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紀錄片的真實與「謊言」

2020-11-24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數字時代:紀錄片的真實與「謊言」

  

  紀錄片就像是真實世界在鏡頭裡的「倒影」。下圖為《海豚灣》海報。

  世界電影是從紀錄片開始的,1895年,紀錄電影《火車進站》甚至讓觀眾產生恐慌而逃出劇場,紀錄片真實的力量一開始就是人們對電影的認識。

  120年後,數字時代對紀錄影像的創製與傳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一方面,數位技術使紀錄影像的表達空間無所不及,智慧型手機已使每一個擁有它的人成為潛在紀錄片作者。另一方面,CGI技術(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又可能帶來紀錄片真實的終結。虛擬實境技術的強大功能已讓歷史人物在影像中復活,這會使紀錄片成為不可靠的代名詞嗎?

  在這樣一個紀錄片面臨真實挑戰與廣泛機遇的時刻,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日前聯合國內外學者、創作者,共同探究數字時代紀錄影像的前景與困境。

  數位技術讓真實「不可靠」

  「我們不能再相信影像在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世界。」第一位登臺的外國學者、英國林肯大學教授布萊恩·溫斯頓在開場白中講道:「我們必須要自己判斷影像是否真實,而不是完全信賴紀錄電影本身。」現在能讓人們確信的可能是提供影像的製作過程。

  英文中有句話講,攝影機是不會撒謊的,這已是一個過時的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紀錄片的真實性死亡了。作為一種個人表達的手段,作為一個展示生活的工具,紀錄片更加豐富了,其質量要超越從前。

  紀錄片誕生以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判斷影像的真實。今天,人們此類的評估要做得更多或者更謹慎——紀錄片是否可作為一個證據,而不是簡單地相信它就是證據。

  布萊恩·溫斯頓說:「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真實性並不是經過保障的,數位技術已讓我們不能保證在屏幕上看到的東西就是真的。」

  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一些紀錄片理論家即預測數位技術將導致紀錄影像的指向性消失,人們將懷疑紀錄片的權威性,或許這將導致紀錄片整個行業存在的合法性。

  今天西方的紀錄片拍攝、編輯、發行都是以數字形式進行的。數字對於模擬信號來說已是大獲全勝。

  既然新技術已使參照物本身可以被修改。數位技術是否將持續威脅紀錄片的真實、完整?紀錄片真實性是不是永遠消失了呢?

  紀錄片社會來臨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邁克·瑞諾夫表示,「我認為要討論的倒不是影像的謊言,而是關注有沒有可能訴說更真實。」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童寧說:「數位技術使紀錄影像的功能更強大了。獲取影像的來源已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

  過去即使一萬個攝影師也無法拍到車禍撞擊瞬間的鏡頭,而在今天的數字時代,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已可以被探頭全覆蓋。甚至今天的電視交通節目中有不少汽車的撞車、車禍紀錄片,比故事片還要讓人驚駭。

  童寧說,如今湖北武漢市就有4000個探頭,民警身上還有2000個執法記錄儀。他認為,要有足夠的量才能體現數位技術的優勢,也只有數位技術才能處理海量的影像。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單萬裡說,如今生活中布滿攝像機、監控器,這樣的社會應稱作紀錄片社會。紀錄片社會是進入新媒體時代,由數位技術產生的結果。

  美國卡爾文大學教授卡爾·普蘭廷加說,網際網路對於紀錄片傳播、發行和推廣以及資金籌集,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新形式的紀錄片也有更多的交互性,跨媒體等形式,紀錄片在美學和風格上都在對傳統發起挑戰。

  數字影像仍有證據作用

  「數字影像仍可作為證據。」卡爾·普蘭廷加說,紀錄片觀眾對此是認可的。

  2010年,紀錄片《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拍攝者利用數碼攝像機,暗中記錄了屠殺海豚的過程,編輯是在電腦上進行的,發行是DVD及網際網路的形式。可以說完全是用數碼製作和運作的。

