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普通話不是不許講方言 保護方言並不是消滅方言

2020-12-14 中國政府網

   2007年8月16日上午9:30,教育部舉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新聞發布會,向新聞界介紹「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有關情況。

   [東方早報記者]剛才李司長在介紹中說到,上海的學生說上海話的比重隨著年齡的增加在上升,小學生說上海話的比例是37%,大學生的比例是70%以上,請問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距?這是不是說明,普通話對小學生更具有吸引力,而對大學生正好相反呢?第二,我國存在哪些瀕危方言?對瀕危方言有沒有採取措施?去年的調查中有這樣的一些報告,而今年沒有,請介紹一下。

    [王鐵錕]關於上海市學生的方言情況的調查,是上海市語委做的一項工作。這個調查分析了一些原因,我們的報告裡也講了一部分。實際上是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說方言,希望孩子很好地掌握普通話,雖然不說,但是孩子說方言是沒有問題的。另外,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多孩子不會說方言,是因為父母不會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像孩子小其他會叫「爸爸、媽媽」一樣,再過一段時間就改「爸」,再過一段時間就叫「老爸」,在語言發展的階段,事實上這些孩子聽的方言比較多,但詞彙各方面沒有變化。這個調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第二個問題,漢語有哪些方言瀕危?說心理話,我們心中無數,因此我們現在正在呼籲能夠對整個中國的語言,包括漢語和方言、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方言進行一次普查活動,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語言資源有多少,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我們的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今後社會能關注國家語言資源,注意保護民族語言和漢語裡的各種方言,使它們不至於像物種一樣很快滅絕,因為我們知道,世界的多樣性是人類非常寶貴的東西,而現在全世界,據估計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特別是過去交通、通訊不發達,窮山惡水保護了很多的方言,現在農民工進城,電視發達、教育發達,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保護我們的語言方言,保存下來,乃至於記錄下來也很好,這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語委現在正在研究呼籲進行中國語言普查的問題,到時候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來參與。 

    我補充一下關於方言和普通話的關係。剛才問到上海市的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很多地方單行,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代替方言?我們的書中提到了有關職能部門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注意方言的問題。大家知道,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裡對推廣普通話有明確界定,主要是四大領域,政府機關、國家公務員要帶頭,新聞媒體要作榜樣,公共服務行業推廣普通話是為了順暢地溝通,很多人到廣東去,服務員如果不會普通話,連點菜都無法順利完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是學校,校園裡要推廣使用普通話。除了這四大領域,只要是能方便溝通的,講方言、講外語、講少數民族語,都可以。因此,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裡推廣普通話並沒有說不許大家講方言,只是說確定了在四大領域裡要講普通話。因為中國的方言非常多,從政府機關、新聞媒體、服務行業來講,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周有光先生講過,最近幾年普通話在中國的推廣非常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人員流動,你只會講方言,到了另外一個不講你這種方言的地方,如果你不會普通話,就無法交流。

    方言的保護,其實從通用語言文字法來講,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構建一種和諧的語言生活環境。就像一個人既會說普通話,又會說方言,他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按照不同的需要來說話。

    剛才發布的上海市的調查,實際上也是因為有人擔心將來上海方言會不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很多人認為,小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講普通話,會不會把方言忘記了?這個數據正好表明,上了大學以後,除了上課、和其他同學交流以外,回到家裡反而更多地講方言。這說明,在小學、幼兒園裡讓孩子說普通話,其實不會對方言構成威脅,這也能打消一些人的顧慮。 

