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留名句,豪情一飲間——詩中有酒,酒中有詩的「詩酒」文化

2020-12-04 簡秋習文

歷代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自我標榜喻風流,或強作豁達抒豪放,或借酒消愁聊自慰,或以酒助興展壯志......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古以來,酒都是文人詩詞題材裡的寵兒。

據近人逯欽立先生的統計數字:「陶淵明現存詩文142篇,凡說到飲酒的有56篇,佔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餘篇」。方勻提到:「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有八百首。」郭沫若亦直言:「李白詩現存1005首,涉及酒的有170首,約佔總數的18%;杜甫詩現存1400首,涉及酒的有300首,約佔總數的21%。」而在《唐詩三百首》選本中,明確提到酒的詩篇有46首,佔了總數的159%。

在我國歷史上,酒詩鼎盛時期是唐代,而唐代寫酒詩最多的人,應首推李白,其次是杜甫和白居易。

唐朝詩人都喜嗜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刻畫李自「鬥酒詩百篇」,被稱為「傳神之筆」。

我國的酒詩,源遠流長,早在《詩經七月》中就出現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更有些流芳千古的佳句也來源於酒詩之中。

曹操在《短歌行》中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陶淵明在《雜詩 · 其一》中寫:「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王維在《涼州詞》中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李白在《客中作》裡寫:「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賀在《將進酒》中寫:「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白居易在《對酒示行簡》中寫:「今旦一尊酒,歡暢何怡怡。」

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陸遊在《遊山西村》中寫:「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李白在《將進酒》中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範仲淹在《漁家傲》中寫:「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些文字有很多是詩人在不得志或者失意之時,解酒消愁,將情感伴著酒吞進胸中,化作文字;

很多是詩人在壯志未酬、感慨萬分之下,用酒裹挾著豪情,譜寫出激昂憤慨的磅礴大作;

有很多是詩人思念家鄉、親人、愛人、將濃濃的相思之情附和於酒,輕輕訴說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婉約哀詞。

