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買房是很多人最大的糾結。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甚至出現「虛高」,不少人認為「買漲不買跌」,人們爭相買房。甚至為了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很多人就把多年積累的錢全部花光,耗費掉未來幾十年的購買力才勉強負擔得起。然而,面對高房價,很多人也選擇了「暫停購房」。
一位朋友曾表示,他當年花了40萬的首付買房,按揭30年,他每月要還5000元左右的房貸。那時候,覺得自己5000元的生活費還是夠用的,畢竟2018年的物價水平不是那麼高。但買房後,才發現抵押貸款的壓力是巨大的。白天工作,晚上兼職,唯一的安慰就是還有一套房子用來住。但過了很長時間,意識到這種生活實在太難了。
只有負債纍纍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即使生病也不敢請假的日子。如果你一天不上班,你可能無法償還貸款。堅持一個月可以,兩個月過去了也還好。但是這種生活要持續三十年,怎麼能堅持下去呢?
如今,在國家提倡的「房住不炒」政策下,「房產商」和「炒房者」似乎走到了盡頭。特別是近兩年來,為了扭轉樓市供求關係,進而影響房價。國家出臺兩條新「鐵腕」規定,整治樓市過度金融化亂象
1、設置硬指標限制房產商融資渠道
在此之前,高管們進行了會議討論,並根據負債率為房地產企業設定了三條紅線。根據踩線的數目,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個級別,並以此來限制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規模。即使不踩這條線,每年可以提高的負債率也只有15%。
2、在多個地點促進現房銷售
此前,中信證券發布的數據顯示,無論建築面積、銷售額還是銷售面積,全國上百個市縣的房地產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也就是說,決定房價位置的並不是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是最大的變數。不僅如此,2014年啟動的棚改貨幣化是房價上漲的決定性力量。
隨著棚改進入最後一年,也意味著中小城市的購買力有所減弱,並慢慢消失。在這個前提下,對於買家來說,市場已經轉變成了買方市場。在政策方面,房地產企業的銷售面積也在持續收緊。
因此,未來大面積房價或將進入長達5年的「冰凍期」。房地產開發商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在這兩條新規下,只有大規模降價才是正確的方式。
如果你現在有100萬現金,你是趁著現在的「抄底」樓市還是將錢存入銀行呢?
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比較傳統的家庭,他們都有「愛省錢」的心態。他們覺得把錢存在銀行裡,既可以應對緊急情況,是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利息,但如果考慮到人民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等因素,100萬現金在銀行的成本效益還是比較低的,利息甚至可能低於貶值的價值。
但現在,在國家政策下,樓市降價銷售的消息不斷傳出。很多人擔心,如果未來房價真的降了,現在買房不是虧了嗎?
對於手上有100萬現金,買房還是存銀行更划算,王思聰的話可謂一針見血。
作為房地產大佬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可以說完美地繼承了王健林的商業頭腦。他不僅在娛樂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商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和馬雲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王思聰曾經說過,現在的房價很不合理,年輕人可以租房子,不建議買房。
任正非曾指出,土地和房價的上漲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而且每家企業的資金都是有限的。因此,它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在這個問題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和任正非可謂「統一戰線」,誰都知道,這幾年,靠房地產發家致富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但當很多人轉向房地產時,董明珠表示,如果家電企業也把精力放在房地產上,那就沒有做好本職工作。
而且,董明珠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的房價太高了。如果給一個員工一年15萬元,20年後會有300萬元,但這個員工買了房子,什麼都沒有留下。每天,員工都在考慮如何儘快還清抵押貸款。他們不打算考慮其他事情,如何安心工作,如何獲得幸福感?董明珠還說:金融投資和房地產利潤很高,但我就是不做,因為利潤來得太快,讓我們的心開始浮躁,回來擰螺絲才賺多少錢?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在董明珠和王思聰看來,至於現在是否買房,建議是年輕人租房子住。買房是人生大事。因此,在買房之前,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不要「盲目跟風」而讓自己後悔。
如果手頭有100萬現金,買房或存銀行都不是最划算的方式。俗話說,夢想是無價的。最好留一部分資金用於日常開支,用剩下的部分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那麼,如果你手頭有100萬現金,你會怎麼做?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