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四大悼亡詩詞:西晉潘安的《悼亡詩》、宋代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唐代元稹的《離思》、宋代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清明節了,我認為四大悼亡詩詞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當屬蘇軾的這首《江城子》,起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一句「千裡孤墳,無語話悽涼」,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倆人陰陽相隔的沉痛之情,他對往日美好時光的依戀之情。讀後讓人不覺有了撕心裂肺的深深痛楚,眼淚也跟著忍不住地流了下來。
全詞基調悲傷悽涼,情意綿綿。上片是他對早逝妻子王弗的思念之情,寫實。下片是記述他對早世妻子依戀不舍的夢境,寫虛。尤其是下片中「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人物白描,看似是平白直敘而又樸實無華的白話,實際上卻收到了虛實相合、濃淡相間的藝術效果。又有上片、下片的最後,一句「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和一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作者的悵惘悽苦、作者的款款深情,是從字裡行間汩汩流出,也是從肺腑中汩汩流出,自然又深刻,平淡又真淳。
陳師道也曾讚美過蘇軾的這首《江城子》:「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全詞情致哀婉,境界深致,詞中字字蘊含的血和淚,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能深切感受到他的那一種痛徹心扉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