那些有感而發的佳作,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都是如此的情真意切。描寫酒的詩詞佳句數不勝數,未來將分為幾篇文章,略作梳理,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10句描寫酒的經典詩詞,詩中有酒,酒中有詩!
    10句描寫酒的經典詩詞,詩中有酒,酒中有詩。1. 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盧摯《蟾宮曲·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在錦瑟聲中,美人多次來勸酒,上卷的朱簾後,歌女齊聲歌唱那首著名的涼州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唐·羅隱《自遣》羅隱十次應舉進士不中,仕途坎坷,寫此詩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政治上失意後的消極頹廢情緒。今天有酒,今天就要痛飲個一醉方休,明天遇到什麼愁事,等到明天再去愁吧!4.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詩詞|詩中有酒,酒中有詩
    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也充滿了希望,生活中也許難免有不如意,但一生中也難得有幾回,老朋友們端著酒杯相遇在一起,暢聊過去與未來,感慨重逢與離別。這句「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你有沒有相同的感受呢?民間有趣聞說,蘇軾雖然也好酒,但酒量非常小,基本屬於「一杯倒」,而古人常說的「醉」,其實也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醉倒,其狀態更接近於微醺狀態,畢竟創作時,假如喝到不省人事,滿嘴胡言,怎麼可能有好的臨場發揮呢?蘇軾在本詩中剛剛酒醒,喝了幾口茶水,不禁感嘆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
  • 且飲一壺詩中酒,添得醉意三兩分
    中國的古詩詞與酒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自它們相遇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以酒助詩興,以詩寫酒意,詩與酒二者交融,互相成就了彼此。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從詩經到楚辭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元曲,詩中有酒的篇章難以勝數,我們今日不妨且飲一壺詩中酒,一起品味詩中的瓊漿玉液。
  • 詩與酒: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古往今來,已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都與這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詩詞中的酒,或憂鬱,或豪放,或喜極而泣,或纏綿惆悵,酒中有詩,詩中有酒。暫且獻上幾杯,與大家一同細細品嘗。
  • 李白的俠骨豪情,詩酒風流
    當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如同詩中所寫,李白個性飄逸、情懷灑脫、才華滿腹,確實不似凡塵俗世中的人物,真「謫仙」。論豪俠之氣,李白有: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 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詩,作為一種精神產物,不僅能給人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還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其語有盡而意無窮,讀後令人如飲醇酒一般,心懷舒爽,回味不止。 而酒,作為一種物質產物,同樣給人帶來嗅覺和味覺上的享受,帶來身心的愉悅和豐富的聯想甚至幻想。 酒至酣時似夢似醒,能使人如行走詩中,如仙如幻,其味無窮。
  • 「惟有飲者留其名」,詩酒不分家的盛唐氣象
    自古「詩酒不分家」,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酒文化傳統,自杜康釀酒開始,直至今日,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並與歷代文人騷客結下了不解之緣。盛唐時期,便是詩酒文化最為鼎盛的時期。唐朝前期國力強大,經濟繁榮,政策開明,上至高官,下至黎民,在日常娛樂活動中都離不開詩酒唱和。
  • 喝最烈的酒,唱最狂的歌——15句寫酒的古詩詞,講述詩與酒的故事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詩詞。在古詩詞的眾多意象中,「酒」不得不提。尤其在詩仙李白的詩歌中,「劍」與「酒」是最為常見的兩個意象。酒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男兒與酒之間有說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15句寫酒的古詩詞,喝最烈的酒,唱最狂的歌,在「詩與酒」中,講述自己的故事。
  • 此人一喝酒就寫詩,有酒必有詩,無詩酒不雅,無酒詩不神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製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中國同時也是一個古老的詩國,也有四千多年詩歷史。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詩與酒結下了難解之緣。文人中,好酒者向來不少。飲酒在文人中被視為高雅之事。
  • 回味與酒相關的古詩詞
    圖片來自網絡酒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而是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內涵在文化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一種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以李白為代表的詩人更是將酒與文學完美的結合,創下了許多佳話,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詩文,李白鬥酒詩百篇,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一代梟雄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與酒有關的詩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最早的是祭祀類。與酒有關的詩句從《詩經》就開始有了,最早是記錄用酒祭祀祖先的場景。「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為?我蓺黍稷。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古人的智慧穿透時光,至今猶如一個慈愛祥和的老人,在我們耳邊輕輕的絮叨: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詩歌要向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誦,那樣,喝起來就會「千杯少」啊,詩歌吟誦起來就不會「半句多」啊。為什麼要這樣呢?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李白與曹操、陶淵明、王維、李賀、王翰、蘇軾、晏殊、李清照等的詠酒、飲酒篇什,將中國酒文化的生動民俗美和深層的社會積澱演繹得淋漓盡致,並組成恢宏的酒文化歷史畫廊,放射出不朽的光輝。乙:                 太白十詩九言酒       我國古代一些詩人常把飲酒作為詩歌寫作的內容。東晉詩人陶淵明就寫有《飲酒》詩20首。他在詩前小序中寫道:「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 杜牧的3首飲酒詩,放蕩不羈的詩酒人生,他是最佳代言人!
    他沉溺不可自拔,詩酒為伴,他的飲酒詩也是首首經典。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他的3首飲酒詩,放蕩不羈的詩酒人生,他是最佳代言人!1、《初冬夜飲》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2、《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前兩句首尾同音,語帶雙關,寫的是詩人年輕時豪放不羈、以酒為伴的瀟灑生涯,十年青春與酒相伴,詩人說總算沒有虛度。然而,打動我的卻不是這兩句,而是後兩句。
  • 十句與酒有關的唯美詩詞,詩裡情淺,酒裡愁深!喝墨水
    千般飲酒,萬種心緒,這些藏在詩裡的酒,以及酒裡的詩,都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見證。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十句最具深情的寫酒詩詞吧!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壹出自杜甫的《漫興》。借酒澆愁,逃入夢中,能讓人暫時忘記煩惱,但是醉酒總有醒來的時候,面對這夕陽西下、庭院深深,面對此景,又會產生何情呢?這句詩沒有正面刻畫愁緒之深,只是描繪了一個酒醒後面對夕陽下庭院深深的畫面,便渲染出無限悲愁。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叄出自歐陽修的《浪淘沙》。東風即春風。
  •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群飲詩酒生活
    陶淵明大部分的酒詩是獨酌,偶有相知或不相知的人來與其對飲,同樣與數人群飲的情況也是有的,只是數量比較少,飲酒的對象也十分模糊,有鄰曲,有農人,還有朋友。這類詩更注重的是一種場景和眾人相遊的快樂,把自己融入人群,化在自然之中。
  • 詩離不開酒,酒離不開詩!究竟是詩還是酒成就了李白的一生
    有人說詩與酒是一對孿生兄弟。初聽起來似乎在理,可一細想,還是沒有真正道出詩與酒的特殊、親密的關係。因為即使是孿生兄弟,也不一定像詩與酒這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也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探討這個問題,不能不深人到詩與酒的本質。
  • 李白的一首詩中提到的酒是指的什麼酒,擊敗詩詞大會53位高手
    酒文化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酒會友,把酒當歌自然是人生快意之事。好友相聚,舉杯同飲暢談人生;仕途變幻,借酒抒懷從容再出發;高興時酒可助興,鬱悶時酒可暖心,酒更是承載著文人們多少的胸懷與詩意。
  • 飲酒作詩,詩與酒中究竟有什麼?
    酒之豪情唐朝時期,文人和武士都有一種激情。王維曾參加禪宗理解,學莊道,精通詩歌、書籍、繪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關於李白的詩酒人生
    余光中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如果唐朝的文化有一半是李白,那李白的文化裡便有一半是酒。愛酒如命的李白,詩作中多在醉時寫。 被人稱為詩仙的他,無酒不成詩。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的「鬥酒」到底有多少酒?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