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戶產生2噸垃圾!記者調查「裝修浪費」亂象

2021-01-12 人民日報

拆牆、鏟牆皮、重做水電、改造廚衛……很多業主剛收到新房後,喜悅勁還沒過,便不得不為房屋裝修發愁。買了毛坯房的不少業主,會因門窗等質量不佳而被迫拆下扔掉;買了全裝房或精裝房的,更會因裝修不合心意或質量不過關而不得不拆掉重來。

在一些新住宅小區裡,沒用過的潔具、馬桶、瓷磚、窗框、砸掉的牆面等裝修垃圾堆得隨處可見,裝修浪費現象驚人。

某小區內幾十米長垃圾帶

十幾年前,原建設部副部長的仇保興就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精裝修住宅是減少建築裝修浪費和節能減排的解決之道。十幾年過去了,為何裝修浪費依舊觸目驚心?記者深入調查並採訪專家分析導致裝修浪費的因素,帶你看看國外如何處理裝修浪費問題。

新門新窗就這麼扔了,

太浪費!

「開發商安裝的防盜門太薄了,只有50毫米左右(市場上千元以上的防盜門厚度一般在90~120毫米);窗戶裝的是單層的,既不隔音也不隔熱,現在市場上一般都是斷橋鋁雙層窗戶,誰還用單層呀?為了通過驗收,落地窗前都加了半人高的金屬護欄,太難看了,我只能讓裝修工人把這些門窗、護欄通通拆掉。我也知道這是浪費,可沒辦法呀……」湖南的梁先生裝修新房時遇到的這些事讓他心疼不已。

毛坯房裝修時拆除非承重牆

雖然房子是毛坯房,只做好了基本的牆面、地面,安裝了門窗、配管等,但開發商為了通過驗收,順利交房,使用的產品大多粗製濫造,根本無法常年使用,只能全都重換。再加上原本電路、插座及有的牆設計不合理,都拆了重鋪。「新門窗、新插座全都白白扔了,如果開發商當初安裝質量好的,就不會有這些浪費了。」梁先生說。

安徽合肥市劉女士前不久也剛裝修了新房,她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是一肚子苦水。劉女士買的是精裝房,本以為精裝房省心,但現實情況卻令她十分鬱悶:「現在全國都推廣全裝房(即在房屋交付前,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廚房、衛生間等基本設施配置完備,滿足基本使用功能,業主只需配備些家具就能入住),我們買的是精裝房,地面鋪了地板、牆面及屋頂有石膏邊、廚房是整體櫥櫃、衛生間有瓷磚……按說,裝修檔次和規格要比全裝房要好,但萬萬沒想到,根本沒法拎包入住,收房一看,裝修質量太一般了,甚至一些基本裝修功能都是欠缺的,不得不二次裝修。」

建築垃圾堆滿半個屋子

劉女士羅列了改動項目:1.增加暖氣,原來沒提供暖氣,也沒有預留位置,只得重新改造;2.重新規劃陽臺,原來的太簡陋,重裝後又貼了瓷磚;3.電路全部重鋪,原電路布局中不少插座位置不能用,有需要的地方沒有預留電路;4.牆面重新粉刷塗漆,原本塗的是乳膠漆,電路改了後,牆面不得不重新粉刷;5.改造廚衛,廚房要增加洗碗機位置,衛生間重新規劃布局。「這些東西都是新的,拆下來也沒法再用,只能扔了,我們還得買新的。精裝房房價就比毛坯房高,我們還被迫額外投入近10萬元裝修費。我就納悶,開發商為什麼裝的時候不考慮全面些?」劉女士說。

北京的李女士買的也是精裝房,收房後發現鋪的木地板踩上去有點冒土。考慮到家裡老人、小孩的健康,李女士決定把原地板撬了重鋪。可沒想到,打開後地板下面全是菸頭、瓜子殼等垃圾,「這種裝修質量怎麼能讓人放心長期住?」

水電是必改項

廚衛大多要重新設計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副總工程師伍止超介紹,我國現代住房裝修的歷史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計劃經濟下的簡裝修,裝修一般達到「入住即可使用」的程度;

第二階段是市場經濟下的初裝修,人們自行採購裝修材料,相關部門也制定了「初裝修標準」,土建施工單位做到初裝修程度就可撤出施工現場,房屋建造和裝修逐漸分離;

