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遭汙染:每年十萬噸垃圾綿延江面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三峽大壩遭汙染:每年十萬噸垃圾綿延江面!

  來源:央視財經

  【近幾年,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報導,每當洪水季節和三峽樞紐蓄水時,三峽庫區的垃圾就從潛伏的犄角旮旯現身,赤裸裸的在長江上奔流,大量漂浮垃圾最終會在三峽壩前聚集。各色破鞋、塑料瓶、酒瓶等垃圾無所不有。那麼這些垃圾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垃圾的出現,現在可以說與人類社會發展如影隨形。越來越多的垃圾,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群眾的生活。近幾年,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報導,每當洪水季節和三峽樞紐蓄水時,三峽庫區的垃圾就從潛伏的犄角旮旯現身,赤裸裸地在長江上奔流,大量漂浮垃圾最終會在三峽壩前聚集。各色破鞋、塑料瓶、酒瓶等垃圾無所不有。那麼這些垃圾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三峽庫區垃圾漂浮帶綿延數十公裡 工作人員:船都開不過去

  湖北省秭歸縣是三峽庫區壩前的第一縣,這裡不僅是舉世矚目的三峽樞紐所在地,更是著名詩人屈原的故裡。鳳凰山風景區與三峽大壩隔江相望,成了秭歸縣發展旅遊業的名片,但在每年的洪水季節和三峽庫區蓄水,這裡的江面上都會出現綿延數十公裡的巨型垃圾漂浮帶,從鳳凰山上舉目望去,江面上的枯樹、雜草和塑料泡沫、舊鞋、瓶子等生活垃圾隨處可見。

  清漂作業人員:前些天比這還厚些,都是垃圾,船都開不進來,都堵住了。

  畫面上是垃圾漂浮帶來襲時,三峽集團和當地政府組織船隻進行打撈時的場景。

  白色塑料泡沫、破鞋、枯樹、雜草等各種垃圾將打撈船團團圍住,打撈人員正在用網兜,一點點地進行清理。

  清漂作業人員:大小20多個船,100多人,突擊打撈,目前根據漂浮物情況,分兩邊,一邊是香溪河口進行攔截,(壩前)重點進行突擊打撈。

  事實上,遭遇長江漂浮垃圾襲擊的並不僅僅是秭歸縣,在三峽庫區,自西到東,重慶、涪陵、豐都、忠縣、萬州、開縣、雲陽 、奉節、巫山、巴東等沿江縣市都不能倖免。

  每年汛期和庫區蓄水期,在三峽庫區的各個縣市,一個個巨型的垃圾帶充斥長江,各個區縣都開足馬力進行打撈,據統計,自2003年三峽庫區蓄水以來,重慶庫區13個區縣每年打撈的漂浮物總計超過了10萬噸;截至2013年底,重慶庫區累計清理長江漂浮物將近130萬噸;

  而上遊未及打撈的漂浮垃圾會順流而下,最終聚集在三峽壩前。在湖北庫區,僅壩前的秭歸縣,自2008年來,累計投入清漂資金1058.1萬元,投入清漂船隻9597船次,投入作業人員36203人次,累計打撈漂浮物29992.8噸。

  湖北庫區秭歸縣統計數據

  為了清理源源不斷的壩前漂浮垃圾,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每年需花費3000萬元,自2003年蓄水至今,三峽集團在清理水面漂浮物上投入的費用達到了2.6億元。

  三峽庫區沿江居民:它一發水就流來了。滿江漂的都是,主要是生活垃圾,還不是人汙染的,自然環境它不會汙染。

  三峽庫區沿江居民:一下大雨就是滿江渣子(垃圾)。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滿江渣子都是什麼東西啊?

  三峽庫區沿江居民:塑膠袋泡沫都有。

  每年洪水季節和三峽庫區的蓄水季節,突擊打撈漂浮物成為了庫區的各個區縣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三峽總公司提供資料顯示:目前由三峽集團公司承擔的委託地方政府實施的幹流清漂經費,在2004年每100公裡江段150萬的基礎上進行了逐年增加,目前已達每年1500多萬元,但漂浮物治理情況並未得到根本改善,壩前漂浮物來量仍然巨大。年年打撈,年年有。十年裡,為了打撈三峽庫區垃圾,國家先後投入上億元。每年幾十萬噸的垃圾又是從哪裡來呢?

