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享受消費的背後,是資本主義的陷阱

2021-01-12 觀妙識微

改革開放之後的這幾十年,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飛速拔高,國民生活更是日新月異。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席捲,變化的不光是周圍日漸茂密的鋼鐵森林,還有人們的經濟觀念。

在這幾年裡,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逐漸進入大眾的觀念裡。尤其是「花唄」「京東白條」等這些平民化信用消費工具的陸續出現,極大的刺激了超前消費這一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不滿足,進一步追求享受消費的樂趣。

然而,看似簡單的消費觀念的變化,背後卻隱藏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隻隱藏的手,在隱晦的把握著走向。

針對此問題,我國經濟學家溫鐵軍接受採訪時,談到:卻不教你賺錢的方法,由此引出這隻大手背後的隱秘。

新的時代,新的擴張

1990年「非洲獨立年」,納米比亞是非洲最後一個脫離殖民統治宣告獨立的國家,隨著納米比亞的獨立也就宣告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浪潮已經悄然興起,一個新的組織形式:跨國公司,成為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寵兒,似乎一切對落後國家和地區來說都是要獲得幸福生活的趨向。

然而,這只是西方發達國家在戰火年代元氣大傷後不得不順應和平與發展這個新時代主題做出的另一種舉措,某些發達國家換了一種方式以手中的跨國公司為利劍繼續掌控著這些落後國家的國家發展命脈。

在近代,西方列強通過殖民掠奪與殖民擴張在海外迅速獲得了深厚的原始積累,深厚的原始積累推動著西方先後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這兩次工業革命大大縮短了其工業化的過程,由此改變了經濟結構。

但是先後兩次的大範圍戰爭使西方各國國力受損,對於自己控制的殖民地的控制也逐漸鬆動。於是,那些殖民地紛紛掀起「解殖運動」,西方對此有心無力,但是又不捨得放棄這塊巨大的蛋糕,只能採取迂迴戰術,嘗試以其他方式繼續控制這些曾經的殖民地。

於是西方不再直接掌握這些落後國家或地區的政權,而是通過以自己手中的跨國公司為媒介繼續控制掠奪他國的資源財富,來確保自己的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和高利潤。

其實這些落後國家和發展國家雖然看似獲得國家主權,但是他們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為了獲得政治主權,不得不以犧牲資源主權為代價,導致他們手中的國家主權並不完整。

也就是說,他們所謂的獨立在一開始就不是真正的獨立,國家主權已經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分割,這其實相當於直接宣判了他們註定難以崛起,只要國家主權一天沒有完整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就一直會被西方發達國家控制本國的國家命脈。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壯大,最核心的要是爭取資源主權,將完整的國家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僅僅是政治主權。

如果說政治主權是骨架,那麼資源主權則是血液,只有都掌握在手中,才能使得國家真正的擁有生機。

而西方發達國家就是以這樣的手段將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政治主權和資源主權分離開來,用來實現自己吸取壓榨他國有利價值的目的。

西方發達國家以這樣的手段吸收榨取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的有利價值,促使世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來確保己方國際地位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高速運行。

而這些雖然獨立卻沒有擁有完整主權的落後國家只能被迫接受地看著這個世界成為強者恆強,弱者始終站不起來的面貌。

學我者生,似我者亡

二戰之後,殖民地國家不斷發起解殖運動,開始紛紛脫離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控制,而這一浪潮,使得這段時期世界激增了一百多個獨立國家。而這一百多個獨立國家卻深受發展主義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獨立國家在體制上無路可走,只能照搬模仿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運行模式,照貓畫虎,強行建立起一個國家體制,但是僅僅這樣就能讓這些新興獨立國家的發展走上正規了嗎?

