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自我標榜喻風流,或強作豁達抒豪放,或借酒消愁聊自慰,或以酒助興展壯志......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古以來,酒都是文人詩詞題材裡的寵兒。
據近人逯欽立先生的統計數字:「陶淵明現存詩文142篇,凡說到飲酒的有56篇,佔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餘篇」。方勻提到:「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有八百首。」郭沫若亦直言:「李白詩現存1005首,涉及酒的有170首,約佔總數的18%;杜甫詩現存1400首,涉及酒的有300首,約佔總數的21%。」而在《唐詩三百首》選本中,明確提到酒的詩篇有46首,佔了總數的159%。
在我國歷史上,酒詩鼎盛時期是唐代,而唐代寫酒詩最多的人,應首推李白,其次是杜甫和白居易。
唐朝詩人都喜嗜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刻畫李自「鬥酒詩百篇」,被稱為「傳神之筆」。
我國的酒詩,源遠流長,早在《詩經七月》中就出現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更有些流芳千古的佳句也來源於酒詩之中。
曹操在《短歌行》中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陶淵明在《雜詩 · 其一》中寫:「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王維在《涼州詞》中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李白在《客中作》裡寫:「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賀在《將進酒》中寫:「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白居易在《對酒示行簡》中寫:「今旦一尊酒,歡暢何怡怡。」
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陸遊在《遊山西村》中寫:「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李白在《將進酒》中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範仲淹在《漁家傲》中寫:「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些文字有很多是詩人在不得志或者失意之時,解酒消愁,將情感伴著酒吞進胸中,化作文字;
很多是詩人在壯志未酬、感慨萬分之下,用酒裹挾著豪情,譜寫出激昂憤慨的磅礴大作;
有很多是詩人思念家鄉、親人、愛人、將濃濃的相思之情附和於酒,輕輕訴說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婉約哀詞。
那些有感而發的佳作,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都是如此的情真意切。描寫酒的詩詞佳句數不勝數,未來將分為幾篇文章,略作梳理,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