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城隍活動明年邀廈參加 廈門現僅存兩座城隍廟

2021-01-12 中國臺灣網
金門城隍活動明年邀廈參加 廈門現僅存兩座城隍廟

2014年07月29日 11:43:53  來源:東南網

  金門縣長李沃士表示,今年金門迎城隍活動,臺灣有26間城隍宮廟跨海參加,明年也將邀請廈門等地城隍「逗陣」熱鬧,兩岸三地共同發揚城隍文化。

  金門的迎城隍活動搞得風生水起,廈門的城隍廟呢?廈門市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郭坤聰告訴記者,其實廈門也可以辦類似的「狂歡節」。

  據郭坤聰介紹,廈門城隍廟是廈門最早的神廟,明永樂間與廈門城同時興建,上世紀20年代前後拆為馬路,現只存巷名城隍廟巷。

  目前,廈門僅存兩座城隍廟,一座在後溪,一座在馬巷。後溪城隍廟位於集美後溪鎮城內村,康熙元年(1662年)同安總兵施琅奉命建造霞城時,在南城門內(臨海門)建城隍廟,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陳金城奉請該廟城隍金身渡臺,並於1859年在臺北大稻埕建成霞海城隍廟。

  至於馬巷的城隍廟,則於清康熙年間馬巷設廳時所建,當時轄金門、澎湖等地,所以,現在金門、澎湖一帶有眾多善信前來進香。(陳成沛)

