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021-01-08 樂谷的世界

《蘇東坡傳》簡介

《蘇東坡傳》原為英文著作,名稱為《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共四卷28章。

第一卷寫了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二卷寫壯年時期,第三卷寫成熟階段,第四卷寫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

全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做了生動描述和評價。《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為得意的作品,也被稱為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

林語堂先生撰寫《蘇東坡傳》,從原序到正文,字字句句、點點滴滴都能夠讓人感受到事無巨細而且樂在其中的描寫。正如原序開篇所說:「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

喜愛蘇東坡的人,如果有幸讀到林語堂先生著作,可以藉由林語堂先生之眼觀望歷史,從點滴脈絡中去尋找那個時代和那個與眾不同的文豪成長之問。喜愛這本書的朋友可在文末點擊「購買」。

兩個女人:母親、第一任妻子

歷史上記載了蘇東坡8歲時候發生的一件事。

父親進京趕考,蘇軾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後漢書》。書上記載了一個英勇無畏的青年範滂的故事: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讀到這裡,8歲的蘇東坡發問:「母親,我長大後若做範滂這樣的人,您願不願意啊?」母親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從這件事,可以聯想到身為詩人、哲人的蘇東坡,拼命將自己個人之平實常識,向經濟學家王安石進行邏輯對抗的勇氣,究竟來自於何處。是從小立志教育的薰陶奠定了堅強性格的基礎。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是蘇東坡寫給亡妻的情思之詞。王弗16歲嫁給蘇東坡,26歲那年故去,並留下六歲的兒子。朝夕相處的青春歲月,恩愛攜手的生活片段,總讓蘇東坡回顧、難忘。在妻子離去後第十年,蘇東坡寫了兩首詞,以離奇悽豔的音樂之美來寄託情思。

這首詞的意思是,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量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卻又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裡,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悽涼悲傷。

蘇詩文書畫藝術的卓絕之美讓人們嘆為觀止,首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成為傳誦千古的悼亡之詞。

兩個男人:父親、弟弟子由

父親蘇洵從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在蘇東坡8歲的時候進京趕考。之後能夠文名大噪,並且不被才氣縱橫的兒子名氣所淹沒,確實不易。蘇洵的個性剛烈,不服管教,十分痛恨那個時代的教育方式。

蘇洵注重思想觀念,而詩文創作需要有相當的藝術雅趣,措辭也要有相當的精巧工穩,這成為蘇洵科考失利的原因。

人們對蘇洵的評價是「天賦極高」;對蘇東坡的評價是「學術思想更為淵博」。

「風雨對床」之思,是蘇軾與弟弟蘇轍的情感寫照。

那時,從京都到鳳翔的書信需要10天才能夠到達。兄弟二人在每月詩涵往來的唱和之中,用同韻同字磨練寫詩技巧。從這些發自肺腑的親情表達中,經常可以看到令人驚喜的清新思想,用固定韻腳的字,各行有自然的層次,正是這些琢磨之處造成的困難,更增添了兄弟之間的樂趣。

蘇轍,字子由。他的氣質與哥哥完全不同,恬靜冷淡,穩健而求實際,在官場上比哥哥更為得意,官位做得更高。林語堂評價子由:「也許源於他不像兄長那麼倔強任性,也許是因為他不像兄長那麼才氣煥發,不那麼倔強任性,因而在政敵眼裡不那麼危險可怕。」

