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圖強富國報血仇

2020-11-20 騰訊網

燕昭王即位的背景:

燕王噲禪讓導致燕國內亂,齊宣王違背諾言,曾答應太子平恢復社稷,但趁著內亂的機會,派匡章率領大軍進攻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遭擒,齊軍僅僅5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燕國都城。

內部因素:齊軍毀宗廟,掠財物,蹂躪百姓,從而激起了燕國百姓的激烈反抗。

外部因素:公元前357年,齊國改革,齊威王整頓史治,選賢任能,國力蒸蒸日上,經過桂陵和馬陵兩戰役,取代魏國,成為新的中原霸主。在此背景下,魏國、韓國、趙國雖然不敢和齊國正面交鋒,卻不能坐視齊國進一步做大。於是,三晉、秦國、楚國都給齊國壓力,要求齊國從燕國撤軍。公元前312年,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將在韓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

公元前311年,公子職即位,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面對王室蹂躪,百姓失所,恨死了齊國,他的人生就是復仇。

國破家亡,燕王職面對強齊,如何復仇?燕國唯有自強。燕王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求賢若渴。燕王採納了郭隗千金市骨的建議,並建黃金臺供其居住,燕求賢若渴給各國賢士以絕佳的示範效應,蘇秦、劇辛、鄒衍、屈庸、樂毅等紛紛到燕國施展才華。

燕昭王築黃金臺求賢士

第二,採取謀略。燕小齊大,燕弱齊強,燕國採取權謀之術。當時,秦趙是大國,離間齊和秦趙的關係,燕國就能從中獲利。蘇秦面對燕昭王的知遇之恩,開始了長達16年的間諜人生,以宋國為誘餌,說動齊王田地向秦國發起攻擊,並鼓動齊王在攻秦之際奪取宋國。

第三,外交政策。齊王田地以舉國之力滅亡了宋國,但損失慘重。齊國滅宋,打破了列國之間的平衡,齊國成為天下的敵人。燕昭王分派使臣與楚、魏、趙取得聯繫,三國均對齊國獨吞宋國的行為憤憤不平,決意共同攻打齊國。公元前284年,燕國上將軍樂毅,率領燕、趙、韓、魏、秦、楚五國聯軍攻打齊國。

最終,因滅宋而實力大損的齊軍很快被擊潰,燕軍佔領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的重器和財物被燕人劫掠。燕軍一鼓作氣連下七十多座城市,偌大的齊國僅剩東海之濱的即墨和莒城苟延殘喘。燕昭王28年的苦心孤詣的準備,終於報仇了。

