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中國農村比城市更先「低欲望」,90後:努力也沒用

2020-12-14 神鳥知訊視界

「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這本是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一書中的一句話,用來描述日本當代年輕人消極的生活狀態。

日本社會的冷漠幾乎人盡皆知,可以人情社會著稱的中國,似乎也開始面臨「低欲望社會」帶來的困境。所謂低欲望,其實就是「佛系青年」的精神核心,喪一點說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在一個公司裡,佛系員工被描繪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但從來不會有驚喜」。

按說這麼喪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在壓力重重的都市之中開始萌發才對,畢竟日本青年的壓力之大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可奇怪的是,網絡上最先表現出」佛系「的那批人,似乎大部分都來自經濟並不怎麼發達的小地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到此事,他頗有感觸,自認話題中「90後、佛系、低欲望、小地方」這些關鍵詞他都佔全了。他出身農村,也曾有過夢想,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本想留在大城市好好地闖蕩兩年。可是兩年下來,沒迎來收入上的起色,物價和房價倒是漲的跟插上了翅膀似的。

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鄉,在鄉政府做一名小小的科員,雖然工資不高,但是落得清閒,不用再為房租一日三餐發愁。轉眼27歲,他在農村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了,但是結婚的事情用他的話說:「想都不敢想,一個月一兩千的工資,自己無欲無求的生活,自在的很,要是結了婚,麻煩大著吶。」

像朋友這種無欲無求,怕麻煩的佛系青年,如今在鄉下可不能算得上少數了。他們大多是經歷過大城市的殘酷才「頓悟」到家鄉的好。對他們來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偶爾有三兩好友路邊擼個串兒,這樣的生活可以說很完美了。

相比城市青年無路可退,面對城市的經濟壓力,必須負重前行。農村青年,有閒逸舒適的老家可回,如今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發生,對本就不發達的地區實在難說是一種好事兒,消費降級是最直接的表現,拼多多上「山寨」商品大量捲土重來,席捲三四線城市就一個最好的證明。在低欲望下的社會,消費和人口都減少了,而這二者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缺少兩者的支撐,很容易就造成經濟下滑,這也是日本近些年來經濟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面對各種刺激欲望的政策比如「鼓勵二胎」「調控物價」「刺激內需」佛系青年們仍然不為所動,難道中國真的要和日本一樣進入低欲望社會了嗎?