  每年幾十萬噸垃圾從何而來 記者探訪沿江村落場景觸目驚心

  12月中旬,記者再次來到三峽庫區,記者看到,經過庫區各個區縣的突擊拉網式打撈,此時江面上的漂浮物已經無影無蹤,遠遠望去,一江碧水,緩緩向東流去。不過常年居住在江邊的居民告訴記者,這樣的好日子並不長,只要水面上漲,垃圾就會順著長江席捲過來,景象觸目驚心。那麼,長江上的垃圾從哪裡來的呢?為了調查垃圾的由來,記者決定,首先從江面開始。

  這是記者在近距離接觸長江時拍攝到的畫面,塑膠袋、酒瓶、藥盒、各式各樣的破舊鞋子,散落在岸邊,漂浮物遺蹟仍舊隨處可見。可想而知,一旦水位上漲,這些垃圾湧入長江。而在江邊上赫然矗立著秭歸縣城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牌子。

  三峽庫區沿江居民:還是地方管理不嚴,沒有管理好。

  附近生活的居民告訴記者,長江本身是非常清澈的,很多垃圾是從長江支流過來的。按照村民的提示,記者來到了秭歸縣茅坪鎮的建東村,這是個依山傍水的村莊,村裡的這條河被當地人稱為寶塔河,千百年來,這裡的居民習慣了逐水而居。這裡距離三峽庫區僅有15公裡。

  在河邊,記者見到了建東村的這幾位村民,有殺魚的、有洗菜的,這位大姐家裡剛殺了豬,她正在清洗豬大腸。

  記者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位殺魚的大姐把魚麟、內臟一股腦丟在了河裡,這位洗菜的大爺,讓摘出的枯葉、菜根也逐水而去。而這位洗豬大腸的大姐,洗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心滿意足得從河裡撈出了這副豬大腸。

  這幾位村民告訴我們,在河裡洗菜、洗衣服是他們多年來的生活習慣。在上遊僅三十米的地方,這個酒莊門前,有大量的垃圾被倒入河道,在這大堆垃圾中,眾多紅色的酒瓶格外醒目;在酒莊的對岸,大量的建築垃圾同樣被肆意地倒入河道。

  記者:我看上面也有像前頭酒莊,把垃圾都給倒在河裡面,你們都沒有意見嗎?

  村民:有意見。有意見沒有地方說。

  在這幾位村民的身後,散落在河道裡的鞋子、襪子、塑膠袋等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而這裡的村民,向河道裡傾倒垃圾已經習以為常。

  村民:漲大水就衝走了。流長江裡。

  陳家壩村位於建東村的下遊,在河邊的這個渠裡,記者看到各種生活垃圾被扔到了裡面。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看到,防洪渠裡到處是垃圾,一旦漲水,這些垃圾就會順著渠道流入寶塔河。隨後,記者沿著寶塔河順留而下,每走一段都能看到河道裡有一堆一堆的垃圾。面對一堆堆的垃圾,當地村民似乎並不擔心。

  河道裡的垃圾

  村民:一漲大水了就衝走了。

  記者:漲大水的時候就衝走了,那衝到哪去了?

  村民:衝江裡了。

  這位大姐告訴我們,這裡距離長江更近,僅有六七公裡,這裡的村民也知道,這些垃圾最終會匯入長江,長江水面的巨型垃圾漂浮帶,他們也都親眼目睹過。

  記者:那咱們這有人收垃圾嗎?

  村民:有人,有人收垃圾。

  記者:有人收,那我看河道裡頭還是挺多垃圾的,收不過來還是怎麼回事?

