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實施 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

2020-12-0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充分發揮紀錄片「國家相冊」功能,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昂揚之氣,總局將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鼓勵帶有鮮明時代印記、彰顯時代精神的紀錄片精品。

工程將在題材規劃、資金扶持、播出調控、人才培養、市場引導等多個方面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動員、引導廣大紀錄片人投身到火熱生活中,從而推動紀錄片產業繁榮發展,增強國產紀錄片傳播力影響力。

為螢屏注入一股清流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在實現中國夢、傳播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環境下,紀錄片承載著獨有的文化傳播功能和社會作用。

近年來紀錄片產業正強勁崛起,無論是《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記住鄉愁》,還是《人間世》《生門》《第三極》,都掀起過一波波收視熱潮,與綜藝節目同臺競爭,紀錄片的優勢很明顯。這類紀錄片為螢屏注入了一股清流,逐漸改變著綜藝霸屏、電視劇稱雄的現象。可以說,中國的紀錄片市場正在形成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一方面整體品質的提升推動了產業從小眾走向大眾;另一方面「大眾」的多元品味和多層次鑑賞水平也倒逼產業不斷自我完善和革新。

在2018年的幾部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的紀錄片中,我們不難看到製作者們在視角和語態上尋求突破和創新的努力:《傳承》聚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了非遺傳承人用「匠心」為「傳統」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的努力;《創新中國》則致力於探討中國「智造」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更創造性地用人工智慧聲音合成技術還原了央視已故著名播音員李易的聲音,並為影片配音;《中國老總》則另闢蹊徑,將鏡頭對準了中國經濟發展各個重要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們,揭示其內心深處的真實故事……

未來紀錄片該如何發展以延續它的熱度?如何在內容方面進一步突破?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相關負責人給出了新的回答:「新時代紀錄片精品應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圍繞新時代黨和國家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圍繞普通中國人以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開展紀錄片題材規劃,從而實現記錄新時代,展現美好生活。」

人才培養助力產業發展

任何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必須有源源不斷成長起來的新鮮人才做支撐,對紀錄片行業來說,更是如此。《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顯示,人才匱乏、專業素質不高依然是紀錄片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瓶頸問題。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認為,「隨著紀錄片產業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紀錄片人才的培訓及扶持計劃也應相應跟上,從而鼓勵更多優秀的人才,投身紀錄片創作的事業之中。」

事實上,無論是業界還是政策方都從未停止在紀錄片人才扶持和培養方面合作的努力。誕生於2016年的新鮮提案真實影像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就是其中十分有益的探索。得益於紀錄片行業和江蘇新聞出版廣電局的大力支持,大會在蘇州舉辦三年來,促成了許多出色的時代藝術創意轉化為創作實踐,進一步打破了平臺、體系乃至文化的界限:截至去年,大會共推舉11部影片走上世界舞臺,幫助11部成片獲得平臺播放、6部提案獲得資助完成成片。相信之後這個數字還會有較大突破。在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看來,「新鮮提案大會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專業化的活動,來的人很專業、談的話題很專業、做的事很專業。」

與此同時,新出臺的《通知》也明確指出了在人才培養上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通知》指出,「廣電總局將切實加強紀錄片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相關人才培養、發現、使用和激勵機制,建立紀錄片人才庫,開展紀錄片專業培訓和國際交流。」

中國故事海外受熱捧

作為一種跨文化、跨時空的媒介形態,紀錄片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有效途徑。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中國主題」正在成為全球紀錄片市場的熱門資源。英國BBC、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日本NHK紛紛推出中國題材大型紀錄片,並給了中國故事較為正面的敘述。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2017年,紀錄片《本草中國》作為代表中國中醫藥文化的「國家名片」,帶著更加充分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走向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向世界展現中華本草的傳奇魅力。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宣傳處處長李忠志在《本草中華》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表示,「《本草中國》的出海彰顯了三個自信,第一個自信,是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第二個自信,是對國產紀錄片的自信;第三個自信,是對中國紀錄片人的自信。」

當然,中國紀錄片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如何打破文化交流障礙,如何克服國產紀錄片在海外的宣發困難等,是一直困擾中國紀錄片走出去的絆腳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合拍及海外營銷,鼓勵扶持講好中國故事的中外合拍紀錄片,與境外主流紀錄片製作播出機構合拍的紀錄片也將視同國產紀錄片給予相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加大對紀錄片「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對在國際主流媒體播出的優秀國產紀錄片予以重點扶持,扶持指導辦好國內紀錄片節展活動,支持優秀國產紀錄片和製作機構參加境外高水平影視節展。