相關焦點

  • 90後低欲望?透視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近些年,在媒體上也有不少人說,中國青年人現在也有類似的「低欲望」狀態:不想升職加薪,不想出人頭地,無欲無求,年紀輕輕十分「佛系」。於是有人問:中國青年會不會成為下一屆「平成廢宅」?我的回答是:不會!因為日本的「平成廢宅」與中國的「佛系青年」,他們產生的現實基礎完全不同。02「平成廢宅」進入了令和時代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號,使用時間為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
  • 為何90後容易走向佛系的怪圈,是因為90後的佛系是被逼出來的
    什麼是「佛系青年」?為什麼90後就那麼容易走向「佛系」?事實上,「佛系」這個詞的起源應該是要追溯到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因為從某方面來說我們的「佛系社會」是從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演變而來,它與「低欲望社會」有著相同之處但是它也極富有自己的特色!現在的「佛系青年」有著自己更為顯著的標籤,「超單身」、「不婚族」、「租房派」。
  • 中國90後被說「佛系」,牛津詞典2017年度熱詞卻是「青年震蕩」
    繼「保溫杯」「油膩」「脫髮」後,最新一個被印上年齡標籤的是「佛系」。不同於以往禿了、垮了、油膩了、保溫杯裡要放枸杞了的「中年危機」,這次中招的是90後。  「佛繫戀愛」、「佛系追星」、「佛系交友」、「佛系購物」、「佛系上班」……所謂「佛系」,大概意思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 90後成為「低欲望」主力人群,不婚不育不奮鬥怎麼成為了一種趨勢?
    2020年特別難,進入2020年90後一片哀嚎,正式步入30歲的我們寶寶還沒當夠,突然就中年危機了,很多人說90後運氣很好,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和一胎化普及,不光在條件上遠勝前輩,而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 但如果從大體趨勢上看,你會發現90後的日子越過越難。
  • 佛系青年的實質、成因和發展趨向
    摘 要:佛系反映以「90後」為主體的青年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是青年消解社會焦慮心態的一種消極方式,也是一種逃避性的青年亞文化形態。佛系青年是在社會現實與個體期望的衝突中,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擴散以及個體社會化的影響下產生的。
  • 「佛系」 是什麼意思 佛系青年指的是什麼樣的人 佛系是什麼心態
    來自洛陽的疏桐並不覺得「佛系」多麼新鮮,她認為,這只是一個現象而已,上升到社會群像就有些以偏概全了。今年,疏桐同時備考國考和碩士研究生,在此之前,她已經考過兩次研究生了。在最後階段,為了避免壓力過大,她就保持著「佛系考研」的狀態。
  • 中國青年形象的演變:從「沸系」到「佛系」
    2017年成了網絡熱詞,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佛系,一時間冒出「佛系購物」、「佛系打車」、「佛繫戀愛」,還「佛系學生」、「佛系員工」、「佛系家長」、「佛系打車」、「佛系官員」等詞。2018年2月9日《探索與爭鳴》編輯部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複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項目課題組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辦「佛系:中國社會心態新動向」圓桌會議。
  • 做佛系青年 Or 苦行主義者?
    這一段話是不是讓一眾佛系青年有當頭一棒的感覺?OH,My God!我明明躺在舒服區裡很享受,你讓我去做苦行主義者,還讓肉體去經受磨難?佛系青年和苦行主義者,你站哪邊?一、何謂佛系?接著出現了一系列和佛系有關的詞: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生活、佛繫戀愛等等。佛系用一句詩來形容就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沒有功利心,很隨意,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看破紅塵,無欲無求。佛系標配的三件套用語是:都行;可以;沒關係。
  • 「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生活,誰該背鍋?
    ,而養豚指的是日本當代整體散發出的氣象,豚是日本對於豬的稱呼,豬除了吃就是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欲望,藉此來形容日本低欲望社會下的年輕人,也是我們常掛在嘴邊佛系青年。相比150年前的明治維新,日本如今面所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加棘手,即使相對30年前平元年時的國家經濟,現在的日本也出現了倒退,留給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收入也縮水很多但是大多數日本年輕人對此卻沒有什麼反應,接著過著與世無爭的佛系生活。佛系、迷茫、不願吃苦、不想結婚,這些詞常大多是老一輩用來形容當代90後年輕人。
  • 西安「佛系」90後已經「出家」了
    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後「西漂」也開啟了「佛系」生活的一天:06:45:00好夢總被尿憋醒城中村、合租房、擠公交、熬夜加班、工作動蕩、空巢青年......這些詞彙構成幾十萬90後「西漂」生活的常態,頭禿、早衰、單身狗是這個群體常掛嘴邊的自嘲,不知何時起「喪文化」在悄悄蔓延,「佛系」一詞大行其道,在朋友圈刷屏——
  • 美國「90後」青年也「佛系」:冥想、吃素、打毛線
    圖片來源:PLANT NITE「佛系」已然成為中國許多「90後」青年樂於貼在自己身上的一個新標籤,以展現面對壓力與挑戰時淡然隨性的生活哲學。不僅在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新一代青年,也紛紛開啟了「佛系」生活模式。
  • 「佛系青年」:鐵打的90後,流水的群嘲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佛系90後」一文,還是之前的「脫髮」「熬夜養生」「枸杞茶」,卻在90後中引起一陣共鳴。有人說,90後不是「佛系」了,是「喪」了。這些自嘲式標籤背後,更多的是對現狀無力改變的一種無奈,個人的奮鬥被碾壓在時代進程的車輪下,那種深深的無力感融入了90後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無止境加班、瘋漲的房價、父母逼婚,一種自發的群體「自嘲」成了90後們在社交媒體抱團取暖的方式。
  •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現在很多人把年輕人這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稱之為「佛系」。什麼是佛系?簡單來說就是物慾、性慾、雄心壯志都喪失了,就差遁入空門當出家人了。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普遍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身上,畢竟他們也算什麼都見過,看破紅塵了。那麼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的90後年輕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冰涼冰涼的想法?是什麼「閹割」了當代年輕人的欲望?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 「新佛系青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為李誕,「佛系青年」這個從日本舶來的詞彙,在中國變成了「人間不值得」。有人說李誕其實一點都不佛系,他「貪財好色」,有成功的事業,有漂亮的老婆。或許只是他的佛系,和「喪文化」的佛系不太一樣罷了。李誕的「佛系」或許是不再執著追尋純潔的道德頂峰,選擇與世界和解。與其說是逆襲,不如說他是活明白了。世界或許曾讓你感到失望透頂,難熬的生活或許讓你想要逃離,可「佛系」青年李誕跟我們說「開心點朋友,人間不值得」,人間實苦,但是開心點,你就會看見那些甜。
  • 今天,我要為「佛系」90後正一正名
    晨間在公交車上偶然聽到兩個阿姨在討論「佛系」90後,大致的意思就是90後時常打著「佛系」的旗號,行慵懶造作、不思進取之事,作為一枚「不幸中招」的90後姑娘,我無奈地笑了笑:阿姨,你們真的冤枉我們了,我們時常自稱的「佛系」,真的不能與消極畫劃上等號。
  • 「90後佛系青年們」,人民日報給你們敲警鐘了
    「油膩大叔」還沒走遠,「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別誤會,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雙11」,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無可無不可的「佛系」一夜風行,其實是擊中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痛點
  • 90後的你,為什麼越來越佛系了?網友:想開了,看透了
    從「第一批90後都XX了」開始,「佛系」這個詞突然流行起來了,佛系,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看破紅塵。從這個詞衍生出來的「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從佛系追星、佛系玩家到佛系鏟屎官,好像你不佛系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年輕人了,那是什麼讓年輕人變得佛系了呢?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買房買車還得養孩子。每天拼了命的工作卻還看不到希望,讓人變得麻木。
  • 古代的「佛系青年」和近代「佛系青年」都是震爍古今的典範
    這個唐朝佛系青年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不但是唐朝佛系青年的代表,也是古今佛系青年的表率。這個近代佛系青年不但成為中國佛教的一代巨擘,也是第一位把佛教傳播到歐美大陸的先驅。甚至一生為國家、為人民、為文化、為教育都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績,堪稱近代佛系青年的傑出代表。
  • 「佛系90後」,心理的逃生通道 - 南風窗網
    在營銷號炒熱「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談資的那兩天裡,我問了一個佛教「大師」和幾個信佛或自稱信佛的精英人士,想看一下他們對「佛系90後」有什麼看法。 他們只是笑笑,拒絕發表評論。
  • 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無獨有偶,中國近些年也有了「佛系青年」這麼一說,甚至央媽都講:瀰漫在年輕人之間的喪文化,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而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一個國家的青年失去了欲望,也就別指望這個國家前進了。 高福利社會的日本,養了一大批毫無欲望的「平成廢宅」,這或許對日本來說是令人頭痛的社會問題,但對廣大中國青年來說,卻成了人生中最大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