相關焦點

  • 燕國君主—燕昭王
    燕昭王,燕王噲之子,早年呢在趙國做人質,寄人籬下過得很艱苦,這也造就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燕王噲病逝,燕國為爭王位,發生內亂,這時趙武靈王將在自己國家做人質的燕昭王送回到了燕國並幫助他登上了燕國的王位。
  • 皇帝成長計劃2:燕昭王攻略
    皇帝成長計劃2:燕昭王攻略 皇帝成長計劃燕昭王作為一張紫卡強度還是很大的,首先我的難度選擇是中級
  • 寶嫻說歷史:史上名君的成長史——燕昭王
    然而,這並不算完,到了這一步,按說齊軍應該撤軍離開了,幫助太子平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但是,齊泯王真正的如意算盤並不是幫助太子平就完的,他是另有所圖。他真正的意思是,想把燕國吞併了。當燕國子民一看到這個形勢的時候,不幹了。原來你齊國是打著吞併我們的算盤來的啊,想得美。於是燕國真正的開始反抗齊軍了。這時候呢,趙國也開始幫助燕國,一起攻打齊軍。
  • 樂毅成也燕昭王,敗也燕昭王
    之後的第二年,趙武靈王將公子職送回燕國,這就是燕昭王。從燕昭王開始,燕國慢慢恢復,引進了大批人才,也包括樂毅,也正是樂毅一戰功成,將燕國失去的東西全部拿了回來,還吞併了齊國,可惜最後樂毅功敗垂成,而其原因似乎也在燕昭王身上。
  • 千金買骨,燕昭王招攬人才的辦法值得學習
    燕國的燕昭王正是聽了隱士郭隗的主意,才能吸引各地優秀的人才紛紛投奔燕國。又加上燕昭王本身就很善於識人用人,燕國在這些人才的治理下,國力與日俱增,終於力克強敵。燕昭王的父親正是缺心眼兒到極致的燕王噲。燕王噲想學堯舜禪讓,當一回上古聖君。他聽了丞相子之的忽悠,竟然真的把王位讓給了他。誰想到三年之後燕國就起了內亂,太子平要殺了子之,奪回權力,齊國也趁機出兵。
  • 歷史的驚鴻一瞥,講述燕昭王復仇始末
    然而跟齊宣王有著雲泥之別的趙武靈王似乎更有遠見卓識,他用自己的威名脅迫韓國交出燕國質子,扶持他做了燕國的新國君,是為燕昭王。燕國謀臣郭隗是個有趣的人物,他給求賢若渴的燕昭王講述「千金市骨」的故事,讓燕昭王倍受啟發,不僅賜予郭隗高管厚祿,還構築黃金臺,並以極低的姿態對待賢良之士。「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於是,「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 郭隗是燕昭王復興的基礎
    趙國本來也想在燕國亂的時候分一杯羹,但是動作慢了,被齊國和中山國搶先了,於是憤憤不平,趁著燕國無繼承人的空隙,將原來作為質子的職送回了燕國,這也就是後來的燕昭王。燕昭王看見國家滿目瘡痍、破爛不堪,心痛不已,想要復仇齊國,但是知道自己能力不夠,現在也不是復仇的時候,就只能忍下來,先進行國力恢復。
  • 燕昭王駕馭下屬之術:聰明的上級千篇一律,智慧的領導萬裡挑一
    願王圖之!」昭王於是置酒大會,引言者而讓之曰:「先王舉國以禮賢者,非貪土地以遺子孫也。遭所傳德薄,不能堪命,國人不順。齊為無道,乘孤國之亂以害先王。寡人統位,痛之入骨,故廣延群臣,外招賓客,以求報讎;其有成功者,尚欲與之同共燕國。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夷其宗廟,報塞先仇,齊國固樂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樂君若能有齊,與燕並為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願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斬之。
  • 俗世靜心一起讀古詩之《燕昭王》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陳子昂登上當年燕昭王所築的「碣石館」,望一望那曾經為聚集天下賢士而建的「黃金臺」,不禁發出悲涼之語,時過境遷,面對這蕭蕭境況,詩人發出了「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的詩句!詩人回首過往,有感於今朝,感嘆燕昭王霸業不在的同時,更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嘆息,此詩雖然不如《登幽州臺歌》等流傳廣泛,但也是詩力深厚之作!
  • 燕昭王招賢是怎麼回事 陳子昂的燕昭王表達了什麼
    之後燕昭王沂水之濱修築了一座高臺,在高臺山,他放置了幾千兩的黃金,把這些黃金作為贈送給賢士的進見禮,所以這座高臺就成了後來有名的「黃金臺」。之後,果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來到了燕昭王的身邊,其實當初郭隗在為燕昭王獻計的時候,還為他講了很多的話,這些話也成了燕昭王願意聽從他建議的理由,那麼燕昭王求賢的時候郭隗講了什麼呢?
