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又是孩子們的歡樂節日。然而,許多平頂山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開始發愁孩子的教育問題。自然,在買房子這件大事上,考慮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可以說是重要的選擇標準。多少人為了孩子教育,反覆換房;多少樓盤為了吸引家長,引進名校、名幼兒園……甚至為了孩子獲得更好教育資源,舉債赴外地買房的也不在少數。
選房,孩子教育成為重要標準
市民張先生家住市區誠樸路,為了孩子能上平頂山市一中,特意到市區光明路南段購買了一個小區的房子。其實他對該房並不是特別滿意,但只因離市一中近,為的就是將來孩子上高中方便。「買房子當然關心價格、戶型、小區環境,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小區內或小區周邊有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如果有的話,出手就比較值。」張先生說,自己的孩子十幾歲了,正上初中,他的目標是孩子將來高中一定要上市一中,這樣才有可能考上比較好的大學。而且隨著二胎政策的出爐,他家裡的二孩也有三四歲了,這一次投資可是為了兩個孩子的將來考慮。
像張先生一樣,許多市民在已有住房的情況下,換房的一大理由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家住市區新華路南段的市民陳女士,自從女兒考入市實驗高中後,一直在附近看房子,從市區建設路口到平安大道附近的小區都看了,打算買個四五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就是為了陪讀。「高中有時會有晚自習,家住這麼遠,孩子折騰得受不了,我也覺得跑著太累。如果住在學校旁邊,減少了奔波之苦。將來也可以出租或轉手,畢竟靠近學校,房子升值空間還是很大的。」
除了孩子能上個好高中外,不少市民買房就是為了能讓孩子上個好的幼兒園。聽說新城區一小區內有家國際幼兒園,為了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市民張女士不惜每天從老城區開車跑到新城區送孩子,撐了半年多,還是決定在該小區買套房,「上下樓就能送孩子上幼兒園,多方便啊!」
家長們為了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傾其所能購置一處擁有好學區的房產,已經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優質教育資源極少的情況下,每一位家長都想讓孩子讀好學校、名校和重點學校,更想讓孩子就近入學,在買房的時候必定會挑選離學校近的房源,更想挑選周邊配套齊全的房源。
為了孩子上學,不少鷹城人外地買房
家住平頂山市區光明路南段的市民羅先生今年43歲,兒子已經去鄭州一中上學兩年了。2015年,他們夫妻咬牙在鄭州市經開區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承受了數十萬元的房貸。據其介紹,兒子小學畢業時,許多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到鄭州上中學,他也心動了,「畢竟鄭州教育資源比平頂山要好太多了,考高中、上大學都會更便利些。為了孩子將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也決定跟別人一樣,給孩子報考鄭州市的中學。」
羅先生說,每個周末他還要赴鄭州給孩子洗衣、做飯,這些路費、油費都沒法計算了。經常一起拼車去鄭州的其他家長跟他說,得趕緊在鄭州買套房子,不然將來孩子上高中不能報考好學校。他一了解,原來排名前幾位的鄭州高中——鄭州外國語學校、省實驗中學等,沒有鄭州戶口是不能上的。於是,他和妻子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在鄭州買房子,有了房產證就能落戶了。但這意味著他們一家人的壓力更大,因為他在平頂山的房也背負著30多萬元的房貸呢,再到鄭州買房,根本受不了。「鄭州的房價比平頂山高好多倍,承受不了就回來唄。」記者說。羅先生說:「那不行,別的孩子都能在鄭州上高中,我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啊!」於是東湊西借,無數次去看房,才買了套一室一廳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但這已經是他承受的極限了。他說,房子離孩子學校挺遠的,開車還要近半個小時,但是有房了,心裡就踏實了,仿佛孩子的將來就有保障了。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羅先生兒子所在的年級就有10多個平頂山的學生,他們的家長都在鄭州買了房。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再苦也是心甘情願的。近幾年來,將孩子送到鄭州上中學的鷹城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
樓盤開發,教育配套也將成標配
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特徵在小的時候基本定型。因此,幼兒園、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從結婚生子到孩子上學,父母都會在選房時重視教育資源的配套。顯然,鷹城各大樓盤也是看到了人們這一重要需求,在打造樓盤時,引進高端幼兒園、投資建設小學等,幾乎也成為標配。
在市區南環路上的一個小區一直銷售情況頗好,原因就是小區內引進了一家不錯的幼兒園,受到了眾多市民的青睞;在市區平安大道西段一樓盤,由於地段較偏,早在樓盤銷售前項目南側就已先建好了一座小學;在市區新華路南段今年一個新入市的樓盤,也在規劃中包含有一所小學的建設。
另外,為了建立健全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機制,保障適齡幼兒就近接受學前教育,近日,市教育局與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城鄉規劃局聯合制定了《平頂山市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新建小區超過3000人居住,須配建一所幼兒園。具體規定為:配套幼兒園用地標準按照每3000人口左右區域,預留一所3班以上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每5000人口左右區域,預留一所6班以上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每8000人口左右區域,預留一所9班以上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每10000人口左右區域,預留一所12班以上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根據此規定,配套幼兒園與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分期建設的住宅小區,其用地範圍內安排有配套幼兒園項目的,要保證幼兒園與首期項目同步建設,優先交付使用。
顯然,在樓盤開發建設中,教育配套將越來越成為標準配備和基本設施。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較高的教育資源,這樣的小區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市民入住。所以,只要是房源的周圍有學校,買房者便會優先考慮,畢竟優勢在那裡。如果是名校,那周邊的房源更是搶手之貨,即便價格很貴。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會借錢當房奴,只為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
據地產業內人士介紹,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房地產開發商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地產商向「地產+」的方向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如「地產+教育」也已成為許多地產項目新的運營模式。「將來,可能不只是建設教育配套的硬體設施,還會進行名師名校的引進及教育機構的運營,更加深入地做好教育產業的服務,也會成為地產開發者的重要嘗試。」
不過,目前縱觀鷹城的各大樓盤,真正將教育地產的概念作為主打賣點的樓盤不是太多,大多都還是停留在僅完善配套設施上,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一些市民表示,如果平頂山能引進一二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赴外地給孩子買房上學的比例也會大大下降,畢竟赴外地的生活、求學成本還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