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宇宙大爆炸

2020-12-11 泉哥讀書筆記

《蘇菲的世界》

喬納坦·賈德 著 蕭寶森 譯

1 起語

放學回家的路上,蘇菲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而這封信打破了他寧靜的生活……

因為信裡給她提出了兩個問題:

—— 你是誰? ——

—— 世界從何而來? ——

這兩個問題也是人類的終極問題,帶著蘇菲開啟了一場哲學之旅,也讓她最終逃脫了她的造物主為她安排的命運。

這是一本偵探體的哲學史小說,巧妙的故事設計與哲學史的發展緊密結合,讓你領略從古希臘柏拉圖時代之前一直到20世紀的哲學發展史。

本書大概從5個時間段來講述,分別是自然派哲學家、古希臘哲學、中世紀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來的哲學、現代哲學(小說神奇的結尾)。

2 早期哲學家

在文明初期,人類對世界認識水平低,所以這一時期主要是通過神話故事、伊甸園、命運等來解釋世界的。當然也有自然派哲學家,他們傾向於認為世界是由某種單一或者簡單幾種元素組成的(例如水、火、空氣、土四種元素)。

但這時人類已經有了很樸素的哲學觀,討論的問題也基本上延續到了現在。

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他們也認為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發展的)。最著名的是赫拉克裡特斯的那句名言"沒有人可以在同一條河流中涉水兩次。"

而德謨克利特斯最早提出了原子論,認為世界是由微小的「積木」組成的,這最小的單元就是原子。

而希臘神話因《荷馬史詩》被記載下來,於是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就開始批評這類神話了,認為天神與人過於相似了,而且與人一樣自大、狡詐。

3 古希臘哲學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在雅典城邦有三位哲學上的巨人,分別是徒孫三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最聰明的人就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蘇格拉底整日在雅典城中與各色各樣的人物辯論,力求找到事情的本質。他認為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這基本上為後世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蘇格拉底並不認為自己是雅#哲學的意義#典最聰明的人,所以他也並為留下文字記載,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我們才得以了解他。公元前三九九年他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在五百名陪審團的投票下被定罪處死。

柏拉圖雕像

柏拉圖看到蘇格拉底服毒而死,深刻感受到了當今社會與理想社會之間的衝突。他後來在雅典附近創立了哲學學校,並以希臘英雄阿卡戴慕士(ACademus)命名,後來我們稱之為學院(Academy)。

柏拉圖認為實在世界分為兩個領域。一個是感官世界,一個是理型的世界。

感官世界中,我們有五種並不精確的官能可以約略地認識這個世界,但「每一件事物都是流動的」,不會永久不變。另一個世界是用理性來確實認識的,我們無法用感官來察知,但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恆不變的。因此,他認為靈魂是不朽的。

他還在《理想國》一書中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各種職業的人在其中各司其職,而國家由哲學家來統治。

雖然亞里斯多德在柏拉圖學院學習了20年,但是他是反對柏拉圖的理型論的。他認為柏拉圖無視於感官世界的存在,無視於周遭所見的一切事物。

比如說,亞里斯多德認為,馬的「理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我們看過了很多不同的馬後我們才形成了概念。並不存在永恆不變的理型。

亞里斯多德認為自然界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天空下雨是因為要讓植物生長,葡萄之所以生長是為了供人們食用。

他還是一位嚴謹的邏輯學家,並創立了邏輯學這門學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他的「三段論」。舉個例子,如果我先肯定「所有生物都會死(第一前提)」,然後在肯定「狗是生物(第二前提)」,則我可以從容地得出一個結論"狗會死"。

關於一個國家應該被如何組織起來的問題,亞里斯多德描述了三種良好的政治制度。一種是君主制,即國家只有一位元首。但這種制度需要統治者不能謀求私利,否則會淪為「專治政治」。另一種是「貴族政治」,就是國家由一群人來統治。但要小心淪為「寡頭政治」。第三種制度就是其所稱的Polity,就是民主政治的意思。這種制度不好的是容易淪為「暴民政治」。

但亞里斯多德對待女性的看法並沒有柏拉圖那般崇高。他認為女性在某方面並不完整,女性只是土壤,而男性的精子中具有小孩所需的全部特質。他的這種謬誤確實令人震驚。而歐洲中世紀時期就是因為受到他的看法的影響導致宗教歧視女性。

