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於瀟的第009篇原創
1
每次進入商場前我們總是在叮囑自己要克制花銷,可是在商場兜兜轉轉的過程中,卻總是忘記有這麼回事兒。
等到結帳出來後,看到滿滿的購物清單時,才猛然發現。
自己比預想時要花的多!其實這都是商場所設計的「陷阱」在搗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商場的一樓很難找到衛生間,又或者根本就沒有衛生間,而多半會設置在二樓。
是設計師忘記了嗎?NO!其實這正是商場設計師們故意設下的圈套。
去商場找衛生間是很多逛街人士必備的技能,如果衛生間安排在一樓明顯的位置,那麼他們可能方便完就匆匆的離開了,那麼對於商場無疑是一種損失。
如果衛生間設置在二樓,那說道可就多了,你得找上一陣吧,找不到還得繞圈吧,這時候就能多路過一些店鋪,從而增加商場的人群流動性。
扶梯的設計和衛生間設計初衷是相同的,心細的你會發現,很多大型商場的下上扶梯永遠都不是挨著的。
如果你上去後想下來就必須得繞到扶梯的另一側才能下去,其目的不就是想讓你多走走多看看嗎。
2
對於商場而言,商場一樓往往是人流量最高的地方,對於商戶來講也是租金是最高的地段,不差錢的大品牌到處都是。
但為什麼商場偏偏把化妝品、珠寶及高端品牌設置在一樓了呢?
原因有三。
第一:無論是化妝品還是珠寶,都有著精美的包裝和外形,就連充滿嗅覺誘惑的香水和化妝品味道,也成為吸引路人進入商場的秘密武器。
第二:化妝品和珠寶是屬於需求彈性很大的商品,通俗點說就是屬於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如果放在其他樓層,可能很多逛商場的人就會直接略過。
放在一樓的話,逛商場的人們都要路過,極有可能在等人、接電話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兩件中意的商品,然後順手買下。
第三:對於一些知名的高端品牌,之所以把一樓租給他們,主要是因為大品牌的認知度更高,號召力更大,更容易吸引消費者進入商場。
3
從消費心理學上講,顧客看到的第一個商品並不一定有優勢,除非這個品牌就是他所認定的品牌,比如我今天就奔著它來,除了這個品牌其他都入不了我的法眼。
否則,不太可能到了第一家就購買,而不作比較,大多數消費者都是逛到商場的中心地帶後,覺得有足夠的信息量了才去判斷買什麼東西。
所以你會發現,一樓挨著門口的商鋪都不是什麼服裝店或珠寶店,反倒是咖啡店、麵包店這樣的商鋪。
為什麼呢?
商場門口處雖然人流量大,但位置並不佔優勢,主要是來的人想先逛逛再買東西。
離開的人要麼是逛累了,要麼是沒心思逛了,再去門口這家店就非常困難了。
從表面上看這個位置比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這個位置對咖啡廳、麵包店這樣的商戶就不一樣了,能去咖啡廳的都是去等人、談事或者臨時歇腳的人士,咖啡廳設在門口恰好可以投其所好。
對於麵包店,可以總結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途經門口的顧客不能了解商場的全貌,那麼麵包店所散發出的香味就是一個很好的誘餌,能夠吸引顧客進入到商場。
第二:因為糕點、麵包體積小,價格不高,所以購買決策度低,當顧客準備離開的時候,也會考慮買一點回家。
4
除了門口位置,再就是商場的高層位置比較受爭議,主要是距離遠的原因,客流從下到上,一定是一個不斷流失的過程。
很多人逛到中層就已經很累了,如果對方沒有一個很強烈的訴求或目的性的話,是很難把人引上來的。
所以商場會把餐飲店、電影院以及遊樂場統統安排在頂樓。
是因為選擇去電影院或者吃飯的朋友都是提前決定好的,有明確的目的性的,所以不用擔心他們嫌麻煩而不去頂樓。
再加上這些一般都是孩子、年輕人喜歡的項目,年輕人有活力,不介意多走動(也可能是他們有時間),孩子們想去遊樂場大人們也不在乎多走那幾步道。
很多新建的商場為了解決頂層引流難的問題,會直接在一樓大廳修建了一條專門直達頂樓的扶梯,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上樓意願,帶動頂層的人流量。
5
超市和影院、餐飲是一樣的,都屬於購物中心的主力店之一。
主力店是商場吸引客流的殺手鐧,那為什麼不把超市像餐飲、影院一樣放在高層呢?而是放在負一層呢?
主要是超市設在負一層,有很多好處。
首先,超市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不需要櫥窗什麼的,放在負一層正好合適。如果放在高層,豈不是浪費了一些空間。
再者,把超市設在負一層,便於後期改造。在購物中心規劃之初,可能招商還沒做好,所以你不知道入駐的超市是哪家。
而各家超市的業態布局是有很大差別的,等他們入駐了,把規劃圖給到商場,還要重新做超市布局設計。
例如哪部分要放生鮮,哪部分要放水產,這些都會涉及到排水系統的重新規劃。
如果超市放在高層,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而放在負一層,就相對省了很多事。
另外,把超市設在負一層,進貨方便。
大型超市的商品流動性很大,每天要補很多貨,如果放在高層(雖然有貨梯),不僅運輸路線長,而且還會和餐飲店使用貨梯時產生衝突。
而把超市設在負一層呢,剛好和地下停車場相連接,運貨車能直接開到超市庫房,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6
對於你來說,逛街只是一個力氣活兒,逛到哪兒算哪兒,但對於商場來說,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因為商場發展要以人流量向租戶交代,若人流量低,那麼租金就不能太高。
人流量大再加上合理的規劃布置就能反映在銷售額上,就可以收取比較高的租金。
這就是很多商場設計的像迷宮一樣的真正原因,目的就是讓消費者能夠在商場裡多滯留一會,這樣才能提升消費的概率。
總之,為了讓你掏錢,商場層層設陷,費盡心機,從最in女裝的圍追堵截,到化妝產品的脂粉誘惑,到珠寶手錶的槍林彈雨,再到特賣打折的誘敵深入。
當你好不容易全身而退時,恭喜,你又一次戰勝了資本主義的幽靈,維護了一個無產階級窮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