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相愛相殺兩三事

2020-12-18 龔進輝

作者:龔進輝

提起馬雲、馬化騰,這兩大網際網路風雲人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個人財富還是治下公司,時常被外界拿來對比一番。其實,他們的性格也截然不同,馬雲張揚率真、能說會道,屬於天生的企業管理、布道型人才,馬化騰低調務實、勤奮進取,屬於天生的洞悉人性、專注產品型人才。

鑑於公眾對馬雲、馬化騰並不陌生,我就簡單提煉下我眼中的兩位大佬,他們是典型的相愛相殺,可以總結為三大關鍵詞:朋友、對手、幕後推手。

先說朋友。關於馬雲、馬化騰是何時、何地認識的,並沒有確切報導。不過,他們的確認識很久了,而且是多年好友。馬雲曾表示,「我和馬化騰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彼此互相尊重。」

馬化騰則表示,認識馬雲很多年了,當年騰訊、阿里在網際網路行業還是小弟時就認識了,自己和馬雲私下保持很好的關係。的確如此,儘管阿里、騰訊打得不可開交,但以他們的心胸和氣度,絕對能做到公私分明,不會影響到私人關係,更不至於老死不相往來,一起做公益就是最佳證明。

2015年4月,「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宣告成立,馬雲、馬化騰是主要發起人。馬雲曾透露,「我把馬化騰拉進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我讓他做聯席主席,他幹得很認真,很高興。」

然後說對手。阿里、騰訊彼此互為最大勁敵,全面開戰已是不爭的事實。馬化騰曾感慨道,雙方在10多個領域競爭,競爭無處不在,多到甚至會感到有點困擾。不過,競爭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馬化騰認為正常合理的競爭會促進發展,「大家往往會發發現,行業中第一、第二名存在,第三名往後就不見了。」

這話沒毛病,競爭是常態,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比如行動支付呈現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強爭霸格局,其他玩家破局根本沒戲。馬雲在談及阿里與騰訊的競爭時直言,「我會和他們競爭,但我們不恨他們,而是要尊重競爭對手。」馬雲還表示,有對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沒有騰訊,就沒有不斷調整、不斷完善的阿里。

一直以來,野心勃勃的馬雲、馬化騰不斷上演明爭暗鬥,較勁、掰手腕從未停歇,總想藉機給對方一個下馬威,藉此來宣示自己的領先地位。撇開業務上的對壘不談,我列舉兩個意味深長的實錘:

一是企業家培訓互不相讓。近年來,開辦面向創始人和企業家的大學成為新的風潮,2015年3月,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並叫上柳傳志、史玉柱、沈國軍等一眾商業大佬助陣。4個月後,馬化騰成立青騰大學,針鋒相對意味濃厚,似乎不想讓湖畔大學獨領風騷,更不想錯失與企業建立緊密連接的良機。

二是在對方大本營搞事情。眾所周知,杭州是阿里大本營,騰訊總部則設在深圳。2016年天貓雙11移師深圳舉辦,這明顯是打入騰訊老巢所在地,與此同時,阿里、螞蟻金服還與深圳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正式啟用深圳阿里中心,這明擺著在向騰訊示威。騰訊也不甘示弱,5個月後,騰訊在阿里家門口杭州舉辦第三屆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馬化騰還特意拉上曾公開diss馬雲很會忽悠的宗慶後進行一場對話,意在還擊阿里此前的強勢「挑釁」。

最後說幕後推手。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被業內戲稱為「買下半個中國網際網路」,其實,阿里、騰訊的投資版圖比紅杉資本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涵蓋所有網際網路熱門主流賽道。比如,出行領域的滴滴、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點評、短視頻領域的快手、二次元領域的B站、影視領域的華誼兄弟等,都能看到阿里、騰訊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阿里、騰訊共同投資了21家企業,除了國內企業之外,Lyft、Aiming等海外項目背後也爭相涉足。遇到搶手的明星企業時,雙方均不止一次出手。比如,騰訊曾4次投資滴滴,阿里共注資2次;美團點評吸引騰訊出手3次,阿里投資2次。同時,雙方出資時機也是一大看點。

