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法師:親歷改革開放40年中國佛教重生之路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 周年。40 年來,中國佛教經歷了從百廢待興到空前繁榮的輝煌歷程。鳳凰網佛教根據《同向——上海佛教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一書特別製作紀念專題《申城菩提路:篳路藍縷40載》,以此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為中國佛教光輝40年做出貢獻的高僧大德、四眾弟子致敬!本文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靜安寺方丈、上海佛學院院長慧明法師的回顧文章《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作為一名親眼目睹、親身經歷40 年改革開放的宗教界人士,慧明法師在文章中深情回顧了40 年來上海佛教界的發展和變化,上海佛教界40年菩提路,同樣也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佛教界的成就縮影。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靜安寺方丈、上海佛學院院長慧明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 周年。40 年來,面對國內外紛繁複雜的嚴峻形勢,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始終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民主法治日趨完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呈現著欣欣向榮、穩定健康發展的盛世景象。作為一名親眼目睹、親身經歷40 年改革開放的宗教界人士,

回顧40 年來宗教的發展和變化,感慨萬千。

我是1983 年從家鄉來到上海,入學上海佛學院,師從淦泉法師。那時,我才15 歲,國家也改革開放沒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當時的佛學院師資缺乏、辦學經費不足, 住宿條件也很艱苦,我記得上下鋪八人一個房間。為滿足廣大信眾的信仰需求,上海幾所剛恢復的寺院大多因陋就簡地修繕一下就對外開放了,而很多寺院尚未恢復(當時根本不會想到會有今天那麼多的寺院恢復開放),佛教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影響力都遠不及現在。  

1995 年,受當時的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靜安寺方丈真禪法師的委派,我有幸到靜安寺擔任監院。那時的靜安寺雖已經過了前一輪的初步修繕,面貌有了一些改觀,但依然殿宇低矮,通道狹窄,大雄寶殿偏之一隅,山門被旁邊的商店包圍著,顯得狹小擁擠,整個場所布局凌亂,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無法滿足正常宗教活動的需要。1996 年適逢地鐵2號線計劃建設,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靜安寺積極謀劃,依託地鐵動遷帶來的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對門前和周邊的商店進行了置換動遷,經過十年的改建,一個古色古香、巍峨莊嚴、氣勢非凡的靜安寺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靜安南京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繁華都市的一道亮麗風景,實現了當初我提出的「把一個更壯觀、更宏偉的靜安寺帶入21 世紀」的目標。

改革開放後,上海佛教界在眀暘、真禪、淦泉法師等老一輩大德高僧的正確引領下,在王永平、邵鍾、賈勁松、尹波等一大批護法居士的鼎力護持下,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堅持「聽、跟、走」的優良傳統,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歸還抄家財物,先後恢復了大量寺院,組建了佛學院,大力培養僧才,開展民間外交交往,努力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為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貢獻力量,逐漸糾正了社會對佛教的偏見和歧視,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確立了佛教正面形象和社會地位。近些年來,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佛教界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合理規劃宗教場所;協會積極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教風建設和文化建設,大力培養僧才,努力維護佛教界的合法權益;各佛教寺院不斷強化自我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運作更加規範,服務更加全面。佛教界努力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大力加強海外交往和同港澳臺地區的聯繫,為維護世界和平、實現祖國統一發揮積極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響應國家號召,保護生態環境,傳播綠色健康理念, 傳遞社會正能量,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在上海的三十多年,我從一名小沙彌逐漸在教內擔任上海佛學院副教務長、上海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靜安寺監院、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靜安寺方丈(太平報恩寺住持)、上海佛教協會會長、上海佛學院院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還通過了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考試, 最終碩博連讀,獲得了博士學位;政治上也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與培養,先後被安排為區政協委員、區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政協委員。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靜安寺的改擴建工程建設,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改革開放給我個人及佛教界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發展成果,讓我深切的認識到:

