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異一直是個很火的話題,因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在飲食習慣上南北方的也一直存在著很多差異,比如東北菜、魯菜。說起山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山東大漢的豪爽與不羈,確實,在這片齊魯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漢子。說到吃,許多人認為山東人就愛吃煎餅卷大蔥,其實在美食方面山東人也是很有發言權的,在這富饒的土地上,山東人以自己的智慧首創了很多美食,經過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的可都是精華和上品了。今天介紹的這四種山東傳統美食,許多南方朋友看過嫌棄油膩,不過吃過後卻都說香。
油旋
這可是省會濟南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了,只要來到這裡的小吃街,必得吃上一次,據說,季羨林老先生就對濟南的油旋讚不絕口呢。它是一種外形很像海螺的麵食,因為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多次入油,炸制之後又外酥裡嫩,所以得名。
據說這是清朝的徐氏兄弟從別處學藝之後帶進山東的,但是將原來的甜味改成了偏鹹的口味,一上市就贏得人們追捧,直至今日,還是山東人的最愛,在省會的著名小吃街,總能輕易找到賣油旋的店家。
甏肉乾飯
這道美食起源於元朝,如今是孔子之鄉——濟寧的特色美食。很多外地人來到山東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店面,但是不認識第一個字,「甏」音蹦,是一種器皿,用來盛飯醬好的肉。
相傳最初是在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的香米運到北方,人們就把米飯和肉一起放在甏中燜制,吃的時候米香和肉香交織,讓人胃口大開。如今山東的甏肉乾飯早已經遍地開花,還加入了其他作料,成為山東人的心頭之好,走在城市的街巷,很容易找到甏肉乾飯的小店,可以算作一種中式快餐,非常便捷。
魏氏燻雞
這種美食,小編在前些年去山東聊城的時候吃過一次,自那之後,真是念念不忘,難怪當時朋友要極力推薦它。這種燻雞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選料上非常考究,雞,必須是外形豐滿、精神十足、重量在2到3斤之間的,先將其去毛製作成扒雞,再開腸破肚放入定量的香料,最後將其放入鋸末煙火中燻制即可。
對於鋸末,相傳是沙柳和紅松的最好,若能摻進少量的細土則口感更好。整個製作過程是不能離人的,即使燻制的時候也要不斷翻轉,以保證均勻受熱。這種燻雞做好之後不管是色澤還是香味,都十分誘人。吃起來也是口齒留香、餘味悠長。
把子肉
說到把子肉,這可是響噹噹的山東名吃了,在山東的大街小巷基本都能找到售賣把子肉的店面,可見當地人對這種美食究竟有多喜愛。據說,把子肉還是當年張飛在跟關張二人桃園三結義的時候首創的,因為他之前是個屠夫,後來在「入夥」的時候就捎帶手的帶去了這款美食,一直流傳到今天還是經久不衰。
把子肉是用秘制醬料煮製而成,肥瘦成條,連在一起,瘦肉有嚼勁,肥肉又不膩,吃一口就食指大動。在山東,幾塊把子肉只要再配上一碗米飯就能吃得滿足。當地人對把子肉的情感可以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這四種美食,只要是山東人基本都吃過。喜歡吃遍天下美食的吃貨們,如果來到這孔孟之鄉,除了領略山東人特有的厚道和直爽外,別忘了到大街小巷去尋一尋這些特色小吃才算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