相關焦點

  • 語言資源保護丨曹志耘:保護方言與推廣普通話「並行不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何使各語言、各方言多元互補?政府、學校與社會又當如何形成保護方言的合力?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之間是否存在矛盾?現場,曹志耘接受紅網時刻記者的採訪。所謂多語分用,就是要接受多語共同存在的現實,多語共同存在的權利;要明確各種語言、各種方言在多語分用裡的身份,已佔據相應的位置,發揮不同的作用。曹志耘以長沙為例,在政府機關和學校使用普通話、市民在家可說長沙話或者其他方言,甚至少數民族語言。「又比如,今天的語言資源保護大會開幕式上,我們除普通話外,還使用英語、法語。」
  • 說方言,還是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  面對普通話與方言的「對立」,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曾表示,「中國政府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就明確指出方言將在一定領域和特定地區內長期存在,並要對方言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 王珂: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要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王珂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珂接受新華網專訪,就加強對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提出建議。
  • 陳小春倡議保護粵語推廣普通話與保護使用方言並不矛盾
    陳小春 2月6日凌晨,陳小春寫長文倡議保護粵語陳小春表示推廣普通話與保護使用方言並不矛盾。陳小春還表示,每種語言都是文化的載體,有著其獨特的內涵,推廣普通話與保護、使用方言並不矛盾。 陳小春的這篇長文迅速引來網友們的關注,大家意見不一。有網友針對山雞哥舉出的詩詞例證,認為這些例子不妥,古代漢語與粵語的關係並非陳小春所說的如此緊密;也有網友支持山雞哥,認為粵語確實具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不應「推普廢粵」。
  • 一些年輕的父母不許孩子講方言,只講普通話,對嗎?
    國慶節孩子從大學回來了,跟我們在一起說的是一口家鄉方言。我們就問他,在學校裡也說方言嗎?他說在學校裡多數時候講普通話,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如果人人都講方言,那就沒辦法交流了。但是,他又說在宿舍裡他們常常會冒幾句方言出來。
  • 教育部官員:並非推廣普通話就不會說方言了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賀迎春)推廣普通話是否會造成「方言消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日前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說普通話和說方言並不矛盾,我們一方面要大力推廣普通話,一方面又要科學保護方言。
  • 汪涵自掏500萬保護方言:方言真的值得保護嗎?
    不少人覺得,家鄉的方言日漸式微,甚至有消失的危險,紛紛呼籲保護方言。要點速讀方言式微的鍋,別全扔給「推廣普通話」。一些方言消失是正常現象,趨勢很難逆轉。雖受限制,但方言一直有生存空間推廣普通話,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在1982年憲法中,即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不過,大力推廣普通話,以及一些關於方言電視節目的限制性規定,讓不少人覺得,方言受到了刻意打壓。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二、普通話環境下漢語方言的存在與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對普通話的大力推廣, 普通話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逐漸成為各地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過程中的主要應用語言。有些崗位基於工作需要甚至還需要就業人員考取一定的普通話等級資格證書, 如教師、播音員、主持等等。
  • 推廣普通話與使用方言並行不悖
    推廣普通話與使用方言並行不悖 2015年09月30日 06: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永傑 字號 內容摘要:對於普通話已推行多年,但仍有這麼多人還不能用普通話交流的狀況,有觀點認為是「地域差別和方言眾多導致普通話推廣困難
  • 在普通話普及的今天,方言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普通話就是北京的官話,是北方少數民族在嵌入北京之後和本地人口語言長期交流所誕生的一個方言,可能這些外來人口想都不會想過,在千年之後,幽燕話成為了中國的統一語言。我國是在1958年開始推廣普通話,當時周恩來總理在報告中曾經說過: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
  • 普通話與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原標題:普通話與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如今,在城市,講普通話已成常態,方言卻難覓蹤跡;在農村,說方言不足為怪,普通話則少有耳聞。 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70%,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的普通話普及率相差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而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 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的兩難困境應如何應對?政府、學校與社會又應如何形成合力?對此,中國城市報記者近期分別採訪了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學生和相關專家。
  • 影視劇推廣普通話 不能以「扼殺」方言為代價
    此劇用紀實手法還原「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的歷史秘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操著略含湖南口音、蘇北口音的普通話,這些話語雖然經過「改良」,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但對於近年來只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的電視劇來說,仍然令人耳目一新。
  • 陳至立:推廣普通話同時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方言
    還要研究制定好漢語的國際傳播戰略,進一步加快漢語的國際推廣工作,擴大漢語的國際影響,為增進對外交流和與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提供方便的條件。第五,我們在大力推廣普通話、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還要保護好各地的方言。
  • 保護方言,從你我做起
    雖說普通話是在外交流的法寶,但是相對於個人而言,相對於地方而言,自己本地區的語言同樣也是重要的,不可取代和忘記的,在這裡,我也不是說普通話不好,不值得我們去學,只是說我們在對普通話進行學習的同時,也不要丟失了自己的方言,它是我們的精神的休息地。
  • 中國普通話普及率即將達到80%,推廣普通話會導致方言消失嗎?
    從秦朝開始,中國就擁有廣袤的領土,生活著許多民族,講各種不一樣的語言,給跨地域交流帶來了巨大的不便。為此自然需要一種共同的語言來方便交流,因此從周朝開始就有雅言,這是當時歷史上最早的漢語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雅言,後來叫做官話,在歷史上隨著王朝的變更、國家核心地域的變化而變化,到當代,我們使用的官話(普通話)是根據北京方言為標準制定的。
  • 普通話和方言本來不衝突,但某些直播軟體禁方言,這是愚蠢的行為
    良醫健康最近有不少直播的朋友反映某直播軟體APP用方言會被禁播封號。還有不少截圖證據:但是你的直播規範裡面卻沒有禁止講方言。說真的該軟體也不敢這樣規定,因為這樣的規定完全是違反了,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指出,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也就是說普通話和方言根本是不衝突的語言。如果按照抖音的做法,那麼是不是應該禁止外國人使用英文直播?
  • 和諧語言生活包括正確處理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學校可能會設置一些地方語言的專業,您認為推廣普通話和地方方言的加大學習,有什麼衝突?比如說在地方臺使用方言進行播音,有嚴格的要求,新聞類的節目不可以,播報新聞不能用方言播音,另外佔的時間,播出的時間,所佔的比例和方言類節目的總數比例也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所以這裡面可能就是一個進一步規範的問題。由於現在大家對傳統文化,對本地區的文化可能有更多的關注,也是這樣一個積極現象的有一點問題的表現。  [16:19] [王登峰]另外關於方言保護的問題。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看到這個回復,網友的討論頓時炸開了鍋,有網友說:我一直以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普通話說法。說實話,逍遙子也是這麼認為的。甚至在我們當地的語言習慣裡,根本就沒有「姥姥」這個詞。
  • 方言要不要保護,如何保護?
    在交際的現場,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度,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保護方言與推廣普通話並不對立姚羽  我們提倡研究和保護方言,不僅僅因為學術需要考慮到方言的價值,我們希望方言不要以這麼快的速度退出社會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長的時間裡能以一定形式得到傳承。  據統計,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種語言。因此,我國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沒必要將方言保存保護與普通話推廣對立起來,雙語雙言、多語多言應是社會之常態。
  • 方言保護需「防患於未然」
    如果僅從交際功能來理解語言習得和語言使用,全國只需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甚至全世界只需學習和使用英語就夠了,語言多樣性、文化多元化將是無稽之談,母語傳承、語言保護、文化認同等問題也不復存在。  最近幾十年,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浪潮中,人類語言多樣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語言瀕危成為全球性問題。這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