但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國家制度,是高成本的高福利社會主義,支撐他們高成本體制運行的經濟基礎,靠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前期不斷掠奪而來的深厚原始積累,才得以形成。

他們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相匹配的,因為有了足夠深厚的原始積累,才可以演變出那些相配套的國家體制,所以在這些發達國家的中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關係是大家所學的的那樣,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反觀這些新型獨立的一百多個國家,他們沒有深厚的原始積累,並且他們是被掠奪的一方,本身就欠缺絕大部分的經濟基礎,可是他們卻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那一套高成本高福利制度,顯然是不可取的。

可以看到,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的這些國家要麼是人口眾多但是資源欠缺,要麼就是資源豐富但是豐富的資源其主權被西方以跨國公司為媒介所佔有。

沒有足夠的原始積累,那麼根本就建立不起來一個足夠支撐本國制度運行的經濟基礎。自然而然,從西方照搬過來的政治經濟制度在本國是行不通的。

在這種情況下,其所謂的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高福利社會主義只會是這些新型獨立國家的一個越陷越深的陷阱和泥潭,直到最後他們自己的政府無力他顧只能再次尋求西方發達國家的幫助。

可是都是知道將要付出多麼的大的代價,主權會進一步分離,即使已經宣布獨立但是整個國家依然不會有原本想要的自由和民主。

所謂的經濟全球化,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逐漸開放自身大門,並不能使得這些國家真正的發展起來。

資本主義國家可以讓這些曾經的殖民地國家學習世界先進的文化,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學習國家穩定的運行模式,但是這都不是真正能讓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煥發生機的謀生之道。

這些落後國家永遠不會有足夠的原始積累,也就永遠不會有一個跟高福利社會相匹配的一個經濟基礎。

而西方發達國家也清楚,他們曾經走過的殖民掠奪道路在當今世界已經走不通了,所以落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資源主權喪失的情況下做不到自己進行足夠的原始積累,也更不可能復刻他們走過的道路,必然是要走向分崩離析的的結局。

擺脫陷阱,走出自我

那麼如此多的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又該何去何從呢?西方的老一套靠殖民掠奪而而來的資本原始積累顯然走不通了,本國的資源主權又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握著,其實不妨看看中國是怎樣實現快速發展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西方為什麼如此敵視中國的原因,不僅僅是意識形態領域不同,西方資本主義形態就必須敵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形態,那是因為所走的道路不同,西方因此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

中國在近代也是遭受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曾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然而中國從來沒放棄過反抗與鬥爭,自建國以來我國也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過程曲折且艱辛。

也曾邯鄲學步,照搬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結果也為那個年代造了不少的苦果。但是也終於摸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邁向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在建國初期,飽受戰火的祖國大地百廢待興,經濟基礎也是極其薄弱,這裡不得不由衷佩服我國政府對於國家主權所有問題的強硬態度。

正是因此,才擁有後來改革開放崛起的基礎,誕生了我國政府針對國情所開發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真正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就像那句話一樣,好的東西不一定適合自己,而適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

由此可見想要擺脫髮展主義陷阱,首先要確保擁有完整的國家主權,然後不去照搬他國體制,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如今世界局勢正處於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想要把握機遇從而在當今世界屹立不倒並且穩定向前發展。

唯有以一顆清醒的頭腦迎接挑戰,不斷與時俱進,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以各種方式攪亂我國的發展道路,保持堅守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能盲目跟從虛假的浪潮。

