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即位的背景:
燕王噲禪讓導致燕國內亂,齊宣王違背諾言,曾答應太子平恢復社稷,但趁著內亂的機會,派匡章率領大軍進攻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遭擒,齊軍僅僅5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燕國都城。
內部因素:齊軍毀宗廟,掠財物,蹂躪百姓,從而激起了燕國百姓的激烈反抗。
外部因素:公元前357年,齊國改革,齊威王整頓史治,選賢任能,國力蒸蒸日上,經過桂陵和馬陵兩戰役,取代魏國,成為新的中原霸主。在此背景下,魏國、韓國、趙國雖然不敢和齊國正面交鋒,卻不能坐視齊國進一步做大。於是,三晉、秦國、楚國都給齊國壓力,要求齊國從燕國撤軍。公元前312年,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將在韓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
公元前311年,公子職即位,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面對王室蹂躪,百姓失所,恨死了齊國,他的人生就是復仇。
國破家亡,燕王職面對強齊,如何復仇?燕國唯有自強。燕王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求賢若渴。燕王採納了郭隗千金市骨的建議,並建黃金臺供其居住,燕求賢若渴給各國賢士以絕佳的示範效應,蘇秦、劇辛、鄒衍、屈庸、樂毅等紛紛到燕國施展才華。
燕昭王築黃金臺求賢士
第二,採取謀略。燕小齊大,燕弱齊強,燕國採取權謀之術。當時,秦趙是大國,離間齊和秦趙的關係,燕國就能從中獲利。蘇秦面對燕昭王的知遇之恩,開始了長達16年的間諜人生,以宋國為誘餌,說動齊王田地向秦國發起攻擊,並鼓動齊王在攻秦之際奪取宋國。
第三,外交政策。齊王田地以舉國之力滅亡了宋國,但損失慘重。齊國滅宋,打破了列國之間的平衡,齊國成為天下的敵人。燕昭王分派使臣與楚、魏、趙取得聯繫,三國均對齊國獨吞宋國的行為憤憤不平,決意共同攻打齊國。公元前284年,燕國上將軍樂毅,率領燕、趙、韓、魏、秦、楚五國聯軍攻打齊國。
最終,因滅宋而實力大損的齊軍很快被擊潰,燕軍佔領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的重器和財物被燕人劫掠。燕軍一鼓作氣連下七十多座城市,偌大的齊國僅剩東海之濱的即墨和莒城苟延殘喘。燕昭王28年的苦心孤詣的準備,終於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