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陷阱:商家會利用營銷手段,讓我們多花錢的10種消費陷阱

2021-01-09 腦洞照亮生活

每一次在商場或者網上消費時候,你是否能夠識破商家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伎倆?他們善於利用一些營銷的「套路」,來讓消費者花更多錢購物,其實這樣的行為說好聽是一種營銷技巧,但說難聽的也存在著欺詐誘騙的醜陋一面,因此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消費者來講,還是應該學會避免落入這種圈套裡,那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消費陷阱:商家利用營銷手段,讓我們多花錢的10種消費陷阱!

011,輕鬆的音樂提升購買慾望

幾乎所有的商場裡,都會播放一些音樂,而且一般都是選擇輕鬆舒緩的音樂為主,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是商家的無意之舉,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因為根據心理學專家分析,與沉默相比,輕鬆的音樂更能讓人心情愉悅,大腦產生購物的欲望,它能夠「幫助」人們多消費10%左右。

022,商品打折背後的秘密

無論是網上還是實體店裡,經常會看到一些商品打折情況,自然就會認為這是非常大的優惠,於是自願的會進行購物消費,其實這種打折,完全就是一種營銷手段,打折後的價格往往才會真實的商品價格,而從心理學來講,人們一旦看到打折商品時,會認為雖然現在並不需要這些東西,但以後可能會用,不如趁便宜趕緊買,貪便宜是人的一種本能,所以會催生購物的欲望。

033,健康的標誌

現在人們對於食物的健康非常看重,這一點也商家也是非常了解的,於是會在一些食物上貼上有機的標籤,消費者自然認為食品這是有機食品,於是將購買更多,然而不幸的是,標籤上關於產品健康的聲明通常與現實不符,像什麼「不含GMO」或「 100%有機」的標誌使商品,實際比普通商品沒有任何區別。

044,眼前的商品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一般商場裡貨架上的物品,放在最中間的往往更多人願意購買,這是因為我們視線最容易看到,也就是視線平行的商品,這個位置的商品是商家選定的「爆款」,同時價格也是最貴的,其實這個營銷手段在幾乎所有商場裡都能看到。

055,包裝的大小

對於一些食物包裝來講,千萬不要認為包裝越大,裡面的食物就越多,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包裝只是一種噱頭而已,裡面的食物重量是一樣的,這個欺詐的手段,在許多的快餐店經常會遇到,所以還是需要注意的。

066,食物上的圖片設計美觀

貨物通常帶有包裝,上面帶有非常吸引人的圖片,有一些食物造型師使我們停止考慮內部填充物,它們使照片看起來美麗,熟悉和令人愉悅,以使消費者記住照片的美味,可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因為真實的食物往往和圖片差距很大,口感方面也是差強人意,雖然這種行為很可恥,但是許多商家都在用。

077,精緻的包裝

一款暢銷的商品,除了商品品質之外,而外觀的精緻包裝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夠直接的代表著一種品位,許多知名的大品牌商家,對於這方面都特別的看重,就像圖片上的兩個咖啡杯一樣,左面自然顯著更精緻,更受消費者的喜歡,然而裡面的咖啡可能區別並不是很大,但是這好像不是很重要了。

088,誘餌效應

誘餌效應是商家慣用的一個營銷技巧,簡單的來講,當消費者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例如,兩款商品的價格分別是49元和99元,那麼如果這時有一款的價格是59元,那麼從心理學來講,自然更傾向購買最後59元的,因此這款價格看起來更加合理。

099,商家裡「虛偽」的鏡子

商場有效地利用照明和「薄」鏡,使您的身形看起來更好,更吸引人,於是就會自願在商店中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可是回到家中卻發現它實際上並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但對於商家來講,卻很滿意這種利用鏡子來給自己帶來利潤的技巧。

1010,尺寸/數量減少

這可能是很多食品商家慣用的策略,就是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尺寸/數量偷偷減少,而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講,往往都沒有注意到,於是商家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穩定利潤,因為有時候製作成本的確會有提高,但如果貿然漲價,就會讓消費者感到不滿,那麼採取這種方式,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你還知道商家的一些背後營銷手段嗎?可以在下面與我留言!

