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城隍爺首次共同夜巡廈門古城

2020-12-13 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網廈門10月8日訊(記者佳祺)7日晚,2016海峽兩岸(廈門)古城民俗文化節的重頭戲--兩岸城隍爺夜巡廈門古城熱鬧登場。本次夜巡由廈門城城隍與臺灣縣城隍共同出巡,這是廈門時隔半世紀後的首次城隍夜巡,也是全臺首邑縣城隍神尊第一次走出臺南來到大陸,更是兩岸城隍爺首次共同出巡。


  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明,後來演變為地方的行政神,保護地方安全,並依官制分位階,其職責綜理人間善惡功過,職司陰陽審判,主管人世禍福。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介紹,上世紀60年代前,每逢重要節日,廈門都會舉辦城隍夜巡活動。此後,這項活動逐步消失。「時隔半個世紀,再次舉行城隍夜巡活動,對於傳承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7時許,在舉行城隍祭典,宣讀夜巡祈福疏文後,兩岸城隍率領七爺八爺神將、五營旗、清淨爐鼎、鍾馗陣頭、道士團沿著清代廈門古城四城門遺址出巡。據全臺首邑縣城隍廟郭國光介紹,這次夜巡由廈門城城隍與臺灣縣城隍共同出巡,首邑縣城隍廟供奉著臺南最古老的城隍爺,至今已有305年,也是當地的官廟。此次來廈門是他們城隍爺神尊第一次走出臺南,來到大陸。「兩岸城隍文化都是一樣的,我們想利用這個機會,促進雙方的交流,共同為廈門祈福,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努力,」郭國光進一步表示,「以後我們會經常過來進行這種文化交流,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兩岸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 。