  村民:一般的垃圾桶太少了。

  這裡是陳家壩村下遊的九裡村,是秭歸當地最具實力的產業村。村裡聚集了多家建材廠、玻璃廠、造紙廠、製鞋廠。寶塔河流經這個村匯入長江,記者看到,寶塔河骯髒不堪,除了一堆一堆的生活垃圾,還有化糞池和下水道。這個養豬場就建在寶塔河邊,養豬場後牆外的這個管道,直接連著寶塔河。由於各種糞便攪合在一起,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惡臭,令人作嘔。

  養豬場後牆外的管道直接連著寶塔河

  村民:豬餵多了,沒這麼大的化糞池,就直接傾倒到這個溝裡,豬糞還是出來的,本身洗豬圈都是弄小溪裡了。

  這個造紙廠同樣位於寶塔河畔,當地村民告訴我們,這是秭歸縣最大的造紙企業,在河邊記者看到,這個廠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直接排到了寶塔河裡。而再經過不到三公裡,寶塔河就匯入了長江幹流。

  這就是我們記者10天前,在三峽庫區拍攝到的畫面。這個地方距離三峽大壩方圓不到50公裡。而在長江三峽庫區垃圾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時,我們的記者發現,其實庫區垃圾的隱患還遠不止這些。

  庫區垃圾隱患眾多 二次汙染風險大

  秭歸縣華新水泥廠是當地處理垃圾的地方,一進廠門,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就看到從長江打撈上的各種漂浮垃圾。

  華新水泥(秭歸)有限公司總經理向長宏:目前我們還有八千多方(待處理),今年累計進了(處理了)九萬八千方。

  在華新水泥廠的廠房裡,鏟車將粉碎、烘乾後的漂浮物運至窯尾分解燃燒,這些漂浮物將經歷1700攝氏度高溫的焚燒,產生熱量直接用作生產水泥的替代能源,燃燒後的殘渣將直接成為水泥原料,整個過程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氣體和殘渣。華新水泥廠漂浮垃圾處置項目從2010年投產以來,5年的時間,累計處理了40萬方三峽庫區的漂浮垃圾。

  鏟車將粉碎 烘乾後的漂浮物運至窯尾分解燃燒

  記者:那我們這個處置能力現在是達到多少?

  向長宏:我們當初的設計是按照每年20萬方這麼一個能力來處置的,後來我們通過把烘乾技術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烘乾能力現在可以達到25萬方,有的時候可以達到30萬方。

  華新水泥廠的這位負責人告訴我們,2008年華新水泥和三峽總公司正式籤署了水泥窯協同處理三峽庫區漂浮垃圾的合同,2010年項目投入運行,項目累計總投資7100萬元,設計的年處理能力是20萬噸,但通過技術改造,目前的處理能力可以達到30萬方。

  但事實上,華新水泥廠每年處理的漂浮物遠遠達不到設計的處理能力:2010年處置三峽漂浮物6.9萬噸;2011年2.5萬噸;2012年13.8萬噸;2013年7.8萬噸;2014年截至目前處置了9.8萬噸,共計40.8萬噸。從投入和產出來計算,這個項目自上馬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向長宏:不能盈利,盈利談不上,整個過程談不上賺錢,短期可以,長期不行。現在水泥行業可以說是一個微利潤或者說虧損這麼一個經營局面。

  在不斷地調查中記者發現,一邊是斥巨資上馬的無害化處理項目在連年虧損,而另一邊,由於缺乏完善的垃圾收集、清運系統,三峽庫區大部分的漂浮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被填埋或焚燒了。

  大部分的漂浮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被填埋或焚燒

  秭歸縣文化村距離縣城60公裡,在這個村最繁華的集鎮上,每過兩天就會有垃圾車來清運垃圾。

  記者:送到什麼地方去?

  湖北省秭歸縣文化村環衛工人:送到我們專門的填埋場。

  那麼,這是怎樣的填埋場呢?記者驅車在崎嶇的盤山路上顛簸了半個小時,終於見到了文化村的垃圾處理場,令記者震驚的是,這個垃圾場居然建在村子上遊的河道裡。

  記者:這個填埋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的呢?