相關焦點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預付消費有風險 單方毀約可維權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洗車卡、遊泳卡、瑜珈卡、健身卡……每個人翻開錢包,都能找到一堆消費卡。但花錢辦了卡沒享受到應有的服務,想要退款可就難了。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今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
  • 謹防「國際駕照」消費陷阱
    眼看著出境自駕的遊客越來越多,部分旅遊企業竟用國內駕照翻譯件冒充「國際駕照」,出售價格在千元以上。有報導稱,一家從事高端定製旅遊的公司LUXTRIP品行之旅以及多家籤證代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在出售此種「國際駕照」。
  • 巧識消費陷阱 理性正當維權
    對於這些消費頑疾,固然需要商家自律,以及監管執法部門去整治,但作為消費者,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巧識各類消費陷阱,理性應對各類消費問題。  專注「打假」的廣州市野火公共關係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儒霖總結出美容化妝品「概念營銷」的三大手段:一、無中生有,把根本沒有添加的成分、功能寫進去。二、含糊其辭,使用消費者不易理解的虛假性詞意,偷換概念,指鹿為馬。三、臆造新詞,有意誤導消費者。下面試列舉幾例,供消費者辨識之。
  • 你是如何被消費主義洗腦的?識破消費主義陷阱看這篇就夠了!
    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營銷洗腦話術。 消費主義正在用圈層文化、價值符號、形象地位綁架我們,讓我們滿足對於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的幻想。 消費主義的核心騙術就是:只要你消費了某種產品,你就能成為某類人,實現階級的飛躍。
  • 讓老年消費開心又放心:創新產品服務 打掉消費陷阱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創新產品服務,打掉消費陷阱——讓老年消費開心又放心近日,十幾位愛好冰球運動的老人在松花江冰面上切磋球技。人民視覺數據來源:《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有效激發老年消費需求,不僅給商家帶來機遇,更能充分挖掘內需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老年消費市場有哪些新動向新趨勢?做大做強做優「銀髮經濟」應從何處發力?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別讓消費主義 成為你的人生陷阱
    深陷消費主義陷阱的年輕人們人民日報曾對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做出總結:「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口紅兩三隻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要獨立廚衛,還要帶落地窗。」
  • 6個常見的消費心理學「陷阱」,80%的人都中招了!
    6個常見的消費心理學「陷阱」,80%的人都中招了!俗話說,「買家不如賣家精」。生活裡當我們沉浸於購物的欣喜時,卻不知道我們已經心甘情願地踏進商家為我們設計的消費陷阱當中。商家通入了解客戶的都買生理和心理變化的原因,從而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消費陷阱,來促進消費者購買發速度。第一、心理帳戶。為什么女生總是在衣服、化妝品等東西上忍不住買買買呢?就算是價格昂貴,也都是毫不猶豫剁手,卻多某些商家幾毛錢的東西挑三揀四呢?
  • 西方享受消費的背後,是資本主義的陷阱
    在這幾年裡,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逐漸進入大眾的觀念裡。尤其是「花唄」「京東白條」等這些平民化信用消費工具的陸續出現,極大的刺激了超前消費這一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不滿足,進一步追求享受消費的樂趣。然而,看似簡單的消費觀念的變化,背後卻隱藏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隻隱藏的手,在隱晦的把握著走向。
  • 消費貸陷阱隨處可見?一不小心被貸款?
    因為現在消費貸市場並不規範,尤其是各種網絡小貸平臺野蠻生長,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低門檻的借錢給大家救急,但其實處處隱藏著各種陷阱,一旦深陷其中,就難以脫身。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消費貸陷阱,大家如果自己或者身邊有親友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提醒他們警惕風險,遠離高利貸深淵。
  • 邢臺12315指揮中心:汽車消費藏陷阱 提高警惕別中招
    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促使汽車銷售及其相關服務行業成為市民生活消費的重要部分,但伴隨汽車消費而來的投訴也逐漸增多。    據邢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息,今年上半年,邢臺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共受理汽車銷售服務行業相關申訴103件,其中汽車銷售合同權責不對等、商家強制捆綁銷售車險、辦理車貸違規收費、對汽車性能誇大宣傳等成為消費者投訴較為集中的熱點問題。
