜀漢失去了荊州之後,北伐中原的道路基本也就被堵死一半了。
  • 一千多年前,關羽大意失荊州,1800年後,荊州大意失去了關羽!
    一千多年了,關羽到底沒能過了荊州這個坎兒。 昨晚,湖北荊州那個高達57.3米的巨型關公像徹底涼了。現在,荊州已組織專家論證關公雕像搬移的選址方案。一千多年前,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千多年後,荊州大意失去了關羽。只是,這個大意,是人為。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有三點可以證明主要的原因不在他
    關羽被大家成為「關公」,長鬚赤面,兇猛霸氣。在三國時期,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大意失荊州卻讓他折戟沉沙,英明受損。在三國時期,都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如果把荊州比作箭,那益州就是弓了;當益州兵馬強壯,糧草充足時,就可以用荊州這個箭,直指曹魏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是歷史事實
    頭條關公大意失荊州,還有一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諸葛亮給東吳的借條:今年借,明年還。東吳每年來催討,拿出借據,「不是明年還你嗎?」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命傷漳鄉。關羽在,荊州在,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關羽出不得荊州門,剛剛到襄陽決戰,荊州就丟了。
  • 《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意失荊州,而事實上關羽失荊州並不是大意
    人世間都流傳關羽大意失荊州,這種說法多少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是關羽輕敵排兵布陣不利,導致荊州丟失。其實關羽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用兵也很得法,不然劉備就不會要他守荊州了。那麼關羽失荊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 「大意失荊州」並非關羽一人"大意",整個蜀漢集團都"大意"了
    那麼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事件中,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具體情況分析如下:一、用人上"大意",對鎮守荊州人選缺乏合理配置我們都知道,孫權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半個南郡(江陵),並且包藏的是"放高利貸"的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