一、改革開放,為宗教的恢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事實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強盛和繁榮,也不會有宗教今天的興旺與發展。宗教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十年「文革」,國家遭殃,人民遭殃,宗教遭殃。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誰都無法置身於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撥亂反正,落實政策,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吹響了改革開放的偉大號角。從此以後,圍繞著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過四十年的建設,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1982 年新修訂的我國《憲法》第36 條明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得到了國家根本大法的保護;1982 年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即十九號文件),圍繞著全面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宗教團體恢復運行,宗教場所恢復開放,宗教自養逐步實現,宗教走上了良性發展的正確軌道。進入新時期,國家加強法制建設,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的頒布實施,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了法制範疇,為宗教的正常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舉措,在政治上充分保障了宗教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改革開放帶來了昌明政治、民主法制,宗教界人士才得以再次回到政治舞臺,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對國家建設建言獻策。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最好的時期,也是宗教迎來的最好發展階段。我們真切地懷著感恩的心,感謝改革開放給中國宗教帶來的重生。

二、改革開放,為宗教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給國家和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社會和諧安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為宗教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外部環境。得益於經濟發展,宗教的自養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修建一座寺院動輒上億資金,日常維護需要投入,佛教文化建設需要投入,培養僧才需要投入,甚至舉行一次法會也要幾十萬上百萬的投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富裕了的信徒的奉獻,沒有寬鬆的社會環境,宗教何來穩定可觀的經濟收入,又如何更好地開展宗教活動?改革開放確實給宗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知恩報恩,宗教只有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回報和服務社會,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人民對宗教的期待。

