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古城牆,在紅色的古樓下顯得格外雄偉壯觀,穿過林間小路,湖面真可謂『潭面無風鏡未磨』啊!」
翻看東關小學三年級四班學生們的作文《美麗的蓮花池》,記者不禁感嘆,孩子們用詞措句之妙。
而這與班主任李玲讓大家堅持閱讀密不可分。李玲說,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隨著電子產品的使用,網課的如火如荼,如今,「讀屏」與「讀書」正平分秋色。「但是在我看來,讀屏固然方便快捷,但無法對書中的內容加以刻析,也無法發掘和領悟到文章的真正價值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閱讀習慣建立之初,學生們能夠捧起帶著墨香的書本去感受閱讀的魅力,讓閱讀回歸它的本真。」李玲這樣認為。
在李玲老師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孩子們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還會設置時間讓課外閱讀進課堂。在課堂上,她帶領孩子們一同走進海明威的內心世界,感受著風燭殘年的老人桑提亞哥還具有與大海作鬥爭的無畏的勇氣;在草長鶯飛二月天中感受春天的溫暖;在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中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正所謂「開卷有益,學無止境」。每當孩子意猶未盡,爭先恐後地詢問下一次讀書交流的時間,李玲感到讓課外閱讀走進課堂效果十分好。為此,李玲還為自己的學生量身打造了閱讀「三步走」:愛閱讀。將讀書變成一種伴隨終身的良好習慣。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生都會受益無窮;會閱讀。掌握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讀書的面要廣,既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人文類的,古今中外各種風格的優秀作品都可以廣泛地閱讀,並要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讀好書。有選擇的讀書。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選擇所喜愛的書籍,選擇經時間濾過的經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閱讀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品位、成長成才。」李玲說,這是她最大的新年願望。(記者 阮興時)
呂梁日報
[編輯:白麗紅]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