  這部片子放映後引起了爭議,但還沒有人質疑紀錄片可以作為視覺證據。沒有人去質疑證據的合法性,所有的批評都是置疑影像的使用方式。

  數碼革命並沒有威脅到數據影像作為證據的特性。這說明數字影像可以起到證據的作用,在觀眾那裡是被認可的。

  卡爾·普蘭廷加說:「數碼技術使《海豚灣》製作者能夠提升片子的權威性,並且信息量更大。」

  新技術捕捉的形象是用傳統的方法難以做到的。包括小型數字攝相機放進人工巖石,紅外攝像機在黑暗中拍攝,無人機拍攝,數碼技術最終加強了影像的拍攝能力。

  「我堅信數字時代的紀錄片會有巨大的變革,尤其是在美國,從製作到資金籌集,再到公開發行,許多新做法都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產生。」卡爾·普蘭廷加說。

  中國紀錄片票房紀錄保持者,即《周恩來外交風雲》的導演傅紅星,他最新的作品是《旋風九日》。這部電影記錄了36年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出訪美國的9天,中美關係由此發生轉折。

  電影完成後在美國做了一個月的巡映,其中用10多段數字動畫完成了當年歷史細節的重現。大部分當年經歷了鄧小平訪美的當事人都看了這部電影。

  傅紅星說:「目前沒有人質疑這部電影。中國、美國都沒有人質疑,也就是說,他們都接受並相信了我告訴他們的事實。」美國國務院一位原工作人員最近還告訴傅紅星,「你拍得非常真實,我很喜歡。」

  道德問題是出發點

  紀錄片工作者要真誠記錄,不要忘記當你記錄時,別人也在記錄你的拍攝行為。單萬裡說,「紀錄電影在真實性上不會死亡,它會藉助於數位技術重生。」

  中國有句話叫「蒼天有眼」,看不見的記錄者也在記錄拍攝者的行為。世界正從DC時代進入DV時代。現在全世界一年在手機與網際網路上產生不少於65億小時的視頻,已形成「十目觀一心,行動須小心」的局面。任何事件,都有10隻眼睛看著你,如果是用攝影機拍攝紀錄片,現場情況也是如此。

  「我認為紀錄片要強調在倫理道德意義上的真實性。」紀錄片導演金鐵木說,「影像技術的發展是阻擋不住的,以假亂真的現象恐怕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說道德問題是紀錄片的出發點?

  單萬裡說,布萊恩·溫斯頓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紀錄片要注重道德,當時的原因是一般人很難擁有機器,今天攝影無處不在。

  中國紀錄片的歷史很長,但還很不成熟,關於紀錄片傳播、中國紀錄片真正走向國際還有很多問題存在。與真實性一樣,這是未來中國紀錄片要面對的課題。但紀錄電影的真實是它的力量所在,也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部分。

