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個人基本情況不同,做出的投資決策就不相同。我認為,我們應該在風險承受能力範圍之內,選擇年化收益最高的投資方式,最大限度讓資產保值增值。
01 一百萬元存在銀行吃利息,能夠養活一家人嗎?
隨著金融市場發展,銀行存款類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不同產品的利率水平各不相同,判斷存銀行是否是錯誤,要區別對待。
第一,活期存款。不同銀行的存款利率各有高低,國有銀行利率水平稍低,農商行為了完成攬儲任務,通常利息水平較高。
根據下列表格,成都農商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稍高,為0.42%,100萬元1年的利息收入僅僅4200元,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就是一個月的生活費。
第二,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有3個月、6個月、1年、3年、5年幾種類型,存期越長相應的利率水平越高。
根據下列表格,湖州銀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可達5.22%,100萬元5年的利息收入為261250元,平均每年利息收入52200元。當前,大部分家庭有車貸、房貸要還,有老人孩子需要撫養贍養,5萬元利息收入無法覆蓋家庭的開銷。
第三,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也是銀行存款的一種,保本保息,相對而言,利息水平較高,整體來看,一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月2.1%,兩年期約3%,三年期月3.85%。
根據下列表格,交通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性價比最高,利率為4.18%,100萬元的年化收益為41800元,每個月不到3500元。
綜上,銀行存款是最安全的投資方式之一,能夠最大限度保障本金安全,也是很多人投資理財的首選。
但是,銀行存款的整體收益水平不高,100萬元的利息收入不足以覆蓋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投資人應該打消「把100萬存銀行賺利息,就能不上班」的想法。
對於保守型投資人,100萬存銀行不算錯誤,記得選擇利率更高的存款種類即可;對於激進型投資人,存款類產品確實太過保守了。
02 更好的理財方式是做好「資產配置」。
100萬資金有沒有更好的理財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兼顧風險與理財收益。
首先,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劃分資產。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強,可以採用「四六配比」,40%的資金買入固定收益類資產,60%的資金買入權益類資產;反之,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則,你可以採用「三七配比」,甚至是「二八配比」。
其次,權益類資產中,我們可以進行二次分配,最常見的組合時「股債搭配」,即同時買入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通過投資組合,平抑投資風險。
最後,我們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逐步買入權益類資產。無論是股市還是黃金市場,市場都是呈現周期性波動的,一次性買入的風險很高,一不小心就會本金虧損。定投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平滑投資波動。
舉個例子,100萬資金,其中40萬買入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化收益4.18%);30萬資金買入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約7%);30萬資金買入股票型基金,採用定投的方式,分3年投入市場,年化收益可達12%-15%。
通過這樣的組合,我們能夠在維護資產整體穩定的同時,儘可能提振收益。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如果覺得我寫得好,請幫忙點個讚,讓更多人看見,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