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辦。21所大學校長齊聚求是書院,圍繞「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的主題,分享高等教育發展經驗,探討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大學創新教育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出席論壇。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高等教育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
當下,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席捲全球,國際秩序快速變革,高等教育更加強調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度和對經濟社會的引領性。
「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正為科技進步、企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業人才崛起注入強大動力,高等教育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成嶽衝強調,高校一方面要了解國家「雙一流」目標,整合資源,實施好建設重點高校的計劃,支持一批高校的優勢學科,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產教融合發展,面向社會、面向企業,著力擴大有效技術空間和優質人才輸送,發揮好高校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指出,面臨新機遇新挑戰,高校建設要突出師資、人才、研究水平、優秀文化、成果轉換五方面的長處,始終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槓桿、以改革為動力,避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被社會邊緣化。
「從閉環到開環,大學發展理念的變化意味著我們進入終身學習的時代。」 據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介紹,他們正從全球移動力、就業競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跨領域學習四方面幫助學生適應學生—社會生涯的改變。
與之相似,香港大學也正通過以海外交流、工作實習、課堂教育、社會活動等為主要環節的「全人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能力、超前思維的未來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的生動實踐
新形勢下,要讓未來人才引領社會進步,必須使其具備創業家精神。各大高校正通過個性化的嘗試,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範本。
「很多大學都在關注創新創業,更關注這一過程中的育人效果。」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指出,清華大學以「三位一體、三創融合、本研協同」為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搭建校級教育平臺,並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等做法,不斷讓創新創業教育充實大學創新的內容。
「從一開始的創新課程,到現在的創新設計學院,臺灣大學不斷引入跨領域的師資,教導創新創業教育基本觀念,營造創新創業氣氛。」臺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說。
在浙大120年的歷程中,創新已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據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介紹,浙江大學已經初步形成了「創意、創新、創業」一體化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原創、研發、轉化」全鏈條的科研創新生態體系。浙大培養出的創新創業人才,還與阿里系、浙商系、海歸系並稱為浙江創新創業的「新四軍」。
仍需警惕創新創業的誤區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熱情,還需要有理性和科學的規劃。在論壇自由討論環節,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臺灣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臺灣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等人均提及要加強人文教育和學生軟實力的養成,加強文化對創新人才的薰陶,培養堅守中國文化的下一代。
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以大學課程改革為例,進一步指出,通識教育的改革不應迎合學生興趣,綜合型大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人文素養,拒絕學生不合理的要求。
據了解,作為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聯誼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長論壇已經發展成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大學互敘友情、共話發展、攜手共進的品牌活動和重要平臺。
論壇期間,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楊華勇的帶領下, 嘉賓們還參觀了浙江大學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科技聯盟,了解浙江大學科技創新發展情況。
論壇開幕式由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主持。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曾志朗、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分別主持論壇分環節。
(文 周亦穎/攝影 周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