第三階段是毛坯房盛行時期;

第四階段是全裝修房,也包含精裝房在內。目前市場上新房裝修最多的是全裝房,其次是毛坯房。

相關報告顯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基本達到100%全裝修交付;二線城市是近年來全裝修的主力覆蓋區域,全裝房佔比達53%。不過,數據顯示,國內每年住宅裝修總量在2200萬戶左右,2019年全國毛坯房裝修量依舊超過了550萬戶。

據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一項調查,住宅裝飾裝修平均一戶產生2噸垃圾,其中85%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燊告訴記者,我國裝修垃圾都是直接按建築垃圾歸類,最後大多是露天堆放,回收利用率極低,這背後的浪費可想而知。

記者從湖南省一位從事裝修25年的彭先生和山西省某裝修公司管理者王女士那裡獲悉,近年來裝修浪費並沒有明顯減少,反而因為人們對住房裝修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浪費情況可能有所增加。綜合兩位業內人士的意見,記者發現,浪費主要集中為以下幾類:

水電幾乎全改

「我裝修了20多年,沒有一戶不改水電的。」彭先生說,電路大多埋在牆下、地下,有的是因為原本鋪設太簡單、數量少,不能滿足多元化的家用需求,有的則是擔心開發商原本的材質不保險,萬一出現質量問題,日後再更換的代價更大。通常,材料加上電工成本,重新鋪設1平方米的電路大約60元,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需花費6000元。再加上,多數業主為了生活方便,還要求對水路改造,比如嫁接一些新的水龍頭、改換排水位置等,水電改造的花費平均約為8000元。

潔具、門窗基本全換

王女士介紹,以太原市為例, 新房,尤其是全裝房、精裝房,燈具、馬桶、洗面器等衛生間潔具、瓷磚地板、電視背景牆和牆面裝飾材料更換等幾乎是必選項。有的業主對門窗質量要求很高,拿窗戶來說,開發商常常提供的是單層玻璃窗,但單層玻璃不保溫,對於北方城市來說,一般都會更換雙層保溫窗戶。

以100平方米的全裝房為例,進行二次裝修時,至少額外產生2立方米(約2噸)建築垃圾。在這個過程中,業主一般需花費3萬~5萬元購買物料。這是除包含在房價裡的裝修費外,業主需額外支出的一筆錢。

拆牆再砌牆

衛生間的保溫泡沫牆、用膩子粉刷好的大白牆等,容易出現脫皮、起泡等,業主在裝修時大多也會要求剷除牆皮,重新刷塗。其中的垃圾處理費、人工費、材料費等加起來,平均每套毛坯房的牆皮部分大概花費3000~4000元。另外,為了更完美地規劃室內空間,很多業主會在裝修公司建議下拆改非承重牆。

以毛坯房為例,梁先生150平方米的房子就拆掉非承重牆18平方米和飄窗臺3.8平方米,新建牆3.75平方米,這其中,光拆牆人工費就花了近2500元。彭先生說,按他的經驗,每套房子平均要砸掉5平方米的非承重牆,拆改最多的是衛生間、廚房,很多業主都要求裝修公司著重對廚衛進行更人性化的設計。

三方面因素導致裝修浪費

十幾年前,原建設部副部長的仇保興就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精裝修住宅是減少建築裝修浪費和節能減排的解決之道。十幾年過去了,裝修浪費依舊觸目驚心。專家分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

開發商質量把關不嚴

房屋驗收一般是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看房子是否按照施工設計圖紙完成。彭先生說,雖然各地交房標準不同,但大都會對門窗、牆皮、開關插座、燈具、廚衛瓷磚和廚衛用具作出裝修要求,用於測試電源、下水和防水,如果不裝這些,房子就通不過驗收。但驗收只是對裝修工藝等方面提出要求,並沒有對材質、產品品牌和質量等作出硬性規定,所以不少開發商為了通過驗收又節約成本,便安裝質量一般的產品。

2020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萬科精裝房出現質量問題:新房反水、廚房門窗質量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簡單裝修備案成昂貴的精裝修等。據某驗房機構公開的一份涉及各大知名開發商近10個樓盤100戶新房的驗房報告顯示,驗房時發現了門窗、地板、牆面、廚櫃、水電、五金配件等十大類約40個質量和瑕疵問題點。