三、只有把佛教置身於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才會有佛教真正的價值和美好的未來。佛教這四十年的發展,是與國家共同發展的四十年,也是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四十年。佛教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與關懷,離不開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離不開信眾的擁護和參與。 佛教只有始終高舉愛國愛教的偉大旗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擁護改革開放,始終與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始終維護好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才能真正維護好自身的利益,實現佛教界自身的理想和追求。佛教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時代發展的洪流中才能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讓改革成為宗教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在不斷自我革新、勇於自我否定之中才能實現與時俱進,體現自身價值,才能不斷壯大自己,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前就是要進一步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佛教界一定要把握好機遇,發揮好自身優勢,不斷加強自設建設,提高自身素養,提升管理水平,加強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加強佛教文化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信眾,積極參與到宗教走出去戰略中去,積極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慧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靜安寺方丈、上海佛學院院長)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照誠法師: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的上海龍華古寺
    編者按: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 周年。40 年來,中國佛教經歷了從百廢待興到空前繁榮的輝煌歷程。
  • 《吉林省改革開放40年口述史》出版發行
    原標題:鑄魂聚力 資政育人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全面展現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攻堅克難、砥礪奮進、銳意進取的發展歷程,充分發揮黨史鑄魂聚力、資政育人作用,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於2018年11月出版發行《吉林省改革開放40年口述史》一書。
  • 改革開放40年 | 三下南洋,親歷改革開放
    他在國內當過兵,也做過國家公務員,在改革開放初期下海創業,三下南洋,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多次建廠興業。現在的許金聰,是印度尼西亞宇宙集團執行主席,香港聚旺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聯合國海路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幹事,世界晉江同鄉會總會常務顧問。他告訴記者,他最近正在寫一本關於改革開放40周年的書,書名都想好了,叫做《晉江之路》。
  • 周富根:改革開放後上海佛教居士林的三十年
    編者按: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 周年。40 年來,中國佛教經歷了從百廢待興到空前繁榮的輝煌歷程。
  • 託馬斯·海貝勒:我親歷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資深教授託馬斯·海貝勒(Thomas Heberer),被稱為所有德語國家中最知名的「中國通」。數十年來,海貝勒教授始終致力於在中德兩國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 日前,海貝勒教授接受了人民網的獨家專訪,從親歷者的角度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革。
  •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入地為我們理解中國改革開放40年做了精彩的思想指引。且隨筆記君仔細學習一下~  「學習筆記」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對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意義重大。
  • 從珠海航展成長之路看我國改革開放40年
    國家名片,承載壯闊恢宏的發展記憶——從珠海航展成長之路看我國改革開放40年■解放軍報記者 侯 磊 李建文 特約記者 範以書從應者寥寥到巨頭雲集——航展變遷彰顯國家影響力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訊、北鬥導航……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的重要時期。「這一切,源自改革開放40年的積累。」退役軍人、科盾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盧軍,攜帶自主研發的車載、機載、艦載產品參展。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與中國市場經濟模式
    40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市場與政府作用相結合的道路,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這是一條創新之路,標誌著中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初步形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此後,市場的地位不斷提高,從十五大「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發展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改革開放進程中,通過一系列市場化和對外開放改革措施的實施,不斷釋放制度紅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
  • 40年春風化雨見證改革開放的洪荒偉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12月19日《人民日報》)  恩格斯曾經說過,社會主義社會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 【武漢改革開放40年】武漢翻天覆地40年
    改革開放大潮,從歷史深處噴湧而來,武漢人民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鋪展開一條承載著光榮和夢想的大武漢復興之路。300多幅圖片、200餘件實物,生動記述、刻畫了武漢翻天覆地的40年變革。4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卻奏響了武漢發展史上最強音。
  • 【改革開放40周年40人】新日鐵村田淑: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鋼鐵業一...
    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就在這個12月,上海寶鋼建設也打下第一根樁,標誌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始。這並不是歷史安排的巧合,而是幾易方案,多方談判、協商之後的成果。跟改革開放同歲的寶鋼在2016年和武鋼合併成立了寶武集團,回顧40年來的坎坷和努力,未來必將繼續書寫輝煌。
  • 「改革開放40年」「穿」越4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服飾「芳華」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從1978年到2018年,我們用40年時間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親歷了這個偉大的時代,也見證了幾代人的不負韶華。大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小到人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個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並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一步的成長。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40年的生活變化、命運的改變;有一些企業涅盤重生和財富傳奇的故事,還有一些政府官員的魄力和艱難轉變,以及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展現了13多億中國人波瀾壯闊和豪情滿懷4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六  《我們一起走過》這部紀錄片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攝製組採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還挖掘了大量歷史素材,用40年來的時代歌曲、影視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歲月,旨在激起觀眾的共同記憶。
  • 吳敬璉新書發布,回顧改革開放40年
    11月1日下午,經濟學家吳敬璉新書《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發布會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報告廳舉行。在發布會現場,吳敬璉講述了該書寫作緣起和過程,並主要回顧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歷程和邏輯。10月27日,《新京報·書評周刊》曾經這樣介紹該書:縱觀改革開放4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表現最為突出。伴隨著市場的生長和發展,包括企業、勞動者、消費者在內的市場主體,對法律和社會等層面產生了更高的現實需求,也形成推動中國繼續前進一種不可忽視的動力。也因此,改革開放全面改變了中國。
  • 上海佛學院舉行2019屆學僧畢業典禮 慧明大和尚提出三點希望
    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佛學院院長慧明大和尚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洪濤)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洪濤)2019年7月5日,上海佛學院2019屆本科班和尼眾律學部中專班畢業典禮在靜安寺般若講堂舉行。
  • 改革的呼喚 小說的開放——論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小說
    改革開放40年(1978-2018)的小說無疑是當代文學史中最濃墨重彩的部分,今天我們來探討這樣一個歷史時段的文學,既是近距離,又是遠距離。遠距離是時間已經過去40年,從1978年開始的新時期文學,已然成為歷史。而正在發展變化的文學過程,剛剛過去,又是超近的距離。
  • 致敬40年|經濟學家鞠建東:改革開放完全改變了我的命運
    正如他在40年後所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撥亂反正,就上不了大學。「改革開放,完全改變了我的命運。」關於改革開放,他從少年時代的受益者,到青年時期的親歷者、見證者,再到如今的研究者、建言者。40年來,他的學術與人生軌跡,也成為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大潮中一個獨特卻極具代表的樣本。
  • 共同致力於發展共贏的世界——博鰲亞洲論壇「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與...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先後兩次用重複三遍的表述方式來強調他對中國發展的核心理解。這是來自世界的聲音,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成功樹立國家開放形象的最佳佐證。4月10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以及對世界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了總結,並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意志和決心,引發了整個會場的熱議。
  • 「核」力逆襲,打造國家名片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核電發展之路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謝東櫻)今天,中國核電已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而早在40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核電還只是一張白紙。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國商用核電從零出發,如今已走上一條以吸收引進技術起步,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核電技術的發展之路。
  • 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率眾步行5千裡 峨眉禮普賢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昌喆) 鳳凰佛教通訊員覺能法師上海訊:2017年2月27日,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攜常住法師、善信等組成的行腳隊伍,正式拉開了「朝山行腳•峨眉」的序幕。預計為期三個月的行腳,沿著318國道始於上海、途徑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轉350國道經重慶、入川,最終抵達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完成朝山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