  • 燕昭王為什麼能興復燕國?用人不疑的藝術貫徹一生
    這是司馬遷對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君王燕昭王的記載,從中不難得知,在燕昭王登基之時,燕國已經變得非常弱小了,然而在燕昭王的手中卻日漸壯大,使得燕國恢復了往日的生機,這一切的功勞都要歸功於燕昭王,然而燕昭王的一生幾乎也用在了恢復燕國這件事上。
  • 燕昭王為什麼能興復燕國?用人不疑的藝術貫徹一生
    將燕王噲送在外國當人質的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隨即擁護公子職登基,史稱「燕昭王」。燕昭王回到自己國家後,發現燕國已經破爛不堪了,面對這種情形,燕昭王開始了自己的復國之路。於是燕昭王親自拜訪對郭隗說:「齊國趁燕國內部分裂的時候,來攻打燕國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現如今燕國的實力大大不如從前,要報此仇還需等些許時日。」郭隗想了一下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裡馬的故事。
  • 燕昭王為什麼要修建黃金臺?如今黃金臺的現狀怎樣?
    燕昭王姬職他招天下有才之人是為了幫他報國讎家恨的,因此姬職便是在大臣的建議之下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更是將那個大臣請入席中,每天像拜見老師那般去拜見那個大臣,以此來讓天下人知道燕昭王姬職此時此刻的真心。後來燕昭王姬職又在另一邊修了一個高臺,以此來招納天下賢士,並且還在臺上放了幾千兩的黃金作為給賢士們見面時的見面禮。
  • 戰國時期大將,樂毅,燕昭王為何如此信任他
    那時候的燕國因為受到了齊國的攻擊摧殘早已經千瘡百孔了,也差點滅亡,就連燕昭王的哥哥和父親都慘死在了這場戰役當中,所以燕昭王一心就想著從新振作起來重新復國,就學習了秦孝公的樣子,廣招奇才,這裡面就有樂毅。
  • 燕昭王:吾有上將樂毅,可破強齊!燕國短暫的輝煌
    公元前312年,燕國迎來了曙光般的轉機,姬職繼位(即燕昭王)。經歷了子之之亂,整個燕國人心惶惶,百廢待興。當上燕國君王的姬職滿是一身的雄心抱負,同樣他對著齊國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為了復興燕國往日的輝煌,燕昭王也是兢兢立業,絲毫沒有一絲的懈怠。尤其是對待人才上,燕昭王可是盡心盡力,大開國門,不拘一格地廣為接納,不惟歡迎知名學者。
  • 燕昭王採用了什麼辦法使燕國再次復興
    1.燕昭王的招賢納士由於太子平在燕國內亂中被殺,趙武靈王就護送在國外做人質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他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時,燕國處在百廢待興時期,國力也很弱,所以燕昭王想招攬人才,振興燕國。於是燕昭王就要郭隗給他推薦人才。郭隗就說:「如果大王要招攬人才,那就從我開始。
  • 樂毅伐齊功敗垂成,其實是燕昭王的戰略失誤
    燕國曾經被齊國攻破,新繼任的燕昭王看到昔日繁華的燕國都城變得滿目瘡痍,心裡暗自發誓要好好報仇。於是,他上任開始,便開始求賢若渴,吸引各國人才來燕國。樂毅來到燕國,燕昭王認為樂毅將是對付齊國的一把利劍,對他禮遇有加。齊國的災難也在一步步到來。一、齊燕之仇源於一場香豔的邂逅齊國和燕國的戰爭爆發源於一個香豔的故事。
  • 高築黃金臺,千金買馬骨,有燕昭王這份魄力,何愁人才難留
    就在燕國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趙武靈王找回流亡在外的姬職,力保姬職為王,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繼位求賢燕昭王日思夜想,毫無眉目,逼不得已,燕昭王就找來燕國老臣郭隗商議,看看他有什麼辦法。燕昭王醍醐灌頂,立即決定給郭隗加官晉爵,修築富麗堂皇的別墅,像對待老師一樣對待郭隗。燕昭王又在宮殿附近,高築黃金臺,招攬天下賢士。
  • 燕昭王和樂毅君臣相遇的人生雞湯,其實是一碗充滿權謀的冰鎮砒霜
    (三)疑是故人來使團到了燕國,在驛館稍作休息,使團受到了燕昭王的召見,燕昭王以國宴熱情接待魏國使團,使臣進入殿內與燕昭王傳達自魏昭王的來意,樂毅等一眾使團成員等在大殿外守候,當時規矩就是這樣,比如荊軻獻圖的時候,秦舞陽就在殿外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