近年來國產紀錄片的投入和產值不斷攀升,《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紀錄片的生產總投入達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60.26億元,同比增長14%和15%,這一數字也達歷年之最。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對紀錄片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許:每一個紀錄片從業者都應該把握時代之魂、關注時代之需、聚焦時代之變、引領時代之風,做好新時代的記錄者、美好生活的展現者。(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葉奕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數字時代:紀錄片的真實與「謊言」
    世界電影是從紀錄片開始的,1895年,紀錄電影《火車進站》甚至讓觀眾產生恐慌而逃出劇場,紀錄片真實的力量一開始就是人們對電影的認識。  120年後,數字時代對紀錄影像的創製與傳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一方面,數位技術使紀錄影像的表達空間無所不及,智慧型手機已使每一個擁有它的人成為潛在紀錄片作者。
  • 影像記錄時代,只有真實才能打動人心
    2020年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的分論壇上,「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在上視大廈舉辦。著名導演、演員徐崢則坦誠自己深深地被紀錄片所吸引,他認為紀錄片完全進入到了新的時代,全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記錄世界,他相信在未來,紀錄片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會有非常大的突破。同時,他也會用記錄的方式,去講述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優酷副總裁、泛文娛內容中心總經理幹超從真善美三個方面闡釋了優酷的追求:真實是時代的剛需,善是表達手段,美是傳播效果。
  • 「新鮮提案」:挖掘紀錄片真實的力量
    江蘇省廣播電視局局長繆志紅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將繼續聚焦紀錄片高質量發展,依託新鮮提案大會聚攏資源,積極探索『紀錄片+』新業態,著力推動紀錄片產業鏈延伸拓展、跨界融合。」偉大時代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富礦,而紀錄片小鎮的構建與運行,為紀錄片人搭建出一個交流、創作、學習的空間,推動紀錄片產業探索市場價值和品牌發展,更進一步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 搭建紀錄片小眾選題與大眾傳播之間的共情橋梁
    冷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的紀錄片創作主動引領大眾審美,通過多元共生的內容生態架構,讓紀錄片創作突破冷門與小眾的壁壘。紀錄片作品日益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甚至產生了大量現象級「網紅」作品,引起收視熱潮,新時代的紀錄片創作正通過「潤物無聲」的大眾傳播充分發揮其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構建價值的文化使命。
  • 用影像記錄我們的時代——2020華語紀錄片年度觀察
    不過,今天情報君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這個市場上相對而言容易被冷落和忽視的一個小眾類型——紀錄片。眾所周知,紀錄片最重要的是「真實」。某種程度上,紀錄片更像是我們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當我們望向它時,它儘可能地給我們呈現出現實本來的樣子,記錄我們所處的時代,同時也對當下的生活產生著某種關照。尤其是在這個魔幻的2020年,世界正在以一種人類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 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 謳歌壯麗七十年光影記錄新時代
    原標題: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謳歌壯麗七十年 光影記錄新時代   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8月23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向紀錄片人提出「四個謳歌,走向國際」的創作建議:一是要大力謳歌先進的中國共產黨,謳歌黨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堅定全國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向幸福的牢固信念。二是要大力謳歌發展的祖國,同時加強中國歷史題材紀錄片創作,帶給人類「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 以紀錄片為媒 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與會代表圍繞「建構全球傳播新秩序」「多元文化傳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紀錄片與跨文化理解」等議題,深入開展對話交流和創作研討。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外紀錄片業界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通過紀實影像和國際化表達,解碼中國發展,解讀中國道路,展現命運與共、行進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非常有意義。
  • 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廣電總局堅持制度建設與制度執行並重,不斷推進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促發展,推動紀錄片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推動和加強主題主線重大紀錄片生產製作。2018年啟動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三年來,廣電總局已扶持推出50餘部紀錄片精品項目。另一方面,推動紀錄片挺進主陣地,好作品進入好平臺。
  • 紀錄片正在呈現全面真實立體的國家形象
    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近年來,展現國家形象的紀錄片在創作視域上不斷擴大、創作手法不斷豐富,中國的國家形象也愈加清晰完善。如今,無論是在國內觀眾的認知中,還是在國際社會的舞臺上,「中國」二字承載著厚重的內涵,也正在拓展外延,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和喜愛。然而,如何拍好一部講述中國的紀錄片,如何向世界呈現全面、立體、真實的國家形象,是創作者一直在探討的課題。