對開發商不信任

消費個性化需求難滿足

徐燊表示,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住房不僅追求多變、個性化裝修,還得健康環保,尤其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裝修要求,而開發商推出的精裝房多是千篇一律,且容易使人產生生活在雷同空間的不適感。於是,很多人寧願辛苦點,也要親自裝修自己的家園。

當然,也有部分業主選擇二次裝修是由於自身更高的生活品質需求,「花錢買享受」。幾位受訪的業主向記者反映,開關、插座和電線全部換掉,主要就是擔心開發商配備的電線載荷不夠,開關和插座的質量不過關。

政策不夠細化

「全裝修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但從政策機制來說,全裝修房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待建立。」伍止超說,一是缺乏強制性政策。執行層面缺乏強制性推進政策,多數情況下,商品房不做好全裝修也能正常銷售,只要通過驗房即可交付。二是與住宅全裝修相適應的管理模式亟待建立。目前全裝修住宅在招投標、設計、施工、監理環節的配套管理政策相對缺失,質量保證體系尚未建立。部分通過招標的設計、施工公司也不能完全滿足工程要求,特別是裝修監理市場發育不夠成熟,裝修監理相關規範缺失,導致施工監督力度不足。三是合同規定不夠清晰,質量責任難追溯。

目前,購房合同基本都由開發商起草,其中載明的裝修標準比較籠統,缺乏可操作性條款,如只寫明「高級地磚」「進口潔具」等,有些即使寫明了品牌,也未明確型號,而同一品牌的產品往往有不同檔次。

重視裝修浪費問題

減輕環境負擔

裝修浪費,損失的不止是金錢,對環境也是一種巨大傷害。徐燊表示,我國建築垃圾基本是運到城市郊外或農村露天堆放,建築垃圾中的重金屬等各種有害物質會直接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產生汙染。

另外,還會存在堆放安全隱患,有可能引起地面崩塌、阻礙道路等現象。此外,汙染建材的過量生產也帶來環境負擔。例如,水泥生產的過程會排放大量顆粒物、溫室氣體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重複裝修意味著更多的建材消耗,可能造成水泥等建材過量生產,加劇環境問題。

兩位專家認為,減少房屋裝修浪費,全裝房是一個發展趨勢,但需要業主、施工方、地產方共同努力,提高新房產品質量,減少材料浪費和垃圾排放。專家們呼籲從以下方面做出改變:

大力推廣全裝房

政府管理部門要細化全裝修標準,包括更具體的全裝房交房驗收標準,要細化到器具質量、保修時間,並明確裝修質量合格是全裝房必要的交付條件,在交付質量認定上給消費者發言權,對裝修上以次充好的開發商予以重罰,對裝修質量賠付標準作出具體規定。

引導市場有序發展,規範開發商

開發商要重視裝修質量,儘量選用綠色環保建材;提供「裝修套餐」,滿足個性化選擇;實行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一體化」,預售時向消費者徵詢合理裝修意見,對裝修用的品牌、器具的招標讓業主代表共同參與,並將品牌和標準規範納入合同。