對於近年來崛起的享受消費主義也正是西方資本主義攪亂我國正常發展道路的一種新手段,就像溫鐵軍教授就此問題所回答的一樣:西方只教你怎麼花錢,卻從來不教你怎麼賺錢。望國人能夠認清表象和現實,切勿掉進西方資本主義的陷阱之中。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溫鐵軍:西方大肆宣揚消費主義,其實是陰謀
    西方媒體長期把持著國際話語權,中國的許多年輕人頻頻被西方媒體高呼的自由平等所蠱惑,沉浸在西方媒體營造的一個虛擬實境之中。溫鐵軍教授在今年的一次採訪中一針見血地道出西方所大肆宣揚崇尚的消費主義盛行的背後,其實是陰謀。
  • 從《資本主義十講》看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反思和批判的聲音持續不斷,其中法國著名經濟學家米歇爾·於松的批判堪稱最深刻也最尖銳。這主要體現在他2013年出版的《資本主義十講》一書。雖然迄今已有四年之隔,其間,發生了諸如英國脫歐、歐盟內部分裂、西方國家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抬頭等變化,但該書的基本觀點依然能夠切中西方的現實。
  • 經濟學家溫鐵軍:西方教會你如何花錢,卻不教你賺錢的方法
    在這幾年裡,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逐漸進入大眾的觀念裡。尤其是「花唄」「京東白條」等這些平民化信用消費工具的陸續出現,極大的刺激了超前消費這一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不滿足,進一步追求享受消費的樂趣。然而,看似簡單的消費觀念的變化,背後卻隱藏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隻隱藏的手,在隱晦的把握著走向。針對此問題,我國經濟學家溫鐵軍接受採訪時,談到:卻不教你賺錢的方法,由此引出這隻大手背後的隱秘。
  • 西方存心埋下這些「話語陷阱」,中國跳得過去嗎?
    這些「話語陷阱」背後,是「歷史終結論」和「美國例外論」等冷戰之後的西方「成功學」,即所謂資本主義天命昭昭、千秋萬代,美國註定是「山巔之城」、「人類燈塔」云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消費無罪:消費狂潮背後只是無盡的欲望嗎?
    隨著雙十一、618,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乃至年中慶,年尾慶等各種促銷活動的普及,中國社會可以說陷入了消費的狂潮。堆積如山的快遞,刷新紀錄的成交額,以及電商越來越高的利潤,種種奇觀讓很多人感嘆,這一屆年輕人,太消費主義了。消費主義是個西方的概念,指的是現代工業大生產時代,人們的消費已經完全脫離了實際目的,變成了未消費而消費的奇怪現象。在中國,消費主義者被稱為「剁手黨」。
  • 警惕「陷阱」理論背後的陷阱
    辨別話語偽概念:  警惕「陷阱」理論包裝背後的政策陷阱  約瑟夫·奈在展望未來的中美戰略關係以及可能的國際秩序大調整時,進行了超時空的乾坤大挪移式類比與想像。  事實上,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亦無金德爾伯格陷阱。所謂的「陷阱」不過是對人類歷史的誤讀和對西方理論的迷信而已。因為,用於描述當今中美關系所面臨的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爾伯格陷阱的「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等一系列話語是偽概念。西方學術界通常把美國稱為「守成大國」、「現存大國」,相應地把中國描述為「崛起大國」、「新興大國」。
  • 西方資本主義是如何奴役世界的?
    此時,西方在資本原始積累方面具有明顯的負面特徵。從本質上講,資本主義文明是吸血鬼、海盜和掠奪者的世界。它的目標是徵服、掠奪和奴役其他世界。大多數情況下,被西方掠食者入侵的部落、民族、國家和文明都迅速退化或死亡。西方的海洋文明一直將其殖民地、海外省份視為消費的外部對象,並源源不斷向西方國家輸送利潤,最終完成資本積累。
  • 美國陷阱背後有個全球法律帝國,中國怎麼應對
    然而,皮耶魯齊選擇認罪之後,他實際上將落入了「美國陷阱」的第二層含義,即「司法陷阱」的背後乃是美國與其他國家展開經濟競爭和政治競爭所涉及的「經濟陷阱」甚至「政治陷阱」。美國司法部對皮耶魯齊的調查「醉翁之意不在酒」,若真的判皮耶魯齊125年監禁對美國意義不大,但將皮耶魯齊認罪作為籌碼實現對阿爾斯通的低價收購卻意義重大。
  • 資本主義終結論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當代西方左翼批判理論評析
    原標題:資本主義終結論隨時代變遷而變化(學科走向)——當代西方左翼批判理論評析   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但它始終伴隨著掠奪、破壞和殖民。因此,在近現代史中,資本主義終結論從未停息過,長期為西方左翼學者所關注。
  • 謹防「國際駕照」消費陷阱
    同時,一些不法商家也藉機構織起了「國際駕照」消費陷阱。比如,高價出售「國際駕照」,一本的價格在1500元,有效期為十年,持有這種「國際駕照」可享受在美國等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租車服務,需要與有效的中國駕照同時配合使用。不過,這樣的「駕照翻譯認證件」並不具備法律效力,而是通過混淆概念坑害消費者。
  • 為什麼西方人不敢隨便下餐館?原來這才是「資本主義」的真面目