4 結語

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了解西方哲學發展會讓你對世界的認識更加透徹。

今天先介紹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End

相關焦點

  • 馮俊:為什麼要讀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是起源於古代希臘的一種愛智慧、尚思辨、運用抽象的邏輯概念追問宇宙、社會和人生奧秘的思維風格和學術傳統,從古代希臘羅馬、歐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和近代,哲學在繼承本體論或形上學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發展哲學的運思形式,用不同民族國家的語言來書寫,體現出不同的思維風格。西方哲學史實際上主要就是歐洲哲學史。
  • 為什麼說西方2000多年的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
    著名的哲學家懷特海曾這樣評價柏拉圖:西方2000多年的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圖的哲學成就是多麼高,柏拉圖在整個西方思想史的地位就猶如孔子在我國的地位一樣。柏拉圖哲學中最核心的思想是idea(理念、共相)、以及把世界劃分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
  • 蘇格拉底的頓悟: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是大智慧!
    #西方哲學史除了到處找人「抬槓」的智者派,還有一個專門喜歡找智者派「抬槓」的蘇格拉底。在古希臘詩人阿里斯託芬的眼裡,蘇格拉底就是智者派。蘇格拉底抬槓是有「套路」的,被後來古希臘哲學家稱為「接生術」,又被後來西方哲學史稱為「辯證法」。第一步是先找話題,不管機會是自然產生的,還是蘇格拉底故意製造的。第二步是有具體問題的看法,拓展為抽象、普遍問題的觀點。
  • 深圳大學2014西方哲學史考研大綱
    深圳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命題學院(蓋章):文學院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927西方哲學史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考試大綱適用於報考深圳大學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西方哲學史系統研究西方哲學從古希臘到現代的發展歷程。西方哲學史課程是哲學本科專業的專業課和核心課程。
  •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最適合中國人讀的西方哲學史
    關於西方哲學史的書籍,只讀過有限的幾本: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羅伯特·所羅門的《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如果它也算的話),其中《蘇菲的世界》最易讀,它是一本小說,主人公是位十五歲的小女孩,照著小說的意思,人到了十五歲的年紀,已經學習了不少知識,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西方哲學史種子說認為,萬物起源於種子,在宇宙開端,所有的種子混沌一體,在「努斯」的驅動下,漩渦狀的運動把種子分離開。再有不同質量的種子互相結合,形成我們面前的宇宙。德謨克利特認為,或許「種子」不是有無數個,而是只有一個。西方人喜歡叫作「始基」,始基必須是不可再分的,他們在空虛中運動,這種運動僅受機械規律的約束。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宇宙並非永恆存在而是從虛無創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雖然希臘哲學家曾經考慮過永恆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堅持認為宇宙是上帝在過去某個特定時刻創造的。像歷史學家一樣,宇宙學家意識到開啟未來的鑰匙在於過去。
  •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將要撰寫的著作名叫《西方哲學史》。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書流傳甚廣,現在出版英文平裝本的R outledge出版公司說它是「二十世紀最暢銷的哲學書」,很可能是真的。忘了是在高中還是大學時,我也找來中譯本,讀了一點,心裡不禁犯嘀咕:這是羅素寫的嗎?轉而去讀文德爾班了。不過,對得享大名的《西方哲學史》的質量的懷疑,一直深植在胸。
  • 一張圖帶你快速認識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時間線哲學起源於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在人類社會早期,便會產生「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疑惑。隨著人類理性的發展,人類對生命及世界本源的思考逐漸擺脫神話的桎梏,從神話的思考模式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便產生了哲學。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主要關注兩大課題,一是世界的本源,二是人類社會。前者以泰利斯、德謨克利特為代表,他們也被稱為自然派哲學家;後者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
  • 繁盛的雅典時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無知」的蘇格拉底
    這些以對話的記錄形式,來表達蘇格拉底的思想,都是蘇格拉底的徒弟們記錄下來的,著作有《理想國》、《申辯篇》、《克力同篇》等等。蘇格拉底不寫書,認為自己教不了別人任何東西,但像母親那樣,自己是個「助產士」,幫助別人「生產」知識。使對方以這樣對話探討的方式,生產出知識並把知識說出來,所以與蘇格拉底交往的人在思想上都有了更深的思考。
