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呂不韋,有好幾個關鍵詞都和他有關,如《呂氏春秋》、奇貨可居、秦國統一天下功臣、雜家等,關鍵還有一個信息,他居然是秦朝嬴政——秦始皇的生父啊,這個讓後人沒有想到。要說周朝末落的境地是群雄並起,諸侯紛爭,戰爭不斷,百姓遭罪。終於有了一個秦國,強大到滅了諸侯各國,一統天下,這也為西周的屈辱劃上了一個句號,華夏歷史從此開啟了新的篇章。說到統一,我們不得不提到秦國的丞相——呂不韋。
呂不韋不是秦國 人,而是衛國的人。按理應該為衛國效忠,可是衛國作為秦國的附庸國後,捲縮在濮陽這個彈丸之地,難有才華施展。再說,戰國時期,謀士都是效忠賞識他的人,並非效忠出生地所在國,所以也就有不少諸侯國的丞相併非本國人士。呂不韋亦如此。
無法考證呂不韋的出生日期,成為名人後,自然有了死亡年份的記載,呂不韋於公元前235年卒。後人評價他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現在,我們來說說後世稱道的呂不韋幾件大事。
呂不韋奇貨可居,以太子之位做了一筆大買賣
呂不韋早年經商,家有千金,非常富有。他儘管有錢,可他並不滿足,政治野心也隨之膨脹。秦昭王四十年,秦國的太子死後,昭王將次子安國君立為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他非常寵愛一位姬妾,立她為正夫人,號稱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由誰來做未來的太子,華陽夫人有很大的決定權。
安國君還有一位姬妾,叫做夏姬,夏姬有個兒子,名叫子楚。由於夏姬不受寵愛,所以子楚也不受重視,他被秦王派到趙國去做人質。秦國總是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的態度也明顯變壞,趙王常有殺子楚的念頭。這樣,子楚在趙國的境遇也就非常悲慘。
當時,正在趙都邯鄲經商的呂不韋,見到子楚生活窘迫,便滋生了側隱之心,心想:「畢竟是秦王的孫子啊,將來有一天說不定可以發達呢!說不定是奇貨可居呢!"?呂不韋經過再三謀劃後就持金去拜見子楚,一見面就對子楚說:「我能光大你的門第!」子楚苦笑著說:「我現在這個樣子,誰也救不了我,您還是先去光大您自己的門第去吧!」呂不韋說:「您有所不知,我的門第要等您的門第光大之後,才能光大起來。」
子楚對呂不韋的快言快語很感興趣,但更感興趣的則是改變自己的命運,聽說呂不韋可以改變他的命運,他便誠懇地邀請呂不韋坐下深談。呂不韋說:「安國君是太子,是老皇帝的指定繼承人。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您何不去做她的兒子,將來太子之位很自然就是您的了。您如果不這樣做,太子之位怎麼也輪不到您頭上來,您父親有二十多個兒子,您又不是最年長的。而且您的母親也不受太子的寵愛。她怎麼可以幫助您呢?只有華陽夫人能夠幫助您做太子。」子楚無奈地說:「對呀,是這樣!我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您現在最重要的是要結交國內外的親戚朋友,擴大自己的影響,讓別人說您的好話。我呂不韋雖然不富裕,但願意拿出千金,一半供您去結交親成朋友,另一半我替您去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您為繼承人。」子楚萬分感激地說:「如果計策成功,我願意分封秦國土地,與您共同享受榮華富貴。」呂不韋很是高興。
呂不韋就到處購買奇珍異品,準備帶著這些厚禮去秦國秘密活動。他一到秦國,就先去拜訪了華陽夫人的姐姐,通過她見到了華陽夫人,並把帶來的東西全部獻給華陽夫人。趁這個機會,呂不韋便試探著對姐妹倆說:「夫人不知道您們姐妹二人已經大禍臨頭了嗎?華陽夫人的姐姐萬分驚恐地說:「您這話怎麼講?」呂不韋說:「憑美色來侍奉人總不是辦法,一旦人老珠黃,人家就不會再寵愛了。現在華陽夫人侍奉太子很受寵愛,但自己卻沒有兒子,等到年齡漸長,還靠什麼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呢?依我看,不如趁早找個有才能而且孝順的兒子,認他做義子,爭取讓他以後成為太子。這樣,丈夫在世的時候,夫人會受到尊重;丈夫去世以後,義子繼位,也不會失去地位和權勢。我看秦王的二十多個孫子當中,子楚最聰明,夫人不妨認他為自己的兒子,輔助他成為太子,那麼夫人會終生受益。」華陽夫人答應了呂不韋,以子楚做太子,安國君也答應了她,就跟華陽夫人立文書為憑證,約定立子楚為繼承人。此後,子楚的聲譽青雲直上
沒想到嬴政居然是呂不韋的兒子