  湖北省秭歸縣文化村書記屈萬俊:填埋場是從2004年就開始建了。垃圾全部都是堆在這裡。

  記者:前前後後也有十年了?

  屈萬俊:有十年了。

  這個垃圾場堆放了文化村十多年的垃圾,多年來,填埋的垃圾已經把河道填出了一塊巨大空地。在這片空地上,還建起了一個鐵礦粉碎廠。整個垃圾場已經填埋的區域散落著礦石粉碎廠產生的紅色粉末,還沒來及填埋的各種生活垃圾散發著陣陣惡臭,而一旁的河流則渾濁不堪。

  記者:當時為什麼選在這個地方呢?

  屈萬俊:這個地方的話人也比較稀少,這裡面全部都是山,沒有人員。其它沒有地方。

  童莊河的河道是長江的一級支流,在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上,記者腳下踩著的是巨大的垃圾堆,眼前看到的是鐵礦粉碎廠。十年多的時間裡,大量重金屬等汙染物排向童莊河和長江。

  記者: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在這?

  屈萬俊:無奈,沒有辦法,到山上去的話,這個路比較窄,而且不安全,再加上這個地方的人員比較稀少,建在一個人員比較集中的話,不環保,居民也有意見。

  記者:未來如果這塊填滿了的話,我們會放在什麼位置呢?

  屈萬俊:目前的話我們也在想,能不能把這個上面增加高度,但是這始終不是治本之策。

  文化村的書記告訴我們,由於沒有完善的垃圾清運系統和統一的垃圾處理渠道,目前的狀況,讓他感到很無奈,自己也生活在這個村,明知會影響環境,汙染河道,但卻無力改變現實。

  屈萬俊:這個垃圾處理,應該說這是最初級的,最原始的,應該說也不是很合規的,我們也建議規範的垃圾處理,實際上這也不是個長遠之計。我們呼籲了上級財政,把農村的垃圾清運納入財政預算,適當地可以補貼,要不然農村的垃圾就無法進行清運。

  然而,向長江三峽排放各種垃圾和汙染物的遠不止這一個地方。記者沿著童莊河向下遊行走,在文化村的鄰村,記者看到了公路邊的這個垃圾池裡堆滿了垃圾,溢出來的垃圾,直接進入到河裡。

  記者:多久會拉一次?

  村民:到現在沒拉過。垃圾多了,我們就用火燒。

  由於村裡的經濟狀況不好,雖然每隔一段就修建了這樣的垃圾池,但卻從來沒有人進行過清運,這位大爺告訴記者,垃圾池滿了以後,附近的村民通常會選擇焚燒。

  屈原鎮的西陵峽村,因為和三峽之一的西陵峽遙遙相對而得名,那麼這個村的垃圾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我們驅車沿著崎嶇的山路攀爬了半個小時,終於從村委會所在地到達了這個村的垃圾場。

  記者:這是什麼時候建的?

  湖北省秭歸縣西陵峽村副主任向祖兵:2013年竣工的。

  記者:當時為什麼要建這樣一個垃圾處理場呢?

  向祖兵:建垃圾填埋場,主要就是方便老百姓周圍的垃圾不流入長江,不影響公路兩邊的衛生環境。

  記者:那以前我們沒有建這個的話,我們的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向祖兵:隨意撒了,有些是扔到水溝裡,流到長江裡去,影響環境。

  村裡人告訴我們,自從有了這個垃圾場以後,村裡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向祖兵:我們老百姓的房前屋後都是乾乾淨淨的,有垃圾都運到這個地方。

  村民們說,有了這個垃圾填埋場,村子和沿江水域都乾淨了,但在調查時記者發現,這些表面乾淨的地方卻潛在著二次汙染的風險。西陵峽村地處山區,千百年來村裡人畜飲水和農業用水,都來自上山的泉水,而現在,村裡的垃圾場建在了整個村子的最高處,只要下雨或山洪爆發,垃圾填埋場的有毒有害物質就會滲入地下,汙染整個村子的土壤和地下水。