  • 中國氣派的西方哲學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西方哲學史,最早可追溯到任華、汪子嵩、張世英、陳修齋等人執筆的《哲學史簡編》。這部分內容後經汪子嵩、張世英、任華等改寫成為《歐洲哲學史簡編》。後來又有陳修齋、楊祖陶編寫的《歐洲哲學史》,全增嘏主編的《西方哲學史》,以及朱德生和李真、李志逵、冒從虎、於鳳梧等人主編的西方哲學史等。21世紀以來,趙敦華、張志偉、鄧曉芒和趙林等的西方哲學史教材影響較大。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
  • 從宇宙大爆炸到文明的出現
    隨著科學家們在天體物理學、進化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地理學和古人類學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和新發現層出不窮,一個以宇宙大爆炸為發軔的宇宙和人類起源故事逐漸鋪展在我們眼前。這個故事既是一種將人類囊括其中的新的宇宙學,也是一段科學史詩。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列出了與人類起源有關的十大事件。
  • 西方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家」這個稱號,被無可質疑地授予了蘇格拉底。這位哲人的地位之高,以至於在他之前的哲學家,都要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仿佛直到他的出現,哲學才真正得以成為哲學。不過,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的話,就會發現,蘇格拉底,看著又不太像一個哲學家。在人們的印象裡,哲學家往往是那種著書立說、構建理論體系的人,他們會談論很多事情,特別是那種無所不包、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意識、物質、存在、宇宙起源等等……而蘇格拉底卻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 西方哲學史: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
    #西方哲學史緊接著,他們又提出整個宇宙,其實也是個球體。這個學派認為,我們生活在一些列的「同心球」之中,一環套一環。行星鑲嵌在天球之上,跟隨天球運轉。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希臘數字「Ⅹ」是最完美的,因此天體應該是有10個。但是當時的天文發展,只認識到了地球、月球、太陽、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共8個天體。再加上這些天體所鑲嵌的那個「天球」,一共九大天體,這太不完美了。
  • 西方哲學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以繁榮和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為己任,在西方哲學史研究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開放為我國西方哲學史研究事業帶來的巨大而深刻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回顧與反思  改革開放初期,針對「文化大革命」中我國思想文化和學術研究領域的不正常情況,我國西方哲學史研究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反思。他們在肯定新中國西方哲學史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著重指出了學術研究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簡單化、僵化和教條主義傾向。  對西方哲學史研究本身的再認識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一個熱門話題。
  • 孔子和蘇格拉底(哲學閒思)
    「孔子到宋國後,與弟子在大樹下習禮。宋司馬桓魋想拔倒大樹,以此來殺死孔子。孔子弟子聽說了勸孔子抓緊離開這是非之地。於是就有了孔子的鏗鏘回應。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他(孔子)處身在一個社會政治動亂的時代,竭盡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蘇格拉底那樣周遊列國,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同樣,蘇格拉底也沒有著作存世,人們所知道的蘇格拉底,大多來自色諾芬或柏拉圖的著作。
  • 宇宙大爆炸才出現的空間,那宇宙大爆炸之前有沒有空間?
    現代的宇宙學框架,主要由兩個學說來搭建,一個是大爆炸宇宙論,另一個是暴脹宇宙學說。大爆炸宇宙論說起大爆炸理論,肯定有人會說,這麼久的事情,誰能知道的,都是瞎猜。那麼到底是不是猜出來的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大爆炸宇宙論的前世今生。
  • [視頻]宇宙大爆炸何處是中心
    從觀測中發現了那些遙遠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飛奔的速度越快,因而形成了膨脹的宇宙。     對此,人們開始反思,如果把這些向四面八方遠離中的星系運動倒過來看,它們可能當初是從同一源頭髮射出去的,是不是在宇宙之初發生過一次難以想像的宇宙大爆炸呢?後來又觀測到了充滿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就是說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餘波雖然是微弱的但確實存在。
  • 答:文化大爆炸
    答:文化大爆炸!這樣的說法絕不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若您不信,不妨一起來看一看吧! 無論我們是不是「天文愛好者」,我們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宇宙大爆炸」這個詞彙,簡單來說,「宇宙大爆炸」的意思就是——宇宙的誕生,來自於一次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