阿里、騰訊曾在百望股份、華誼兄弟、微鯨科技等8家公司的投資中,選擇同一時間、同一輪次聯手進入,而在剩餘13家公司的投資中,騰訊9次優先出手。另外,投資先後順序似乎與企業傾向性並無直接關係。比如,騰訊率先投資餓了麼,最終被納入阿里版圖,而阿里率先加持美團點評,最終卻倒向騰訊系。

事實上,一家企業能同時被阿里、騰訊看中,本身就代表其足夠優秀,對外宣傳時往往會使用阿里、騰訊「聯手投資」等字眼,而吃瓜群眾也樂意相信平時水火不容的阿里、騰訊難得有利益一致這種精彩戲碼。

其實不然,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決定是否投資一家企業,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不是考慮與誰聯手,與最大勁敵聯手就更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因此,即便是同一時間、同一輪次聯手進入,它們也都是通盤考慮各自利益,卻容易給外界營造出一種「聯手投資」的錯覺,而成為共同股東只不過是事實性巧合而已。

比如,騰訊投資B站是為了強化泛娛樂戰略,而阿里是為了獲取年輕人群流量;騰訊投資快手是為了彌補自身在短視頻領域不爭氣的缺憾,增強對抗字節跳動的籌碼,而與阿里關係密切的雲鋒基金投資快手是為了探索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這種創新玩法。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騰訊選擇投資標的基本上以戰略投資為主,強調自身與被投企業的業務協同,即能否發生化學反應,鮮少進行純財務投資。這意味著,不斷擴充的投資版圖,主要是服務於阿里、騰訊各自生態圈的建設,兩大巨頭之間的競爭,早已超出公司層面競爭的範疇,而是上升到生態圈競爭的新高度,這決定了比其他企業更出色,甚至大而不倒。

當然,對於被投企業而言,同時成為阿里、騰訊寵兒有利有弊。好處是與巨頭協同徹底打開自身業務的想像空間,獲得下一輪融資的底氣也更足;壞處是有被迫站隊的風險,當兩大巨頭利益一致,或者不一致但可調和時,被投企業是幸運的,但當兩大巨頭利益衝突時,被投企業不得不陷入二選一的艱難境地,討好一個勢必得罪另一個。

換言之,平衡股東利益是個費力更費心的技術活,如何在兩大巨頭之間不怯場且遊刃有餘,並牢牢掌握企業發展主動權,非常考驗被投企業創始人的商業智慧。綜合來看,對於被投企業來說,獲得阿里、騰訊加持利大於弊。因此,馬雲、馬化騰均扮演幕後推手的角色,成為推動中國網際網路積極向上的重要變量。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二馬」仍將繼續引領中國網際網路,而為了保持領先優勢,激烈競爭是新常態,雙方勢必互相競逐、你追我趕,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包括用戶在內的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將受益,成為不可或缺的國民企業和社會基礎設施。

那麼問題來了,馬雲、馬化騰這對既是一生的朋友更是一生的對手,你會Pick誰?