  垃圾填埋是最直接的方法。這裡是秭歸縣垃圾填埋場,垃圾場已經堆放地滿滿當當,還不斷有環衛車來這裡傾倒垃圾,各種大型的機械也正在忙碌著對垃圾進行填埋,垃圾場內已經腐爛的垃圾散發出了酸臭的味道,吸引了成百隻烏鴉來這裡覓食。

  秭歸縣垃圾場,投入使用已經有10年時間了,根據秭歸縣環保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天秭歸縣城都要向這裡運送 120噸垃圾,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由於空間有限,一年之後這裡就這只能封場。與此同時,秭歸縣的屈原鎮、歸州鎮、水田壩鄉、郭家壩鎮等七個鄉鎮的垃圾填埋場每天需要填埋超過95噸的生活垃圾,這還不包括許多村自己建的簡易填埋場每天處理的垃圾量,在土地資源緊缺的三峽庫區,究竟還能拿出多少土地來填埋源源不斷的垃圾呢?前面我們看到,無害化垃圾處理項目連年虧損,鄉村的垃圾隨意填埋和焚燒,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就是這樣飽受汙染。一旦暴雨或洪水到來,這些被埋在地下的垃圾就會被衝進長江,後果可想而知,這也就不難解釋,三峽庫區的垃圾為什麼年年打撈,年年有。那麼我們到底該怎樣破解庫區的垃圾治理難題呢?

  專家呼籲應加大農村垃圾處理資金 加強當地居民環境教育

  為了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通過了《三峽庫區及其上遊水汙染防治規劃》,但十多年時間過去了,每年洪水季節,三峽大壩卻還是會出現幾十萬噸的垃圾。馬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他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三峽庫區主要的覆蓋範圍是農村,而目前農村的垃圾清運、處理體系還很不健全。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過去生產,生活垃圾在農村相對比較少,現在農村也像城市一樣,用這些一次性的物品,產生的量比以前要多,而且不是以前農村固有的垃圾,很多可以自然降解,尤其是在農村沒有垃圾整體的系統地收集和清運這樣一個系統,所以通常垃圾就會堆放,尤其是在河岸邊有些開闊地,荒地,他們會堆在那,一旦進入到雨季的時候,很多就會進入到河裡。

  在湖北秭歸長江的各個支流,河道裡遍布了各種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甚至有向河道裡排人畜糞便和工業廢水的現象,垃圾的清理、運輸、狀況令人堪憂,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

  馬軍:確實我們的江河長期以來,被作為流動的垃圾場去使用。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們不能光建起高樓大廈,這種寬的馬路,我們也需要同步地去建設好這些汙水垃圾這些處理設施,要配套,要做為城鎮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垃圾清運之後的處理也是一個重大的課題,而目前在三峽庫區,大部分的生活垃圾被填埋或焚燒,不盡浪費了土地資源,更是汙染了空氣、水源和土壤,怎樣才能讓庫區的垃圾得到合理的處置、避免造成二次汙染呢?

  馬軍:國家在這方面需要投入,要將資金進一步向農村地區傾斜,能夠協助農村去解決它存在的汙水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夠通過環境教育,環境知識的普及,讓當地居民能夠認識到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實際上自己的生存環境,自己的一方水土,就沒辦法很好地保護了。

  馬軍認為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地區垃圾處理的資金投入

  半小時觀察:

  為了治理三峽庫區的垃圾,我國年年都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年年打撈、年年有,這是庫區垃圾的現狀。每到新一輪蓄水期或者水位上漲的時候,幾十萬噸的垃圾就會在三峽形成龐大的垃圾帶,就會有打撈船晝夜工作,忙個不停。幾天的打撈,暫時還給三峽一池清水,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不了一年,新一輪垃圾又會出現。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人說,庫區的垃圾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其實這並不難。只有從源頭抓起,讓那些垃圾清運系統有效地運轉,少些表面文章、少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從根本上解決庫區垃圾的治理,這個難題就會有解開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會被攻擊嗎 常規武器對大壩沒用(組圖)
    常規武器對三峽大壩沒用  三峽大壩是一座堅固的混凝土重力壩,大壩由2689萬噸混凝土外加29萬噸鋼筋和25.5萬噸鋼材組成,壩高185米,大壩底部寬121米,壩高和壩寬都超過100米。  關於三峽大壩的堅固性,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明確表示,三峽大壩的設計特點,可以使遭受打擊的破壞性減到最小。
  • 形勢嚴峻 世界第一大壩三峽克難完成蓄水
    三峽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從9月10日開始,三峽開始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資料顯示,資料顯示,175米是三峽樞紐設計的正常蓄水位。三峽水庫在每年汛末蓄水,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通航、發電、補水、抗旱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 中國人的長江史詩變奏曲——「2019美麗中國行」參訪三峽大壩
    央廣網宜昌7月2日消息(記者李展鴻)由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19美麗中國行 三峽宜昌行」採風活動近日走進湖北宜昌,由全國知名作家、主流媒體記者、旅遊達人等20餘人組成的採風團乘遊輪經葛州壩入西陵峽,先後走訪了屈原故裡與三峽大壩,實地了解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前世今生及其給三峽地區乃至整個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 三峽大壩之憂
    三峽大壩主體工程一年前才竣工,大壩上遊640公裡的長江水域成為一個大水庫。而如今有地質學家稱,三峽大壩攔截水量的龐大重力已開始在好幾個地點侵蝕長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動頻繁,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滑坡災害,也使得像廟河這些大壩附近的地區的地質結構被破壞。廟河是一個距離三峽大壩上遊16公裡的村莊。
  • 中國三峽大壩養的上萬條大魚,如今怎麼樣了?外媒:這不可能
    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同時三峽大壩在下遊乾旱時可以及時增加放水量以此來緩解乾旱困境,而且據了解三峽大壩的建成讓宜昌至重慶660公裡的繁重航運情況得到改善,萬噸級的船舶可以通過三峽大壩直接到達重慶港,為船舶運輸減少了很多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三峽大壩的建成也讓周邊的旅遊業以及其他相關產業得到了充分發展,每年與三峽大壩相關的產業風險GDP已經達到了近一萬億。
  • 26年前,修建三峽大壩時,9位專家否定此方案,顧慮發生了嗎?
    三峽大壩的修建給當時的在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是現在國家綜合力的一體現。當初是否修建三峽大壩,這個中國百年夢想中的一個角色,國家領導人在建國方略也中提到過這個問題。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發電,防洪和航運三方面。如今,三峽大壩成為了世界發電之最,每年發電量可以達到1000億度,相當於每年節約了5000萬噸煤。滔滔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電,使空氣汙染大大改善,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大量減少。對發電產生很大的貢獻。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就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聊一下三峽大壩到底是有多堅固。一直以來三峽水利工程都存有很大的爭議,三峽一直被詬病的其實就是由於建設三峽所造成的移民問題和部分川東的生態問題,但是三峽在防洪、發電和航運上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峽大壩竣工距今已經11年,興衰利弊自有後人來評。
  • 守衛三峽大壩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 足跡
    宋向華表示:「自從三峽水庫開始蓄水之後,像我的家鄉宜昌市興山縣現在也有了碼頭,航運也特別發達,也帶動了我家鄉的經濟建設,這幾年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這裡守衛大壩,其實也在守護我的家鄉,守護著大壩下遊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生活。」
  • 為什麼會在三峽建大壩?好處太多了!
    在三峽大坍的建設過程中,有兩件大事都是在歷史上的明天——11月6日完成的。1997年的11月6日,三峽工程進行大江截流。2002年的11月6日,三峽大壩導流明渠合龍。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在三峽建大壩吧!在三峽建大壩的設想,和長江洪水有關。