  金鐵木說:「技術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使用技術的人,他們的態度、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倫理觀念,這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實施 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
    原標題: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充分發揮紀錄片「國家相冊」功能,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昂揚之氣,總局將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鼓勵帶有鮮明時代印記、彰顯時代精神的紀錄片精品。
  • 大型紀錄片《數字中國:大數據時代》開機,星環科技參與拍攝
    近日,我國首部大數據題材紀錄片《數字中國:大數據時代》開機儀式在京舉行。作為我國近年來拍攝的首部全面展現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大型科技紀錄片,該片將以大數據時代來臨為背景,全面展現大數據對日常生活、生產方式所帶來的改變。
  • 狡猾的謊言——我們是如何被事實和數字欺騙的?
    謊言能欺騙人,但你知道不說謊也能欺騙人麼?今天我就來聊一類「真實的謊言「,這類謊言它說的每一個事實都是真的,每一個數字都是正確的,但它卻能成功地欺騙我們。如今,赤裸裸的謊言媒體和企業都已經不敢再明目張胆地使用,但今天所說的這類狡猾的「真實謊言」卻大量地充斥著每個人的生活,先來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1.
  • 紀錄片《玄奘大師》真實還原聖僧西行之旅(圖)
    紀錄片講述了中國唐代高僧玄奘傳奇而卓絕的一生,第一次真實再現玄奘的西行之旅,展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精神求索之路。  2006年中印友好年,大型文化考察活動「玄奘之路」成功抵達印度。時在印度訪問的胡錦濤主席在新德裡接見了「玄奘之路」考察團全體成員。胡錦濤主席說:「人民之間的長期友好靠什麼?除了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很重要的就是文化交流。
  • 並不完全真實的美劇《車諾比》:用謊言揭露謊言
    車諾比核事故,是前蘇聯時代,烏克蘭發生的最嚴重核電事故,也是國際首例在核事件分級表中,被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正因為這場事故,讓普裡皮亞季城完全廢棄,約30萬人被迫永久地離開家鄉。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講的美劇——《車諾比》,儘量客觀還原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 「真實故事」成為「大眾消費」的時代,拍紀錄片要注意什麼?
    這是一個真人秀的年代,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視頻道、流媒體平臺和網站努力迎合觀眾對真實故事的需求,紀錄片的普及度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度。加上好萊塢對傳記片、歷史片、歷史事件和新聞故事改編電影萬年不變的熱愛,我們似乎都已經迷上了這種所謂的「真實」,不管它是被包裝成一部紀錄片,還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而來的戲劇色彩稍微濃重的改編電影。
  •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如何面對陌生人「真實與謊言」?
    真實與謊言是幾千年來人類對自身認知的局限,也因此展現了人性的複雜,絕非可以用簡單的「探知與迴避」去一概而論。謊言絕對不僅僅存在陌生人之間,事實證明最親近的人說謊言的次數與成功率會更高。總之,格拉德威爾的書閱讀感受卻是很「adventure」。
  • 「新鮮提案」:挖掘紀錄片真實的力量
    在剛剛落幕的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感嘆道。於蘇州黎裡古鎮舉辦的這一紀錄片盛會在「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主題下,回顧和總結了過去八個月紀錄片領域的豐碩成果,指引著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
  • 紀錄片《大明宮》用數字影像技術重現盛唐景象
    一部名為《大明宮》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將在還原真實歷史的基礎上,通過數字電影影像技術將中國古代歷史中最輝煌、最獨特的時期重現在世人面前。   成功導演過紀錄片《圓明園》的金鐵木再次接受重任,執導難度超越《圓明園》和《故宮》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大明宮》。4日下午,該紀錄片出品方、製作方和金鐵木共同邀請文化學、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該片劇本進行全方位評審。
  • 揭秘拙劣的數字謊言,背後真相讓人吃驚
    數字謊言在生活中其實是屢見不鮮的,但大多數經過巧妙偽裝,人們很難在很短時間內識破。不過,也有一些數字謊言非常荒謬,只要擁有一些生活常識,就可以輕鬆識破。一、廣告中的數字謊言如某廣告稱「在節日期間實行大優惠,在原40%折扣上再給予20%的折扣」,很容易使人產生60%折扣的印象,實際上後20%的折扣是在40%的基礎上計算的,實際總折扣52%。「周末購物降價100%」,其實是混淆了比較的基礎,相對於原價只降價了50%。
  • 紀錄片《寶石花開金張掖》致敬新時代石油人