相關焦點

  • 馬雲與馬化騰,誰的情商更高?
    馬雲,浙江杭州人,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化騰,廣東汕頭人,騰訊集團創始人。馬化騰與馬雲有許多共同點,都是網際網路大亨、商業領袖和頂級富豪。不過,這兩人的不同點也很多。馬雲高調做人且高調做事,生活在鎂光燈下。馬化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 馬雲與馬化騰的愚公移山精神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趕緊向天帝報告。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兩個大力神背走了王屋和太行。智叟和愚公,在移山這件事上表現得沒有人如其名。原來愚公的愚,是大智若愚的愚;智叟的智,是短視、自作聰明的小智。
  • 二馬爭天下,馬雲馬化騰又pk,相生相殺20年,今日再度華山論劍
    人們說現在的江湖是二馬的天下,財富網上55歲的jeck(馬雲)以兩千七百五十億排名榜首,48歲的Pony(馬化騰)二千六百一十億緊跟其後;兩個生在同一時代,幾乎同時開始創業,這場瑜亮之爭已經長達20年之久。
  • 馬雲、馬化騰圖窮匕見
    自2014年騰訊戰略入股京東以後,馬化騰毫不惜力為其站臺。騰訊在電商、零售的思考更多由京東實際操盤。最近的一系列投資事件卻表明,騰訊正在親自下場,走到臺前。而有意思的是,2017年8月13日,馬雲曾高調訪問海瀾集團,並對海瀾之家電商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並希望今後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夠與海瀾之家電商實現更多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共贏。雙十一期間,海瀾之家也是天貓智慧門店的代表案例。
  • 李嘉誠為何選擇與馬雲合作,而不是同為潮汕人的馬化騰?
    李嘉誠為何選擇與馬雲合作,而不是同為潮汕人的馬化騰?相信關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大戰的人都知道,都知道馬雲與馬化騰,在香港「打」了起來。但是去到香港你會發現,相較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滲透性會更強一些,不像微信支付,支付寶有更多的本地用戶,而不是靠遊客來佔地盤。
  • 李彥宏、馬化騰與馬雲,在網友們眼中是怎樣的?
    而他們的創始人則分別為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馬雲。他們分別在搜索、社交遊戲與電商支付等方面,佔據了絕對的地位。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業內知名人士對李彥宏、馬化騰及馬雲的評價?一、李彥宏李彥宏山西人士,是網際網路圈公認的帥氣CEO,他技術出身,海歸派創業。
  • 馬化騰神回復如何評價谷歌和馬雲,網友:這樣回答沒毛病!
    馬化騰最近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被問道:「請問馬化騰先生如何評價谷歌呢?」,而馬化騰的回答僅僅只用了五個字:「世界這麼大!」話音剛沒落,臺下的觀眾就迎來了陣陣掌聲和笑聲。很多網友也評論到,這樣回答沒毛病!言下之意就是世界這麼大,為什麼要來中國呢?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而國外網際網路公司的強龍沒有一個能打的過地頭蛇的。所以,谷歌最好還是別來中國了吧!
  • 現實主義者馬化騰和理想主義者馬雲
    二者自身也都在進化,從分析馬雲和馬化騰二者的言談出行入手,可以窺見中國網際網路潮水的方向。你大媽已經不是你以前的大媽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馬雲還是那個馬雲。2017年,「文藝青年」馬雲演了一部電影,唱了一首歌。但更重要的,還是在為阿里的未來籌劃,他更加注重技術,推出了NASA計劃並成立了面向前沿技術的達摩院。除此之外,他的心思繼續放在海外。
  • 網際網路大地震,馬雲退居二線?網友:「馬化騰該寂寞了」
    在中國唯一可以和馬雲的阿里巴巴相提並論的只有馬化騰的騰訊,作為一家以遊戲、社交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在各方面都有對標阿里的意思,入股京東,注資美團,尤其是近幾年頻頻發力電商領域,二馬的戰爭從未停止,它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在當今中國,阿里系和騰訊系已然成為中國商業的兩大重要派系,而中國首富的頭銜也一直在馬雲和馬化騰之間輪轉。
  • 馬雲和馬化騰「相比」,究竟誰厲害?幾個方面對比,看了就知道了
    對於馬化騰而言,他出現在公共視野中要比馬雲少一點,而且他給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但是其實馬化騰是一個天賦極高,眼光獨到的人,從他的很多投資就可以看出來。而且馬化騰也曾經說過,自己並不是一個靦腆的人,或許他只是為人比較低調罷了。
  • 可以寫成電視劇:馬雲馬化騰等科技大佬當年是這樣撩妹的
    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們是怎樣「撩妹」的吧。馬雲馬雲的妻子張瑛是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到杭州師範學院讀書時結識了師兄馬雲。當時的馬雲無錢無權,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並且我們能想到,以馬雲的外貌,顯然不會是校園裡最帥氣的。而彼時的張瑛面容姣好,並且成績也優異。那麼馬雲是怎樣追到張瑛的呢?