 更多特別推薦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twwtougao@163.com

聯繫電話:010-83998731

相關焦點

  • 廈門城隍金身今日被請入城隍廟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圖)
    2012年,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臺灣廟宇金蘭會會長陳安,曾數次到廈門城尋找城隍蹤跡未果。在廈門福德文化聯誼會會長林福壽支持下,他們拜訪本地專家,了解古城歷史。熱心人士被華僑及臺灣同胞對城隍文化的熱衷所感動,組建了廈門城城隍文化調查組,進行田野調查。他們通過研究廈門歷史,搜索網絡信息,發現城隍廟最後一任道士住持鄭烏保存有一座金身。
  • 兩岸20家城隍齊聚金門 舉行城隍繞境活動
    >   臺灣三月瘋媽祖,金門四月迎城隍。昨天,廈門城隍廟、海澄城隍廟、霞城城隍廟、長泰城隍廟等二十家來自廈漳的宮廟齊聚金門,與金門、臺灣的宮廟共同在金門城區進行迎城隍繞境活動。  雨中繞境歡樂不減  和往年一樣,金門迎城隍宗教文化觀光季活動內容多元,陣容強大,重頭戲城隍繞境則成為了金門全城的嘉年華,各單位、學校放假半天,店鋪也基本上都是「休息中」,家家戶戶門口擺著供桌,還有不少人加擺一些飲料食品供經過的陣頭食用。
  • 兩岸城隍爺金門繞境祈安 廈門和後溪城隍廟共襄盛舉
    東南網5月11日訊(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王煒/文 黃少毅/圖)陣頭、扛輦、七爺、八爺、文武判官,加上蜈蚣座、公背婆陣、醒獅陣、舞龍陣、宋江陣、跳鼓陣、高蹺陣……昨天的金門熱潮滾滾、萬人空巷,來自兩岸的城隍廟齊聚浯島城隍廟進香繞境祈安
  • 「廈金生活圈」金門戲迷廈門樂「看戲」
    2018年01月03日 16:16:53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社廈門12月30日電(陳悅) 羅荔丹對於金門的藝文愛好者周祥敏而言,每天打開微信群,看看廈門的閩南大戲院最近有啥「
  • 兩岸城隍廟文化節漳州開幕 兩岸信眾海澄大會師
    昨日上午9點,來自臺灣各地和廈漳泉、福州、龍巖等地的城隍神尊,在這裡大會師,兩岸信眾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繼2011年成功舉辦了「『兩岸城隍文化祭』暨海澄都城隍廟開基440周年慶」後,海澄城隍系列文化活動被列為國臺辦2014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今年舉辦的國家級「首屆海峽兩岸城隍文化節」再次將城隍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推向新高潮。
  • 福建福清城隍廟:見證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文化交流
    邢國慢 攝 福清城隍廟代表參加2016年金門迎城隍活動,與金門縣政要陳福海(左三)、洪麗萍(右三)、楊鎮浯及金門浯江城隍廟主委楊耀芸走在巡遊隊伍中。 邢如 攝福清城隍爺神像參加高雄佛光山舉辦的「神明聯誼會」。
  • 廈門城隍時隔半世紀再次夜巡 跟臺灣城隍一起遊
    作為2016海峽兩岸(廈門)古城民俗文化節重頭戲,本次夜巡首次由廈門城城隍與臺灣縣城隍共同出巡。這也是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神尊第一次走出臺南,來到大陸。而這也是廈門時隔半世紀的首次城隍夜巡。­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民俗學會和廈門城城隍廟主辦,中華街道霞溪社區、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等單位共同協辦。
  • 兩岸城隍首次聯合夜巡廈門古城[廈門晚報 2016.10.9]
    據悉,這是2016海峽兩岸(廈門)城隍夜巡民俗文化節的夜巡活動,也是大陸地區首次舉辦兩岸城隍爺夜巡廈門古城活動。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民俗學會和廈門城城隍廟主辦,中華街道霞溪社區、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等單位共同協辦。
  • 廈門城隍廟藏身南華路幽靜小巷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 幽靜的南華路小巷子裡,藏著沉睡了625年的城隍爺。昨日,市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民俗專家郭坤聰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最新發現。這座小廟在廈門鮮為人知,卻名聞海內外。這座「廈門城隍廟」就藏在南華路拐角處的小樓內。廟內有一尊明代的石獅子和明代的城隍爺,距今都有625年的歷史了。
  • 《城隍信仰研究(安溪城隍廟)》
    劉家軍 沈金來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第一作者來自福建,是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碩士生導師劉家軍。就在上月底,劉家軍在安溪參與主持了第六屆世界城隍文化學術論壇暨世界城隍聯誼大會。福建是恢復和傳播、挖掘中華傳統城隍文化的重鎮,小小一個平和縣的九峰城隍廟都來歷奇特:它由心學大師王陽明入閩興建,祀奉的是唐代詩人王維;而福州鼓屏路邊的都城隍廟,建於公元282年,是全國最早的城隍廟宇文化發源地之一,祀奉的城隍是劉邦的功臣周苛正與福州兩千多年的城市歷史相得益彰。
  • 金門人在廈門買房上萬套 赴廈置產已蔚然成風
    金門人在廈門買房上萬套 赴廈置產蔚然成風  廈金小三通10周年,「廈金共同生活圈」已隱然成形,赴廈置產也已蔚然成風。廈門大世紀房地產投資公司董事長陳成煥(金門人)指出,小三通以來兩岸間互動越來越好,金門民眾到廈門乃至大陸其他地方置產都有商機。  到廈門從事房地產投資至今,陳成煥已成為不少金門鄉親到廈門購買不動產的投資顧問和引路人。陳成煥受訪指出,小三通開放以來,金門人在廈門購房投資方便,管道也多,金門人把廈門的房地產價格炒得「火紅」。
  • 漸行漸遠的城隍信仰——遊滎澤縣城隍廟
    在古代中國,每一個縣市,人間有統治者——縣太爺,那冥界也有一個地方官,就是城隍,縣太爺辦公在縣衙裡,城隍也要有辦公的地方,就是城隍廟。千百年來,我們一直都延續著城隍崇拜,祈求這個冥界的地方官能保佑一方平安。
  • 廈門金門通橋方案已形成 廈金大橋方案線路怎麼走?
    昨天上午,兩岸40多名專家齊聚福州,就福州至馬祖(榕馬)、廈門至金門(廈金)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專門研討,目前廈金大橋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初步方案。你最關心的問題:廈金大橋方案線路怎麼走?馬祖距離福州大約20公裡,金門與廈門的最近距離不到5公裡。榕馬大橋、廈金大橋是「臺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從廈門遊到金門,這樣「泡澡」真的很消暑...
    今年要從廈門遊到金門,兩岸兩百位「泳士」一起搏浪7000米海路!8路記者現場連線,從海陸空多角度捕捉選手博浪的英姿,海陸空全景展現第九屆廈金海峽橫渡活動的激情場面。今天一早,參與廈金橫渡融媒體直播的廈門廣電工作人員趕到廈門椰風寨起點及小金門雙口海灘終點,開始在現場搭棚鋪線、架機取景、連線演練,認真進行直播前的各項倒計時準備工作。
  • 金門人家在廈門 置業廈門緣於對祖國的認同感
    據了解,金門現有5萬多人口,從金門與廈門直航到現在,金門人在廈門購置3000多套住房,平均每17位金門人在廈門就購有一套住房。  金門人家在廈門  浯江鑽石廣場項目在廈門是獨一無二的,特色不在於它的建築,而在於開發商把這個項目樓盤的60%賣給了金門人。該項目共兩座樓,高低錯落,高的A座樓36層,低的B座樓18層。
  • 800多名海外僑胞回鄉參加城隍春巡民俗活動
    800多名海外僑胞回鄉參加城隍春巡民俗活動   中新網安溪4月19日電(陳克振)14日是福建安溪城隍出巡的日子,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800多名海外僑胞,回到家鄉福建安溪縣,與當地民眾一同參加城隍春巡民俗活動,交流聯誼。
  • 兩岸合辦城隍文化節 海內外信眾會香謁祖
    中新社石獅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虹)由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27日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數千名信眾共襄盛舉。
  • 城隍廟裡,城隍有文化
    繞不開的城隍廟  蜷縮於街巷一隅的廣州城隍廟,早已經淡出了現代人的生活,但曾幾何時,它卻是城市的靈魂。  不僅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壽誕、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這些大日子,官府衙門要循例舉行官方祭祀,同時或他時舉行的民間廟會活動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 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石獅開幕
    12月27日,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陳培源 攝中新網石獅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虹)由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27日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 南哲思享|孫亦平:江蘇的城隍廟及城隍文化初探
    在當代社會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聖性,又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努力發揮城隍文化所內涵的正直、善良、忠誠和節義等優秀品格,使所開展的城隍文化活動能夠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從歷史上看,江蘇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參與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傳播時間長、分布地區廣、與英雄崇拜相結合等特點。明代之後,各地城隍廟所主辦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廟會等活動,成為道教直接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為官方管理民間社會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