    這幾年在西方生活,我喜歡稱西方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如非親眼所見我自己也不相信這一切,但這都是真實存在的。內容來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獨家原創,作者劉斯郎。1:高稅收偽裝高福利,工資到手先砍一半很多人都知道西方國家福利好,但卻很少人知道高福利社會背後的「高稅收」政策,這是因為西方「駐華公知」們只告訴眾人前半段的福利故事,後半段強制性高稅收全給掐掉了。而事實上,西方的高福利制度就是建立在高稅收的政策基礎上的。
  • 「周杰倫粉VS蔡徐坤粉」背後的數據陷阱
    評論「周杰倫粉VS蔡徐坤粉」這一熱點的人們都能夠清晰地看到,周杰倫和蔡徐坤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消費市場邏輯所造就的明星。就如許多文章所指出的,周杰倫作為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臺灣流行樂造就的明星,一方面與大陸正勇猛發展的消費經濟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當時音樂傳播的載體有關。
  • 《資本主義簡史》:資本主義史也是一部西方近代發展史
    其後,美國高校涉及資本主義歷史的課程數量猛增,標題中含有「資本主義」的書籍和論文增多。作者所著的這本書,顯然與金融危機激發出的資本主義的再度反思與重新審視有著密切關聯。正本溯源,既然討論的是資本主義這一概念,作者在書中首要的是追溯資本主義一詞出現的具體時點。正如西方文化裡的「文明」一詞一樣,「資本主義」一詞出現及使用的年代並不久遠。
  • 「國家資本主義」: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工具
    「國家資本主義」本來是國際共產主義文獻的專門術語,列寧和毛澤東等人對此問題有專門的闡述。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媒體和部分學者開始按照自己的理解來使用這一概念,用以描述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在西方媒體話語中,「國家資本主義」總是與中國聯繫在一起,甚至為了表達方便還直接將中國作為定語,稱為「中國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科技科學如何滲透並掌控人類生活
    2020年,一部具有超大迴響力的原創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Social Dilemma ),在Netflix平臺中正式上映。你可能有察覺到,社會大眾越來越離不開社群軟體(例如微信、抖音),或是科技硬體(例如手機、電腦)的使用。
  •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科技科學如何滲透並「掌控」人類生活
    2020年,一部具有超大迴響力的原創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Social Dilemma ),在Netflix平臺中正式上映。你可能有察覺到,社會大眾越來越離不開社群軟體(例如微信、抖音),或是科技硬體(例如手機、電腦)的使用。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預付消費有風險 單方毀約可維權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洗車卡、遊泳卡、瑜珈卡、健身卡……每個人翻開錢包,都能找到一堆消費卡。但花錢辦了卡沒享受到應有的服務,想要退款可就難了。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今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
  • 揭開陷阱說背後的邏輯真相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 王義桅  核心觀點  各種陷阱的本質是中國陷阱,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能否超越西方經驗、西方模式及西方價值,打破西方普世的神話
  • 孫中山為何不走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路子?解析三民主義背後的故事
    孫中山年幼時隨母親到日本檀香山,受資本主義影響頗深,回國後活躍在廣州一帶,曾上書慈禧要求發展資本主義。但是他為什麼沒有走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甚至還大罵資本主義呢?孫中山在1903年就表示,西方社會貧富懸殊,不是理想世界。他也像鄒容一樣談「平均」,聲稱社會主義乃是一刻也不能忘記的東西。
  • 消費陷阱:商家會利用營銷手段,讓我們多花錢的10種消費陷阱
    每一次在商場或者網上消費時候,你是否能夠識破商家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伎倆?他們善於利用一些營銷的「套路」,來讓消費者花更多錢購物,其實這樣的行為說好聽是一種營銷技巧,但說難聽的也存在著欺詐誘騙的醜陋一面,因此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消費者來講,還是應該學會避免落入這種圈套裡,那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消費陷阱:商家利用營銷手段,讓我們多花錢的10種消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