  • 謳歌偉大時代 記錄奮進中國——第二屆「你好新時代」融媒體作品...
    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指導單位相關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主辦單位負責人、合作機構代表、評委代表、第一屆「你好,新時代」大賽創作者參會。大賽還將推出「光影新力量——高校融媒體訓練營」等線下活動,面向專業院校的在校大學生,舉辦創作分享論壇,為創作者提供交流、展示平臺。
  • 大咖同臺,展望新時代下中國紀錄片的發展
    論壇由廣東衛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軍擔任主持人,邀請到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五洲傳播中心副主任、副總編輯井水清,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總編室主任程喆林,嗶哩嗶哩高級顧問朱賢亮,華特迪士尼(中國)有限公司媒體及原創內容總經理戴驊,BBC Studios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丁可,圍繞「記錄新時代,展現新徵程」的主題發表演講。
  • 匯聚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的磅礴偉力——二〇一七年宣傳思想文化...
    ……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全體中國人民的心聲,更是新時代中國處處展現的新氣象新風貌。  奏響新時代最強音  鬥志幹勁極大提振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新聞輿論工作身處前沿,新聞工作者必須用堅定的立場、正確的觀點、鮮明的態度、宏大的聲勢,有力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生動展示社會發展主流——  過去一年,廣大新聞工作者宣傳黨的政策,記錄時代風雲。「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主題採訪,脫貧攻堅、民生改善重大舉措、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等系列專題報導,佳作力作頻出。
  • 「一帶一路」題材紀錄片的故事化講述與國家形象傳播
    ,在視覺文化為主導的時代是傳播和塑造國家形象頗為有效的載體。它們對之前的絲路題材紀錄片在創作形式、視聽呈現及文化內蘊等方面都有不同層面的創新和拓展,以更具國際化的表達策略進行故事化講述與國家形象傳播,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以和平發展為基本戰略思想的前提下,在推進世界命運共同體和諧發展道路上所作出的諸多努力與實踐。
  • 中國非遺音樂在新媒體時代迎來傳承傳播新機遇
    知名樂評人、「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總監張曉舟提到,他去年到塔城認識了一個可愛的4歲達斡爾族小姑娘,通過抖音記錄傳播自己唱歌跳舞的視頻,「這真的給我一個很大觸動。平時我們談非遺是很高大上的,但這件事讓民族音樂的傳播變得生活化起來。」他特別強調,不應該總假定非遺音樂是古老的、高大上的,事實上它就是當下的活生生的。艾斯卡爾·灰狼的演出現場。
  • 中西方紀錄片種類比較及創作方式
    相比之下,如果集中精力對比討論一下中西方紀錄片的幾種特殊形式及其特點,也許會對我們今後的創作給予更多的啟示。這樣的紀錄片在西方,被稱為特別紀錄片,一般來說不是創作者的自由創作作品,大多為指令性產品。但它又有其獨特的視角:比較講求認識價值;側重於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揭示事件的意義;同時要求對現代事件、大型活動、時代潮流、社會風尚、風雲人物進行完整的紀錄。在時效性上它較之我國的新聞性專題慢一拍,一般在事件息事寧人後再搬上屏幕。
  • 紀錄片《寶石花開金張掖》致敬新時代石油人
    記錄,所以看見——《寶石花開金張掖》創作手記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張掖市是古絲綢之路重鎮,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美譽。我們這部紀錄片《寶石花開金張掖》,記錄的就是位於張掖市一座萬噸級加油站經理的故事。
  •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全文如下。依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科學工程等,建設一批展現新時代風採的主題教育基地。五、營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26.用好報刊廣播影視等大眾傳媒。各級各類媒體要聚焦愛國主義主題,創新方法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使愛國主義宣傳報導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
  •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全文如下。依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科學工程等,建設一批展現新時代風採的主題教育基地。五、營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26.用好報刊廣播影視等大眾傳媒。各級各類媒體要聚焦愛國主義主題,創新方法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使愛國主義宣傳報導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
  • 首批2021—2025年「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公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5日訊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十四五」文化建設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紀錄片創作統籌規劃,推動國產紀錄片精品創作,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通知》總體安排,圍繞2021—2025年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
  • 獻禮建國70周年 青海解放70周年 紀錄片《代號「221」》開機
    紀錄片《代號「221」》開機啟動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雒婷 報導) 6月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大力支持,青海省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創作的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