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路線】
廈門名匯廣場(必勝客旁大門)→中山路東段(古城南門)→霞溪路→古城西路→故宮路口(古城西門)→金後酒店門前(古城北門)→古城東路(古城東門)→城隍廟巷舊地→廈門名匯廣場。
五營旗、七爺八爺神將、開路牌、香爐、道士團、城隍爺大駕、城隍爺大轎、涼傘等沿街出巡……10月7日,中山路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強大的「氣場」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駐足觀賞、拍照。
據悉,這是2016海峽兩岸(廈門)城隍夜巡民俗文化節的夜巡活動,也是大陸地區首次舉辦兩岸城隍爺夜巡廈門古城活動。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民俗學會和廈門城城隍廟主辦,中華街道霞溪社區、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等單位共同協辦。
沿著清代廈門古城出巡
精彩活動吸引市民遊客
此次民俗文化節持續3天,10月7日的活動是民俗文化節的重頭戲。城隍祭典、宣讀夜巡祈福疏文後,兩岸城隍率領七爺八爺神將、五營旗、清淨爐鼎、鍾馗陣頭、道士團等沿著清代廈門古城四城門遺址出巡,清淨地面,驅邪制煞,保境安民,祈求平安鴻運。而在出巡之前,兩岸城隍還進行會香、開設公案、誦經上香、放告審理等民俗活動。
另外,舞龍、大鼓涼傘等精彩的民俗藝陣表演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喚醒廈門人的記憶 讓更多人了解老廈門歷史風情
中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古城是許多廈門人鄉愁記憶的所在,舉辦這場活動主要是為了推動社區共同締造,提升人們對老廈門社區認同感。同時,讓更多的廈門市民以及遊客尋訪、了解老廈門的歷史風情。
策劃此次活動的海峽兩岸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鄭道聰說,在中華街道主導的共同締造活動中,他們在每個社區尋找地方認同的文化資源以打造特色活動。本次的民俗文化展演,將成為中華街道的一項特色品牌。過去廈門有城隍夜巡為地方祈福的習俗,廈門城城隍廟計劃申請「城隍夜巡民俗活動」為非遺項目,通過挖掘與歷史、文化有關的節慶活動,讓廈門文化更豐富、更多元。
海峽兩岸社區營造工作坊主任周芷茹說,兩岸城隍夜巡勾起許多人對廈門古城的記憶,今後還將舉辦和古城有關的活動。
活動創下兩岸多個第一
將印古城地圖免費發放
廈門文史專家郭坤聰告訴記者,這也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廈門古城首次舉辦城隍夜巡。此次活動還創造了多個第一,即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神尊自建廟以來第一次離開臺南到外地交流,大陸地區首次舉辦兩岸城隍爺夜巡活動,廈門金蓮升高甲戲劇團首次在中山路舉辦專場大戲演出等。據介紹,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為清朝時在臺灣所設的對應臺灣縣的官祀城隍廟,當時稱為「臺灣縣城隍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雖然其歷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但現在的廟宇建築是1980年1月重建而成的,為臺灣最主要的城隍廟之一。
據悉,廈門城城隍廟將結合目前的中山路街巷遊項目,出資印製廈門古城地圖,延伸打造古城街巷遊路線。目前,已有20多家商家願意出資參與印製,並免費發放給市民遊客。同時招募當地居民和年輕人,培訓成為古城導覽的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