  • 兩人實力相當,為什麼馬雲經常被外國領導人接見,馬化騰卻沒有?
    比如馬化騰看上了馬雲的電商,先後投資了拍拍網,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跟馬雲搶佔市場,馬雲看上了馬化騰的社交產品,先是在支付寶內植入聊天軟體,後又開發出了來往,失敗之後才有了現在的釘釘,所以兩人之間的競爭還是蠻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會被大家拿出來做對比的原因。
  • 馬雲一頭黑髮,馬化騰也一頭黑髮,為啥劉強東頭上卻有一撮白髮?
    馬雲一頭黑髮,馬化騰也一頭黑髮,為啥劉強東頭上卻有一撮白髮?眾所周知,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湧現了很多商界大佬,比如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和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等等。然而對於這3位大佬,我們更好奇,馬雲一頭黑髮,馬化騰也一頭黑髮,為啥劉強東頭上卻有一撮白髮?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雖然已經55歲了,但依舊滿頭黑髮,讓人很是羨慕;而至於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不過才48歲,正值企業家的壯年時期,也是滿頭黑髮。相比較之下,比馬化騰還小2歲的劉強東,為啥頭上卻有一撮白髮?其實這背後又是有一段「故事」的。
  • 眾生相:馬雲和馬化騰為什麼取這兩個名字意思的終極瞎想!
    相信全中國十三億人都不知道馬雲和馬化騰為什麼叫這兩個名字?當然,除了他們倆哥們老爸之外。如今,從他們兩各自取得的成就來看,不得不感嘆,世事早有預言,名如其人,恰如其份!馬雲同志,姓「馬」,單名取一個「雲」字,字極簡,意極深,正如風清揚的獨孤九劍,耍來耍去就九板斧,卻千變萬化,屢見其效,這是屬於戰略級的武林高手了。
  • 朱嘯虎:馬雲馬化騰兩個人做事風格完全不同
    6月份朱嘯虎和馬化騰在朋友圈就摩拜和ofo誰前景更好互懟了起來,互相為自己所投資的公司站臺。    談話主題中也包含ofo和摩拜是否會合併,對馬雲和馬化騰的評價如何。朱嘯虎表示,馬雲和馬化騰的風格很不一樣。
  • 文人的相輕、相愛與相殺
    憑著李賀如日中天的詩名,他進士及第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可天有不測風雲,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將李賀的錦繡前程衝得七零八落。這位「程咬金」也是一位詩人,他是和白居易並稱元白的元稹。元稹上書稱,李賀父親名李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這是犯了名諱,必須將李賀除名,才合乎朝廷的禮法。為何元稹要這麼跟李賀過不去呢?原來是李賀得罪過元稹。李賀少年成名,自是十分驕傲。一日元稹去拜訪李賀。
  • 把馬雲當成了馬化騰?指云為騰是什麼梗?
    指云為騰這個梗的意思就是把馬雲當成了馬化騰了,最近抖音上面有很多關於「馬雲,求你把遊戲關掉」的視頻比較的火,有很多人紛紛模仿,在視頻裡面求著馬雲把遊戲都關掉(建議把抖音也關掉噢),不過目前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老闆不應該是馬化騰嗎,可能有很多拍攝視頻的人都不知道馬化騰這個人吧,只知道馬雲了,或者是把馬雲和馬化騰搞混淆了,於是就有很多網友調侃他們這是指云為騰了。
  • 馬化騰佔據了我們的青春,馬雲佔領了我們的後半生
    其實不僅是社交上,馬化騰佔據了我們的青春,我們在娛樂上也少不了馬化騰的身影,記得在小時候基本就是穿越火線、地下城勇士和QQ飛車,可以說我們的青春全都是馬化騰。而00後、10後的青春依舊躲不開被佔據的局面,微信、王者榮耀全都是馬化騰在陪伴著。
  • 馬雲、馬化騰不僅僅是「對手」,更是互相的「標杆」,缺一不可!
    網際網路行業的半壁江山都被馬雲和馬化騰佔據著,這兩個人的「戰爭」已經持續了20年的時間,有人說馬雲的成功是必然,而馬化騰的成功是偶然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雲常年佔據中國首富的位置,而馬化騰緊隨其後,兩人的差距伸手可見,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馬化騰成為中國首富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兩人的身價均超過3000億,但是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依然維持在5%左右,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兩個人真的沒有太大的差距。阿里和騰訊之間真的很像兩邊幾乎同時開展網際網路行業,馬雲總是能夠先發制人,而馬化騰總能見招拆招。
  • 馬化騰和馬雲的區別是什麼?這兩個馬家誰對國家的貢獻大?
    相信這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很難的問題,誰都能說得上來,一個馬雲,一個馬化騰,我們在生活中也是經常使用他們的產品,就拿最典型的的支付寶和QQ還有微信來說,誰敢說這些一個沒用過,這也是不可能的,可見這兩個馬家在社會中佔著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