相關焦點

  • 兩岸城隍首次聯合夜巡廈門古城[廈門晚報 2016.10.9]
    五營旗、七爺八爺神將、開路牌、香爐、道士團、城隍爺大駕、城隍爺大轎、涼傘等沿街出巡……10月7日,中山路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強大的「氣場」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駐足觀賞、拍照。  據悉,這是2016海峽兩岸(廈門)城隍夜巡民俗文化節的夜巡活動,也是大陸地區首次舉辦兩岸城隍爺夜巡廈門古城活動。
  • 廈門城隍時隔半世紀再次夜巡 跟臺灣城隍一起遊
    將軍、衙役裝扮的演員左右兩邊一字排開,堂前供奉著來自廈門和臺南的三座城隍神尊。旺盛的香火使得煙霧向上直衝,鑼鼓響徹四方……­  這是城隍夜巡前的重要儀式之一,開設公案,誦經上香,為廈門祈福。作為2016海峽兩岸(廈門)古城民俗文化節重頭戲,本次夜巡首次由廈門城城隍與臺灣縣城隍共同出巡。這也是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神尊第一次走出臺南,來到大陸。而這也是廈門時隔半世紀的首次城隍夜巡。
  • 兩岸城隍爺金門繞境祈安 廈門和後溪城隍廟共襄盛舉
    東南網5月11日訊(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王煒/文 黃少毅/圖)陣頭、扛輦、七爺、八爺、文武判官,加上蜈蚣座、公背婆陣、醒獅陣、舞龍陣、宋江陣、跳鼓陣、高蹺陣……昨天的金門熱潮滾滾、萬人空巷,來自兩岸的城隍廟齊聚浯島城隍廟進香繞境祈安
  • 兩岸信眾廈門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新華社廈門4月18日電(記者付敏)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在廈門開幕。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上千名信眾,聚首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共同祭拜保生大帝。廈門海滄每年的變化都很大,風景、環境都變得越來越好。」  臺南學甲慈濟宮的曾源豐是首次參加祭拜。「臺南學甲慈濟宮是白礁慈濟宮的分靈廟,也是臺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曾源豐說,「很高興能參加這樣的尋根、祭祖活動,這不僅是廟與廟的交流,更是我們信眾之間的情感交流。」
  • 兩岸黃氏同胞歡聚廈門江夏堂,臺灣宗親首次主持祭祖典禮
    2019年12月15日,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思明區的百年宗祠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黃姓是廈門第三大姓氏,常住人口約有7.952萬;在臺灣,黃姓也是第三大姓,當地2300多萬人口中就有150多萬人姓黃。海峽兩岸黃氏同根同祖,臺中黃氏是江夏堂黃氏分支,而江夏堂則是流傳最廣的黃姓堂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祭祖典禮,由臺灣黃氏宗親首次主持。在莊重的典禮上,祖籍同安的宗親黃奕展,堅持使用閩南語朗誦祝文。
  • 兩岸信眾參加廈門霞城城隍廟350周年慶典
    中國臺灣網1月4日廈門消息3日,來自海峽兩岸的50多家城隍廟的上千信眾齊聚福建廈門集美霞城城隍廟,會香祭典霞城城隍廟建立350周年。此次共有來自臺灣島內各地的25家城隍廟、700多名臺灣信眾參加慶典。臺灣嘉義市城隍廟、松山霞海城隍廟、臺北霞海城隍廟、雲林鬥六城隍廟、基隆護國城隍廟等帶來了富有臺灣特色的八家將、電音三太子、公背婆、七爺八爺等特色表演。
  • 廈門城隍廟藏身南華路幽靜小巷
    城隍爺石獅子■供奉的城隍爺和石獅來自老廈門城隍廟,都有625年歷史;■小廟在廈門鮮為人知,卻名聞海內外。廈門網-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 幽靜的南華路小巷子裡,藏著沉睡了625年的城隍爺。昨日,市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民俗專家郭坤聰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最新發現。這座小廟在廈門鮮為人知,卻名聞海內外。這座「廈門城隍廟」就藏在南華路拐角處的小樓內。廟內有一尊明代的石獅子和明代的城隍爺,距今都有625年的歷史了。
  • 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 兩岸同胞廈門同安「祭孔」
    央廣網廈門9月29日消息(記者呂葉松)28日上午,為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以「文化同安·禮敬先賢」為主題的2019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廈門市同安區開幕。祭孔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呂葉松 攝)自2009年首屆孔子文化節成功舉辦以來,同安孔子文化節以「海峽兩岸同祭孔」為特色,影響力逐年擴大,已成為廈門知名文化品牌。活動現場,共有來自兩岸的政府機構代表、師生、學子代表、儒學文化代表、專家、市民等約200人參與。
  • 兩岸首次中秋包機班次確定
    專題:兩岸共同推動包機常態化    本報北京8月28日訊 記者王連偉報導: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於今年6月14日宣布,兩岸客運包機將在春節包機的基礎上,增開清明、端午、中秋包機。兩岸航空業者經過溝通商談,定於今年首次開通中秋包機航班,以滿足臺灣同胞在中秋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能夠及時與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共享天倫之樂的願望。    記者今天從民航總局相關部門了解到,首次兩岸中秋包機,大陸航點與春節包機相同,仍然為北京、上海、廈門、廣州。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歡聚謁祖
    中新網廈門12月15日電 (李思源 許丹)「江夏堂是我們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家。」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自豪地說道,「我們希望帶領年輕一代回來大陸敦親睦族,讓他們了解黃氏家風家訓,不忘根本。」
  • 兩岸20家城隍齊聚金門 舉行城隍繞境活動
    昨天,廈門城隍廟、海澄城隍廟、霞城城隍廟、長泰城隍廟等二十家來自廈漳的宮廟齊聚金門,與金門、臺灣的宮廟共同在金門城區進行迎城隍繞境活動。  昨日中午開始下起了大雨,下午1點半,雨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大家索性給城隍爺打起了大傘,幫將軍們披上雨衣,兩岸三地城隍陣頭組成的隊伍準時從浯島城隍廟出發,繞境啦!
  • 2018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啟幕 共同傳承中華文化
    2018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2日在廈門集美啟幕。 呂明 攝中新網廈門6月2日電(記者 楊伏山)2018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2日在中國著名僑鄉廈門集美啟幕。海峽兩岸共有53支隊伍參與本屆龍舟賽的角逐,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兩岸學者聚廈研討「國姓爺鄭成功」民間信仰
    廈門網訊(記者 沈偉彬)鄭成功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逐漸發展成為兩岸「堅守中華傳統,弘揚民族之光」的民間信仰。
  • 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仰的意義
    原文連結:《讓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仰成功穿越意識形態的差異
  • 海峽兩岸投資基金落戶廈門
    >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昨日,廈門市政府與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在廈門成立海峽兩岸投資基金。  據介紹,海峽兩岸投資基金由臺商企業作為主要出資人,將從事私募股權投資,重點扶持臺商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助力廈門加快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胡昌升向李政宏一行介紹了廈門經濟社會發展和對臺交流合作情況,以及惠及臺胞臺企的舉措和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
  • 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國潮」正在悄然復興
    12月4日—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12月4日—7日,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冬,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等領導參觀展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主辦方獲悉,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同期推出線上雲展廳,實現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的模式變革,全方位打造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
  • 福建福清城隍廟:見證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交流
    邢如 攝福清城隍爺神像參加高雄佛光山舉辦的「神明聯誼會」。 邢國慢 攝  中新網福清1月9日電 (陳仁傑 鄭松波)在福建福清城北繁忙的清榮大道旁,矗立著一座宏偉的仿古建築,這就是福清城隍廟。目前,福清城隍廟主體框架建築已完工,下一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18年底全部建成。  福清城隍廟始建於宋代康定元年(1040年),歷史上幾經興廢。
  • 臺灣青山宮靈安尊王繞境夜巡 馬英九抬轎祈福
    青山宮管委會表示,靈安尊王神格類似城隍爺,同為司法、監察之神,隨時巡狩天下、監察民生;今年活動除3天2夜的夜巡繞境外,還增加「明華園戲劇團——青年軍」及「臺灣民謠傳唱百年金曲演唱會」兩項,預計吸引更多人潮參與盛會。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
    廈門仙嶽山盛裝打扮,土地公廟鑼鼓齊鳴,2020年10月25日恰逢重陽節,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土地公信仰體現了百姓對土地的敬畏與感恩,對富裕、文明的憧憬,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在海峽兩岸和港澳同胞以及世界華人華僑中有著廣泛與深遠的影響。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自2008年重建落成後,舉辦了第一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
  • 兩岸青年廈門聚首:交流勢不可擋
    兩岸青年廈門聚首:交流勢不可擋  【解說】北京時間6月5日,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在福建廈門揭幕。本屆論壇以「兩岸青年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包括一個主旨論壇及三個子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