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上「神壇」的造車新勢力毛利率|汽車預言家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作者 | 張坤

● ● ●

在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指向了一個財務指標「毛利率」。

11月18日,蔚來汽車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在這份備受關注的財報中,蔚來刻意強調自身第三季度汽車銷售毛利率達14.5%,綜合毛利率為12.9%,環比第二季度的8.4%毛利率上漲4.5個百分點。

在蔚來公布第三季度毛利率之前,小鵬汽車也宣布小鵬第三季度毛利首次實現轉正,毛利率為4.6%;理想汽車則是將整體毛利率提升至19.8%,直逼特斯拉。

三大造車新勢力毛利率的轉正,讓外界開始聚焦三大造車新勢力,畢竟毛利率提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公司盈利能力的加強。這讓不少投資人士猜測,三家新勢力正試著跳過了資本市場給汽車企業定下的剛性指標,以描繪未來的方式不斷給關注者注入信心。

但也有行業人士針對毛利率轉正尖銳的評價,當新能源汽車中概股把「毛利率轉正」當做自身股價飆升的說辭時,也許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因為從根兒上講,還沒誰能把眼下新勢力在資本市場的異常表現說的那麼清楚。「畢竟目前為止造車新勢力仍然沒有爬出事實虧損的泥潭」。

1

毛利率轉正的三大造車新勢力

單從毛利率這一財務指標來看,目前三家車企的狀況均呈現持續好轉態勢,毛利率均已實現轉正。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為8%、13.3%及19.8%;蔚來汽車毛利率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轉正,第三季度則繼續提升至12.94%;小鵬汽車在第三季度才得以轉正,毛利率僅為4.2%,而前兩年分別為-24.33%、-24.05%。

·理想智造2018年、2019年毛利率水平沒有查詢到

至於毛利率轉正並增長的原因,三大造車新勢力不約而同的將原因指向了:「由於某些材料的購買價格下降,以及產量提升導致單位製造成本降低等有關。」

儘管三家企業毛利率呈現了令人欣喜的上漲態勢並轉正,但從關鍵的淨利潤指標來看,三家造車新勢力卻並沒有爬出虧損的泥潭。

根據三個企業的財報,2020年第三季度,蔚來汽車歸母淨利潤為-11.49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收窄58.5%,與上一季度相比收窄11.0%;小鵬汽車方面,小鵬汽車第三季度淨虧損11.48億元,與2019年同期淨虧損7.76億元相比有所擴大;理想汽車2020年前三季度淨虧損分別為7710萬元、7520萬元和1.07億元,不過第三季度淨虧損環比增長42.2%。

一面是輿論熱議的不斷熱炒的毛利率轉正並持續增長,一面是還沒有事實淨利潤轉正的財務情況。兩方截然不同的印象就是目前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和外界印象的割裂存在。

2

毛利率究竟能反映什麼?

根據資料,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指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上述計算可以看出,銷售毛利率的增長主要關係收入和成本。無論是售價降低,還是成本上升了,都會造成毛利率的增加。

從表面上來看,毛利率越高意味著公司產品的盈利能力越強,公司服務的盈利能力越好,這是從銷售收入中減去銷售成本後非常直觀的結果。但評價企業經營水平的複雜性遠不止毛利率這一指標。

相關行業人士形象舉例:假設你有一個小賣鋪,進貨價1塊錢的康師傅,賣了2元,毛利50%;但是在此基礎上,整整一年時間就賣了一瓶,拋去房租人員等等剛性成本,淨利潤可能虧損十分嚴重。

對於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而言,由於單車價格較為昂貴,配合短期內新車交付量的上升,整個營收毛利率可能會出現改善的情況。但由於新能源汽車在開發設計層面需要巨額投入,同時也有固定資產的損耗,因此用毛利率評價企業經營情況不夠準確。至少不能很全面的評價現階段企業的經營情況。

觀察人士指出,如果從財務數據價值上來看,淨利潤比毛利潤更有意義。不管毛利多高,如果淨利潤為負,那還是虧損,經營會有很大問題;毛利很低,如果運營效率高,出貨量大,淨利潤可以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水平。

造車新勢力從2012年以來,基本上處於燒錢的階段。在產品上市初期,造車新勢力大多處於虧本賣東西的狀態,隨著交付量的上升虧本賣東西的情況得到改善。但是前期的大部分投入和運營成本仍然巨大。

對於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而言,如果想真正賺錢(淨利率為正),必須讓毛利潤支付公司的所有費用和盈餘,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目前廣告和其他費用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製造成本,這將導致高毛利,低淨利潤甚至虧損的情況。

總的來說,高毛利和低淨利潤的出現,是由於市場規模小和大量支出平均分攤到每個單位產品上造成的。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份額有時極其重要。這就是薄利多銷的道理。

