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
暨格致論道•灣區 第6期
『 破曉 』
2020,疫情突發
夜幕之下,星月無言
華夏兒女,整裝齊發
奮戰一線,探究起源
追溯病毒,篩選藥物
為心靈造樹洞
述一座城的悲喜
8月23日 廣州·廣東科學中心
跨領域的五位講者
用他們的故事、堅守和熱淚盈眶
讓「破曉」來臨
演講嘉賓
陸家海 X 全球健康共同體
只有動物和環境健康了,人才能健康
中山大學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兼職教授、One Health 研究中心主任,衛生檢驗檢疫中心主任、廣東省科學技術實驗室聯合會會長,廣東省熱帶醫學會副會長,廣州市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流行病學、one health(同一健康,如 新發傳染病、抗生素耐藥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共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200 餘篇,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專項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10餘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5 項,是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預防醫學雜誌、國際病毒學雜誌等編委和國外期刊如Vaccine,BMC Infectious Diseases, One health 等雜誌的審稿人或編委。2003年曾作為廣東省「非典」科技攻關領導小組成員,研究出首個「馬抗SARS病毒免疫球蛋白」,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特邀專家參與SARS疫苗研製規程和動物模型標準制定等,新冠發生後,和世界著名流行病學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有「病毒獵手」之稱的利普金(Lipkin)建立國際合作。曾獲得廣東省委、省政府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榮立解放軍三等功等榮譽。
朱華晨 X 病毒與人類進化
人類8%的基因來自於病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終身教職,汕頭大學兼聘教授,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自2011年開始,連續六年每年均獲得香港大學年度最佳研究成果獎,2013年獲得國際流感與呼吸道疾病學會(ISIRV) 頒發的優秀青年科學家潛質獎,2016年獲得香港大學傑出青年科學家獎,201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9年獲得首屆「英雄杯」中國實驗醫學傑出青年獎,2020年獲得第16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金鐘 X AI 篩選新藥
有了超算,神農不必嘗百草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高性能計算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美國埃默裡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性能生物醫藥計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的生物醫藥應用服務社區」項目負責人和中科院先導項目課題負責人。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委員、生物信息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遺傳學會生物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委員。已在國際知名學術雜誌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並受邀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40餘次。
張陳茜 X 拯救睡眠
疫情期間,超三成醫護人員受到失眠困擾
香港中文大學精神醫學系博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廣東省突發事件心理危機應急幹預專家。參與國家多項科研項目研究,已在國際知名學術雜誌上發表SCI論文10餘篇。所在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撰寫了中國醫師協會《「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防控時期健康睡眠手冊》和中國睡眠研究會《對「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防控時期睡眠監測的建議》,且與深受大眾歡迎的小林漫畫合作出版了《抗疫心理防護實用手冊》。
丁璨 X 春天的武漢記憶
是中國人的良善,戰勝了這場疫情
從事媒體行業十年。大型醫療紀錄片《人間世》分集導演。曾任合肥廣播電視臺《晚間播報》、《早安合肥》新聞主播。加盟上海廣播電視臺後,導演作品有《人間世2》之《暴風雪》、《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之《臉龐》、「舌尖上的安全」系列直播,滬昆高鐵通車大直播、北盤江特大橋通車等大型報導等。其中《人間世2》獲得第25屆白玉蘭「最佳系列紀錄片」獎、2019上海廣播電視獎二等獎。
了解詳細報名信息,請點擊閱讀原文
活動時間:2020年8月23日 10:30-12:30(入場時間為10:00-10:15,10:15後禁止入場)
活動地點:廣東科學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多功能廳
報名入口
溫馨提示:
按照防控要求,參加現場活動的觀眾請提前準備好惠康碼或穗康碼綠碼,在進場前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進場後全程佩戴口罩,不得隨意走動。
如果沒有預約上或不能到場的觀眾也不要著急,本場活動我們還將於8月29日進行網絡首播。首播連結將在8月28日推出,敬請期待!
網絡首播平臺:新華社客戶端、百度APP、騰訊大粵網、虎牙、一點資訊、新花城
格致論道主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
本場活動指導單位: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技進步基金會
本場活動主辦方: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本場活動承辦方:中國科普博覽
本場活動戰略合作媒體:百度百家號
媒體支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解放日報、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央視新聞、百家號、虎嗅網、觀察者網、瞭望智庫、環球科學、騰訊新聞、騰訊科技、新浪科技、騰訊精品課、網易公開課、愛奇藝、西瓜視頻、秒拍、快手、抖音、微博科普、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號、知乎、喜馬拉雅FM、廣州市科協公眾號、廣州科普網、羊城晚報、廣東省電視臺、廣州廣播電視臺、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新浪網廣東頻道、央廣網廣東頻道、鳳凰視頻、活動行
關于格致論道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self.org.cn,微信公眾號:SELFtalks,微博:格致論道講壇。
關于格致論道 · 灣區
格致論道 · 灣區,是講壇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系列品牌,由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負責運營落地,邀請中國散裂中子源陳和生院士、重離子加速器夏佳文院士、香港大學蘇萌教授、澳門大學王山鳴教授、臺灣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法國音樂家彭小波等20多位重磅嘉賓登臺,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來源:格致論道
原標題:《報名|2020年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暨格致論道•灣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