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戰之中,周瑜一戰成名,看起來周瑜的獲利是最大的,其實不然,這其中最大的獲利人當屬於劉備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劉備創業到了一個轉折點,不僅在荊州有了地盤,而且手下的團隊也有了一定的規模,眼前一片大好的局勢。當時的劉備已經不滿足於荊州了,也開始打著益州的主義,此為背景。
在公元214年,劉備帶著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一起攻打益州,將關羽留在了荊州鎮守,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然而關羽卻擅自出兵北伐,這給了東吳可乘之機,呂蒙帶領手下成功偷襲了荊州,讓關羽前後被夾擊,這也是著名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重要程度
我們制定荊州非常重要,那麼荊州到底是有多重要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要知道荊州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土肥水美,也是糧草的重要來源地,比周圍的幾大地區好了不止一點,當然,其他地方也有優勢,例如益州多山地,易守難攻等等。
蜀漢當時創業初期,荊州就是重要的兵源地,這裡物產豐富,兵馬糧草都不缺乏,是一處很好的寶地,坐擁這個地方也象徵著有了糧草兵馬的保證。
而在上面說過荊州和益州兩地的地形區別,益州多山地,雖然是有利於防守,但是自己人也是進出不方便,兵馬輜重更是難以調運。荊州則不同,佔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這裡有利於運輸糧草和行軍打仗,也是蜀漢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在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就選擇了關羽來鎮守荊州了,足以看得出對這裡的一個重視程度。
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是否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呢?如果當時關羽不出兵北伐,是否就沒有之後發生的事情了呢?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關羽失荊州就是魏國和吳國聯合起來的一個信號,也是早已預謀好的事情。
當時吳國對於荊州垂涎已久,恰好是關於派兵貿然北伐也給了吳國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到最後來看,結果也是非常的明了,北伐失敗,荊州被佔,而關羽本人也是落得身死的下場,可謂是非常的慘烈了。
當然,發生這個慘劇也和關羽個人的人物性格息息相關,關羽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傲,這個傲氣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不分敵我,不管是對待敵人上,還是對自己的同僚之中,傲氣一直是有的。
長久以來,雖然蜀漢的將士明面上不敢多說,但是暗地裡哪個沒有打下小九九,官員們意見很大,曾經因為他的瞧不起人,也讓幾位老將都投奔了東吳,在一定程度上漲了敵人的實力。
而當時孫權向關羽求親,想要兩房結好,但是關羽直接給拒絕掉了,還出言侮辱孫權,這讓兩國的關係中間有了隔閡,也正式的堅定了孫權進軍荊州的決心。
由此看來,其實並非只是關羽的「大意」而失去了荊州,是各種方面的共同加持之下,才讓整個局面走向了惡化,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系【史卉說】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錯誤,歡迎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