但消息人士也對汽車預言家強調,毛利是淨利的基礎,一家企業毛利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它的淨利,而淨利最終是要分給大股東,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盈利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股價走勢。

總而言之,所謂毛利率對於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經營情況評價有限。如果以毛利率高低吹捧造車新勢力,那顯然是捧錯了,觀察人士坦言。

3

「毛利率比較好『炒』」

既然沒有絕對的參考意義,為什麼現階段造車新勢力還在狂炒毛利率概念?針對這一問題,來自華泰證券的相關人士明確表示,相比事實的淨利潤虧損而言,上漲並且轉正的毛利率對資本市場來說有著強大的號召力。

「對於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家還是保持了一定的投資熱度。因此具有噱頭的造車新勢力評價指標有助於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層面的更進一步表現。『毛利率是新概念企業最好炒的概念之一』」。

汽車預言家梳理發現,在毛利率轉正並持續增長信息公布後,三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在市場當中的股價都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態勢。這表明在資本市場當中,毛利率是能夠充分影響投資人判斷的一項重要財務指標。

因此,對於毛利率的粉飾優化變成了資本市場中大家心照不宣的常規操作。

究其原因正是毛利率這項指標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些私募大佬們口傳心授的一個「選股妙招」。由於毛利率高的公司從概率上代表著公司有很強的溢價能力和談判能力,而銷售毛利率高的公司還意味著公司的淨利潤相比較高。因此很容易在企業特定發展時期用來大做文章。

不過,一位資本人士向我們道破了其中奧秘,毛利潤高從長期持股的結果導向看,主要集中在行業壟斷類的企業中。換句話說,行業制約才是左右毛利率是否該作為衡量企業的一項硬指標。而當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勢力造車在淨利潤都沒能轉正的情況下,這項標準的意義也定然是大打折扣。

回到新勢力的身上,在製造成本沒能得到有效分擔,單車利潤很難提升的前提下。鼓吹毛利率的意義顯然很容易得到投資者和輿論的關注,這對已經赴美上市的新勢力企業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說辭。