建築設計要更「接地氣」

裝修設計理念融入建築物整體設計中,預留改造空間,減少敲牆、新開槽造成的浪費。

消費者要合理科學選擇家庭裝修材料

選擇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木製家具或竹藤等綠色環保的室內家具。

政府要鼓勵新節能材料和設備的研發

通過不斷研發新的節能材料和設備,進一步減少裝修浪費現象。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平均一戶產生2噸垃圾!《生命時報》記者深入調查裝修浪費亂象
    在一些新住宅小區裡,沒用過的潔具、馬桶、瓷磚、窗框、砸掉的牆面等裝修垃圾堆得隨處可見,裝修浪費現象驚人。十幾年前,原建設部副部長的仇保興就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精裝修住宅是減少建築裝修浪費和節能減排的解決之道。十幾年過去了,為何裝修浪費依舊觸目驚心?《生命時報》深入調查並採訪專家分析導致裝修浪費的因素,帶你看看國外如何處理裝修浪費問題。
  • 平均一戶產生2噸垃圾!《生命時報》記者深入調查「裝修浪費」亂象
    在一些新住宅小區裡,沒用過的潔具、馬桶、瓷磚、窗框、砸掉的牆面等裝修垃圾堆得隨處可見,裝修浪費現象驚人。十幾年前,原建設部副部長的仇保興就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精裝修住宅是減少建築裝修浪費和節能減排的解決之道。十幾年過去了,為何裝修浪費依舊觸目驚心?《生命時報》深入調查並採訪專家分析導致裝修浪費的因素,帶你看看國外如何處理裝修浪費問題。
  • 一年1.2萬噸的「垃圾山」不見了?上海這個街道出了妙招
    目前,曲陽路街道各小區已完成20處便民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堆點的建設,並形成固定型、改建型、伸縮型和移動型四種格局,小區環境面貌得到進一步提升。 曲陽是一個大型居住型社區,建築面積約為270多萬平方米,目前有各類小區78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裝修改善居住環境漸成趨勢。
  • 北京家庭廚餘垃圾每天分出近四千噸
    垃圾分類覆蓋超2000萬人記者從市城管委向會議提供的關於貫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中了解到,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覆蓋人口約775萬戶、2095萬人。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城市副中心已基本實現區域垃圾分類全覆蓋。
  • 西安市醫療垃圾處理調查:「醫療垃圾」,都去了哪兒?
    然而,記者暗訪西安市多家診所、衛生所、社區醫院等醫療機構發現,有多數醫療機構對於醫療廢物的處置方法就是簡單地將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裝在一起丟棄在社區垃圾箱內,或自行焚燒,更有診所工作人員透露可能存在醫療垃圾倒賣行為。   西安市自強東路的華映診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幾年管得不嚴,可能有人倒賣,但現在管得嚴了,我們也按照規定來。
  • 每天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這些垃圾怎麼處理?記者走進南寧餐廚垃圾...
    我們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這些垃圾怎麼處理?回收的餐廚垃圾經過處理後變成了什麼?我們930記者日前走進南寧餐廚垃圾處理場所,告訴大家答案。廣西藍德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南寧的餐廚處理項目建設運營和收運工作,總經理助理餘秋橦介紹,回收的餐廚垃圾經過預處理後實現油、水、渣分離,油可以製造生物柴油、潤滑油,剩餘部分經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可用於發電,產生的渣料等還可以經過處理變成養花種草的營養土。餘秋橦說:「油水分離之後的剩餘有機物化進到我們的液氧罐發酵產生沼氣。
  • 福州鰲光路附近數十噸垃圾被清 居民拍手叫好
    建築垃圾堆放 臭氣燻天鰲光路附近小區居民張先生說,這個垃圾堆面積上百平方米,大約有幾十噸垃圾,周邊用木板圍起,臭氣燻天。堆放了一段時間了,現在天氣熱了,滋生蚊蟲,小區居民很有意見。附近居民將此事向中央環保督察組舉報後,信訪件很快就轉到當地。臺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各部門快速行動。
  • 裝修建築垃圾混著生活垃圾扔?海口相關部門回應
    還有業主投訴物業不及時清運裝修垃圾和建築垃圾,影響小區美觀和衛生。此外,近期還有媒體曝出由於沒做好垃圾分類,裝修、建築垃圾因為有生活垃圾等夾雜其中而被拒絕收納。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小區在收集和清運裝修、建築垃圾時,普遍存在夾雜其他類垃圾的現象。
  • 北京市日均生活垃圾產量按萬噸計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生活垃圾難處理已成為全國的難題。 小習慣 大貢獻 據北京市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管理中心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話說生態文明——走進垃圾處理設施」專題節目中介紹,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產量已由每年的635萬噸上升到了1011萬噸