  • 三峽大壩僅就發電一項,已經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峽大壩鳥瞰圖。從上遊看三峽大壩,上遊高峽出平湖。現在只能遠觀,任何遊客不得近距離接近大壩。水電站採用壩後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以及後來建成的右岸地下電站共安裝6臺機組,加上左岸廠房14臺,右岸廠房12臺,三峽電站安裝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高架電塔。
  • 謠言纏身的三峽大壩 到底有著怎樣驚世駭俗的實力
    北京時間7月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即便如此,隨著南方多地洪澇災害而起的三峽大壩崩潰論調並未消失殆盡。其實三峽大壩自建成之日起爭議就從未停過,尤其是每年夏季雨水泛濫之時,「大壩變形」、「大壩崩潰」論便開始甚囂塵上。
  • 三峽大壩工程圖_2020年三峽大壩工程圖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5月13日,世界最大的升船機——三峽升船機工程通過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驗收,初定今年6月投入運營。  三峽大壩攝影圖三峽升船機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達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提升重量和高度,均為世界之最。作為三峽工程的永久通航設施之一,三峽升船機是客貨輪和特種船舶的快速過壩通道。
  • 三峽「水兵」守護大壩23年
    三峽「水兵」守護大壩23年    ■楊勝奎 中國軍網    1994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動工。那年底,我參軍入伍來到武警湖北總隊宜昌支隊,成為一名光榮的三峽水上衛士。    三峽工程被稱為「超級工程」,大壩安危事關國計民生。我所在的三峽艦艇大隊長年擔負三峽庫區水面反恐警戒巡邏任務,對大壩形成水上、水下、空中多點面立體防護力量。    經過部隊短期培訓,我很快掌握了衝鋒舟、快艇、消防艇等多種船艇的操作技巧,成了大隊的業務骨幹。
  • 三峽大壩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衝垮嗎?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大壩,大壩總長度為2308米,高度為185米,相當於60層樓高,可以儲存約393億立方米水量,三峽大壩的實際高度是壩高185米。三峽水電站將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地下廠房裝有6臺水輪發電機組),外加兩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000億度,是世界最大水電站。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在哪個城市
    歷時17年才建成的三峽大壩,在我國可以算是人盡皆知的世紀性超級工程,在我國防洪抗災上也起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從今年洪災足以看出修建三峽大壩的可取之處,但大家清楚三峽大壩建在哪裡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飛彈摧毀三峽大壩有多難? 看了大壩的軍事防護,這下你可以放心了!
    但總有人對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心存疑慮,總有人擔心未來爆發戰爭三峽大壩很容易被摧毀。那麼三峽大壩這麼一個偉大工程,真是那麼容易被人摧毀嗎?我們不妨先看看三峽大壩所處的位置。三峽大壩地處華中地區西部的湖北省宜昌市,距離上海地圖直線距離1000公裡左右,遠離四周邊境。以解放軍目前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防空實力,恐怕即使是美國也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毫髮無損的飛臨宜昌上空對三峽大壩實施遠程轟炸吧。
  • 三峽水庫成功蓄水175米 長江再無枯水期(組圖)
    1  輪船上下水速度差不多  根據重慶海事局提供的數據,昨天上午9點,在三峽大壩成功蓄水175米的同時,重慶寸灘港的水位達到了175.91米,這個數據顯示,大壩的首尾水位高差不足1米。  據介紹,朝天門至江津航道63公裡航段,是航道部門歷年來的一塊心病:江面十分狹窄,汛期有效航運江面也只有六七十米寬,而且暗礁險灘密布,有出名的蝦子梁、車亭子、胡家壩、豬兒石、三角磧等險灘暗礁。因此,抵達江津的船舶不得超過1000噸。  庫尾水位達到175米後,對朝天門至江津乃至到瀘州的航道,都有歷史性意義。
  • 三峽大壩——你所不知道的過往
    1953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長江千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庫規劃的介紹時,希望在三峽修建水庫,以「畢其功於一役」。他指著地圖上的三峽說:「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麼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先修那個三峽大壩怎麼樣?!
  • [分享]三峽大壩工程圖資料下載
    5月13日,世界最大的升船機——三峽升船機工程通過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驗收,初定今年6月投入運營。  三峽大壩攝影圖三峽升船機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達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提升重量和高度,均為世界之最。作為三峽工程的永久通航設施之一,三峽升船機是客貨輪和特種船舶的快速過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