根據這樣的推斷,不難理解毛利率成為短期內其博弈市場的一個重要話術背後的邏輯。

相關焦點

  • 路咖評:李書福預言成真?回顧2019的造車新勢力
    人類總愛預言,如果能一語成真,多少有一些運氣成分,但每每能語出驚人卻又變為現實,莫不是有大智慧的人。關於造車新勢力的預言,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品牌領頭羊吉利汽車老闆李書福,2018年的那句"造車新勢力,大多不靠譜。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別忽悠!",似乎正在變為現實。
  • 5天市值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
    不過,低開高走,當天收盤,蔚來漲5.78%至每股47.98美元,小鵬汽車漲6.95%至56美元,理想汽車微跌0.32%,報收34.75美元。高於預期的銷量表現,似乎並未對三家造車新勢力的股價帶來足夠的刺激效應。事實上,此前總市值衝破1萬億的造車新勢力「三劍客」,在一路狂奔之後,股價在11月底已經開始回落。
  • 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
    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頭部「四小龍」上演逆勢翻盤   去年年底從蔚來離職後,王亮(化名)坦言後悔。和他一樣,去年離開這家新勢力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今年的蔚來能夠如此逆勢翻盤。
  • 造車「新勢力」500家,量產僅10家,業內:今年或是「淘汰年」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等因素影響,加之資本退潮,造車「新勢力」出現量產交付困難、電池故障頻發、客戶紛紛維權等問題,引發了市場關注。造車「新勢力」還能走多遠?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和有關人士,予以分析解讀——8月底,恆大集團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恆馳,造車「新勢力」再添一支生力軍。
  • 造車新勢力的2020:洗牌、紮根與資本狂歡
    時來運轉的不只是蔚來,2020年,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都受到資本熱捧,並湧現「上市潮」。小鵬、理想相繼赴美上市,而威馬在完成100億元D輪融資後,推動公司奔赴科創板上市,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科創板第一股。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對「探客Tanker」直言,造車新勢力之所以著急上市,主要因為它們都還在虧損,而這個行業要發展,必須手握重金。
  • 2020年大浪淘沙後,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但不可否認,在這些毀譽參半的「造車新勢力」中,也的確存在一些實實在在想要造出好車的企業,在經過風雨洗禮之後的他們,如今終於逐漸步入正軌。從頭騙到尾?2014年,造車(新能源汽車)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市場新熱點,一時間,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國內「造車新勢力」迅速崛起。
  • 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不是終極目標
    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體現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但資本市場青睞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不能說明這幾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就是一片坦途(參數丨圖片)。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
  • 造車新勢力進入淘汰賽 零跑汽車堅信能活下去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造車新勢力進入淘汰賽零跑汽車堅信能活下去俞立嚴 編輯 李魁領面對持續不景氣的車市,國內造車新勢力面臨裁員減薪和融資困難的嚴峻挑戰。自去年7月至今,國內新能源車產銷已連續9個月下挫。據中汽數據中心最新統計,今年一季度,僅5家國內造車新勢力的車上險量超過1000輛,分別是蔚來ES6、理想ONE、小鵬G3、威馬EX5、哪吒NO1。就上險量而言,今年一季度零跑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8。不過,零跑汽車繼2018年虧損3.07億元後,2019上半年又虧損約2億元。
  • 造車新勢力時局圖
    來源:華夏時報■翟亞男2019年被業內喻為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元年」。在資金、製造能力、供應鏈、產品、渠道、市場等各個環節的重重考驗下,曾經憑藉各種來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300多家造車新勢力,如今絕大多數已灰飛煙滅,甚至曾經拿到造車資質的十幾家傲嬌者,也許久不發聲。只有如蔚來、小鵬、威馬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頭部企業,依然在造車路上艱難前行。
  • 一個月內倒下三家企業造車新勢力路在何方
    浙江在線7月8日訊 6月23日,推出產品不到一年的造車新勢力賽麟汽車上海分公司被查封;6月30日,博郡汽車上海分公司被上海閔行區人民法院查封;7月1日,曾融資84億被業界看好的拜騰汽車也宣布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  一月之內,多家新造車企業被爆出重大危機。曾經的風光不在,人們不禁要問,造車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 愛馳汽車付強「靈魂拷問」:造車新勢力如何活下去?
    」 在7月24日開幕的2020年成都車展上,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發出「奪命三連問」。 作為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的創始人,付強表示,「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尖銳地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2020年,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生死之年。
  • 中金公司:產品差異化是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
  • 造車新勢力—「智己汽車」 背靠阿里巴巴與上汽
    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關於阿里巴巴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近日,"智己汽車"這個造車新勢力頻繁被人們提起,來者是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悉,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與阿里巴巴一起投資打造了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而這個項目就是"智己汽車"。
  • 經濟時評: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終極目標
    來源:經濟日報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體現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但資本市場青睞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不能說明這幾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就是一片坦途。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
  • 2019後,造車新勢力將屍橫遍野
    【什麼是造車新勢力】在談造車新勢力命運之前,我們來釐清一個概念,什麼是造車新勢力。從字面意思分析,造車新勢力這五個字裡面有幾個核心,那就是造車是前提,不造車那就談不上造車新勢力,「新」是個相對概念,有新就有老,這是相對傳統造車企業而言,那麼這個新可不僅僅是指新成立,而是創新的「新」,勢力就更好理解,這是一群有勢能的組織,有影響力的組織,這個影響力的體現指標應該不外乎就是資金、技術、產品、產能 、營銷模式等,沒有在這些方面形成自己有影響的組織,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造車新勢力!
  • 特斯拉連續四季度盈利,造車新勢力慌了?|一句話點評
    2020/07/23當中國市場助力特斯拉,造車新勢力一方面信心大增,另一方面也開始慌了。上一季度,特斯拉汽車營收為60.3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3.50 億美元下跌5%,超出分析師預期的53.7億美元。其淨利潤為1.29 億美元,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1.04 億美元。相比之下,其去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4.08 億美元。毛利率方面,特斯拉總毛利率增加0.4%為21%。汽車銷售業務毛利率環比下降0.1%至25.4%,主要得益於ZEVCredit的貢獻。
  • 出師未捷的造車新勢力
    本文轉自界面新聞 文|麥琪 儘管充斥著資金、交付和各種質疑,2018年造車新勢力依然是最熱關鍵詞。有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底中國註冊的新造車品牌一共有60家,而到了2018年底,海外媒體的猜測數量已經到達了500家。雖然這個數據準確度並不高,但此前知名供應商博世曾經對外宣稱,與其接觸的新造車品牌已經超過了100家。
  • 綠馳汽車被迫「賣身」河南國投 新造車勢力漸行漸遠
    綠馳汽車被迫「賣身」 3月25日,汽車分析師陳堯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新造車勢力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優缺點非常明顯,肯定要倒一大批的,但也會有兩三家抓住電動化、智能化的機遇,不說活得多好,尚有一戰之力吧。」
  • 山葉退出汽車行業,國內造車新勢力底氣何在?
    在這個10月裡,新能源車領域相繼發生了兩起大事,而它們都有著相同的主題:「離開」。先是在月初10號時,在電動車領域奮鬥了3年的戴森集團,宣布終止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隨後在前幾天的東京車展上,Yamada的發言人正式表態,山葉將退出汽車行業。
  • 造車新勢力奇點汽車難破「跳票」魔咒
    來源:中國經營報融資超170億仍「難產」李夢琪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新勢力造車大考已經進入殘酷的淘汰階段,「原地踏步」的如不能趕上末班車,或將只能遺憾退場。對於至今還在量產門檻前掙扎的奇點汽車來說,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