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9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製造國和出口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非洲各國也在積極努力發展本國的紡織服裝產業。了解中國對非洲的相關政策以及非洲各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現狀,對比自身產業的發展情況,對於一些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政策支持可人 鼓勵企業走出去
2006年11月4日,胡錦濤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表示,為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發展,促進中非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的合作,中國政府將採取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兩個方面非常利於企業到非洲投資——為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基金總額逐步達到50億美元;今後3年內在非洲國家建立3至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據悉,目前中國已經在非洲建立了首個經貿合作區。
中國政府為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投資非洲,還制定了專門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到非洲拓展業務,如政府提供貼息貸款,設立專項資金,制定優惠的稅收政策,簡化審批程序等,重點促進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項目。中國政府專門投資上億元在非洲設立11個投資貿易中心,為國內企業投資非洲提供服務,設立專項貼息貸款,鼓勵在非洲投資設廠。有關人士認為,發展對非洲國家的投資,不僅有助於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助於克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資源瓶頸問題,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目前,非洲52個國家和地區中與中國建交的有48個,這些國家和地區都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家到非洲創業。去非洲創業,那裡有非常優惠的土地、關稅、能源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比如在非洲的波札那,土地承租一訂就是30年,100公頃價格是1000美元,10000公頃還是1000美元。
了解非洲 有的放矢
非洲人口超過8億,每年貿易額在2500億美元,它的經濟發展不是很平衡。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有30個在非洲,在非洲有19個國家人均GDP和中國持平,6個GDP超過3000美金。
具體國家要具體分析,非洲一些國家紡織服裝方面的基礎、設備和政策不同,那麼它的紡織服裝產業的狀況也不盡相同。下面將介紹非洲幾個國家的紡織服裝情況。
衣索比亞:政府列為優先投資行業
紡織業是衣索比亞最大的製造業。衣索比亞國內生產棉花(作為基本原料)的能力遠遠超過目前已安裝的紡紗設備的需求,還有廉價勞動力。埃塞紡織業原有基礎條件較好,現有9家紡織廠?有一定規模的服裝加工廠5個,生產的紡織品服裝主要供國內消費。埃塞政府鼓勵國內紡織企業出口創匯?但是其紡織服裝出口量很小,僅向歐盟國家出口少量棉紗和坯布。埃塞政府將紡織行業列為優先鼓勵投資領域。
埃及:產業正處於旺盛的增長階段
埃及與中國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埃及依靠古文明留下的寶貴財富,在旅遊業上卓有成就。但是神秘的文明古國並沒有落後於時代,埃及在服裝行業的發展上極為重視。埃及紡織工業基金會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06年上半年埃及紡織品出口額達到34億埃鎊(約合5.9億美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漲幅達35.7%。2006年上半年埃及紡織產品的出口量達到7.34萬噸,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22.3%。
莫三比克:在國際上積極尋求合作夥伴
莫三比克在紡織業上有著一定的基礎,擁有4家著名的大型紡織企業,曾僱用數千名職工生產織布、服裝、地毯等。莫三比克紡織業在吸引外資上擁有明顯優勢,包括國內政局穩定、盛產優質棉花、土地和勞力便宜等。更為有利的是,該國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紡織品的市場準入份額。莫三比克隨著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共同關稅協議即將生效,還將擁有非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莫三比克急需振興紡織業的投資和技術,為此政府正在國際上積極尋求有關合作者。
納米比亞:有華商企業在那裡投資
納米比亞政局長期穩定,市場經濟機制完善,法律比較健全,基礎設施完備,土地價格比較便宜,勞動力資源豐富。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保護外商投資的法規,其中出口加工區內的政策尤為優惠。納米比亞成為可享受AGOA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免稅的優惠待遇。其中,2001年馬來西亞華商企業RAMATEXBERHAD投資1億美元,在納米比亞首都溫荷克成立RAMATEXNAMBIA公司?2002年建成投產後,該公司從亞洲主要是中國浙江、江蘇等地招聘了100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員,另從當地培訓錄用了3000多名工人。
南非:歡迎中國服裝企業前來投資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面積1?221?038平方公裡。國內生產總值一度佔全非的1/3,現約佔22%,對外貿易佔全非24%。但是由於地理、政治、經濟等多重原因,南非紡織服裝業發展有一定局限,南非當局稱?如果本國紡織服裝生產無法滿足人民日常需求,南非將要擴大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量。
2006年11月4日,南非貿易和工業部長曼迪西.姆帕赫盧瓦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時表示,南非歡迎中國服裝企業前來投資。
肯亞:喜歡二手服裝
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7世紀,肯亞沿海就開始形成一些商業中心城市。雖然肯亞在商業發展上算是先行者,但是並不是各行各業都發展良好。目前,紡織服裝還有很大程度需要依賴進口。肯亞人喜歡美國風格。據肯亞的進口稅統計結果和出口商協會估計,大約80%的肯亞人購買二手服裝,接近100萬肯亞人的生活直接與從事二手服裝貿易有關。
突尼西亞:採取措施提高產業競爭力
突尼西亞人口約1010萬,鄰近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歐盟主要市場,佔盡地利。隨著中國加入WTO、歐盟東擴和《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re Arrangement?的廢除?加劇了紡織業的國際競爭,並給突尼西亞紡織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突尼西亞紡織服裝業面臨新的挑戰。由於紡織業出口佔全國總出口的40%,年出口額近30億歐元,面對2004年全國紡織業生產下降1.6%的現實,突尼西亞政府深感責任重大,政府正採取多項措施力圖提高紡織業的競爭力。
機遇與挑戰並存
對於紡織服裝行業來說,非洲大多數國家紡織工業基礎落後,設施陳舊,專門技術人才缺乏,管理較為混亂,無法跟上國際紡織服裝市場的潮流,非洲國家紡織服裝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因此,它必然會對具有豐富經驗的中國技工有大量需求,同時也會進口中國價廉物美的紡織服裝品和設備,或者是吸引中國企業直接投資非洲。對此,中國紡織工業有關負責人認為,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對外開放的主心骨,企業家要有遠見的眼光,看清國內外市場的形勢,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勇於開拓國外市場。對於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曾任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商務處外交官的王文明先生給企業的建議是:中國紡織企業走進非洲,目前最好選擇《非洲成長與機遇法案》(AGOA)受益國,並且政局穩定、基礎設施較好、外資政策和法律環境完善、交通便利、有原料或方便原材料進口、具備一定技術水平、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不要盲目行事。
文章來源:服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