    我們這部紀錄片《寶石花開金張掖》,記錄的就是位於張掖市一座萬噸級加油站經理的故事。我們紀錄片攝製組近半個月的跟蹤紀實拍攝過程中,在張掖這座加油站一線普通加油員身上,我們既看到了西北人質樸、豪爽的一面,又看到了他們作為新時代石油人,骨子裡那種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接力。
  • 11天13場紀錄片免費看,海珠數字影像周惠民來襲!
    今年,廣州數字視聽紀實產業園(豆園DOC.PARK)正式落戶海珠,致力於整合紀錄片節資源,促進交易產業鏈發展,實現紀錄片產業內外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發展。本屆海珠數字影像周以「聚焦視聽產業,體悟文化魅力」為主題,將設置11場影迷沙龍,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為市民打造一場紀實文化盛宴。聚焦視聽產業,體悟文化魅力,就在海珠數字影像周。影迷沙龍影迷沙龍一直是拉近創作者與影迷距離的交流平臺。
  • 劇情化形式下,歷史紀錄片真實與虛構共存
    而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也在這悲憫而無奈的時代嘆氣聲中登場了。時代長河遺留下來的瑰寶,直至如今細細品來仍韻味十足。 時光輪迴之下,沒人不希望歷史真相會被永遠銘記。拋開戲說居多的古裝劇,歷史紀錄片無疑是最佳的表現形式。但這卻並不意味著,歷史紀錄片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觀眾的側目。 泛娛樂化的時代特徵下,枯燥無味的解說詞與文獻視頻資料的拼貼,往往是橫亙在歷史紀錄片和觀眾面前的圍牆。
  • 記錄生活真實影像,10部高分紀錄片
    琉米愛爾兄弟最早的電影如《火車進站》 《工廠大門》 《水澆園丁》是記錄真實生活的紀錄片。今天,紀錄片有多種多樣的內容,其中許多比故事片更具戲劇性,和生活一樣精彩。各種各樣的故事都令人驚嘆。對影迷來說,紀錄片是一個必須深挖的寶藏。關於英國歌手艾米?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今年,廣州數字視聽紀實產業園(豆園DOC.PARK)正式落戶海珠,致力於整合紀錄片節資源,促進交易產業鏈發展,實現紀錄片產業內外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發展。此次海珠數字影像周將設置12場影迷沙龍,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為市民打造一場紀實文化盛宴。聚焦視聽產業,體悟文化魅力,就在海珠數字影像周。影迷沙龍影迷沙龍一直是拉近創作者與影迷距離的交流平臺。
  • SMG真實傳媒:紀錄片產業的探路先鋒
    今年,MIDA所創造的熱度,對紀錄片人而言無疑是久違了。幹超特意關注了歐美媒體對MIDA的報導,他們認為,「MIDA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亞洲紀錄片傳統和標準的代表,成為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投資平臺。」MIDA所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展映紀錄片那麼簡單。它最終的使命是要打造一條紀錄片產業鏈。在這些背後,則是SMG「真實傳媒」逐漸顯露的崢嶸之勢。
  • 紀錄片《時代 我》:聚焦名人「下半場」的多樣性
    不想把某位人物定義成一個單薄的、所謂的時代標籤,而是尋找他人生階段,正在發生的一些故事,將名人還原成真實的人。《時代 我》海報騰訊新聞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時代 我》通過對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長期跟拍,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在時代中的奮鬥與沉浮,通過這些多樣性的「時代範本」探索人生的價值。該片於7月6日正式上線。
  • 紀錄片:有工匠精神才有時代精品
    紀錄片:有工匠精神才有時代精品 原標題:   近年來,紀錄片從業者的門檻在降低。相對冷門的紀錄片唯有靠藝術品質說話,才能獲得更多話語權和關注度。換句話說,想要把「網際網路+」時代給紀錄片業提供的更多美好可能變成現實,我們不僅要開拓思路、創新突破,更應擔當責任、堅守使命,不貪多貪快,不好高騖遠,不朝秦暮楚,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艱苦磨鍊,以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的韌勁打磨作品。
  • 紀錄片《好萊塢真實事件簿》:純屬真實
    2月18日至22日,五集紀錄片《好萊塢真實事件簿》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每晚十點半檔的《魅力紀錄》欄目播出。從傳奇人物到深海巨獸,從歷史災難到科幻迷蹤,一部部好萊塢的恢宏巨製帶給我們難忘的感官震撼,那這些影片裡事件、人物、生物技術……是否現實中真實存在?還是電影創作者的天馬行空、空穴來風?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攝製的這一系列紀錄片,將為我們一一揭曉答案。
  • 央視《大數據時代》紀錄片開播!第一集聚焦貴陽這家公司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王永娟)7月1日晚20:05,央視拍攝製作的紀錄片《大數據時代1》,作為七一建黨節獻禮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首播,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朗瑪)作為大數據醫療方面代表企業亮相,以8分17秒的時長,展示大數據發展的「貴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