呂不韋娶了一個天資聰慧、能歌善舞的邯鄲女子,她也是趙國豪強家的女兒。當呂不韋知道她懷有身孕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子楚之間的關係,將其送給子楚為妾。來到子楚身邊,這位邯鄲女子巧妙隱瞞了自己身懷有孕的現狀。過了一段時間,生下了兒子,名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由此,她備受子楚青睞。秦昭王五十年,秦國派兵圍攻趙國國都邯鄲。趙王在危急與憤怒之中想要殺掉子楚。在呂不韋的策劃下,子楚送了600斤黃金給守城的官吏,才得以逃脫,順利回到了秦國。趙王想殺了子楚的妻子(子楚的妾)和兒子贏政(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但子楚的妻子提前聞到風聲之後,躲過了殺身之禍,她帶著贏政在趙國艱難地生存了下來。
安國君當了秦王之後,華陽夫人當了王后,子楚成為太子。子楚的妻子和兒子贏政都回到了秦國。
權傾朝野,相當於太上皇
安國君死後,太子子楚繼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所認的母親華陽王后就成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為夏太后。莊襄王沒有忘記對呂不韋的承諾,讓呂不韋做了丞相,封為文信侯,將河南洛陽10萬戶作為他的食邑。呂不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原先做一個小商人要威風多了。
秦王贏政即位之後,他尊奉呂不韋為相國,稱他為「仲父」。當時,秦王政才剛剛10歲,還沒有到親政的年齡,於是大權都歸呂不韋掌握。太后因過去與呂不韋有私情,於是經常與呂不韋私通。呂不韋的權力得到進一步鞏固,他聲名顯赫,權勢無限,僅家僮就有上萬人。呂不韋在任職期間,秦國的國勢日益強盛,伴隨著秦國國勢的增強,呂不韋的野心也更大,更加講究排場,他大肆招徠賓客,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僅他門下的食客就多達3000人。
《呂氏春秋》系呂不韋和門客合作而成
呂不韋招攬這些門客並不是沒有事情可做,他發現了眾門客之中有很多都是飽學之士,於是呂不韋便將他們匯聚在一起著書立說,將有道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彙編成書,書名叫《呂氏春秋》。這本書籍日不韋門客的見聞而成,實際上記述了先秦各派的學術資料,內容極其豐富,尤其是其中包含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內容,為呂不韋的戰略方針提供了理論基礎。這系列的理論與實踐,代表了當時秦國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他為推進秦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秦國丞相李斯也是呂不韋的門客。
「兒子」未殺呂不韋,倒是自己害怕而飲鳩(jiū)自殺
秦王嬴政當政之後,想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對呂不韋漸漸冷落,呂不韋感到惶恐不安,他害怕自己與太后私通的事情被秦始皇發覺,於是就偷偷將嫪毐(據說其人男女之事厲害)以宦官名義帶入宮中獻給了太后。太后經常與嫪毐通姦,並懷有身孕。生下兩個兒子後,便搬到了雍富。嫪毐依靠太后,勢力也更加強大起來,他的家僮有數千人,甚至有千多人為謀求官職而投奔嫪毐。呂不韋、嫪毐與秦始皇這三人之間的權力之爭愈加明顯。秦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與太后的醜行,秦王聽說後立即下令嚴查,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於是將嫪毐誅滅三族,捕殺了太后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太后被軟禁在雍宮。由於嫪毐是呂不韋舉薦給太后的,因此這件事很自然地牽連到了相國呂不韋。秦王想將呂不韋處死,但考慮到他的功勞很大,最終沒有殺他,只是將他嚴厲斥責一番,並免去了他相國的職務,將其遣發至河南封地。
呂不韋遷徙到封地之後,由於他的名聲大,在政治上很有影響力,因此各國諸侯都派使者前來拜訪呂不韋。秦王對呂不韋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害怕,就馬上讓他遷徙到蜀地去,因為那裡山高路遠,不可能有使者前去拜訪。呂不韋接到詔令,害怕有朝一日被滿門抄折,為了不連累家人,他便飲鳩自殺了。
秦始皇清除了嫪毐和呂不韋,消除了對王權的威脅,便開始對東方六國採取軍事行動。他繼承了祖輩的基業,繼續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前後用約十年時間滅掉六國,統一了中國。
編後語:呂不韋是商,商道用在了政道,謀取了高位。關鍵是他竟然竊取了秦國的天下,這點讓後人沒有想到。無法考證秦朝皇帝嬴政到底知不知道他的父親竟然是呂不韋,不過,嬴政在發現其母親和呂不韋的勾當後,一個被逐出宮,一個則趕往封地,是不是有所懷疑他們的血緣關係,這就無從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