  • 【誰執法誰普法】FM105.1《法在金山》第三十期:警惕消費陷阱,關愛...
    【誰執法誰普法】FM105.1《法在金山》第三十期:警惕消費陷阱,關愛老年健康 2020-12-14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用美容儀五大營銷陷阱,讓多少女人上了當!
    2020年10月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了家用美容儀市場的安全性問題。面對「雙十一」五花八門的家用美容儀花式營銷,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商家們對家用美容儀的功效宣傳?到底要怎麼選擇美容儀才不會花錢買後悔? 記者對行業專家、法律界人士、專業皮膚科醫生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採訪,希望能夠幫助消費者梳理幾個家用美容儀常見的營銷陷阱、梳理幾個購買家用美容儀的注意事項。
  • 從419營銷談起,警惕欲望營銷的「消費加速」
    這是以419的英文諧音,4——four(諧for)、1——one,9——nine(諧night)英文,翻譯成中文是「一夜情」的意思,輻射文化含義指的是年輕人群消費經濟、「她」經濟和夜場經濟等。例如80%都是女性客戶的唯品會,已經連續舉行419特賣會10年了,今年更是開售1小時訂單量破百萬。營銷策劃一般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從精準客戶人群著手無疑是一個好方法。
  • 品牌營銷邪術中營銷陷阱第一階段即好奇陷阱的布置技巧
    營銷陷阱第一階段即好奇陷阱的布置技巧自本文開始將跟大家一起討論「邪術」的實際操作內容,是整個「邪術」能夠產生效果的部分,也就是營銷陷阱布置與操作技巧的相關問題,在所有營銷陷阱中,當屬本文要跟大家討論的好奇陷阱最為重要,一方面是因為好奇陷阱布置的好的話,就可以直接讓目標群體產生交易行為,直接實現基礎成交目標,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得以擁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 韶山旅遊消費陷阱及防騙防宰攻略
    去韶山旅遊被騙被宰、落入消費陷阱的現象有沒有?答案是肯定的,這個現象每個風景區都有,韶山雖然是紅色旅遊勝地,依然有部分商家違背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原則,給主席家鄉人民抹黑。那麼,有沒有什麼防騙防宰的辦法呢?
  • 需求萎縮 長尾效應顯現汽車消費升級遭遇中等收入陷阱
    可以說,高端品牌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然而在外部不利因素增多、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較大、疫情尚未得到徹底根治的情況下,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這將對高端市場乃至中低端市場構成實質性的衝擊。業內人士建言,深化改革開放,在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的同時,提升自身競爭力,是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手段。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只是一個讓人上頭的消費主義陷阱?
    本文約1800字 閱讀約5分鐘 有人說,這是一個精緻的,讓人上頭的消費主義陷阱。在這隻「吸金怪獸「的背後,除了紅杉、華興等頭部創投機構的身影,給予普羅大眾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盲盒」這一營銷手法,很多人把這一招奉為泡泡瑪特的成功聖經。 而在網絡上,盲盒與智商稅是幾乎劃等號的。光鮮亮麗的造型,鋪天蓋地的軟文,與賭博般無異的機制,年輕人為什麼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踏入如此明顯的消費主義陷阱?
  • "轟炸式"推銷"綁架式"籤約"湊數式"服務 揭相親平臺消費陷阱
    電話簡訊「轟炸」不斷,到店不籤約被營銷人員困數小時   多位相親者反映,隨手註冊了相親平臺帳號,沒想到引來「轟炸式」的電話騷擾和到店不買服務想走難的噩夢。   廣東的黎先生說,剛註冊完就接到平臺邀約到店的電話、簡訊,每天不間斷,拒絕拉黑都沒用,還是會有新號碼打進來。
  • 雙11來啦 這10大陷阱要認真提防
    2020年「雙11」已拉開序幕,與去年絞盡腦汁套路滿滿的玩法不同,今年各大電商只有一個想法——讓更多消費者「買買買」,激發消費的源動力。為此,網經社特發布「雙11」十大網購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謹防各類促銷陷阱,避免「入坑」,放心買買買!
  • 開學季大學新生消費如何防陷阱
    省消保委介紹,不良商家慣用伎倆主要包括低價騙購,消費者交款後無現貨,被迫「自願」加錢換貨;低配高賣、以次充優;隱瞞樣機或返修機真實情況;捆綁搭售高價配件或軟體;不開正規發票,影響售後服務。廣大新生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一定要開機驗貨,檢驗其配置符合自己需求和商家承諾後再付款;一定要商家出具正規發票和相關資料;遇到商家強買強賣,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一定要立即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