  • 三峽大壩遭汙染:每年十萬噸垃圾綿延江面
    在湖北庫區,僅壩前的秭歸縣,自2008年來,累計投入清漂資金1058.1萬元,投入清漂船隻9597船次,投入作業人員36203人次,累計打撈漂浮物29992.8噸。  湖北庫區秭歸縣統計數據  為了清理源源不斷的壩前漂浮垃圾,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每年需花費3000萬元,自2003年蓄水至今,三峽集團在清理水面漂浮物上投入的費用達到了2.6億元。
  • 30方裝修垃圾急煞物業近一年,城管黨員下沉社區解難題
    今日凌晨,江山如畫小區第四期花樣年·喜年中心寫字樓物業公司熊經理,看到堆放於地下車庫「裝修垃圾暫存點」近一年的30多方約8噸裝修垃圾,被礄口區城管執法大隊直屬一中隊15名隊員幫忙係數清除後,愁眉了一年的臉上,終於綻開了笑容。
  • 北京垃圾分類臨考:廚餘廢料如何變肥料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北京市垃圾分類大考在即,已有部分社區實現垃圾循環利用「小閉環」。4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來到位於海澱區學院路街道東部的二裡莊小區,據介紹,目前這裡已經實現從源頭分類、廚餘垃圾回收、發酵到再利用的微型垃圾循環系統。
  • 壽光市每天產生800噸生活垃圾 都去哪了
    壽光市每天產生800 噸左右的生活垃圾,夏日瓜果類垃圾增多,高溫發酵後容易腐爛並產生異味,必須及時清運處理。高溫下的大街小巷,垃圾清運人員一整天都坐在悶熱的清運車裡,戰高溫、鬥酷暑。隨著夏季清運頻率的增加、垃圾無害化處理頻率的增加,他們的工作時長也在增加。他們用自己的汗水,為壽光市民營造著潔淨舒適的城市環境。
  • 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
    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  「零浪費」生活實踐者餘元半年只產一罐垃圾;開店讓公眾接觸、體驗「零浪費」概念  北鑼鼓巷70號,綠色的門框與紅色的窗戶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一天,她無意中在網上被一個視頻吸引,講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一年全部的垃圾卻只有一個玻璃罐。視頻中的女主人,就是後來對餘元影響很大的零浪費生活方式的鼻祖——Bea Johnson。  這是餘元第一次接觸到「零浪費」這些概念。
  • 「5.1」7天大假 成都3個公園清走垃圾165噸(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遊客愛護公共環境衛生自覺性雖有提高 但亂丟垃圾現象依然存在  本報記者 周滔 實習生 田莉 攝影 馮石  「五一」大假期間,成都市動物園、遊樂園、新華公園7天共產生垃圾約165
  • 「雙11」讓廢品站爆倉 有垃圾站一天收垃圾100噸以上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雙11」會產生多少快遞垃圾?這兩天,餘燕(化名)只要拿著廢舊紙箱出門,就感覺自己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從樓下到垃圾桶這一小段距離,路上有幾位大爺大媽時常走動。只要餘燕拿著快遞紙箱朝垃圾桶的方向走,這些人就會緊緊盯著她,有的甚至會一路小跑上前接走。
  • 湖南破爛大王朱正林:身價超千萬,每日清運垃圾500噸
    朱正林告訴記者,他本來是一名廚師,在2010年之前從事的是餐飲行業,並且在餐飲行業做的還算不錯,擁有自己的餐廳並承包了一個食堂。一次偶然,他在和人交談中無意間發現了廢紙的回收有著極大的商業價值。經過一番走訪調查之後,朱正林如同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一樣,關掉餐廳,回收紙制廢品的念頭心裡不斷燃燒。
  • 一天超2萬噸!@廣州街坊,降低「垃圾生產力」需要你出力!
    莫慌莫慌,我們先來看看兩組數據:第一組數據是1949年以來廣州產生的垃圾,總量千餘萬噸,而其中僅近20年就產生了700多萬噸!現如今,廣州市每天生產的垃圾超2萬噸!這家處理廠從2017年11月20號開工以來,已經安全生產了474天,年累計生活垃圾處理量達266474噸,如今每天處理垃圾2000噸。垃圾處理流程垃圾車把其他垃圾運輸到這裡,進入發酵室發酵3-5天,蒸去垃圾絕大部分水分,降低垃圾的溼度。然後,機械臂將垃圾送入焚燒爐進行焚燒。
  • 遼寧營口市生活垃圾汙染日趨嚴重 部分區縣一度出現「垃圾圍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營口市生活垃圾汙染問題整改工作統籌謀劃和協調落實不力,甚至敷衍推託、表面整改,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置缺乏科學研究和系統規劃,未能有效解決生活垃圾存量大、增量快等問題,垃圾亂堆亂放及汙染問題日趨嚴重,部分區縣一度出現「垃圾圍城」現象,嚴重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
  • 北京垃圾分類條例實施以來,混裝混運行為罰款超三百萬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進入到末端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即其他垃圾量1.6萬噸/日,同比去年下降32%。垃圾分類實施以來,北京新建改造分類驛站916座,提升改造分類桶站6.14萬組,全市居住小區固定桶站建設達標率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