後來,子由在兄長的墓志銘上鐫刻:「我出從公,賴以有知,扶我則兄,誨我則師。」

我是樂谷/優質創作者,資深新聞人。與您一起講述人物故事,感悟生活智慧。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對妻子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可終究難相望。一直都喜歡蘇東坡的這首詩詞,雖然它只是一首悼亡詞,但也被深深感動了好久,如同神話一般,可觸而不可及也。這段時間在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雖然書裡提到蘇東坡與妻子王弗的生活情節並不多,但裡面的寥寥幾句話,也讓我對王弗有了深刻的印象,王弗是一個知書達理、聰明能幹、善解人意的女子。他們剛結婚時,蘇東坡一直以為妻子不識字,沒想到在他讀書卡了殼時,妻子在旁邊暗暗提醒他一句,讓蘇東坡又驚又喜。從此,王弗常伴在身邊,自己執筆寫書,妻子研磨在旁。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人悽涼心也悽涼!
    至今為止我聽到的最悽涼的一句話是蘇軾詞中的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陰陽兩隔,自此再無相見的可能,因此此句讀來自人到心,都悽涼無比。全詞如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古人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有自己獨特之處,在表達思念上也是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歡的在表達情深思念上的最具畫面感和情感的當屬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 蘇軾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深度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出自北宋詩人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其古詩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八年),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這首「記夢」詞,實際上除了下片五句記敘夢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
  • 蘇軾與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一首寄夢詞,也是一首悼亡詞。它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他不忍傷害現任妻子的感情,然而就在王弗逝世十周年之際,這份蘊藏了十年的思念。終於在夢中爆發。也成就了蘇軾這闕,名垂千古的經典詞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宋詞閒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於是他寫了一首詞,這個人就是蘇軾,寫的這首詞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全詞如下:(蘇軾像)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之後的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任密州知州的蘇軾忽然夢到自己的愛妻王弗,於是寫了這首詞。
  •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文 | 倩墨 · 主播 | 放公子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mp300:00來自有書共讀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獨立堅強,然後努力走到一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紅塵俗世最幸運是遇見你作為一個詩人,蘇軾已足夠出名。作為一個丈夫,他和妻子王弗的動人愛情故事,卻鮮為人知。蘇軾,一個上京趕考的無名書生。
  • 蘇軾最深情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無非就是生死相隔,蘇軾就用這樣一首悼亡詞來表達了他內心的愁思。北宋年間,幡然醒悟的蘇洵拾起書卷,靜心教誨子女,這本該是父慈子孝,和氣致祥的景象,然而一向謙恭謹順的蘇軾,卻在成婚之際,逃婚了。蘇軾躲進山林,以此抗拒這強加給他的姻緣。直到蘇洵送蘇軾到鄉貢進士王方開設的青神中巖書院求學,結識了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生離,則人世尚有重逢之日;死別,卻當真是天地茫茫皆不見,再無聚首之期。這首詞是蘇軾寫給結髮妻子王弗的悼亡詞。那時,妻子已然去世十年有餘,詩人每每強忍著自己不去思念,卻終究難以忘懷。你孤獨的墳塋遠在千裡之外,縱使我心中再不舍,又能到何處去訴說滿腔悲傷悽涼呢?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字飛花令來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還有比這更深情的麼?那麼,「十」字都有哪些飛花令呢?1.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宋—嶽飛《滿江紅》)2.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唐—李白《將進酒》)3.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南北朝—佚名《木蘭辭》)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三首描寫相思的悼亡古詩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三首描寫相思的悼亡古詩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清明節到了此時已經算是過去了,那些掃墓歸來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些悵然若失呢?對於相隔陰陽兩界的親人,或者朋友,是不是還有著深深切切的思念呢?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不僅讓人聯想到蘇軾的那首掉亡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此刻的蘇軾是痛苦的,痛苦的是妻子亡故十年,而自己卻在外身不由己,無法看望故土的那份思念,只能是心中遐想著光陰匆匆一別十年,縱使相逢應不識。因為,這十年間變幻無常,曾經的翩翩公子現如今已是塵滿面,鬢如霜。過度的思念使得蘇軾夜來幽夢忽還鄉。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與愛妻王弗的摯愛深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天人永隔十年後的一天,他夢見了愛妻,醒來痛徹心扉,便寫下了這首深情動人的悼亡詞。曾經的海誓山盟,都隨著摯愛的逝去被歲月埋葬,回憶越美好就會越心痛,成了不敢觸摸的傷,卻依然「不思量,自難忘」。摯愛的逝去帶走的是美好的過往,留下的是生命不可承受之殤,時間也無法衝淡,只能更加深厚重的思念。
  •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初學蘇東坡懷念亡妻的這首詩詞還是在十多年前,記得當時老師滿懷深情地講解這首詩詞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打動我,我只是覺得他很可憐,孤孤單單的。這些天有一篇報導肯定大家都知道,一個母親帶著兩著兩個兒子投河自盡,網上流傳她的遺書,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七年婚姻,公婆刁難,丈夫不作為,換來了今天的悲劇收尾。說實話,我感觸很深,因為我的丈夫很多時候面對婆婆的刁難也是無動於衷。也是七年的婚姻,我吵過,鬧過,想過離婚,還好,婆婆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想想那些年我抱著女兒深夜流的淚水,看看今天她的結局,真的後怕。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晃,離2008年5月12日已經十年了。
  • 詩詞鑑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江城子》
    清明節了,我認為四大悼亡詩詞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當屬蘇軾的這首《江城子》,起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一句「千裡孤墳,無語話悽涼」,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倆人陰陽相隔的沉痛之情,他對往日美好時光的依戀之情。讀後讓人不覺有了撕心裂肺的深深痛楚,眼淚也跟著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全詞基調悲傷悽涼,情意綿綿。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來讀蘇軾這首思妻的千古佳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詩叫做《江城子》,寄託了蘇軾對妻子真切實際的愛意,通過字裡行間可以直白地看出來,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一種悲傷的情感在裡面,斯人已逝,再多的愛意也轉換成了思念與悲痛,讓人感傷。
  • 蘇軾7大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句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寫在蘇軾妻子王弗去世10周年,這幾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1:不管人還是命運,誰想要你難堪,你就要還他笑臉,要不然他們就得逞了。2: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五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在十年之後,他在山東密州做知州,心情抑鬱,仕途困頓,遙想他的愛妻,卻不得見。於是他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想到當年在小軒窗,他的夫人正梳妝,如果現在見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惟有淚千行」。又想到下的短松岡,他夫人的墳。所以蘇軾這個大才子,把他對於妻子的全部深情凝聚在這短短的詩詞中,為我們後人留下了長長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